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01477发布日期:2022-10-01 08:28阅读:41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是一种电流型的有机发光器件,比lcd更轻薄、功耗低、响应快、清晰度高、柔性好等特点,使得oled在平面、曲面显示面板中应用的愈加广泛。
3.在oled显示面板在进行静电测试的过程以及用户使用oled显示面板的过程中,会出现静电电荷积累,积累的静电电荷需要通过oled显示面板上的静电传导装置释放。
4.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改进的静电释放通道将积累的静电释放,避免显示面板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有效提供稳定的静电释放通道,且具有较为简单的制作工艺。
6.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包括主显示区和边缘区,边缘区围绕主显示区分布;导电胶层,显示屏的边缘区通过导电胶层粘接于中框,导电胶层包括胶本体和分布于胶本体内的导电颗粒。
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采用导电胶层内包括胶本体和分布与胶本体内的导电颗粒,使得导电胶层具有粘性和导电能力。在显示屏边缘区设置的导电胶层,将显示屏边缘区与中框粘接,同时,在显示屏边缘区与中框之间形成静电释放通道。通过导电胶层形成静电释放通道的方式可以降低静电释放通道形成的工艺难度,提高静电释放通道形成的稳定性,降低显示装置的工艺和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8.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0.图2是图1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2.图4为图3中q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4.图6为图5中q'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5.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16.图8是图7中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10为图9中r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0.标记说明:
21.10、显示装置;aa、主显示区;sa、边缘区;
22.100、显示屏;110、显示面板;120、盖板;121、延伸部;121a、第一区;121b、第二区;121c、端面;122、平面主体区
23.200、中框;210、第一表面;211、主体区;212、阻挡区;213、凹型连接区;213a、第一侧面;213b、第二侧面;
24.300、导电胶层;
25.400、静电屏蔽部;410、透明绝缘件;
26.500、静电收集功能部;
27.600、静电释放功能部;
28.700、后盖;
29.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30.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意在解释本技术,而不是限定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技术的示例来提供对本技术更好的理解。
3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3.在显示装置中,例如oled显示装置,是通过载流子的注入和复合进行发光,发光强度与注入的电流成正比。oled显示装置在进行静电测试过程和用户使用oled显示装置过程中,会在oled显示装置的盖板上积累静电电荷,随着静电电荷的积累,会造成静电击穿,静电击穿会导致oled显示装置中阵列基板上的像素电路发生异常,而像素电路的作用是给显示装置中发光源提供电流,像素电路发生异常后会无法正常为显示装置提供稳定的电路,使得显示装置无法正常工作。
34.显示装置中为了将盖板上积累的静电电荷导出,通常会采用在显示装置中增设一条静电释放通道,将显示装置中盖板上积累的静电电荷导出。然而,现有的静电释放通道中的导电层是由导电液固化形成,而在导电层的制程中,需要控制导电液的粘稠度,若粘稠度过大,会增加涂布难度;若粘稠度过小,会导致导电液的流淌范围过大,无法形成有效的覆盖,从而提高导电层的工艺难度,导致导电层与盖板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静电释放通道。并且静电层是依附在显示装置中显示膜层的侧面,而静电液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显示膜层造成
腐蚀的现象,影响显示效果。
3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
