1.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电池防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新能源电池防护罩。
背景技术:2.新能源电池多指为电动设备、器械提供动力的蓄电池,多采用阀口密封式铅酸蓄电池、敞口式管式铅酸蓄电池以及磷酸铁锂蓄电池的结构,现今,新能源电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取代汽油和柴油,作为一部分电动设备、器械的动力电源,主要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
3.在将新能源电池安装在新能源汽车上时,需要在新能源电池的外部安装防护罩,从而对新能源电池进行保护工作,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4.现有的防护罩结构简单,仅仅能够使得新能源电池在颠簸路段时或者受到重大碰撞过程中,受到缓冲保护以及避免直接冲击,由于新能源电池工作时自身发热,从而影响新能源电池的正常工作,使其使用寿命减少。
技术实现要素: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电池防护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新能源电池防护罩,包括防护罩体、安装板以及移动座,所述防护罩体上设有通窗,以及若干个散热孔,移动座活动设置在防护罩体内,安装板活动设置在移动座上且两者弹性连接,所述移动座上设有线孔,所述防护罩还包括:
8.固定模块,设置在移动座和防护罩体之间,用于固定移动座在防护罩体内的位置;以及
9.散热系统,设置在防护罩体内,用于对新能源电池做散热处理;其中
10.所述散热系统包括:
11.散热座,设置在防护罩体内;
12.冷凝箱,设置在防护罩体内且与散热座连通;
13.主动散热模块,设置在防护罩体内且与冷凝箱连通,所述防护罩体内的温度值达到设定阈值时可控制主动散热模块工作;以及
14.被动散热模块,设置在防护罩体内成型的空腔中且也与冷凝箱连通,新能源汽车刹车时可控制被动散热模块工作对新能源电池散热。
15.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移动座和防护罩体之间设有降阻件,用于减少移动座和防护罩体之间的摩擦阻力。
16.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主动散热模块包括输出元件以及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防护罩体内壁上,输出元件设置在防护罩体上且与冷凝箱连通。
17.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被动散热模块包括:
18.散热管,设置在防护罩体上且一端与散热座连通,所述散热管上成型有与冷凝箱连通的抽气孔,散热管内位于抽气孔的一侧设有分区隔板,分区隔板将散热管分隔成负压区以及增速区;以及
19.输出结构,设置在空腔内且与散热管的另一端连通,新能源汽车刹车时可控制输出结构向散热管内输入空气。
20.本技术又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输出结构包括空心管、活塞、连接杆、驱动座以及弹性件;
21.所述驱动座活动设置在空腔内且与空腔内壁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驱动座和安装板内分别设有二号电磁铁和一号电磁铁,二号电磁铁和一号电磁铁通电相吸,空心管设置在空腔内,活塞活动设置在空心管内且通过连接杆和驱动座连接,空心管上设有输入孔和输出孔,输入孔和输出孔内均设有单向阀,输出孔和散热管的另一端连通。
22.本技术又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模块包括锁止座、至少一个锁止条以及触发单元;
23.所述锁止座的一端滑动插设在移动座内且两者弹性连接,所述锁止条的一端和锁止座铰接且铰接处设有扭簧,防护罩体上设有供锁止座插入的锁止孔,所述触发单元设置在锁止条和防护罩体之间且与一号磁铁以及二号磁铁电性连接。
24.本技术又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触发单元包括一号电极片以及二号电极片,所述一号电极片和二号电极片分别设置在锁止条以及防护罩体上,二号电极片位于一号电极片的移动路径上。
25.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6.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主动散热模块以及被动散热模块,通过被动散热和主动散热两种方式,一方面能够实现对电池的保护工作,避免新能源电池工作时产生高温影响其使用寿命的情况,另一方面还能够避免气泵长时间工作,利用刹车时被动散热的工作,能够节约电能,减少新能源电池对因自身散热工作而消耗的电能值,增大新能源汽车的续航。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新能源电池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新能源电池防护罩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新能源电池防护罩中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新能源电池防护罩中c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新能源电池防护罩中锁止座和锁止条的结构示意图。
