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仅两导线连接器的电触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28061发布日期:2022-11-09 08:50阅读:28来源:国知局
用于仅两导线连接器的电触头
1.本技术是国际申请号为pct/us2019/019660、国际申请日为2019年02月26日、国家申请号为201980023438.2、进入中国国家阶段日期为2020年09月29日、发明名称为“用于单绞合导线对的连接器和触头”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2.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3.本技术作为pct国际专利申请于2019年2月26日提交并要求于2018年2月26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62/635,227的权益,并且要求于2018年5月15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62/671,738的权益,并且要求于2018年7月3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62/693,583的权益,上述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4.本公开涉及连接器,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与单绞合导线对一起使用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5.单绞合导线对可以用于在通信网络上传输数据和/或电力,所述通信网络包括例如计算机、服务器、相机、电视和其他电子装置,包括物联网(iot)等上的那些装置。过去,这是通过使用以太网电缆和连接器来执行的,所述电缆和连接器通常包括用于传输四个差分信号的四对导线。使用在平衡导线对上传输每个信号的差分信号传输技术,原因是与在不平衡导线上传输的信号相比,差分信号受外部噪声源和内部噪声源(例如串扰)的影响较小。
6.在以太网电缆中,每个差分对的绝缘导线围绕彼此紧密绞合以形成四个绞合导线对,并且这四个绞合对可以以所谓的“芯绞合”围绕彼此进一步绞合。可以提供分离器,所述分离器用于将绞合对中的至少一个与绞合对中的至少另一个分离(并因此减少它们之间的耦合)。可以将四个绞合对和任何分离器封闭在保护套中。以太网电缆通过以太网连接器进行连接;单个以太网连接器配置成适应所有四个绞合导线对。然而,有可能通过具有其自身更紧凑的连接器和电缆的单绞合导线对来有效地支持数据和/或电力传输。因此,需要不同于标准以太网连接器的连接器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7.单绞合导线对可以用于在通信网络上传输数据和/或电力,所述通信网络包括例如计算机、服务器、相机、电视和其他电子装置,包括物联网(iot)等上的那些装置。本文公开了适应单绞合导线对的连接器系列。连接器系列包括自由连接器、固定连接器和适配器;自由和/或固定连接器可以被修改以适应适配器配置和/或被修改以适应各种接插线配置。在某些实施例中,连接器系列中的一个或多个采用lc光纤类型连接器配置和lc光纤占用空间配置。在某些示例中,连接器系列中的一个或多个采用lc光纤类型连接器配置,但是占用空间大于或小于lc光纤占用空间的占用空间。也可以采用其他配置。
8.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连接器。连接器配置用于正好两个导线。连接器包括
前连接器主体、后连接器主体、金属框架和正好两个电触头。后连接器主体与前连接器主体对接。此外,包括屏蔽接口的金属框架围绕前连接器主体和后连接器主体两者的至少一部分。电触头从后连接器主体延伸到前连接器主体中。电触头中的第一个电耦合到屏蔽电缆的第一导线,并且电触头中的第二个电耦合到屏蔽电缆的第二导线。金属框架的屏蔽接口电耦合到屏蔽电缆的屏蔽件。
9.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仅两导线连接器的电触头,所述仅两导线连接器容纳电触头中的正好两个。每个电触头包括在电触头的第一端处的音叉插座触头和在电触头的第二端处的绝缘位移触头(idc)。idc电耦合到导线中的一个。音叉插座触头包括一对相对的弹簧臂,其限定正好两个接触区域,例如脱离区域和完全接合区域。脱离区域允许在音叉插座触头和由音叉插座触头接收的插脚触头之间产生电弧,而不会在完全接合区域接收时损坏插脚触头的最终接触点。
10.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连接包括第一和第二导线的正好一对导线的方法。该方法包括:(a)将第一和第二电触头插入连接器壳体中,其中第一和第二电触头中的每一个包括具有音叉插座触头的第一端和具有绝缘位移触头(idc)的第二端;(b)将金属框架固定到连接器壳体,金属框架围绕连接器壳体的至少一部分;(c)将第一导线电耦合到第一电触头的idc,并且将第二导线电耦合到第二电触头的idc;以及(d)将金属框架的屏蔽元件电耦合到屏蔽电缆的屏蔽件。
11.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与后连接器主体对接的前连接器主体,并且其中所述金属框架围绕所述前连接器主体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后连接器主体的至少一部分。
12.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屏蔽元件延伸通过所述后连接器主体以电耦合所述屏蔽电缆的屏蔽件。
13.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后连接器主体包括向上导线引导通道和向下导线引导通道。
14.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后连接器主体包括在所述向上导线引导通道中的第一绝缘位移触头(idc)槽和在所述向下导线引导通道中的第二idc槽。
15.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音叉插座触头包括脱离区域和完全接合区域。
16.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壳体主体,所述壳体主体容纳正好两个插脚触头并且具有前开口,所述前开口接收具有正好两个插脚接收触头的配合连接器;以及围绕所述壳体主体的至少一部分的金属框架,其中所述金属框架固定到所述壳体主体。
17.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壳体主体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中的每一个包括从所述前开口凹陷的凹陷部分,其中所述金属框架包括第一夹子和第二夹子,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夹子和所述第二夹子与相应的凹陷部分对接以将所述金属框架固定到所述壳体部分。
18.根据一个实施例,其还包括分布在高密度连接器面板中的多个连接器。
19.根据一个实施例,其还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正好两个插脚触头电耦合到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正好两个插脚触头以限定双面适配器。
20.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连接器耦合到接插线的至少一端,其中所述接插线具
有至少两个导线。
21.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仅两导线连接器的电触头,所述仅两导线连接器容纳电触头中的正好两个,每个电触头包括:音叉插座触头,其中所述音叉插座包括一对相对的弹簧臂,所述弹簧臂限定渐缩到完全接合区域的脱离区域,其中所述脱离区域为接收在所述音叉插座中的插脚触头提供初始接触点,并且其中所述完全接合区域是用于所述插脚触头的最终接触点,其中在所述最终接触点处所述插脚触头不与所述脱离区域接触。
22.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音叉插座触头在所述电触头的第一端处,并且其中所述电触头的第二端包括绝缘位移触头。
23.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在所述完全接合区域处所述相对的弹簧臂之间的间隙的第一距离等于所述插脚触头的宽度,并且其中在所述脱离区域处所述相对的弹簧臂之间的间隙的第二距离比所述第一距离宽。
24.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正好两个导线的连接器,其包括:包括正好一对触头接收通道的前连接器主体,其中每个触头接收通道具有十字形横截面;后连接器主体;耦合到所述前连接器主体和所述后连接器主体的金属框架;以及位于所述正好一对触头接收通道中的正好一对电触头。
25.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前连接器主体还包括接收挠性突出部的凹部,其中所述挠性突出部从所述金属框架向前延伸。
26.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凹部包括凹陷凹口,所述凹陷凹口接收从所述金属框架的向前延伸的挠性突出部垂直延伸的对接突出部。
27.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前连接器主体包括邻近所述前连接器主体的后面的向外延伸突出部,其中所述向外延伸突出部与所述金属框架中的相应凹部对接。
28.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前连接器主体还包括从所述前连接器主体的前部分延伸到后部分的悬臂闩锁,并且其中所述悬臂闩锁与固定连接器对接以将所述连接器可移除地固定到所述固定连接器。
29.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正好两个导线的连接器,其包括:前连接器主体;包括前部分的后连接器主体,所述前部分限定向上引导导线通道和向下引导导线通道;耦合到所述前连接器主体和所述后连接器主体的金属框架;以及正好一对电触头。
30.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向上引导导线通道包括接收所述一对电触头中的一个的绝缘位移触头(idc)的第一槽,并且所述向下引导导线通道包括接收所述一对电触头中的另一个的绝缘位移触头(idc)的第二槽。