36.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图1至图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3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8.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10,包括:显示屏100,包括主显示区aa和边缘区sa,边缘区sa围绕主显示区aa分布。导电胶层300,显示屏100的边缘区sa通过导电胶层300粘接于中框200,导电胶层300包括胶本体和分布于胶本体内的导电颗粒。
39.作为一些可选实施例,显示装置10包括可弯折或可挠式显示装置10,例如包括液晶显示装置10(led,liquid crystal display)、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10(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微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10(micro led)等。本技术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以oled显示装置10来说明本技术内容,但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
40.本技术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显示屏100包括主显示区aa和边缘区sa,边缘区sa围绕主显示区aa分布,主显示区aa指具备显示功能的区域,边缘区sa是由主显示区aa延伸出的区域,用于保护主显示区aa和其他功能所需的外围布线,当然,部分边缘区sa也可以具备显示功能,如显示膜层沿边缘区sa形状进行延伸,形成显示区域。
4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显示屏100包括显示面板110和盖板120,显示面板110包括阵列基板、偏光片以及光学胶层等的层叠结构。其中,光学胶层与盖板120直接接触。显示面板110起到显示功能,显示面板110与主显示区aa在显示面板出光面方式上交叠设置。可以理解的是,显示面板110的一部分也可以延伸至边缘区sa,以使边缘区sa同样可以实现显示功能。作为一些可选实施例,盖板120为采用透光率高的玻璃等材料制成的膜层,起到保护显示面板110的作用。具体的,盖板120可以采用刚性材料制作,成本相对较低;也可以采用柔性材料制作,使盖板120可以折叠,从而可应用于柔性、可折叠的显示模组。可选的,盖板120可以采用utg(ultra thin glass,超薄柔性玻璃)、cpi(colorless polyimide,透明聚酰亚胺薄膜)、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透明、柔软、可折叠的材料制作,以实现盖板120的可弯曲折叠,便于应用于可折叠的显示装置中。
42.并且,盖板120还包括延伸部121,延伸部121由盖板120覆盖显示面板110的区域向外延伸形成。从盖板120延伸出来的延伸部121可以更好的与中框200盖合,提升显示装置10的整体美观。本技术实施例中,延伸部121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衔接盖板120与导电胶层300,为导电胶层300提供更多的接触空间。显示装置10在用户使用过程中,会对盖板120多次触碰,由于盖板120的材料特性,在多次触碰和摩擦过程中会产生静电电荷,而盖板120作为绝缘体,是无法及时将静电电荷释放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延伸部121作为盖板120与导电胶层300的衔接区域,盖板120上的静电电荷可以通过延伸部121传递至导电胶层300,避免盖板120上的静电电荷过多的积累。
43.可选的,制作中框200的材料包括铝合金、不锈钢、钢铝复合材料、钛合金等强度低、塑性好的金属以及塑料这类塑性好,成本可控的非金属。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非金属材质制作而成的中框200中,会设置至少一个接地区域,用于后续静电释放通道的布置。
44.需要说明的是,中框中设置的接地区域是由导电材质构成,对应的,盖板上积累的
静电会形成高电位,中框中的接地区域形成低电位,静电电荷会从高电位迁移至低电位,从而将盖板上的静电电荷释放。
45.本技术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导电胶层300包括的胶本体具有粘性,可以将显示屏100的边缘区sa和中框200牢固粘接。分布在胶本体中的导电颗粒使导电胶层300具有导电性,可以将显示屏100上积累的静电电荷传导至中框200中,从而将静电释放。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导电胶层300中分布的导电颗粒可以使导电胶层300具有的阻值范围为104ω-10
11
ω,提高静电的导通效果。
4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10,导电胶层300内包括胶本体和分布与胶本体内的导电颗粒,使得导电胶层300具有粘性和导电能力。在显示屏100边缘区sa设置的导电胶层300,将显示屏100边缘区sa与中框200粘接,同时,在显示屏100边缘区sa与中框200之间形成静电释放通道。通过导电胶层300形成静电释放通道的方式可以降低静电释放通道形成的工艺难度,提高静电释放通道形成的稳定性,降低显示装置10的工艺和制造成本。
