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采集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户外思政实践教学用数据采集板。
背景技术:2.数据采集模块是基于远程数据采集模块平台的通信模块,它将通信芯片、存储芯片等集成在一块电路板上,使其具有发送通过远程数据采集模块平台收发短消息、语音通话、数据传输等功能,数据采集板是基于数据采集模块的一种可携带移动的数据采集装置,配合采集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储存,是常用的数据采集储存设备,如生活中电脑设备的移动硬盘等。
3.现有技术中的数据采集板的连接口都是暴露在外侧的,容易积累灰尘,影响正常使用,且壳体拆装较为麻烦,影响检修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了基于户外思政实践教学用数据采集板。
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连接口易积累灰尘,壳体拆装较为麻烦的缺点,而提出的基于户外思政实践教学用数据采集板。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基于户外思政实践教学用数据采集板,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采集板本体,所述壳体上卡接有盖板,所述壳体上开设有方孔,所述采集板本体上设置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与方孔相互配合,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开合机构,所述开合机构包括双面齿板,所述双面齿板上设置有拉环,所述空腔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双面齿板固定连接,所述空腔内转动安装有两个第一齿轮,两个第一齿轮均与双面齿板相啮合,两个第一齿轮上均固定安装有转杆,两个转杆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方孔上滑动安装有两个遮板,两个遮板上均固定安装有齿条,两个齿条与两个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个固定销,壳体上开设有异形腔,两个固定销均与异形腔的内壁滑动连接,盖板上开设有两个固定孔,两个固定孔与两个固定销相互配合,两个固定销上固定安装有同一个u形杆,u形杆上套设有两个支撑弹簧,u形杆上固定安装有拉杆,拉杆上固定安装有推滑板。
7.优选的,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两个边板,两个边板与壳体活动连接,壳体内设置有多个顶柱,多个顶柱均与采集板本体相互配合。
8.优选的,所述异形腔设置有两个轨道,两个轨道与两个固定销滑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空腔内设置有横轨,横轨与双面齿板滑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两个卡槽,两个卡槽与两个边板活动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空腔内设置有两个轴承,两个轴承的内圈与两个转杆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空腔内设置有两个槽轨,两个槽轨与两个遮板滑动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4.1、本方案在使用时,开合机构中拉环、双面齿板、复位弹簧、两个第一齿轮、两个转杆、两个第二齿轮和两个齿条的配合设置能够开合两个遮板,合闭时能够遮挡灰尘,打开时,方便连接接头。
15.2、本方案在使用时,固定机构中两个固定销、两个固定孔、两个支撑弹簧、u形杆、拉杆和推滑板的配合设置方便固定盖板,增加盖板的稳定性,也方便拆装盖板,方便后续的检修。
16.本发明能够遮挡灰尘,避免灰尘影响正常的连接,壳体拆装方便,便于检修,使用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基于户外思政实践教学用数据采集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基于户外思政实践教学用数据采集板的实施例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基于户外思政实践教学用数据采集板的图2的右剖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基于户外思政实践教学用数据采集板的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基于户外思政实践教学用数据采集板的图3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基于户外思政实践教学用数据采集板的实施例二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壳体、2采集板本体、3盖板、4方孔、5连接口、6空腔、7拉环、8双面齿板、9复位弹簧、10第一齿轮、11转杆、12第二齿轮、13齿条、14遮板、15异形腔、16固定销、17固定孔、18u形杆、19支撑弹簧、20拉杆、21推滑板、22边板、23顶柱、24散热口、25导热网。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5.实施例一