31.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后连接器主体的前部分与所述前连接器主体的后接收部分对接。
32.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后连接器主体包括限定腔的后部分,所述腔接收具有正好一对电导线的电缆。
33.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后连接器主体的后部分包括侧面开口,所述侧面开口提供到插入所述腔中的具有正好两个导线的屏蔽电缆的暴露箔屏蔽件和排扰线中的一者或两者的通路。
34.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金属框架的屏蔽梁延伸通过所述后连接器主体的后部分的侧面以接触所述暴露箔屏蔽件和所述排扰线中的一者或两者。
35.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后连接器主体的后部分包括围绕所述后部分的后面的唇缘,所述唇缘抵靠所述金属框架。
36.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后连接器主体的后部分包括在所述后部分的下面上的闩锁,所述闩锁与所述金属框架上的相应切口对接,将所述后连接器主体固定到所述金属框架。
37.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正好两个导线的连接器,其包括:前连接器主体;后连接器主体;耦合到所述前连接器主体和所述后连接器主体的金属框架,其中所述金属框架包括与所述前连接器主体对接的一对向前延伸的挠性突出部以及与所述后连接器主体的向外延伸突出部对接的所述金属框架的面上的切口;以及正好一对电触头。
38.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一对向前延伸的挠性突出部均包括从所述向前延伸的挠性突出部垂直延伸的对接突出部,其中所述对接突出部与所述前连接器主体中的对应槽对接。
39.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金属框架包括挠性屏蔽梁,所述挠性屏蔽梁延伸到所述后连接器主体的腔中以与插入所述腔中的具有正好两个导线的屏蔽电缆的箔屏蔽件或排扰线中的一者或两者接触和电接口。
40.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金属框架包括槽开口以与所述前连接器主体上的向外延伸突出部对接。
41.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金属框架的外表面限定所述连接器的最大高度和宽度。
42.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前连接器主体的前部分的高度和宽度小于所述金属框架。
43.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金属框架的上面抵靠所述前连接器主体上的悬臂闩锁。
44.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金属框架的前面抵靠所述前连接器主体的肩部,并且其中所述金属框架的向外延伸突出部围绕所述前连接器主体的肩部弯曲以与所述前连接器主体的凹部对接。
45.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正好两个导线的连接器:限定中心通道的壳体主体;围绕所述壳体主体的金属框架,所述金属框架提供到所述中心通道的通路;以及延伸到所述中心通道中的正好两个插脚触头。
46.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中心通道由一对侧壁限定,其中每个侧壁包含夹子凹部。
47.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金属框架包括一对夹子,所述一对夹子包围所述壳体主体的前面以与所述中心通道中的相应夹子凹部对接。
48.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壳体主体和所述金属框架具有敞开后面,所述敞开后面将所述中心通道呈现为直通通道。
49.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壳体主体和所述金属框架具有闭合后面,使得所述中心通道仅具有前开口。
50.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金属框架包括一对拉力梁,所述拉力梁通过所述壳体主体延伸到所述中心通道中。
51.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金属框架的所述一对夹子与插入所述连接器中的自由连接器的金属框架对接。
52.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金属框架包括多个屏蔽插脚。
53.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涉一种安装在电路板上的连接器,其包括: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壳体主体,所述壳体主体限定中心通道和安装插脚;围绕所述壳体主体的金属框架,所述金属框架提供到所述中心通道的通路,所述安装插脚延伸通过所述金属框架;延伸到所述中心通道中的正好两个插脚触头;以及电路板,其中所述电路板包括耦合到所述正好两个插脚触头的第一插脚触头的镀覆第一触头通孔以及耦合到所述正好两个插脚触头的第二插脚触头的镀覆第二触头通孔,并且其中所述电路板包括与所述安装插脚对接的非镀覆通孔。
54.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金属框架包括至少四个屏蔽插脚,并且所述电路板包括接收所述四个屏蔽插脚的至少四个对应的镀覆屏蔽插脚通孔,其中所述屏蔽插脚通孔中的至少两个的中心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触头通孔的中心对准,并且其中所述屏蔽插脚通孔中的至少两个的中心在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二触头通孔的中心对准。
55.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屏蔽插脚通孔中的至少两个具有在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对准的中心。
56.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第一触头通孔和所述第二触头通孔与屏蔽插脚通孔的对准使来自一个或多个相邻的安装在电路板上的连接器的外来串扰最小化。
57.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金属框架包括邻近所述金属框架的前面的另外两个屏蔽插脚,并且所述电路板包括另外两个对应的镀覆屏蔽插脚通孔。
58.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壳体主体的前面和所述金属框架大致垂直于所述电路板的顶表面。
59.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多个屏蔽插脚从所述金属框架的侧面延伸到所述电路板的对应镀覆通孔中。
60.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壳体主体的前面和所述金属框架大致平行于所述电路板的顶表面。
61.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多个屏蔽插脚从所述金属框架的敞开后面延伸到所述电路板的对应镀覆通孔中。
62.根据一个实施例,其还包括安装到所述电路板的多个连接器,其中所述电路板包括多个镀覆屏蔽插脚通孔,其中每个连接器的每个金属框架包括屏蔽插脚,并且其中相邻的连接器共享镀覆屏蔽插脚通孔。
63.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系统,其包括:固定连接器,所述固定连接器包括:限定中心通道的壳体主体;围绕所述壳体主体的金属框架,所述金属框架提供到所述中心通道的通路;以及延伸到所述中心通道中的正好两个插脚触头;以及自由连接器,所述自由连接器包括:前连接器主体;后连接器主体;耦合到所述前连接器主体和所述后连接器主体的金属框架;以及正好一对电触头;以及具有正好两个导线的电缆,其中所述电缆包括暴露箔屏蔽件和排扰线中的一者或两者,所述两个导线均与所述一对电触头中的一个对接,其中所述自由连接器的金属框架电耦合到所述箔屏蔽件和所述排扰线中的一者或两者,并且其中当所述自由连接器完全插入所述固定连接器中时,所述自由连接器的金属框架电耦合到
所述固定连接器的金属框架,使得所述正好一对电触头电耦合到所述正好两个插脚触头。
64.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正好一对电触头包括一对双端触头。
65.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双端触头的第一端包括音叉插座触头。
66.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双端触头的第一端包括梁触头。
67.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双端触头的第一端包括拱形梁触头。
68.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双端触头的第一端包括插座触头。
69.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双端触头的第二端包括绝缘位移触头(idc)。
70.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每个idc可固定到所述导线中的一个而无需压接。
71.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固定连接器安装在电路板上。
72.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固定连接器的金属框架包括与所述正好两个插脚触头中的第一个对准的一对屏蔽插脚,并且包括与所述正好两个插脚触头中的第二个对准的一对屏蔽插脚。
73.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正好两个插脚触头具有完全相同的长度。
