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子势能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32490发布日期:2022-08-06 02:19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离子势能电池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离子势能电池。


背景技术:

2.电池(battery)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具有正极、负极之分。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池泛指能产生电能的小型装置。如太阳能电池。电池的性能参数主要有电动势、容量、比能量和电阻。利用电池作为能量来源,可以得到具有稳定电压,稳定电流,长时间稳定供电,受外界影响很小的电流,并且电池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充放电操作简便易行,不受外界气候和温度的影响,性能稳定可靠,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挥有很大作用。
3.在化学电池中,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是靠电池内部自发进行氧化、还原等化学反应的结果,这种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负极活性物质由电位较负并在电解质中稳定的还原剂组成,如锌、镉、铅等活泼金属和氢或碳氢化合物等。正极活性物质由电位较正并在电解质中稳定的氧化剂组成,如二氧化锰、二氧化铅、氧化镍等金属氧化物,氧或空气,卤素及其盐类,含氧酸及其盐类等。电解质则是具有良好离子导电性的材料,如酸、碱、盐的水溶液,有机或无机非水溶液、熔融盐或固体电解质等。当外电路断开时,两极之间虽然有电位差(开路电压),但没有电流,存储在电池中的化学能并不转换为电能。当外电路闭合时,在两电极电位差的作用下即有电流流过外电路。同时在电池内部,由于电解质中不存在自由电子,电荷的传递必然伴随两极活性物质与电解质界面的氧化或还原反应,以及反应物和反应产物的物质迁移。电荷在电解质中的传递也要由离子的迁移来完成。
4.目前,市面上的电池研究的基本都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离子势能的电池装置,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能够将化学能转化成势能,进而转化成电能,还具有结构简单新颖,电池效率高等优点。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离子势能电池,其中,所述离子势能电池包含反应容器,每个反应容器内设置两对电极,一对设置在容器内部上方,一对设置在容器内部下方,反应容器内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装有不同的反应溶液或反应气体。
7.上述的离子势能电池,其中,所述的离子势能电池中,电极采用碳棒制成,电极分别连接导线,导线从反应容器顶部伸出构成电池的正负极;反应容器为圆柱形,顶部密封;反应溶液内存在金属离子或氢离子。
8.上述的离子势能电池,其中,所述的离子势能电池在加热使用时,产生的电流增大。
9.上述的离子势能电池,其中,所述的离子势能电池包含氢氧离子势能电池和铁离子势能电池。
10.上述的离子势能电池,其中,所述的氢氧离子势能电池,设有两个反应容器,分别
为氢气反应容器和氧气反应容器,每个反应容器里分别设有气体反应电极和气体生成电极。
11.上述的离子势能电池,其中,所述的气体反应电极,采用棉线编织成的套子包裹在碳棒上并固定,再涂满2000目的碳粉,电极的顶端与铜导线连接并固定;气体生成电极的顶端也与铜导线连接并固定;电极与导线连接裸露的部分涂有防氧化涂层。
12.上述的离子势能电池,其中,所述的氢气反应容器中设有一对氢气反应电极和一对氢气生成电极,氢气反应容器的下部装有质量浓度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上部装有氢气;氧气反应容器中设有一对氧气反应电极和一对氧气生成电极,氧气反应容器的下部装有质量浓度为20%的硫酸溶液,上部装有氧气。
13.上述的离子势能电池,其中,所述的氢气反应电极和氧气反应电极通过导线相连,氢气生成电极和氧气生成电极通过导线相连。
14.上述的离子势能电池,其中,所述的铁离子势能电池,设有一个反应容器,内部设有一对fe
3+
反应电极和一对fe
2+
反应电极,反应容器的上部装有质量浓度为30%的硫酸铁溶液,下部装有过饱和的硫酸亚铁溶液。
15.上述的离子势能电池,其中,所述的铁离子势能电池,通过导线将两个fe
3+
反应电极和fe
2+
反应电极分别相连。
16.本发明提供的离子势能电池具有以下优点:
17.该离子势能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势能,进而转化成电能,通过利用反应容器中电极上的反应,使外接电路中有电流生成,同时反应物与生成物相对应,维持了物质守恒,热能可以促进反应的进行,因此还能够间接地实现热能转化成电能。另外,该离子势能电池也具有结构简单新颖,易于组装,成本低廉,电池效率高等特点。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氢氧离子势能电池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氢氧离子势能电池中气体反应电极的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铁离子势能电池示意图。
21.其中,1、反应容器;2、碳棒;3、导线;4、氢气反应容器;5、氧气反应容器;6、棉线;7、氢气反应电极;8、氢气生成电极;9、氢氧化钠溶液;10、氢气;11、氧气反应电极;12、氧气生成电极;13、硫酸溶液;14、氧气;15、fe
3+
反应电极;16、fe
2+
反应电极;17、硫酸铁溶液;18、过饱和的硫酸亚铁溶液。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说明。
23.本发明提供的离子势能电池,包含反应容器1,每个反应容器1内设置两对电极,一对设置在容器内部上方,一对设置在容器内部下方,反应容器1内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装有不同的反应溶液或反应气体。
24.该离子势能电池中,电极采用碳棒2制成,电极分别连接导线3,导线3从反应容器1顶部伸出构成电池的正负极;反应容器1为圆柱形,顶部密封;反应溶液内存在金属离子或氢离子。
25.该离子势能电池在加热使用时,产生的电流增大。
26.该离子势能电池包含氢氧离子势能电池和铁离子势能电池。
2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离子势能电池做更进一步描述。
28.实施例1:氢氧离子势能电池。
29.如图1所示,氢氧离子势能电池设有两个反应容器1,分别为氢气反应容器4和氧气反应容器5,每个反应容器里分别设有气体反应电极和气体生成电极。
30.如图2所示,气体反应电极采用棉线6编织成的套子包裹在碳棒2上并固定,再涂满2000目的碳粉,电极的顶端与铜导线3连接并固定。
31.该气体反应电极的制作过程为:首先,将导线3和碳棒2连接在一起,并用胶水固定,再涂上防氧化涂层;然后,将棉线6编织成尺寸与碳棒相适配的套子,包裹在碳棒2的棒身上,并用棉线固定;最后,使用2000目的碳粉,涂满在棉线和套子上。
32.该结构是通过利用棉线的毛吸现象,使得整个电极可以与溶剂,即反应溶液有接触,构成联通的离子移动通路,同时可以利用碳粉为气体分子提供反应的电极表面积。
33.气体生成电极的顶端也与铜导线3连接并固定。
34.气体反应电极和气体生成电极与导线3连接裸露的部分均涂有防氧化涂层。
35.气体反应电极位于反应容器1内部上方,底端浸入反应溶液中。气体生成电极位于反应容器1内部下方,并浸入反应溶液中。
36.氢气反应容器4中设有一对氢气反应电极7和一对氢气生成电极8,氢气反应容器4的下部装有质量浓度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9,上部装有氢气10。
37.氧气反应容器5中设有一对氧气反应电极11和一对氧气生成电极12,氧气反应容器5的下部装有质量浓度为20%的硫酸溶液13,上部装有氧气14。
38.氢气反应电极7和氧气反应电极11通过导线3相连,氢气生成电极8和氧气生成电极12通过导线3相连。
39.该氢氧势能电池是利用化学能转化成势能,在热能的作用下,势能再转化成化学能,进而转化成电能。利用反应容器中电极上的反应,一端电极消耗反应物,一端电极同时生成反应物,外接电路中有电流的生成,同时反应物等于生成物,维持了整个容器中物质守恒,通过热能可以促进反应的进行,间接实现热能转化成电能。
40.实施例2:铁离子势能电池。
41.如图3所示,铁离子势能电池设有一个反应容器1,内部设有一对fe
3+
反应电极15和一对fe
2+
反应电极16。电极的设置成上下分布,上方为fe
3+
反应电极15,下方为fe
2+
反应电极16。
42.反应容器1的上部装有质量浓度为30%的硫酸铁溶液17,采用质量浓度为10%的硫酸和硫酸铁配置而成。下部装有过饱和的硫酸亚铁溶液18。使反应容器1内存在过饱和的fe
2+
与fe
3+
混合溶液。反应容器1的顶部留有部分空气。
43.该铁离子势能电池中,通过导线3将两个fe
3+
反应电极15和fe
2+
反应电极16分别相连,fe
3+
反应电极15引出的导线3作为电池的正极,fe
2+
反应电极16引出的导线3作为电池的负极,形成闭合回路。
44.该铁离子势能电池可以利用化学能转化成势能,在热能的作用下,势能再转化成化学能,进而转化成电能。在反应容器中,通过电极的构建,实现氧化和还原反应,反应时存
在fe
3+
+e-=fe
2+
,以及fe
2+-e-=fe
3+
,最后通过外接电路中的电流实现反应的表达。因反应物与生成物相同,维持了物质守恒,通过热能可以促进反应的进行,因此可以间接实现将热能转化成电能。
45.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制备的离子势能电池,进行试验,结果可得:在加热使用时,产生的电流增大。常温下产生的电流为4ma左右,加热时(例如,放在开水中)电流可以达到12ma左右。
46.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发明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