26.参照图1-5,基于户外思政实践教学用数据采集板,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置有采集板本体2,壳体1上卡接有盖板3,壳体1上开设有方孔4,采集板本体2上设置有连接口5,连接口5与方孔4相互配合,壳体1上开设有空腔6,空腔6内设置有开合机构,开合机构包括双面齿板8,双面齿板8上设置有拉环7,空腔6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9,复位弹簧9的一端与双面齿板8固定连接,空腔6内转动安装有两个第一齿轮10,两个第一齿轮10均与双面齿板8相啮合,两个第一齿轮10上均固定安装有转杆11,两个转杆11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12,方孔4上滑动安装有两个遮板14,两个遮板14上均固定安装有齿条13,两个齿条13与两个第二齿轮12相啮合,壳体1上设置有固定机构。
27.本发明中,固定机构包括两个固定销16,壳体1上开设有异形腔15,两个固定销16
均与异形腔15的内壁滑动连接,盖板3上开设有两个固定孔17,两个固定孔17与两个固定销16相互配合,两个固定销16上固定安装有同一个u形杆18,u形杆18上套设有两个支撑弹簧19,u形杆18上固定安装有拉杆20,拉杆20上固定安装有推滑板21。
28.本发明中,盖板3上设置有两个边板22,两个边板22与壳体1活动连接,壳体1内设置有多个顶柱23,多个顶柱23均与采集板本体2相互配合。
29.本发明中,空腔6内设置有横轨,横轨与双面齿板8滑动连接,横轨能够使得双面齿板8在固定位置滑动。
30.本发明中,空腔6内设置有两个轴承,两个轴承的内圈与两个转杆11固定连接,两个轴承能够使得两个转杆11在固定位置转动。
31.本发明中,空腔6内设置有两个槽轨,两个槽轨与两个遮板14滑动连接,两个槽轨能够使得两个遮板14在固定位置滑动。
32.本发明中,壳体1上设置有两个卡槽,两个卡槽与两个边板22活动连接。
33.本发明中,异形腔15设置有两个轨道,两个轨道与两个固定销16滑动连接,两个轨道能够使得两个固定销16在固定位置滑动。
34.工作原理:使用连接口5时,拉动拉环7,进而带动双面齿板8滑动,双面齿板8滑动,进而带动两个第一齿轮10朝相反方向转动,两个第一齿轮10朝相反方向转动,进而带动两个转杆11朝相反方向转动,两个转杆11朝相反方向转动,进而带动两个第二齿轮12朝相反方向转动,两个第二齿轮12朝相反方向转动,进而带动两个齿条13向两侧滑动,两个齿条13向两侧滑动,进而带动两个遮板14向两侧滑动,使得连接口5露出,可以连接接头,放开拉环7,在复位弹簧9的弹力作用下,使得双面齿板8方向滑动,使得两个遮板14可以夹在连接头上,增加稳定性,此时可以使用采集板本体2,如果需要检修采集板本体2,向下推动推滑板21,进而带动拉杆20向下滑动,拉杆20向下滑动,进而带动u形杆18向下滑动,u形杆18向下滑动,进而带动两个固定销16向下滑动,脱离两个固定孔17,放开对盖板3的锁定,向后拉出盖板3即可检修,检修完成后,将盖板3上的两个边板22卡在壳体1上的两个卡槽内,向前推动盖板3,此时会挤压两个固定销16,同时挤压两个支撑弹簧19,当盖板3完全卡在壳体1上时,两个固定销16在两个支撑弹簧19的弹力作用下,插入两个固定孔17内,固定盖板3,增加稳定性。
35.实施例二
36.参照图6,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置有采集板本体2,壳体1上卡接有盖板3,壳体1上开设有方孔4,采集板本体2上设置有连接口5,连接口5与方孔4相互配合,壳体1上开设有散热口24,散热口24内设置有导热网25,壳体1上开设有空腔6,空腔6内设置有开合机构,开合机构包括双面齿板8,双面齿板8上设置有拉环7,空腔6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9,复位弹簧9的一端与双面齿板8固定连接,空腔6内转动安装有两个第一齿轮10,两个第一齿轮10均与双面齿板8相啮合,两个第一齿轮10上均固定安装有转杆11,两个转杆11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12,方孔4上滑动安装有两个遮板14,两个遮板14上均固定安装有齿条13,两个齿条13与两个第二齿轮12相啮合,壳体1上设置有固定机构。
37.工作原理:使用连接口5时,拉动拉环7,进而带动双面齿板8滑动,双面齿板8滑动,进而带动两个第一齿轮10朝相反方向转动,两个第一齿轮10朝相反方向转动,进而带动两个转杆11朝相反方向转动,两个转杆11朝相反方向转动,进而带动两个第二齿轮12朝相反
方向转动,两个第二齿轮12朝相反方向转动,进而带动两个齿条13向两侧滑动,两个齿条13向两侧滑动,进而带动两个遮板14向两侧滑动,使得连接口5露出,可以连接接头,放开拉环7,在复位弹簧9的弹力作用下,使得双面齿板8方向滑动,使得两个遮板14可以夹在连接头上,增加稳定性,此时可以使用采集板本体2,在使用采集板本体2时,热量可以通过散热口24内的导热网25导出,避免温度过高影响采集板本体2的使用,如果需要检修采集板本体2,向下推动推滑板21,进而带动拉杆20向下滑动,拉杆20向下滑动,进而带动u形杆18向下滑动,u形杆18向下滑动,进而带动两个固定销16向下滑动,脱离两个固定孔17,放开对盖板3的锁定,向后拉出盖板3即可检修,检修完成后,将盖板3上的两个边板22卡在壳体1上的两个卡槽内,向前推动盖板3,此时会挤压两个固定销16,同时挤压两个支撑弹簧19,当盖板3完全卡在壳体1上时,两个固定销16在两个支撑弹簧19的弹力作用下,插入两个固定孔17内,固定盖板3,增加稳定性。
38.其余与实施例一相同。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