74.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正好一对电触头中的每个电触头与所述正好一对电触头中的另一电触头具有完全相同的长度。
75.根据一个实施例,其还包括电路板,其中所述固定连接器安装到所述电路板。
76.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接插线,其包括:具有正好两个导线的电缆,所述电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电缆的第一端电耦合到固定连接器或自由连接器,并且其中所述电缆的第二端电耦合到固定连接器或自由连接器,并且其中所述固定连接器包括:限定中心通道的壳体主体;围绕所述壳体主体的金属框架,所述金属框架提供到所述中心通道的通路;以及延伸到所述中心通道中的正好两个插脚触头;并且其中所述自由连接器包括:前连接器主体;后连接器主体;耦合到所述前连接器主体和所述后连接器主体的金属框架;以及正好一对电触头。
77.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适配器,其包括:正好两对插脚触头,其中所述正好两对插脚触头中的第一对耦合到所述正好两对插脚触头中的第二对;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壳体主体,所述第一端具有容纳第一对插脚触头的第一敞开通道并且所述第二端具有容纳第二对插脚触头的第二敞开通道;以及包围所述壳体主体的金属框架。
78.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金属框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端包括与所述第一敞开通道对接的第一金属夹,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端包括与所述第二敞开通道对接的第二金属夹。
79.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当相应的自由连接器完全插入相应的敞开通道中时,所述第一金属夹和所述第二金属夹与所述相应的自由连接器的金属框架对接。
80.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前连接器主体;后连接器主体;耦合到所述前连接器主体和所述后连接器主体的金属框架;以及正好一对电触头,所述正好一对电触头延伸到所述前连接器主体中并且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包括音叉插座触头。
81.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前连接器主体内的一对触头接收通道均包含所述音叉插座触头中的相应的一个,并且其中当插脚触头接收在其中时所述触头接收通道中的每一个包含相应的音叉插座触头的膨胀。
82.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音叉插座触头具有横向于所述前连接器主体的细长轴线的宽度。
83.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音叉插座触头包括一对弹簧臂,所述一对弹簧臂的高度小于由所述一对弹簧臂接收的配合固定连接器的插脚触头的高度。
84.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触头接收通道中的每一个具有适应所述插脚触头的高度的十字形横截面。
85.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电触头,其包括:具有一对相对弹簧臂的音叉插座触头,其中每个弹簧臂包括具有成角进入部分的前部分,所述成角进入部分限定所述一对相对弹簧臂之间的开口,并且其中所述成角进入部分继续到过渡部分,所述过渡部分将所述一对相对弹簧臂之间的开口缩窄到最终接触点。
86.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过渡部分包括邻近所述成角进入部分的初始接触点。
87.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在所述最终接触点之后的所述开口加宽到所述一对相对弹簧臂之间的通道。
88.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电触头是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双端触头,其中所述第一端包括所述音叉插座触头,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端包括绝缘位移触头。
89.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电触头系统,其包括:音叉插座触头和接收在所述音叉插座触头中的插脚触头,其中所述音叉插座触头包括一对相对弹簧臂,其中每个弹簧臂包括具有成角进入部分的前部分,所述成角进入部分限定所述一对相对弹簧臂之间的开口,并且其中所述成角进入部分继续到过渡部分,所述过渡部分将所述一对相对弹簧臂之间的开口缩窄到最终接触点,并且其中所述插脚触头包括具有矩形横截面的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由上面、下面以及连接所述上面和所述下面的一对侧面限定,并且其中所述插脚触头还包括前部分,其中每个面向内渐缩到展平顶点。
90.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过渡部分包括邻近所述成角进入部分的初始接触点,并且其中当所述插脚触头接收在所述音叉插座触头内时,所述插脚触头和所述音叉插座触头之间的第一接触发生在所述插脚触头的前部分和所述初始接触点之间。
91.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插脚触头的细长主体被保护免受在所述第一接触处的任何电弧的影响。
92.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每个弹簧臂由第一宽度限定,并且其中所述矩形横截面由大于所述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限定。
93.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当所述插脚触头完全接收在所述音叉插座触头内时,所述插脚触头的上面和下面在最终接触处与所述一对相对弹簧臂接触。
94.根据一个实施例,其包括正好两个音叉插座触头和正好两个插脚触头。
95.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每个插脚触头具有完全相同的长度,并且其中所述音叉插座触头具有完全相同的长度。
96.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音叉插座触头是双端触头,所述双端触头在所述触头的第二端处具有绝缘位移触头。
附图说明
97.图1a-1b示出了具有单绞合导线对的电缆的示例性实施例。
98.图2a和2b分别提供了未组装的和组装的自由连接器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
99.图3示出了配置成与光纤一起使用的lc连接器的示例。
100.图4a-4c分别提供了未组装的固定连接器的前透视图、未组装的固定连接器的后透视图和组装的固定连接器的透视图。
101.图5是具有隔板安装特征的组装的固定连接器的透视图。
102.图6是组装的自由连接器和组装的固定连接器的透视图。
103.图7是均已与自由连接器连接的适配器和一对电缆的透视图。
104.图8a-8c示出了可以利用自由连接器和修改的连接器进行配置的接插线的示例。
105.图9a-9e示出了结合有插座弹簧配置的插座触头的示例性配置。
106.图10a-10b分别是侧视图和透视图,示出了包括插脚触头和音叉插座触头的配合触头。
107.图11a-11h示出了图10a-10b的插脚触头和音叉插座触头的各种侧视图。
108.图12是采用图10a-10b的插脚触头的示例性固定连接器与采用图10a-10b的音叉插座触头的示例性自由连接器配合的侧视图。
109.图13是沿着图12的线a-a截取的横截面图。
110.图14是自由连接器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
111.图15是沿着图14的线c-c截取的横截面图。
112.图16是电触头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
113.图17是应变消除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透视图。
114.图18是图17的应变消除装置的后透视图。
115.图19是固定连接器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示出了两个替代的插脚配置。
116.图20是沿着图19的线b-b截取的横截面图。
117.图21是与图14的自由连接器配合的图19的固定连接器的透视图。
118.图22是未与图14的自由连接器配合的图19的固定连接器的透视图。
119.图23a-23c分别包括自由连接器的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自由连接器的组装透视图和自由连接器的部分组装透视图。
120.图24a-24f分别包括用于图23a-23c的自由连接器的前连接器主体的第一侧透视图、前连接器主体的第二侧透视图、前连接器主体的前视图、前连接器主体的后视图、前连接器主体的截面图和前连接器主体的后透视图。
121.图25a-25d分别包括图23a-23c的自由连接器的金属框架的透视图、金属框架的前透视图、金属框架的侧视图和金属框架的仰视透视图。
122.图26是具有电触头的图23a-23c的自由连接器的后连接器主体的透视图。
123.图27a-27d分别包括图26的后连接器主体的透视图、后连接器主体的前视图、后连接器主体的后视图和后连接器主体的仰视透视图。
124.图28a-28b分别包括固定连接器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和固定连接器的前视图。
125.图29a-29d分别包括图28a的固定连接器的壳体主体的透视图、壳体主体的前视图、壳体主体的后透视图和沿着图29c的线d-d截取的壳体主体的截面图。
126.图30a-30c分别包括图28a的固定连接器的金属框架的前侧透视图、金属框架的前视图和金属框架的后侧透视图。
127.图31a-31b分别包括固定连接器的实施例的前侧透视图和沿图31a的线a-a截取的固定连接器的截面图。
