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低剖面超宽带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72085发布日期:2023-02-24 18:43阅读:27来源:国知局
极低剖面超宽带天线
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技术涉及于2021年8月23日提出申请并且题为“simple ultra wide band very low profile antenna”的美国专利申请号17/409,543(代理机构卷号p100140-us-np);于2021年8月23日提出申请并且题为“spiral tapered low profile ultra wide band antenna”的美国专利申请号17/409,627(代理人档案第p100142-us-n);以及于2021年8月23日提出申请并且题为“simple ultra wide band very low profile antenna arranged above sloped surface”的美国专利申请号17/409,646(代理机构卷号p100143-us-np)。上文参考的申请的全部公开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2.在此部分中提供的信息是出于总体上呈现本公开的背景的目的。在此部分中描述的范围内的目前指定的发明人的工作以及在申请时可能未以其他方式被认定为现有技术的本说明书的方面都既不明确地也不隐含地被承认为对抗本公开的现有技术。
3.本公开涉及天线,并且更特定地涉及超宽带天线。


背景技术:

4.车辆使用远程信息处理系统来支持无线远程通信和信息处理。示例包括蜂窝通信、全球定位系统(gps)导航、集成免提蜂窝电话、无线安全通信、车辆与车辆(v2v)通信、车辆与基础设施(v2i)通信、自主驾驶系统等等。
5.当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远程信息处理系统发射和接收数据。为促进无线连接性,车辆包括连接到远程信息处理系统的发射器和/或接收器的一个或多个天线。当前使用的天线的示例包括桅杆天线和鲨鱼鳍天线。远程信息处理系统中的各种子系统在多个不同频带上进行发射和接收。超宽带(uwb)天线是蜂窝应用的理想选择。
6.制造商试图创造具有有吸引力式样的、具有成本效益的、燃料高效车辆。当前使用的天线设计从式样的角度来看通常是不期望的。例如,鲨鱼鳍天线可以布置在车辆的车顶上、在后挡风玻璃的中间上方或者在后行李箱盖上。如能够了解到的,将鲨鱼鳍天线放置在那些位置中有损车辆的外部设计。这些类型的天线通常具有的高度为最低期望操作频率下的波长的大约
¼



技术实现要素:

7.一种超宽带天线包括接地面和天线本体。所述天线本体包括平面部分,所述平面部分布置在所述接地面上方并且平行于所述接地面。渐缩侧部部分垂直于所述平面部分沿朝向所述接地面的方向延伸,环绕所述平面部分的外边缘的至少50%,并且在高度上从所述天线本体的馈电侧沿朝向所述天线本体的背侧的方向渐缩。筒形部连接到所述平面部分的底部表面并且连接到所述接地面。连接部分将所述平面部分的外边缘处的所述背侧连接到所述接地面。
8.在其他特征中,所述平面部分包括开口,并且所述筒形部连接到所述开口的边缘。所述天线本体相对于所述接地面的高度等于对应于所述超宽带天线的最低期望操作频率的波长的大约1/20。所述渐缩侧部部分的所述馈电侧具有第一高度并且与所述接地面间隔开预先确定的间隙。所述渐缩侧部部分的所述背侧具有小于所述第一高度的第二高度。
9.在其他特征中,所述渐缩侧部部分的高度从所述第一高度单调递减至所述第二高度。所述渐缩侧部部分环绕所述平面部分的边缘超过90%。所述平面部分具有的平面横截面选自包括圆角矩形形状、圆形形状和椭圆形形状的组。天线馈线连接到所述馈电侧上的所述渐缩侧部部分的下边缘。
10.在其他特征中,所述平面部分的宽度和长度等于所述天线本体的高度的0.5至5倍。所述连接部分从所述平面部分的底部表面竖直地延伸到所述接地面,并且在所述平面部分的底部表面上从所述平面部分的外边缘至少部分地、水平地延伸到所述筒形部的外表面。所述渐缩侧部部分的所述背侧的中心向下延伸并且连接到所述接地面。