32.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33.1-防护罩体、2-通窗、3-安装板、4-一号电磁铁、5-移动座、6-线孔、7-散热座、8-气泵、9-冷凝箱、10-温度感应器、11-散热孔、12-散热管、13-滚轮、14-空心管、15-驱动座、16-二号电磁铁、17-连接杆、18-活塞、19-输出孔、20-输入孔、21-单向阀、22-锁止座、23-锁止条、24-一号电极片、25-锁止孔、26-二号电极片、27-分区隔板、28-抽气孔、29-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35.请参阅图1-5,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新能源电池防护罩,包括防护罩体1、安装板3以及移动座5,所述防护罩体1上设有通窗2,以及若干个散热孔11,移动座5活动设置在防护罩体1内,安装板3活动设置在移动座5上且两者弹性连接,所述移动座5上设有线孔6,所述防护罩还包括:
36.固定模块,设置在移动座5和防护罩体1之间,用于固定移动座5在防护罩体1内的位置;以及
37.散热系统,设置在防护罩体1内,用于对新能源电池做散热处理;其中
38.所述散热系统包括:
39.散热座7,设置在防护罩体1内;
40.冷凝箱9,设置在防护罩体1内且与散热座7连通;
41.主动散热模块,设置在防护罩体1内且与冷凝箱9连通,所述防护罩体1内的温度值达到设定阈值时可控制主动散热模块工作;以及
42.被动散热模块,设置在防护罩体1内成型的空腔中且也与冷凝箱9连通,新能源汽车刹车时可控制被动散热模块工作对新能源电池散热。
43.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所述移动座5和防护罩体1之间设有降阻件,用于减少移动座5和防护罩体1之间的摩擦阻力。
44.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述降阻件可以为滚珠或者滚轮1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降阻件优选为滚轮13,滚轮13活动设置在移动座5上。
45.在实际应用时,将防护罩体1安装在新能源汽车上,外拉移动座5,将新能源电池安装在安装板3上,并且将新能源电池的线缆穿过线孔6与新能源汽车的电机连接,然后将移动座5推入防护罩体1内,通过固定模块能够将移动座5固定在防护罩体1内,由于新能源汽车启动时,新能源电池自身产生热量,当主动散热模块监控到防护罩体1内的温度值达到设定阈值时,主动工作并向冷凝箱9内输入空气,最终冷气流排入防护罩体1内对新能源电池进行散热工作,当汽车刹车时,被动散热模块工作并与冷凝箱9配合向防护罩体1内输入冷气流,从而实现对新能源电池的被动散热处理。
46.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4,作为本技术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主动散热模块包括输出元件以及温度传感器10,所述温度传感器10设置在防护罩体1内壁上,输出元件设置在防护罩体1上且与冷凝箱9连通。
47.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述输出元件可以为气泵8或者风机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出元件优选为气泵8,所述气泵8设置在防护罩体1上且与冷凝箱9连通。
48.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所述被动散热模块包括:
49.散热管12,设置在防护罩体1上且一端与散热座7连通,所述散热管12上成型有与冷凝箱9连通的抽气孔28,散热管12内位于抽气孔28的一侧设有分区隔板27,分区隔板27将散热管12分隔成负压区以及增速区;以及
50.输出结构,设置在空腔内且与散热管12的另一端连通,新能源汽车刹车时可控制输出结构向散热管12内输入空气。
51.需要具体说明的是,所述输出结构包括空心管14、活塞18、连接杆17、驱动座15以及弹性件;
52.所述驱动座15活动设置在空腔内且与空腔内壁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驱动座15和安装板3内分别设有二号电磁铁16和一号电磁铁4,二号电磁铁16和一号电磁铁4通电相吸,空心管14设置在空腔内,活塞18活动设置在空心管14内且通过连接杆17和驱动座15连接,空心管14上设有输入孔20和输出孔19,输入孔20和输出孔19内均设有单向阀21,输出孔19和散热管12的另一端连通。