128.图32是自由连接器的实施例的截面图,示出了音叉插座触头。
129.图33a-33d分别提供了安装到电路板的固定连接器的侧视图、安装到电路板的多个固定连接器的前视图、电路板的俯视图和电路板的仰视图。
130.图34a-34b分别提供了多个配合的自由连接器和固定连接器的前透视图和后透视图,其中固定连接器安装到电路板并且固定连接器的前面平行于电路板。
131.图35a-35b示出了分别在部分插入和完全插入位置接收固定连接器的自由连接器触头的透视图。
132.图36a-36b示出了自由连接器和固定连接器的侧视截面图,其中固定连接器的触头分别在部分插入和完全插入的位置接收在自由连接器中。
133.图37a-37b示出了自由连接器和固定连接器的前截面图,其中固定连接器的触头分别在部分插入和完全插入位置接收在自由连接器中。
具体实施方式
134.本文公开了适应单绞合导线对的连接器系列。连接器系列包括自由连接器、固定连接器和适配器;自由和/或固定连接器可以被修改以适应各种接插线和安装配置。在某些实施例中,连接器系列中的一个或多个采用lc光纤类型连接器配置和lc光纤占用空间配置。在某些示例中,连接器系列中的一个或多个采用lc光纤类型连接器配置,但是占用空间大于或小于lc光纤占用空间的占用空间。也可以采用其他配置。
135.图1a示出了包含一个或多个单绞合导线对的电缆的两个示例性实施例。第一电缆10包括绞合在一起以形成单绞合对16的第一和第二导线12、14。导线12、14由保护套18封闭。第二电缆20包括第一至第四导线22、24、26、28。导线22和24绞合在一起以形成第一单绞合对30,并且导线26和28绞合在一起以形成第二单绞合对32。绞合对30和32由分离器34分离并且包入保护套36中。在某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电缆10、20包括多于两个的绞合对的数量。在某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单绞合导线对,例如16、30、32,配置用于高达600mhz(ffs)的数据传输,并且具有高达1a的载流能力。每个单绞合导线对,例如16、30、32,可以与自由连接器和固定连接器的各种实施例或实施例的组合连接,如本文所述。连接的绞合对可以与适配器耦合,如本文所述。图1b是屏蔽电缆40的示例。屏蔽电缆40包括外套42、箔屏蔽件44、排扰线46、以及导线50和52的单绞合对48;导线50和52中的每一个设置有绝缘体54。
136.参考图2a和2b,分别示出了未组装和组装的自由连接器100的示例性实施例。在某些实施例中,自由连接器100是与光纤一起使用的lc连接器的类型。在某些实施例中,自由连接器100可以采用lc连接器占用空间,例如lc连接器的形状和尺寸。在某些实施例中,自由连接器100是lc类型(例如,外观类似,例如,具有大致为正方形的细长连接器主体和连接器主体上的卡扣闩锁的小型),但是占用空间大于或小于lc连接器。在某些实施例中,自由连接器100在其他尺度和/或特征上与lc连接器类型和/或占用空间不同。
137.参考图3,相对于面板208示出了单工lc连接器200和适配器202以及双工lc连接器204和适配器206的示例。卡扣闩锁210用于保持连接器耦合到适配器。lc系列连接器、适配器和有源装置插座通常被称为小型连接器,用于高密度应用(例如,室内通信系统)中的光
纤(1.25mm插芯)。单工lc连接器的前面212大体为正方形,其外部尺度为4.42mm乘4.52mm。lc连接器的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可以标识为iec 61754-20;所述iec标准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138.再次参考图2a和2b,自由连接器100大体上包括连接器壳体102,连接器插入件104和一对插座触头106a、106b。
139.自由连接器100的连接器壳体102包括细长主体部分110,所述细长主体部分具有分别通过上和下壁116、118连接的第一和第二侧壁112、114以建立正方形或大致正方形的前面120。连接器壳体102还包括从细长主体部分110向后延伸的后部分122。后部分122具有分别由上和下壁128、130连接的侧壁124、126以建立连接器壳体102的正方形或大致正方形的后面132。后部分122的外部尺度从细长主体部分110的外部尺度减小以适应后盖131或保护罩以封闭连接器壳体102的后面132。在某些实施例中,后盖131包括应力消除特征。横截面一致或变化的中心通道134通过连接器壳体102从前面120延伸到后面132。在连接器壳体102与lc类型连接器不同的情况下,连接器壳体102的外部和/或内部横截面可以采取不同于正方形的形状(例如圆形、卵形、矩形、三角形、六边形等)。
140.连接器壳体102包括在细长主体部分110的上壁116上的卡扣闩锁136。卡扣闩锁136可以如图所示邻近连接器壳体102的前面120定位,或者可以视情况沿着上壁116进一步向后定位以使得能够与下面描述的相应固定连接器或适配器可释放地对接或耦合。在某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侧壁112、114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悬臂闩锁138,所述悬臂闩锁与连接器插入件104对接以在将连接器插入件插入中心通道中时将连接器插入件104保持在中心通道134内。
141.在某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接器壳体102包括设置在中心通道134内的键接特征以确保将连接器插入件104以正确的取向插入到连接器壳体102中。在图2a和2b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键接特征包括倒角140,所述倒角沿着中心通道134的下角的纵向部分或整个长度延伸;如下所述,互补键接特征设置在连接器插入件104上。
142.在某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接器壳体102包括止动特征以帮助确保正确的向前定位和/或防止连接器插入件104的过度插入。在图2a和2b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止动特征包括与连接器插入件104的止动特征对接的实心三角形部分142,如下所述。连接器壳体102可以是一体配置,并且可以通过适当的模制工艺(例如夹物模制)来制造。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其他键接和/或止动特征。
143.连接器插入件104包括主体部分144,所述主体部分具有分别通过上和下壁150、152连接的第一和第二侧壁146、148。主体部分144的前面154包括两个孔156、158,第一和第二通道160、162分别在所述两个孔之后延伸。第一和第二通道160、162从前面154延伸通过后面164。主体部分144配置成接收在连接器壳体102的中心通道134内,使得主体部分144的前面154邻近连接器壳体的前面120。在某些示例中,当插入连接器壳体102中时,整个连接器插入件104保持在连接器壳体102的细长主体部分110内。
144.在某些示例中,连接器插入件104的第一和第二通道160、162中的每一个包括一个或多个凸台166和邻近后面164的唇缘168。当将插座触头106a、106b插入其相应的第一和第二通道160、162中时,每个凸台166用于定位插座触头106a、106b,以便与前面154的孔156、158轴向对准。凸台166还用于建立插座触头106a、106b与其相应的第一和第二通道160、162
之间的过盈配合以帮助将插座触头106a、106b保持在第一和第二通道内。唇缘168还有助于定位每个插座触头106a、106b,以便将每个插座触头106a、106b邻近连接器插入件104的前面154放置在其相应的第一和第二通道160、162中的最前面,并且防止插座触头106a、106b向后拉出其相应的第一和第二通道160、162并从连接器插入件104本身拉出。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的情况下,其他特征和/或元件也可以或替代地用于将插座触头106a、106b保持在第一和第二通道160、162内。
145.在某些示例中,孔156、158以及相应的第一和第二通道160、162竖直地堆叠或水平地并排放置。然而,为了在多个连接器100彼此靠近部署时最小化相邻触头对之间的串扰,在某些示例中,孔156、158以及相应的第一和第二通道160、162以偏移配置(参见图2a和2b)设置,以便使插入的插座触头106a、106b处于相对于其他连接器的串扰中和位置(例如,最小化或防止从相邻的连接器到插座触头106a、106b的串扰)。
146.在某些示例中,连接器插入件104的侧壁146、148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从其向外突出的倾斜突出部170。当将连接器插入件104插入连接器壳体102内时,倾斜突出部170允许连接器插入件104穿过连接器壳体102的悬臂闩锁138以便完全插入,并且随后接合悬臂闩锁138以防止连接器插入件104从连接器壳体102向后移动或移除。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其他特征和/或元件也可以或替代地用于将连接器插入件104保持在连接器壳体102内。
147.在某些示例中,连接器插入件104包括键接特征,所述键接特征配置成与连接器壳体102的键接特征对接。在图2a和2b的示例中,键接特征包括配置成与连接器壳体102的倒角140对接的倒角172。倒角172可以沿着连接器插入件104的一部分或沿着连接器插入件104的整个长度延伸。该键接特征确保连接器插入件104在连接器壳体102内的正确取向。
148.在某些示例中,连接器插入件104包括止动特征。在图2a和2b的示例中,止动特征包括凸台174,所述凸台从连接器插入件104的前面154凹入并且配置成与连接器壳体102的止动特征(例如实心三角形部分142)对接。凸台174从前面154的凹入使连接器插入件104的前面154能够与连接器壳体102的止动特征(例如,实心三角形部分142)齐平地定位,由此将连接器插入件104的组合前面154和连接器壳体102的止动特征呈现为大体上统一的平面。连接器插入件104可以具有一体的构造,并且可以通过适当的模制工艺(例如夹物模制)来制造。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其他键接和/或止动特征。