47.如图3所示,显示屏100包括显示面板110和盖板120,盖板120部分延伸出显示面板110设置形成延伸部121,边缘区sa包括延伸部121,导电胶层300至少覆盖延伸部121设置。
48.可选的,显示面板110具有相对的两个第一侧边,盖板120可以由显示面板110的一个第一侧边延伸伸出一部分形成一个延伸部121,盖板120可以由显示面板110的两个第一侧边均延伸伸出形成两个相对的延伸部121。
49.可以理解的是,形成的延伸部121区域越多,能够将盖板120上静电电荷传导的效果越好,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延伸部121是由盖板120沿显示面板110的两个第一侧边均背离显示面板110方向延伸伸出形成。
50.图4为图3中q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51.请参阅图3和图4,延伸部121包括第一区121a、第二区121b和端面121c,第一区121a与第二区121b由显示面板110边缘至远离显示面板110的方向相继分布,导电胶层300覆盖第二区121b、以及端面121c的至少部分。
5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区121a和第二区121b在延伸部121上,并且,第一区121a靠近显示面板110边缘设置,第二区121b分布在第一区121a远离显示面板110的一侧。导电胶层300设置在延伸部121背离显示装置10出光面一侧的第二区121b,第二区121b与导电胶层300直接接触。为了增加静电释放通道的通道范围,将盖板120的端面121c与导电胶层300直接接触。
5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q'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54.请参阅图3至图6,本技术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10与导电胶层300通过静电屏蔽部400间隔设置,静电屏蔽部400与第一区121a对应设置。静电屏蔽部400为中控部或者用于屏蔽静电的透明绝缘件410。在释放静电的过程中,盖板120上的静电电荷通过导电胶层300传递至中框200,为了避免静电电荷在导电胶层300传导时,静电电荷对显示面板110产生影响,本技术实施例在显示面板110和导电胶层300之间设置静电屏蔽部400。静电屏蔽部400可以是中控部或者用于屏蔽静电的透明绝缘件410等绝缘组件,盖板120上所能传递出的静电电荷属于弱电流,因此,静电屏蔽部400所在区域也可以不设置绝缘组件,利用空气自身的绝缘特性同样可以起到静电屏蔽的效果。
5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静电屏蔽部400所采用的中控部、绝缘件等绝缘组件材料为透明绝缘材料,如此设置可以避免因工艺误差导致静电屏蔽部400延伸至显示区进而影响显示的问题。
56.可选的,静电屏蔽部400中的绝缘组件可以围绕显示面板110分布,也可以在显示面板110与导电胶之间设置一个或多个绝缘组件。
57.请继续参阅图5和图6,本技术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二区121b及端面121c被配置为静电收集功能部500,并通过导电胶层300传输至中框200。在进行静电测试和用户使用过程中,盖板120上会积累一定量的静电,从而形成静电场,与第二区121b和端面121c接触的导电胶层300作为导体会将静电场的静电传导出来。与导电胶层300接触的第二区121b和端面121c被配置为静电收集功能部500,用于将盖板120上静电场内的静电电荷集结在第二区121b和端面121c。导电胶层300作为导体,用于将第二区121b和端面121c上积累的静电电荷导出。
58.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59.如图7和图8所示,盖板120还包括平面主体区122,延伸部121沿平面主体区122周侧,至少位于平面主体区122相对的两侧,延伸部121为具有预设弧度的弧形面。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平面主体区122覆盖主显示区aa,平面主体区122用于显示屏100的主要显示功能。
60.可以理解的是,弧形面的个数可以根据延伸部121的个数而定,当然,延伸部121为多个时,每个延伸部121均可以具有预设弧度的弧形面,或者,其中的任意一个或者多个延伸部121可以具有预设弧度的弧形面,另一部分延伸部121为不具有弧形面。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弧形面为两个,两个弧形面沿第一方向x分设于平面主体区122的两侧,因此,整个盖板120在显示屏10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能够覆盖部分显示装置10的侧面,且弧形面扣合在中框的侧面,保证盖板120与中框200之间不容易脱落,提高显示装置10的整机可靠性。