11.一种超宽带天线包括第一天线本体,所述第一天线本体包括第一平面部分和第一渐缩侧部部分,所述第一渐缩侧部部分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部分延伸,环绕所述第一平面部分的外边缘的至少50%,并且在高度上从所述第一天线本体的馈电侧沿朝向所述第一天线本体的背侧的方向渐缩。第一筒形部连接到所述第一平面部分的底部表面。第二天线本体包括第二平面部分和第二渐缩侧部部分,所述第二渐缩侧部部分垂直于所述第二平面部分延伸,环绕所述第二平面部分的外边缘的至少50%,并且在高度上从所述第二天线本体的馈电侧沿朝向所述第二天线本体的背侧的方向渐缩。第二筒形部连接到所述第二平面部分的底部表面。所述第二天线本体邻近所述第一天线本体布置在镜像位置中,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筒形部和所述第二筒形部的边缘连接在一起。连接部分将所述第一天线本体的背侧上的所述第一平面部分和所述第一渐缩侧部部分中的至少一者连接到所述第二天线本体的背侧上的所述第二平面部分和所述第二渐缩侧部部分中的至少一者。
12.在其他特征中,所述第一平面部分包括开口,并且所述第一筒形部沿着所述开口的边缘连接。所述第一天线本体的高度等于对应于最低期望操作频率的波长的大约1/20。
13.在其他特征中,所述第一渐缩侧部部分的馈电侧具有第一高度,并且所述第二渐缩侧部部分的馈电侧具有所述第一高度。所述第一渐缩侧部部分的馈电侧与所述第二渐缩侧部部分的馈电侧间隔开预先确定的间隙。所述第一渐缩侧部部分的背侧具有小于所述第一渐缩侧部部分的第一高度的第二高度。所述第二渐缩侧部部分的背侧具有小于所述第二渐缩侧部部分的第一高度的第二高度。
14.在其他特征中,所述第一平面部分和所述第二平面部分具有的横截面选自包括圆角矩形形状、圆形形状和椭圆形形状的组。天线馈线连接到所述第一天线本体的馈电侧上的所述第一渐缩侧部部分的边缘,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二天线本体的馈电侧上的所述第二渐缩侧部部分的边缘。第一平面部分的宽度和长度等于第一天线本体的高度的0.5至5倍。
15.在其他特征中,所述连接部分从所述第一平面部分的底部表面竖直地延伸到所述第二平面部分的底部表面,并且从所述第一平面部分和所述第二平面部分的外边缘至少部分地、水平地延伸到所述第一筒形部和所述第二筒形部的外表面。所述第一渐缩侧部部分的在所述背侧的中心处的部分向下延伸,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二渐缩侧部部分的在所述背侧的中心处的部分。所述第一渐缩侧部部分环绕所述第一平面部分超过90%。
16.根据本发明,其还包括以下技术方案:1.一种超宽带天线,其包括:接地面;以及天线本体,所述天线本体包括:平面部分,所述平面部分布置在所述接地面上方并且平行于所述接地面;渐缩侧部部分,所述渐缩侧部部分沿朝向所述接地面的方向垂直于所述平面部分延伸,环绕所述平面部分的外边缘的至少50%,并且在高度上从所述天线本体的馈电侧沿朝向所述天线本体的背侧的方向渐缩;筒形部,所述筒形部连接到所述平面部分的底部表面和所述接地面;以及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将所述平面部分的所述外边缘处的所述背侧连接到所述接地面。
17.2.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超宽带天线,其中,所述平面部分包括开口,并且其中所述筒形部连接到所述开口的边缘。
18.3.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超宽带天线,其中,所述天线本体相对于所述接地面的高度等于对应于所述超宽带天线的最低期望操作频率的波长的大约1/20。
19.4.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超宽带天线,其中,所述渐缩侧部部分的所述馈电侧具有第一高度并且与所述接地面间隔开预先确定的间隙,其中,所述渐缩侧部部分的所述背侧具有小于所述第一高度的第二高度。
20.5.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超宽带天线,其中,所述渐缩侧部部分的高度从所述第一高度单调递减至所述第二高度。
21.6.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超宽带天线,其中,所述渐缩侧部部分环绕所述平面部分的边缘超过90%。
22.7.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超宽带天线,其中,所述平面部分具有的平面横截面选自包括圆角矩形形状、圆形形状和椭圆形形状的组,并且其中天线馈线连接到所述馈电侧上的所述渐缩侧部部分的下边缘。