149.插座触头106a、106b中的每一个包括尖端触头176和环形触头178。每个插座触头106a、106b包括具有后端180和前端182的中空圆筒。每个插座触头106a、106b的后端180的内径184可以尺寸确定成接收从电缆18(或36,见图1)延伸的绞合对16(或30或32,见图1)的导线12、14(或22、24或26、28,见图1)中的相应一个。在某些实施例中,内径184使得在导线12、14和插座触头106a、106b之间建立过盈配合以提供良好的机械和电连接。在某些实施例中,插座触头106a、106b的后端180压接到导线12、14上。在某些实施例中,导线12、14焊接到插座触头106a、106b。可以保持绞合对16的绞合直到导线12、14耦合到插座触头106a、106b的程度;保持导线12、14中的绞合的能力有助于最小化或防止从相邻连接器到插座触头106a、106b的串扰,从而改善了连接器100的操作。每个插座触头106a、106b的前端182尺寸确定成接收配对连接器(例如下面所述的固定连接器300)的插脚触头或导线;并且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纵向狭缝186。
150.类似于lc光纤连接器(见图1)可用的,自由连接器100可以以单工形式配置或以双工形式组合;包括两个以上的自由连接器100的形式也是可能的。
151.图4a-4c和图5示出了配置成与自由连接器100对接的固定连接器300的示例性实施例。在某些实施例中,固定连接器300是与光纤一起使用的lc连接器的类型。在某些实施例中,固定连接器300可以采用lc连接器占用空间,例如,lc连接器(例如lc适配器或lc有源装置插座)的形状和尺寸。在某些实施例中,固定连接器300是lc类型,但是占用空间大于或小于lc连接器。在某些实施例中,固定连接器300在其他尺度和/或特征上与lc连接器类型和/或占用空间不同。
152.固定连接器300是包括主体部分302和后面板304的两件式部件;后面板304使得能够将插脚导线306a、306b放置在主体部分302内。
153.主体部分302包括通过上和下壁312、314连接的第一和第二侧壁308、310。第一和第二侧壁308、310以及上和下壁312、314构成敞开前部分316,其呈现为在主体部分302内的端口318,所述端口配置成接收自由连接器100。邻近上壁312的凹口320配置成与卡扣闩锁136对接以可移除地保持自由连接器100。主体部分302的后面板322填充壁308、310、312、314之间的间隙,除了插脚腔324和从其延伸的插脚通道325。插脚通道325配置成接收插脚导线306a、306b,而插脚腔324配置成容纳插脚导线306a、306b的不在插脚通道内的部分并与后面板304对接。第一和第二凹口326、328分别通过第一和第二侧壁308、310延伸到后面板322,并且配置成与后面板304对接。
154.参考图5,主体部分302的下壁314包括第一和第二开口330、332,当固定连接器300被组装时,插脚导线306a、306b延伸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口。一个或多个稳定垫334和/或安装特征336也可以设置在下壁314上以使得能够将固定连接器300安装并且将插脚导线306a、306b电耦合到电路板或其他电路结构。图5进一步示出了固定连接器的主体部分3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凸缘,例如邻近敞开前部分316的第一凸缘338和第二凸缘340。凸缘338、340用于隔板安装。
155.后面板304包括前面342和平坦的后面344。前面342设置有一对向前延伸突出部346、348,所述向前延伸突出部配置成与第一和第二凹口326、328对接以通过过盈配合将后面板304固定地或可移除地固定到主体部分302。在某些实施例中,作为过盈配合的附加或替代可以使用闩锁机构以固定后面板304。前面342还设置有朝向中心位置352弯曲的向前延伸的上稳定器350和朝向相同的中心位置352弯曲的向前延伸的下稳定器354。插脚稳定器356设置在上稳定器350的任一侧。
156.插脚导线306a、306b均包括第一端358和第二端360。每个插脚导线306a、306b弯曲成在第一和第二端358、360之间近似成直角,使得第一端358延伸通过后面板322并进入端口318。当在端口318内时,当自由连接器100插入端口318中时第一端358将接收在插座触头106a、106b的前端182中以与其进行电连接。插脚导线306a、306b中的每一个的第二端360延伸通过下壁314。插脚导线306a、306b的第一端358布置成与插座触头106a、106b的偏移一致地彼此偏移,而插脚导线306a、306b的第二端360在直角弯头附近交叉;插脚导线306a、306b的偏移和交叉有助于最小化或防止插脚导线306a、306b与竖直或水平接近的类似连接器的插脚导线之间的串扰。在某些实施例中,插脚导线306a、306b可以水平或竖直地堆叠以对应于插座触头106a、106b的放置。在某些实施例中,插脚导线306a、306b具有相等的长度,而在
其他实施例中,插脚导线306a、306b具有不同的长度。
157.有关插脚导线及其定位以最小化或防止串扰的附加信息可以在标题为“平衡插脚和插座连接器”的美国专利9,407,043和标题为“适用于恶劣环境的高数据速率连接器和电缆组件及相关方法和系统”的美国专利9,590,339中找到。所提到的每个专利在此通过引用并入。
158.当组装固定连接器300时,每个插脚导线306a、306b的第一端358在它们的偏移位置插入插脚腔324和对应的插脚通道325中;包括后面板322的一部分的分隔器362将插脚腔324内的插脚导线306a、306b的第二端360分离。然后将后面板304固定到固定连接器300的主体部分302。插脚导线306a、306b的第二端360穿过后面板304处的中心位置352,其中上和下稳定器350、354帮助保持/固定插脚导线306a、306b相对于主体部分302的位置;上和下稳定器350、354接收在插脚腔324内。在某些实施例中,上和下稳定器350、354与插脚腔324之间发生过盈配合以帮助将后面板304固定到固定连接器300的主体部分302。插脚稳定器356压靠每个插脚导线306a、306b以确保它们完全、向前定位在固定连接器300的插脚通道内以及保持/固定其位置。
159.类似于lc光纤连接器(见图1)可用的,固定连接器300可以以单工形式配置或以双工形式组合;包括两个以上的固定连接器300的形式也是可能的。
160.在某些实施例中,当自由连接器100和/或固定连接器300配置成lc类型和/或占用空间时,连接器100、300中的一者或两者可以设置有阻挡/键接特征,以防止将自由连接器100插入实际的lc光纤适配器或lc光纤有源装置插座中和/或防止将实际的lc光纤连接器插入固定连接器300中。在图6的示例中,自由连接器100设置有从连接器壳体102向外延伸的矩形突起602形式的阻挡/键接特征;突起602将防止自由连接器100插入lc光纤适配器或lc光纤有源装置插座中。此外,在图6的示例中,自由连接器100包括沿着连接器壳体102的角部的一部分的倒角604,所述倒角由端口318的角部中的三角形面板606的形式的阻挡/键接特征容纳。固定连接器300的三角形面板606允许自由连接器100进入端口318;然而,将阻止lc光纤连接器的正方形壳体配置进入固定连接器300的端口318。
161.图7示出了单绞合对适配器700。适配器700配置成使得能够在第一自由连接器100a和第二自由连接器100b之间进行串联连接。例如,单工和/或双工适配器700可以用于墙板应用(类似于标准的壁装电源插座),或者多个适配器700可以用于高密度应用的隔板配置中。
162.适配器700通常包括一对固定连接器300,所述固定连接器被修改为彼此电和机械地耦合,而不是单独地耦合到电路板。在某些实施例中,适配器700包括两件式部件,所述两件式部件具有限定两个端口704的连续主体部分702以及配置成用于联接到主体部分702的上(或下)面板706。主体部分702限定可以放置导线708、710的单绞合对的上(或下)通道705,其中每个导线具有可以插入在主体部分702中形成的相应插脚通道716中的插脚触头第一端712和插脚触头第二端714。上面板706可以配置有各种向外延伸的稳定特征以帮助将插脚触头712、714定位和/或保持其定位在偏移取向,对应于将接收在每个端口704中的自由连接器100的插座触头106a、106b。上面板706可以包括向外延伸突出部718或用于将上面板706耦合到主体部分702的其他类型的机构。
163.图8a-8c示出了可以使用自由连接器100和修改的固定连接器300来制造的各种接
插线配置。在接插线示例中,固定连接器300配置成与具有单绞合导线对的电缆耦合而不是配置成耦合到电路板。如图所示,接插线800包括具有第一自由连接器804的第一端802和具有第二自由连接器808的第二端806,见图8a。图8b示出了接插线810,其具有带有第一自由连接器814的第一端812和带有第一固定连接器818的第二端816。图8c示出了接插线820,其具有带有第一固定连接器824的第一端822和带有第二固定连接器828的第二端826。
164.图9a-9e示出了插座触头900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其可以在本文所述的各种配置/实施例中使用,例如代替插座106a、106b。如图9a-9c中所示,插座触头900的前端902包括插座弹簧配置,其具有前导进入角,例如角a,以及平坦过渡部904,使得当插脚906与插座触头900完全配合时,最终接触点x与触头y的插入/拔出点位于不同的位置。触头900的(现在示出的)后部分可以包括环形触头(例如,参见图2a中的插座触头106a的环178)或其他合适的触头配置。在某些实施例中,平坦过渡部904被圆形过渡部908代替,参见9d。在某些实施例中,参见图9e,插座触头900设置有插座弹簧配置,其中前端902设置有阶梯状表面910,使得插脚触头906的最终配合接触点x位于与插脚触头906的插入/拔出点y不同的位置。
165.图10a-10b示出了可以在本文所述的各种配置/实施例中使用的插脚触头和配合音叉插座触头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在某些实施例中,插脚触头和音叉插座触头是相同或相似的导电材料,而在其他实施例中,插脚触头和音叉插座触头是不同的导电材料。例如,可以使用音叉插座触头1000代替插座106a、106b,而可以使用插脚触头1002代替插脚导线306a和306b。如图10a-10b中所示,音叉插座触头1000包括连接第一和第二弹簧臂1006a、1006b的后部分1004。弹簧臂1006a、1006b中的每一个包括前端1010,所述前端具有进入部分1012,所述进入部分具有前导进入角(例如角b),以及从点c处的进入部分1012到点d的锥形过渡部分1014。在点d之外,前端1010在音叉插座触头1000的中心部分1018内渐缩到敞开通道1016。在本文所述的各种连接器实施例中使用两个音叉插座触头1000,其中每个音叉插座触头1000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电耦合到导线,例如导线10、12。在某些实施例中,