61.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r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62.如图9至图10所示,本技术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中框200包括朝向盖板120的第一表面210,第一表面210包括主体区211、阻挡区212以及凹型连接区213,主体区211与阻挡区212通过凹型连接区213过渡连接,凹型连接区213包括与主体区211连接的第一侧面213a,第一侧面213a呈弧形面,第一侧面213a的弧度与延伸部121弧度相配。
63.作为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框200中的主体区211是用于承载显示屏100中的显示面板110,凹型连接区213用于承载导电胶层300,导电胶层300在制程中,需要填充凹型连接区213,阻挡区212能够有效阻挡填充过程中导电胶层300外溢的现象。
64.如图9和图10所示,本技术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凹型连接区213厚度小于主体区211和阻挡区212的厚度,可以保证导电胶层300在填充凹型连接区213后,导电胶层300背离中框200的一侧与第一表面210在厚度方向上的距离相近,降低盖板120与中框200在厚度方向上的距离,进而降低显示装置10的整体厚度。
65.作为一些可选实施例,凹型连接区213中的第一侧面213a与延伸部121的弧面相匹配,使得导电胶层300在第一侧面213a和延伸部121弧面之间具有预定的厚度,提高导电胶层300传导静电能力的稳定性。并且,在安装显示屏100的过程中,在中框200的凹型连接区
213中填充预定量的导电胶,再将显示屏100覆盖在未定型的导电胶上,导电胶经过固化形成导电胶层300,将显示屏100与中框200粘接。在显示屏100覆盖的过程中,导电胶受到挤压会向外溢出,第一侧面213a的弧度能够阻挡导电胶向显示面板110延伸,阻挡区212能够阻挡导电胶向中框200外侧延伸,并且,延伸部121弧形面为导电胶提供了延伸空间,第一侧面213a所阻挡的导电胶可以沿厚度方向增厚与延伸部121的弧形面向接触。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延伸部121中的端面121c是朝向凹型连接区213和阻挡区212设置的,延伸部121中的朝向凹型连接区213部分的端面121c与导电胶层300接触,可以增加静电电荷的释放通道面积,提高静电释放通道的稳定性。
66.请参阅图9和图10,本技术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凹型连接区213被配置为静电释放功能部600,静电收集功能部500通过导电胶层300粘接于静电释放功能部600,以构成静电释放通道。可以理解的是,静电释放通道是由静电收集功能部500、导电胶层300和静电释放功能部600所组成,静电收集功能部500将盖板120上的静电收集并通过导电胶层300将静电传递至静电释放功能部600,静电释放功能部600将导电胶层300传递而来的静电中和,从而达到静电释放的效果。
67.请继续参阅图9和图10,本技术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凹型连接区213还包括与第一侧面213a连接的第二侧面213b,第二侧面213b设置于第一侧面213a远离主体区211的一侧,与阻挡区212连接设置,第二侧面213b具有背离第一表面210的趋势,且第二侧面213b在中框200的宽度方向上由第二曲面段沿靠近阻挡区212的方向延伸。
68.作为一些可选实施例,第一侧面213a所具有的弧形面与第二侧面213b共同构成凹型连接区213,第二侧面213b在第一方向x上具有背离第一表面210的趋势,第二侧面213b在第二方向y上背离第一表面210延伸形成。第二侧面213b与第一表面210之间的最小角度大于第一侧面213a与第一表面210之间的最小角度,使得导电胶在受到显示屏100的挤压力时,大部分导电胶朝向第一侧面213a延伸,增加第一侧面213a和延伸部121与导电胶的接触面积,使得形成的静电传输通道更加稳定。
69.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侧面213a与第二侧面213b通过过渡曲面连接,使得第一侧面213a与第二侧面213b的过渡更加平滑,避免导电胶填充在凹型连接区213中时产生气泡。
70.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71.请结合图9至图11一并参阅,显示装置10包括后盖700,后盖700设置于中框200背离显示屏100的一侧,后盖700与中框200连接设置。由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中框200朝向显示屏100的一侧设置有主体区211、阻挡区212和凹型连接区213,相应的,在中框200背离显示屏100的一侧同样可以设置主体区211、阻挡区212和凹型连接区213,凹型连接区213中的第一侧面213a在中框200厚度方向的两侧可以具有相同的弧度。后盖700的形状可以与盖板120的形状一致,便于后盖700的装配。
72.可以理解的是,后盖700的形状和与后盖700装配的中框200结构不做限定,只要后盖700设置于中框200背离显示屏100的一侧即可。
73.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