23.8.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超宽带天线,其中,所述平面部分的宽度和长度等于所述天线本体的高度的0.5至5倍。
24.9.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超宽带天线,其中,所述连接部分从所述平面部分的所述底部表面竖直地延伸到所述接地面,并且在所述平面部分的所述底部表面上从所述平面部分的所述外边缘至少部分地、水平地延伸到所述筒形部的外表面。
25.10.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超宽带天线,其中,所述渐缩侧部部分的所述背侧的中心向下延伸并且连接到所述接地面。
26.11. 一种超宽带天线,其包括:第一天线本体,所述第一天线本体包括:第一平面部分;第一渐缩侧部部分,所述第一渐缩侧部部分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部分延伸,环绕所述第一平面部分的外边缘的至少50%,并且在高度上从所述第一天线本体的馈电侧沿朝向所述第一天线本体的背侧的方向渐缩;以及第一筒形部,所述第一筒形部连接到所述第一平面部分的底部表面;以及
第二天线本体,所述第二天线本体包括:第二平面部分;第二渐缩侧部部分,所述第二渐缩侧部部分垂直于所述第二平面部分延伸,环绕所述第二平面部分的外边缘的至少50%,并且在高度上从所述第二天线本体的馈电侧沿朝向所述第二天线本体的背侧的方向渐缩;以及第二筒形部,所述第二筒形部连接到所述第二平面部分的底部表面,其中所述第二天线本体邻近所述第一天线本体布置在镜像位置中,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筒形部和所述第二筒形部的边缘连接在一起,以及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将所述第一天线本体的所述背侧上的所述第一平面部分和所述第一渐缩侧部部分中的至少一者连接到所述第二天线本体的所述背侧上的所述第二平面部分和所述第二渐缩侧部部分中的至少一者。
27.12. 根据技术方案11所述的超宽带天线,其中,所述第一平面部分包括开口,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筒形部沿着所述开口的边缘连接。
28.13. 根据技术方案11所述的超宽带天线,其中,所述第一天线本体的高度等于对应于最低期望操作频率的波长的大约1/20。
29.14. 根据技术方案11所述的超宽带天线,其中:所述第一渐缩侧部部分的所述馈电侧具有第一高度,并且所述第二渐缩侧部部分的所述馈电侧具有所述第一高度,所述第一渐缩侧部部分的所述馈电侧与所述第二渐缩侧部部分的所述馈电侧间隔开预先确定的间隙,所述第一渐缩侧部部分的所述背侧具有小于所述第一渐缩侧部部分的所述第一高度的第二高度,以及所述第二渐缩侧部部分的所述背侧具有小于所述第二渐缩侧部部分的所述第一高度的第二高度。
30.15. 根据技术方案11所述的超宽带天线,其中,所述第一平面部分和所述第二平面部分具有的横截面选自包括圆角矩形形状、圆形形状和椭圆形形状的组。
31.16. 根据技术方案11所述的超宽带天线,其中,天线馈线连接到所述第一天线本体的所述馈电侧上的所述第一渐缩侧部部分的边缘,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二天线本体的所述馈电侧上的所述第二渐缩侧部部分的边缘。
32.17. 根据技术方案12所述的超宽带天线,其中,第一平面部分的宽度和长度等于所述第一天线本体的高度的0.5至5倍。
33.18. 根据技术方案11所述的超宽带天线,其中,所述连接部分从所述第一平面部分的所述底部表面竖直地延伸到所述第二平面部分的所述底部表面,并且从所述第一平面部分和所述第二平面部分的所述外边缘至少部分地、水平地延伸到所述第一筒形部和所述第二筒形部的外表面。
34.19. 根据技术方案11所述的超宽带天线,其中,所述第一渐缩侧部部分的在所述背侧的中心处的部分向下延伸,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二渐缩侧部部分的在所述背侧的中心处的部分。
35.20. 根据技术方案11所述的超宽带天线,其中,所述第一渐缩侧部部分环绕所述
第一平面部分超过90%。