53.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述弹性件可以为弹簧29、弹片或者弹性钢板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优选为弹簧29,所述弹簧29连接在驱动座15和空腔内壁之间,至于弹簧29的具体型号,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54.当移动座5的位置被固定时,此时一号电磁铁4恰好处于二号电磁铁16的正上方,且控制一号电磁铁4和二号电磁铁16通电相吸,由于新能源电池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通过温度传感器10能够实时监控防护罩体1内的温度变化情况,当防护罩体1内的温度值达到设定阈值时,温度传感器10能够控制气泵8通电工作并向冷凝箱9内输入空气,最终将冷气流输入到防护罩体1内,对新能源电池进行散热工作,并且当汽车每次刹车时,能够在惯性的作用下使得驱动座15以及安装板3一侧移动,并且通过弹簧29能够对电池进行缓冲保护工作,同时弹簧29的弹性恢复力能够使得安装板3以及驱动座15复位,此过程中,带动活塞18在空心管14内移动,将空心管14内的空气挤入散热管12内并最终排入散热座7内,在气流经过增速区时,气流流动速度加快,负压区内产生负压将冷凝箱9内的冷空气前引入散热座7内,最终实现对新能源电池的散热工作,通过被动散热和主动散热两种方式,一方面能够实现对电池的保护工作,避免新能源电池工作时产生高温影响其使用寿命的情况,另一方面还能够避免气泵8长时间工作,利用刹车时被动散热的工作,能够节约电能,减少新能源电池对因自身散热工作而消耗的电能值,增大新能源汽车的续航。
55.请参阅图1、图3以及图5,作为本技术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固定模块包括锁止座22、至少一个锁止条23以及触发单元;
56.所述锁止座22的一端滑动插设在移动座5内且两者弹性连接,所述锁止条23的一端和锁止座22铰接且铰接处设有扭簧,防护罩体1上设有供锁止座22插入的锁止孔25,所述触发单元设置在锁止条23和防护罩体1之间且与一号磁铁以及二号磁铁电性连接。
57.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所述触发单元包括一号电极片24以及二号电极片26,所述一号电极片24和二号电极片26分别设置在锁止条23以及防护罩体1上,二号电极片26位于一号电极片24的移动路径上。
58.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触发单元并非局限于上述的机械结构,还可以采用红外线测距传感器或者激光测距传感器的方式代替,只要在锁止座22移动设定位置时,触发一号电磁铁4和二号电磁铁16通电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59.在推动移动座5上的电池进入防护罩体1内时,锁止座22穿过锁止孔25,此时锁止条23闭合,工作人员拉动锁止座22,使得锁止座22伸出一定余量后,在扭簧的作用下,使得锁止条23弹出,释放锁止座22,从而能够实现对整个移动座5在防护罩体1内的位置的固定工作,并且于此同时还使得一号电极片24和二号电极片26之间接触,触发一号电磁铁4和二号电磁铁16通电相吸,从而实现刹车时对新能源电池的被动散热工作。
6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
61.将防护罩体1安装在新能源汽车上,外拉移动座5,将新能源电池安装在安装板3上,并且将新能源电池的线缆穿过线孔6与新能源汽车的电机连接,然后将移动座5推入防护罩体1内,在推动移动座5上的电池进入防护罩体1内时,锁止座22穿过锁止孔25,此时锁止条23闭合,工作人员拉动锁止座22,使得锁止座22伸出一定余量后,在扭簧的作用下,使得锁止条23弹出,释放锁止座22,从而能够实现对整个移动座5在防护罩体1内的位置的固定工作,并且于此同时还使得一号电极片24和二号电极片26之间接触,触发一号电磁铁4和二号电磁铁16通电相吸,由于新能源电池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通过温度传感器10能够实时监控防护罩体1内的温度变化情况,当防护罩体1内的温度值达到设定阈值时,温度传感器10能够控制气泵8通电工作并向冷凝箱9内输入空气,最终将冷气流输入到防护罩体1内,对新能源电池进行散热工作,并且当汽车每次刹车时,能够在惯性的作用下使得驱动座15以及安装板3一侧移动,并且通过弹簧29能够对电池进行缓冲保护工作,同时弹簧29的弹性恢复力能够使得安装板3以及驱动座15复位,此过程中,带动活塞18在空心管14内移动,将空心管14内的空气挤入散热管12内并最终排入散热座7内,在气流经过增速区时,气流流动速度加快,负压区内产生负压将冷凝箱9内的冷空气前引入散热座7内,最终实现对新能源电池的散热工作,通过被动散热和主动散热两种方式,一方面能够实现对电池的保护工作,避免新能源电池工作时产生高温影响其使用寿命的情况,另一方面还能够避免气泵8长时间工作,利用刹车时被动散热的工作,能够节约电能,减少新能源电池对因自身散热工作而消耗的电能值,增大新能源汽车的续航。
62.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63.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