166.插脚触头1002包括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电耦合到导线(例如导线10)的前部分1020和后部分1022。前部分1020包括第一锥形面1024和与第一锥形面1024相对的第二锥形面1026。前部分1020还包括连接第一锥形面1024和第二锥形面1026以形成具有展平顶点1027的四棱锥形状的第一和第二锥形侧1028、1030;展平顶点1027具有矩形或正方形横截面;然而,其他插脚几何形状(例如圆形,三角形等)也是可能的。在某些示例中,第一和第二侧锥形侧1028、1030具有比第一和第二锥形面1024、1026的基部更窄或更宽的基部,由此为插脚触头1002的后部分1022提供矩形的横截面,而在其他示例中,所有侧和面都具有相当的基部,从而为插脚触头1002的后部分1022提供大致正方形的横截面。矩形或正方形横截面为插脚触头1002的后部分1022提供更宽的表面以在插脚触头1002或音叉插座触头1000以可能改变其初始对准的某种方式弯曲或翘曲时与音叉插座触头1000接触;应当注意在某些实施例中,插脚触头1002的宽度w1比每个相应的弹簧臂1006a、1006b的宽度w2宽。在本文描述的各种连接器实施例中使用两个插脚触头1002。
167.参考图11a和11b,相对于音叉插座触头1000的弹簧臂1006a的前端1010示出了插脚触头1002的前部分1020的位置。如图所示,音叉插座连接器1000和插脚触头1002的锥形表面设计成使得音叉插座触头1000设置有两个接触区域,例如脱离区域,其中插脚触头1002的前部分1020与音叉插座触头1000的点c相接触,如图11a中所示,以及完全接合区域,
其中插脚触头1002的后部分1022在点d处与音叉插座触头1000相接触,如图11b中所示。尽管第一和第二弹簧臂1006a、1006b示出为具有对准的接触点c和d,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簧臂1006a上的接触点c和d可以从第二弹簧臂1006b上的接触点c和d偏移。两个接触区域,特别是脱离区域,有助于防止当插头(例如,插脚触头1002)从插座(例如音叉插座触头1000)插入/拔出时发生电弧“火花”;脱离区域使电弧能够在完全插入插脚触头1002之前发生,使得对于数据传输至关重要的最终接触点(例如点d)不被损坏。如果触头设计中未解决,则电弧会造成触头损坏并阻止数据通过插头和插座传输。图11c提供了每个弹簧臂1006a、1006b的前端1010的侧尺度图,其中尺度以mm计并且角以度计。如图所示,弹簧臂1006a、1006b的进入部分1012具有分离大约60
°±
10
°
的开口,该开口缩窄为大约10
°±8°
的开口,由此弹簧臂之间的距离,即脱离区域的接触点c大约为0.43mm
±
0.08mm至0.43mm
±
0.13mm。接触点c和接触点d之间的距离大约为1.0mm
±
0.6mm至1.0mm
±
2.0mm。弹簧臂1006a、1006b的完全接合区域的接触点d分离大约0.25mm
±
0.03mm的距离。
168.图11d-11h示出了当插脚触头1002插入音叉插座触头1000中时弹簧臂1006a的偏转(通过未示出的弹簧臂1006a的相应运动)。图11d示出了在与音叉插座触头1000接触之前的插脚触头1002。图11e示出了在脱离时在接触点c处与音叉插座触头1000初始接触的插脚触头1002;值得注意的是,初始接触发生在插脚触头1002的锥形面1024上。图11f示出了在移动经过与弹簧臂1006a的初始接触点c时的插脚触头1002,其中弹簧臂1006a的锥形过渡部分1014沿着插脚触头1002的锥形面1024移动。图11g示出了到达完全接合区域的接触点d的插脚触头1002,其中弹簧臂1006a上的接触点d位于插脚触头1002的平坦上表面1025上。图11h示出了完全插入音叉插座触头1000内的插脚触头1002,其中单个接触点在接触点d处保持在插脚触头1002和弹簧臂1006a之间。
169.参考图12和13,采用两个插脚触头1002的固定连接器1200与采用两个音叉插座触头1000的自由连接器1202配合,其中插脚触头1002(其中一个在图13中示出)与音叉插座触头1000(其中一个在图13中示出)完全接合。应当注意,插脚触头1002和/或音叉插座触头1000也可以用于适配器配置、接插线配置或本文所述的任何其他连接器配置。
170.参考图14和15,示出了自由连接器1400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自由连接器1400包括前连接器主体1402,金属框架1404,一对电触头1406a、1406b,以及后连接器主体1408。在某些示例中,自由连接器1400还包括应变消除装置1409。自由连接器1400可以耦合到单绞合导线对,例如电缆10的单绞合对16的导线12和14。
171.前连接器主体1402包括细长前部分1410和后接收部分1412。
172.细长前部分1410包括第一侧面1414和第二侧面1416以及连接第一侧面1414和第二侧面1416的上面1418。连接到第一侧面1414的下面1420经由倒角面1422连接到第二侧面1416。前连接器主体1402的前面1422包括对应于触头接收通道1426a、1426b的一对开口1424a、1424b;开口1424a、1424b接收固定连接器1500的插脚触头(见图19)。在某些实施例中,凹部1428设置在每个侧面1414、1416上以与金属框架1404对接;然而,也可以使用与金属框架1404对接的其他方式。在某些实施例中,前连接器主体1402还包括悬臂闩锁1430。
173.在某些实施例中,开口1424a、1424b具有1.2mm的中心线至中心线水平间隔和2.7mm的中心线至中心线竖直间隔,例如竖直与水平之比为2.25:1或水平与竖直之比为0.44:1。在某些实施例中,细长前部分1410的竖直高度设计为比标准lc连接器的竖直高度
大大于或等于1mm的量;竖直高度的变化防止自由连接器1400与标准lc固定连接器(插口/插座)耦合。
174.在某些实施例中,细长前部分1410的水平宽度设计成与标准lc连接器的宽度相同,使得某些多个自由连接器1400的密度与相同某些多个标准lc连接器的密度相同,例如在面板设置中,其中在单个面板中提供多个连接器。在某些实施例中,自由连接器1400的水平宽度替代地或附加地大于(例如≥1mm)标准lc连接器的水平宽度以防止自由连接器1400与标准lc连接器耦合,同时保持自由连接器1400的竖直高度与标准lc连接器的竖直高度一致。在某些示例中,倒角面1422还防止自由连接器1400插入标准lc连接器内。
175.前连接器主体1402的后接收部分1412与前连接器主体1402的细长前部分1410是一体的(例如,模制为单个单元)。后接收部分1412限定中心腔1432,所述中心腔提供到细长前部分1410的触头接收通道1426a、1426b的后通路。中心腔1432接收后连接器主体1408。
176.自由连接器1400的金属框架1404是具有中心腔1434的金属壳,其在前连接器主体1402的后接收部分1412上可滑动。金属框架1404通过使用一对挠性突出部1436围绕后接收部分1412保持就位,所述挠性突出部与前连接器主体1402的细长前部分1410的凹部1428对接。应当注意,金属框架1404不与该对电触头1406a、1406b接触。金属框架1404有助于防止例如高密度连接器面板中的彼此紧邻的多个自由连接器1400之间的串扰。
177.该对电触头1406a、1406b在图14中示出为具有图16中所示的单个电触头。每个电触头1406a、1406b的前部分包括相对于图10a-13示出和描述的音叉插座触头1000,而每个电触头1406a、1406b的后部分包括绝缘位移触头(idc)1440。在某些示例中,idc 1440包括挤过围绕导线的绝缘体的锋利刀片,从而消除了剥去导线的需要,而在其他示例中,在将导线放入idc1440之前剥去导线的绝缘体。每个电触头1406a、1406b包括在音叉插座触头1000和idc 1440之间的肩部1444。肩部1444与前连接器主体1402的细长前部分1410内的止动件1446(见图15)对接。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个电触头1406a、1406b包括一个或多个柄脚1442以帮助将每个音叉插座触头1000保持在其相应的触头接收通道1426a、1426b内。
178.如参考图10a-10b和图16所指出的,音叉插座触头1000包括连接第一和第二弹簧臂1006a、1006b的后部分1004。弹簧臂1006a、1006b中的每一个包括前端1010,所述前端具有进入部分1012,所述进入部分具有前导进入角(例如角b),以及从点c处的进入部分1012到点d的锥形过渡部分1014。在点d之外,前端1010在音叉插座触头1000的中心部分1018内渐缩到敞开通道1016。
179.参考图14、17和18,自由连接器1400的后连接器主体1408用于封闭前连接器主体1402。在某些示例中,后连接器主体1408抵靠前连接器主体1402,而在其他示例中,后连接器主体1408抵靠金属框架1404。图18中提供的后连接器主体1408的后透视图示出了设置第一和第二通道开口1452a、1452b以接收第一和第二导线12、14。通道开口1452a、1452b偏移以适应触头接收通道1426a、1426b及其相应电触头1406a、1406b的偏置定位(例如,标称中心线到中心线的水平偏移为1.2mm并且中心线到中心线的竖直偏移为2.7mm)。在某些示例中,第一和第二通道开口是埋头的,以在耦合/耦联到电触头1406a、1406b时适应导线10、12的挠曲。
180.图17中提供的后连接器主体1408的前透视图示出了后连接器主体1408基本上分为容纳上部定位的电触头1406a的第一半部1454a和容纳下部定位的电触头1406b的第二半
部1454b。后连接器主体1408的第一半部1454a包括向上通道1456,所述向上通道轮廓构造为引导导线的端部向上(例如,弯曲90度)以延伸通过触头接收槽1458并超过上凹部1460。然后可以将电触头1406a的idc触头1440插入触头接收槽1458中以建立与导线的电接口。后连接器主体1408的第二半部1454b包括向下通道1462,所述向下通道轮廓构造为引导导线的端部向下(例如,弯曲90度)以延伸通过触头接收槽1464并超过下凹部1466。然后可以将电触头1406b的idc触头1440插入触头接收槽1464中以建立与导线的电接口。
181.图14、17和18中示出的应变消除装置1409包括上部分1470和下部分(未示出),所述下部分与上部分1470基本相同,并且当导线12、14耦合到电触头1406a、1406b时与上部分1470对接以完全围绕电缆10。在某些示例中,应变消除装置1409包括与自由连接器1400的所有其他部件不同的部件。在某些示例中,应变消除装置1409与后连接器主体1408整体模制而成。在某些示例中,应变消除装置1409是金属的,并且与金属框架1404整体制造。
182.适合与自由连接器1400(或本文所述的其他连接器)配合的固定连接器1500的示例性实施例在图19和20中示出。固定连接器1500大体上包括壳体主体1502、金属框架1504和一对插脚触头1506;图19示出了插脚触头1506可以包括直插脚触头1506a、1506b,或者替代地可以包括弯曲插脚触头1506c、1506d,其例如弯曲90度以适应固定连接器1500的板安装。