36.根据具体实施方式、权利要求书和附图,本公开的其他适用领域将变得清楚的。具体实施方式和特定示例仅旨在用于说明目的,并且并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附图说明
37.根据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将变得更充分地理解本公开,其中:图1a是根据本公开的布置在接地面上方的超宽带(uwb)天线的示例的馈电侧的透视图;图1b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馈电点附近的渐缩侧部部分的另一示例的侧视图;图2a至图2c是图1a的uwb天线的背侧的示例的透视图;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超宽带(uwb)天线的另一示例的馈电侧的侧视图,其包括第一天线本体和第二天线本体,该第二天线本体相对于第一天线本体镜像布置、连接在一起并由相同天线馈线所驱动;图4是图3的uwb天线的背侧的侧视图;图5a和图5b是根据本公开的布置在接地面上方的超宽带(uwb)天线的其他示例的背侧的透视图;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布置在接地面上方的超宽带(uwb)天线的另一示例的顶侧的平面图;以及图7和图8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带有缺口的平面部分的平面图。
38.在附图中,可以重复使用附图标记来标识类似和/或相同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39.根据本公开的超宽带(uwb)天线具有极低剖面,这允许uwb天线能够并入到多个不同车辆位置中。极低剖面允许uwb天线放置在不太明显的车辆内部或外部位置中。例如,uwb天线能够被隐藏在车顶中的腔体中、在不导电车顶材料下方并且在导电平面(其可以与天线的接地面相同或不同)上方,这改善车辆的外部设计。
40.现在参考图1a至图2c,示出uwb天线10。在图1a中,uwb天线10包括布置在接地面18上方的天线本体14。天线本体14包括平面部分20和从平面部分20的底部表面朝向接地面18延伸的渐缩侧部部分24。在一些示例中,平面部分20具有圆角矩形形状、椭圆形形状或圆形形状。
41.在一些示例中,开口40形成在平面部分20中,并且具有的形状类似于平面部分20的外边缘的形状,但是能够使用其他形状。例如,开口40可以具有圆角矩形形状、椭圆形形状或圆形形状。
42.在一些示例中,开口40相对于平面部分20是居中的。如果使用开口40,则筒形部44的上边缘在开口40处连接到平面部分20的底部表面,并且筒形部44的下边缘连接到接地面18。在其他示例中,能够省略开口40。如果省略开口40,则筒形部44的顶部部分能够被附接到平面部分20的底部表面。
43.在一些示例中,筒形部44是圆角矩形筒形部、椭圆形筒形部或圆形筒形部。在一些示例中,筒形部44的横截面形状和大小匹配开口40的形状。筒形部44沿着开口40的边缘或
在开口40的稍微径向外侧连接到平面部分20的底部表面,以提供平面部分20与筒形部40之间的电连续性。
44.在一些示例中,渐缩侧部部分24被连接在平面部分20的外边缘处或附近,并且完全环绕平面部分20的边缘。在其他示例中,渐缩侧部部分24被连接在平面部分20的外边缘处或附近,并且环绕平面部分20的边缘的大于或等于90%。在再其他示例中,渐缩侧部部分环绕平面部分的外边缘的至少50%(或者当从馈电侧上的天线馈线开始时,沿两个方向在平面部分的外边缘处或附近环绕至少25%)。
45.渐缩侧部部分24具有围绕平面部分20的外边缘变化的高度。例如,渐缩侧部部分24的高度从图1中所示的馈电侧上的渐缩侧部部分24的中心30(在这里,渐缩侧部部分24具有其最大长度)至图2a中所示的背侧上的渐缩侧部部分24的中心60处或附近的位置(在这里,渐缩侧部部分24具有其最短长度)减小或渐缩。
46.在一些示例中,渐缩侧部部分24的高度在中心60处完全渐缩,如图2a中所示。在其他示例中,渐缩侧部部分24在中心处并不完全渐缩,如图2c中所示。可替代地,渐缩侧部部分24从图1中所示的馈电侧上的中心30渐缩,并且在到达如图2b中所示的中心60之前结束。在一些示例中,渐缩侧部部分24的高度单调递减。
47.天线本体14被安装到接地面18,并且在馈电侧上的渐缩侧部部分24的中心30与接地面18之间限定间隙28。在一些示例中,天线馈线46延伸穿过形成在接地面18中的开口48,并且在馈电侧的中心30处连接到天线本体14。仅举例说明,天线馈线46能够包括同轴电缆的内导体,并且该同轴电缆的编织铜屏蔽(未示出)能够连接到接地面18。虽然出于说明目的示出特定类型的天线馈线,但是天线可能够使用其他天线馈电布置来进行馈电。例如,代替垂直穿过接地面,天线馈线能够在平行于接地面并且在接地面上方(并且不穿过接地面)的馈电位置处布置并连接到天线本体。