183.固定连接器的壳体主体1502包括接收自由连接器1400的前中心通道1510。前中心通道1510包括通过上面1518连接的第一侧面1514和第二侧面1516。下面1520和倒角面1522也用于连接第一侧面1514和第二侧面1516。前中心通道1510的面与自由连接器1400的细长前部分1410的面对应。凹口1524设置在壳体主体1502内以与自由连接器1400的悬臂闩锁1430对接。如图20中所示,壳体主体1502包括通向插入有插脚触头1506的通道的第一和第二开口1526、1528;当完全插入时,插脚触头1506延伸到前中心通道1510中。插脚触头和开口1526、1528的水平和竖直中心线到中心线的间隔对应于在自由连接器1400中出现的那些,例如,标称分别为1.2mm和2.7mm。在某些实施例中,插脚触头1506包覆模制在壳体主体1502中。在某些实施例中,插脚触头1506在模制壳体主体1502之后被插入;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后连接器主体(未示出)来密封壳体主体1502的后面1530。
184.固定连接器1500的金属框架1504是具有中心腔1534的金属壳,其在壳体主体1502上可滑动。金属框架1504通过使用一对夹子1536围绕壳体主体1502保持就位,所述夹子与壳体主体1502的侧凹口1538对接。应当注意,金属框架1504不与电触头1506接触。金属框架1504有助于防止例如在高密度连接器面板中彼此紧邻的多个固定连接器1500之间的串扰。
185.固定连接器的插脚触头1506对应于插脚触头1002。返回参考图10a-10b,每个插脚触头1002包括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电耦合到导线(例如导线10)的前部分1020和后部分1022。前部分1020包括第一锥形面1024和与第一锥形面1024相对的第二锥形面1026。前部分1020还包括连接第一锥形面1024和第二锥形面1026以形成具有展平顶点1027的四棱锥形状的第一和第二锥形侧1028、1030;展平顶点1027具有矩形或正方形横截面。在某些示例中,第一和第二侧锥形侧1028、1030具有比第一和第二锥形面1024、1026的基部更窄或更宽的基部,由此为插脚触头1002的后部分1022提供矩形的横截面,而在其他示例中,所有侧和面都具有相当的基部,从而为插脚触头1002的后部分1022提供大致正方形的横截面。矩形或正方形横截面为插脚触头1002的后部分1022提供更宽的表面以在插脚触头1002或音叉
插座触头1000以可能改变其初始对准的某种方式弯曲或翘曲时与音叉插座触头1000接触。然而,在某些实施例中,插脚触头1002具有圆形或卵形的横截面。在某些实施例中,插脚触头1002设置有弹头尖端式(bullet-nose)前部分1020,而不是示出的棱锥形前部分1020。
186.再次参考图11a和11b,相对于音叉插座触头1000的弹簧臂1006a的前端1010示出了插脚触头1002的前部分1020的位置。如图所示,音叉插座连接器1000和插脚触头1002的锥形表面设计成使得音叉插座触头1000设置有两个接触区域,例如脱离区域,其中插脚触头1002的前部分1020与音叉插座触头1000的点c相接触,如图11a中所示,以及完全接合区域,其中插脚触头1002的后部分1022在点d处与音叉插座触头1000相接触,如图11b中所示。在某些实施例中,从音叉插座触头1000的最前部分到点c提供大约30度的引入角或导入角,而在音叉插座触头1000上从点c到点d的转移角在10-15度的范围内。因而,音叉插座触头1000的前部分1010从由引入角限定的第一平面向点c和d之间限定的第二平面过渡。应当注意,当插脚触头1002行进到音叉插座触头1000中时,插脚触头1002从初始接触点c到最终接触点d与音叉插座触头1000连续接触,从而导致音叉插座触头1000的前部分1010向外挠曲。此外,应当注意,接触点c和d呈圆角以提供平滑和连续的过渡。在某些实施例中,突起(例如,凸块)可以设置在接触点c和d处。在某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从音叉插座触头1000的最前部分到接触点d的单个平面,例如,消除了接触点c。
187.尽管第一和第二弹簧臂1006a、1006b示出为具有对准的接触点c和d,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簧臂1006a上的接触点c和d可以从第二弹簧臂1006b上的接触点c和d偏移。两个接触区域,特别是脱离区域,有助于防止当插头(例如,插脚触头1002)从插座(例如音叉插座触头1000)插入/拔出时发生电弧“火花”;脱离区域使电弧能够在完全插入插脚触头1002之前(或者在最后拔出时)发生,使得对于数据传输至关重要的最终接触点(例如点d)不被损坏。如果触头设计中未解决,则电弧会造成触头损坏并阻止数据通过插头和插座传输。
188.图21和22分别示出了处于配合配置和未配合配置的自由连接器1400和固定连接器1500。
189.现在参考图23a-23c,示出了自由连接器2300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自由连接器2300包括前连接器主体2302,金属框架2304,一对电触头2306a、2306b,以及后连接器主体2308。自由连接器2300可以耦合到单绞合导线对,例如电缆10的单绞合对16的导线12和14。
190.参考图24a-24b,前连接器主体2302包括由肩部2311分离的细长前部分2310和后接收部分2312。
191.细长前部分2310包括第一侧面2314和第二侧面2316以及连接第一侧面2314和第二侧面2316的上面2418。下面2420附加地连接第一侧面2314和第二侧面2316。前连接器主体2302的前面2323包括对应于触头接收通道2326a、2326b的一对开口2324a、2324b;开口2324a、2324b接收与音叉触头2306a、2306b电接口的插脚触头。在某些实施例中,凹部2328设置在细长前部分2310的每个侧面2314、2316上以与金属框架2304对接并保持金属框架。每个凹部2328包括凹陷凹口2329以接收金属框架2304的对接突出部2344以进一步确保金属框架2304保持固定到前连接器主体2302。然而,也可以使用与金属框架2304对接的其他方式。前连接器主体2302的细长前部分2310还包括悬臂闩锁2330。
192.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个开口2324a、2324b的中心从前面2323的竖直中心线偏移
0.6mm的距离a(中心到中心为1.2mm),并且从前面2323的水平中心线偏移1.35mm的距离b(中心到中心为2.7mm)。此外,包括前面2323的自由连接器2300的细长前部分2310具有4.5mm的宽度w和5.6mm的高度h。值得注意的是,光纤lc连接器具有尺度s为4.5mm x 4.5mm的正方形前面。因而自由连接器2300的宽度类似于lc连接器,但高度稍高,例如≥1mm,以防止将自由连接器2300插入lc固定连接器(或lc适配器),但提供的尺寸类似于lc连接器,在实际上可以容纳相应密度的lc连接器的相同量的空间中(例如在连接器面板设置中)可以实现类似密度的自由连接器。
193.前连接器主体2302的后接收部分2312与前连接器主体2302的细长前部分2310是一体的(例如模制为单个单元)。后接收部分2312限定中心腔2332,所述中心腔提供到细长前部分2310的触头接收通道2326a、2326b的后通路;中心腔2332设置有倒角键接特征2329以帮助对准后连接器主体2308。后接收部分2312的每个侧面2331、2333包括与后连接器主体2308对接的槽2335和与金属框架2304对接的向外延伸突出部2337。
194.自由连接器2300的金属框架2304包括具有中心腔2334的金属壳主体2340,其在前连接器主体2302的后接收部分2312上可滑动。金属框架2304通过使用一对挠性突出部2342围绕后接收部分2312保持就位,所述挠性突出部与前连接器主体2302的相应凹部2328对接。每个挠性突出部2342包括面向内突出部2344以与前连接器主体2302的凹陷凹口2329对接。金属框架2304的每个侧面2346、2348包括开口2350以与前连接器主体2302的向外延伸突出部2337对接。金属框架2304和前连接器主体2302之间的每个对接点有助于将金属框架2304固定到前连接器主体2302。金属框架2304的每个侧面2346、2348还配备有向内指向梁2352(例如,屏蔽梁)以与承载单对导线的电缆的电缆屏蔽件(箔线或排扰线)建立电接口(例如,见图1b)。金属框架2304的底面2354包括切口2356以与后连接器主体2308上的闩锁2376对接。应当注意,尽管金属框架2304包括用于与屏蔽电缆的屏蔽件对接的屏蔽梁,但是金属框架2304也可以与非屏蔽电缆结合使用。在非屏蔽电缆的情况下,金属框架为连接器2300提供额外的结构支撑。
195.电触头2306a、2306b(见图23a并且对应于图14和16的电触头1406a、1406b;应当注意,电触头1406a、1406b中的每一个的前部分包括相对于图10a-13示出和描述的音叉插座触头1000,而电触头1406a、1406b中的每一个的后部分包括绝缘位移触头(idc)1440。在某些示例中,idc 1440包括挤过围绕导线的绝缘体的锋利刀片,从而消除了剥去导线的需要,而在其他示例中,在将导线放入idc 1440之前剥去导线的绝缘体。每个电触头1406a、1406b包括肩部1444,所述肩部与前连接器主体2302的细长前部分2310内的止动件2358(见图24d)对接。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个电触头1406a、1406b包括一个或多个柄脚1442以帮助将每个音叉插座触头1000保持在前连接器主体2302的其相应的触头接收通道2326a、2326b内。
196.如参考图10a-10b和图16所指出的,音叉插座触头1000包括连接第一和第二弹簧臂1006a、1006b的后部分1004。弹簧臂1006a、1006b中的每一个包括前端1010,所述前端具有进入部分1012,所述进入部分具有前导进入角,例如角b,以及从点c处的进入部分1012到点d的锥形过渡部分1014。在点d之外,前端1010在音叉插座触头1000的中心部分1018内渐缩到敞开通道1016。关于弹簧臂1006a、1006b的前端1010的特定角和尺度的细节在图11c中被提供。
197.参考图26和图27a-27d,示出了自由连接器2300的后连接器主体2308。后连接器主