48.在图1b中,渐缩侧部部分24能够可选地邻近馈电位置向下渐缩,并且然后在天线馈电位置处过渡到非渐缩区段31。在一些示例中,渐缩侧部部分24与非渐缩区段31之间的过渡能够是倒圆的。在一些示例中,非渐缩区段31的下边缘平行于接地面布置。在一些示例中,非渐缩区段31具有在0.5mm至20 mm的范围内的水平宽度,但是可以使用其他宽度。能够改变非渐缩区段31的水平宽度和间隙28的高度,以影响uwb天线在天线馈电点处的阻抗。
49.平面部分20位于大体平行于接地面18并且在接地面18上方间隔开的平面中。连接部分50位于天线本体14的背侧上以将平面部分20和/或渐缩侧部部分24连接到接地面18。在一些示例中,连接部分50包括将平面部分20连接到接地面18但并不延伸到筒形部44的导电部分(图2a)。在其他示例中,连接部分50包括具有大体矩形横截面(沿平面部分20的径向方向)的导电壁部分。如果使用导电壁,则连接部分50在平面部分20的中心60附近被附接到平面部分20的下表面,并且完全(在图2b中)或部分(图2c)延伸到筒形部44的外表面62。
50.天线本体14能够整体上由导电材料制成,诸如金属等。可替代地,天线本体14的一个或多个部分能够包括由非导电材料制成的支撑表面和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层,该导电材料附接到、沉积在或打印在该非导电材料上。
51.在不拘泥于任何理论的情况下,uwb天线10以类似于腔背式(cavity-backed)开槽天线的方式操作,其相对端部和腔体环绕并连接在一起。
52.大多数天线设计要求uwb天线的高度为对应于uwb天线10的最低期望操作频率的
波长的至少大约
¼
。在一些示例中,根据本公开的uwb天线10能够被设计成具有的竖直高度低至对应于最低期望操作频率的波长的大约1/20。如本文中所使用,波长的大约1/20是指对应于最低期望操作频率的波长的4%至6%。当高度不太成问题时,uwb天线10能够被设计成具有其他竖直高度,诸如对应于最低期望操作频率的波长的1/10(或其他高度)。
53.例如,uwb天线能够被设计成用于1.7ghz应用,并且能够具有大约8-9 mm的高度。在一些示例中,uwb天线的宽度w和长度l在uwb天线的高度h的0.5至5倍的范围内。在一些示例中,接地面分别比天线本体的l和w宽第一和第二预先确定距离。第一和第二预先确定距离是相同(对称)或不同的(不对称)。
54.uwb天线10具有极低剖面。如能够了解到的,当试图将uwb天线定位在不显眼位置中以增强车辆的设计时,uwb天线的相对低高度(例如大约1/20λ)提供显著优点。常规天线的增加的高度使其更难定位在车辆中或车辆上而不会不利地影响车辆的设计或者在定位于车厢顶篷与车顶之间时降低净空高度。
55.仅举例说明,uwb天线10可以被设计成用于617 mhz应用并且能够处理从617 mhz至960 mhz的第一频带、从1.7 ghz至2.7 ghz的第二频带和从3.3 ghz至6 ghz的第三频带,但是可以使用其他频率范围。
56.在图1a至图2c中所示的uwb天线10中,uwb天线10被布置在接地面18上方。在此设计中,接地面18充当反射镜。能够通过添加第二天线本体实现类似效果,该第二天线本体相对于先前包括接地面的平面成镜像并连接到相同天线馈线,如图3和图4中所示。镜像效果类似于单极天线在接地面上方成镜像,以在没有接地面的自由空间中获得偶极天线。
57.在图3和图4中,示出uwb天线100的另一示例。uwb天线100包括第一天线本体114-1和第二天线本体114-2。第二天线本体114-2相对于接地面成镜像,邻近第一天线本体114-1布置并连接到第一天线本体114-1。第一和第二天线本体114-1和114-2分别包括如上所述的平面部分120-1和120-2和渐缩侧部部分124-1和124-2。分别在渐缩侧部部分124-1和渐缩侧部部分124-2的中心130-1和130-2之间限定间隙128。天线馈线(未示出)分别在中心130-1和130-2处连接到第一天线本体114-1和第二天线本体114-2。
58.平面部分120-1和120-2被布置在彼此间隔开并大体相互平行的平面中。筒形部144-1和144-2朝向彼此延伸,并且包括连接在一起的边缘。连接部分150-1和150-2朝向彼此延伸,并且连接在一起。可替代地,能够使用单个连接部分。如能够了解地,类似镜像布置能够用于本文中描述的任何uwb天线。
59.能够调整本文中描述的uwb天线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以实现不同设计标准,诸如uwb天线的频率、带宽和/或辐射剖面。
60.现在参考图5a和图5b,示出uwb天线200包括布置在接地面上方的天线本体214。在此示例中,可以使用或省略连接部分(例如图1、图2a、图2b和图2c中的连接部分50)。渐缩侧部部分224通常从馈电侧大体渐缩至背侧,如上文所示和所描述的。然而,渐缩侧部部分224的背侧处的中心部分227包括向下延伸的接地部分226(替代或额外于图1、图2a和图2b中所示的连接部分)。接地部分226包括倾斜侧部232,该倾斜侧部232向下延伸并且在接地部分226的远侧端部234处会合并连接到接地面218。在一些示例中,侧部232具有弯曲或笔直剖面,和/或远侧端部234是尖的,但是能够使用其他形状。
61.在图5b中,能够改变接地部分的形状。渐缩侧部部分224的背侧处的中心部分227
包括向下延伸的接地部分246(替代或额外于图1、图2a和图2b中所示的连接部分)。接地部分246包括倾斜侧部232,该倾斜侧部232向下延伸并且在接地部分226的远侧端部254处会合并连接到接地面218。在一些示例中,侧部232具有弯曲或笔直剖面,和/或远侧端部234包括平行于接地面218的部分。
62.现在参考图6,能够根据特定应用改变天线本体的形状。例如,图6中的uwb天线300包括具有圆形或椭圆形横截面的平面部分320。在一些示例中,形成在平面部分320中的开口340(如果使用)也具有与平面部分320相同的形状,但是能够使用其他形状。同样地,在一些示例中,筒形部344在腔体340的边缘处连接到平面部分320,具有与平面部分32相同的形状,但是能够使用其他形状。
63.现在参考图7和图8,能够改变平面部分的形状。在图7中,平面部分400能够包括位于天线本体的背侧的中心处的缺口410。渐缩侧部部分(图7中未示出)能够在缺口周围向内遵循平面部分400的边缘或者终止于到达缺口410所在的点之前。
64.在图8中,平面部分420能够包括位于天线本体的背侧的中心处的突出部430。渐缩侧部部分(未示出)能够围绕突出部430向外遵循平面部分400的边缘,而不遵循突出部430(并且在背侧的中心附近保持笔直)或者终止于突出部430之前。与渐缩侧部部分相比,平面部分420可以向外延伸更远。换言之,渐缩侧部部分可以位于并连接在平面部分420的外边缘的内侧。
65.在其他特征中, uwb天线具有近似带宽比f
high / f
low = 1:10,其中f
high
是uwb天线所匹配至的最高频率,并且f
low
是uwb天线所匹配至的最低频率。
66.前述描述在本质上仅是说明性的,并且决不旨在限制本公开、其应用或用途。本公开的广泛教导能够按多种形式实现。因此,虽然本公开包括特定示例,但是本公开的真实范围不应如此受限,因为在研究附图、说明书和以下权利要求书时,其他修改将变得清楚的。应理解到,方法内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可以按不同次序(或同时)执行,而不改变本公开的原理。此外,虽然上文将所述实施例中的每一者描述为具有某些特征,但是关于本公开的任何实施例描述的那些特征中的任何一者或多者能够在其他实施例中的任一者的特征中实现和/或与之组合,即使所述组合未明确描述。换言之,所描述实施例不是互相排斥的,并且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彼此的置换保持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67.使用各种术语(包括“连接”、“接合”、“耦接”、“邻近”、“紧邻”、“在

的顶部上”、“在

上方”、“在

下方”和“安置”)描述元件之间(例如模块、电路元件、半导体层等等之间)的空间和功能关系。除非明确描述为“直接”,否则当在以上公开中描述第一与第二元件之间的关系时,所述关系能够是其中在第一与第二元件之间不存在其他中间元件的直接关系,但是也可以是其中在第一与第二元件之间存在(在空间上或功能上)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的间接关系。如本文中所使用,短语a、b和c中的至少一者应该使用非排他性逻辑“or”被解释为意指逻辑(a或b或c),并且不应解释为意指“a中的至少一者、b中的至少一者和c中的至少一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