体2308包括后主体部分2360,所述后主体部分具有通过上面2366和下面2368连接的第一侧面2362和第二侧面2364。后主体部分2360的后面2370包括限定中心腔2372的开口2371,一对导线(例如,导线12、14)插入所述中心腔中。第一和第二侧面2362、2364中的每一个设置有细长开口2374;当后连接器主体2308与金属框架2304对接时,金属框架2304的向内指向梁2352将通过相应的细长开口2374延伸到后连接器主体2308的中心腔2372中以与导线的箔(或排扰线)建立电接口。后主体部分2360的下面2368上的闩锁2376设置成与金属框架2304的切口2356对接以将后连接器主体2308固定到金属框架2304。后主体部分2360的唇缘2377抵靠金属框架2304的后面2357。
198.自由连接器2300的后连接器主体2308包括从后主体部分2360向前延伸的触头接收部分2380。触头接收部分2380基本上分为容纳上部定位的电触头2306a的第一半部2382a和容纳下部定位的电触头2306b的第二半部2382b。触头接收部分2380的第一半部2382a包括向上通道2384,所述向上通道轮廓构造为引导导线的端部向上(例如,弯曲90度)以延伸通过触头接收槽2386并超过上凹部2388。(见图17,例如就位的导线)。触头接收部分2380的第二半部2382b包括向下通道2390,所述向下通道轮廓构造为引导导线的端部向下(例如,弯曲90度)以延伸通过触头接收槽2392并超过下凹部2394。然后可以将电触头2306b的idc触头1440插入触头接收槽2386中以建立与延伸通过其中的导线的电接口,而可以将电触头2306b的idc触头1440插入触头接收槽2392中以建立与延伸通过其中的导线的电接口。idc触头1440向相应的导线施加法向力并切穿导线的绝缘体和导线本身的一部分以产生电接口。应当注意无需将导线压接至电触头即可建立电接口,即电接口是无压接的。向上通道2384部分地由上部向外延伸臂2394限定,而向下通道2390部分地由下部向外延伸臂2396限定。当组装自由连接器2300时上部向外延伸臂2394和下部向外延伸臂2396中的每一个与前连接器主体2302(在图23c中最佳可见)的相应的对应槽2335对接以帮助相对于前连接器主体对准并稳定后连接器主体2308。
199.在某些实施例中,自由连接器的后连接器主体2308具有通道,例如向上通道2384和向下通道2390,其尺寸确定成适应特定规格的导线。因而,均设计成适应不同导线规格的多个后连接器主体2308可以与前连接器主体2302,金属框架2304和触头2306a、2306b互换使用。为了促进互换性,不同的后连接器主体2308以颜色编码或以其他方式指定以指示哪个导线规格适用于相应的后连接器主体2308。
200.如本文所述,自由连接器2300的金属框架2304包括内指向梁2352,其包括屏蔽梁。自由连接器2300的金属框架2304的每一侧上的每个屏蔽梁2352向导线的箔和/或排扰线施加法向力;在某些实施例中,排扰线可以仅在一个导线侧上或者可以在两个导线侧上。应当注意,围绕耦合到自由连接器2300的电触头2306a、2306b的一对导线的电缆护套将在自由连接器2300的后连接器主体2308内并且电缆的箔屏蔽件(和/或排扰线)将在电缆护套的外表面上折回,使得箔(和/或排扰线)的导电表面将面对屏蔽梁2352。在组装自由连接器2300期间,将后连接器主体2308插入金属框架2304和前连接器主体2302中将使屏蔽梁2352向外移动,然后向内返回以延伸通过后连接器主体2308的细长开口2374,从而与电缆(例如电缆10)的屏蔽箔(和/或排扰线)接触并建立接地路径。在一些电缆尺寸中,屏蔽梁2352可以额外用作锁定特征以防止后连接器主体2308向后移动。在某些实施例中,金属框架2304仅用作自由连接器2300的结构元件,因为在某些应用中,不需要连接器的屏蔽。
201.自由连接器2300设计成与固定连接器或适配器对接,类似于本文所述的那些,其结合协作的尺度和键接特征。此外,自由连接器2300可以结合在接插线中,并且可以结合到需要自由连接器2300的功能的任何合适的配置中。适合与自由连接器2300对接的固定连接器和/或适配器优选地包括插脚触头1002(见图10a-13),其配置成与自由连接器2300的电触头2306a、2306b的音叉插座触头1000对接。
202.适合与自由连接器2300配合的固定连接器2500的示例在图28a-28b中示出。固定连接器2500大体上包括壳体主体2502,金属框架2504和一对插脚触头2506a、2506b(用于板安装的直的或弯曲的)。前端2503和后端2505还限定固定连接器2500。
203.参考图29a-29d,固定连接器2500的壳体主体2502包括前面2509和接收自由连接器2300的前中心通道2510。前中心通道包括通过上面2518和下面2520连接的第一侧面2514和第二侧面2516。自由连接器2300的延伸高度防止其插入固定lc光纤连接器中。如上所述的倒角604和面板606可以用作键以防止自由lc光纤连接器插入固定连接器2500中。凹口2523设置在壳体主体2502内以与自由连接器2300的悬臂闩锁2330对接。此外,第一侧面2514和第二侧面2516的每一个中的侧凹部2525用作金属框架2504的接口元件;在一个或多个面中使用凹陷接口元件使得能够保持通道2510的期望尺度,从而不干扰自由连接器2300的插入。安装插脚2527从壳体主体2502延伸并通过金属框架2602以用于连接器2500的电路板安装。
204.固定连接器2500的壳体主体2502包括通向插入有插脚触头2506a、2506b的通道(例如,图29d中的通道2526a)的第一和第二开口2526和2528;当完全插入时,插脚触头2506a、2506b延伸到前中心通道2510中。第一和第二开口2526、2528的水平和竖直中心线到中心线的间隔对应于自由连接器2300的间隔(见图24c)。
205.参考图30a-30c,固定连接器2500的金属框架2504是具有前面2533和中心腔2534的金属壳,其在壳体主体2502上可滑动。金属框架2504包括通过上面2512和下面2514连接的第一侧面2508和第二侧面2510。金属框架2504通过使用与侧凹部2525对接的一对夹子2536围绕壳体主体2502保持就位。当将自由连接器2300插入固定连接器2500中时,金属框架2304的金属挠性突出部2342分别与固定连接器2500的金属夹2536对接。在某些实施例中,金属框架的后面2538用后面板2540封闭,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后面2538保持打开。此外,在某些实施例中,金属框架2504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屏蔽插脚2542,所述屏蔽插脚可在固定连接器2500安装在板上的应用中插入通孔中。金属框架2504不与电触头2506a、2506b接触。金属框架2504有助于防止例如在高密度连接器面板中彼此紧靠的多个固定连接器2500之间的外来串扰。
206.固定连接器2500的插脚触头2506a、2506b对应于插脚触头1002。返回参考图10a-10b,每个插脚触头1002包括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电耦合到导线(例如导线10)的前部分1020和后部分1022。前部分1020包括第一锥形面1024和与第一锥形面1024相对的第二锥形面1026。前部分1020还包括连接第一锥形面1024和第二锥形面1026以形成具有展平顶点1027的四棱锥形状的第一和第二锥形侧1028、1030;展平顶点1027具有矩形或正方形横截面。在某些示例中,第一和第二侧锥形侧1028、1030具有比第一和第二锥形面1024、1026的基部更窄或更宽的基部,由此为插脚触头1002的后部分1022提供矩形的横截面,而在其他示例中,所有侧和面都具有相当的基部,从而为插脚触头1002的后部分1022提供大致正方
形的横截面。矩形或正方形横截面为插脚触头1002的后部分1022提供更宽的表面以在插脚触头1002或音叉插座触头1000以可能改变其初始对准的某种方式弯曲或翘曲时与音叉插座触头1000接触。然而,在某些实施例中,插脚触头1002具有圆形或卵形的横截面。在某些实施例中,插脚触头1002设置有弹头尖端式前部分1020,而不是示出的棱锥形前部分1020。
207.图31a-31b示出了固定连接器3100的另一实施例。与固定连接器2500一样,固定连接器3100包括壳体主体3102,金属框架3104和一对插脚触头(未示出)。然而,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固定连接器2500的侧凹部2525包括在固定连接器3100中的开口槽3126。此外,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金属框架2504的金属夹2536反而包括拉力梁3137,所述拉力梁向外挠曲以适应自由连接器2300的插入,然后通过开口槽3126向内返回,以接触自由连接器2300的金属框架2304的金属挠性突出部2342。
208.现在参考图32,提供了自由连接器2300的截面图以示出音叉插座触头2306a、2306b相对于自由连接器2300本身的取向。如图所示,音叉插座触头2306a具有横向于(近似垂直于)自由连接器2300的细长轴线(例如由虚线指示的细长轴线a)的宽度w。音叉插座触头2306b类似地具有横向于(大致垂直于)自由连接器2300的另一细长轴线(例如由虚线指示的细长轴线b)的对应宽度w(未示出)。在自由连接器2300的截面图中还示出了插脚触头开口2324a和触头接收通道2326a。触头接收通道2326a允许弹簧臂1006a、1006b的宽度向膨胀以接收插脚触头2506a中的一个,还提供了用于包含和限制弹簧臂1006a、1006b的最大膨胀的侧通道壁3202a、3202b。在某些实施例中,音叉插座触头2306a、2306b从图32中所示旋转90度,使得音叉插座触头2306a、2306b的宽度w垂直于所示的宽度(触头接收通道2326a、2326b被修改为适应旋转位置)。在某些实施例中,音叉插座触头2306a、2306b从所示位置旋转到小于90度的角,使得音叉插座触头2306a、2306b呈现倾斜。
209.图33a-33d示出了处于板安装配置的固定连接器2500,其前面2503和后面2505大致垂直于由电路板3300限定的平面;固定连接器2500的前面2503延伸超过电路板3300的前面3302。安装插脚2527与屏蔽插脚2542一样延伸到电路板3300中。在所示的配置中,固定连接器2500包括沿着每个细长侧的三个屏蔽插脚2542,每个固定连接器2500总共有六个屏蔽插脚2542。然而,可以根据应用情况使用更多或更少数量的屏蔽插脚2542。图33b示出了处于并排配置的两个固定连接器2500a和2500b,使得屏蔽插脚2542a和2542b共享公共通孔。图33c示出了电路板3300的顶表面3304,而图33d示出了电路板3300的底表面3306。如图所示,电路板3300包括与两个后通孔3312a、3312b对准的第一前通孔3310以沿着固定连接器2500的第一侧3316容纳三个屏蔽插脚2542。第二前通孔3318(在第一方向上与前通孔3310对准)在第二方向上与两个后通孔3320a、3320b对准(通孔3320a、3320b在第一方向上与通孔3312a和3312b对准)。此外,在第一方向上与通孔3312a和3320a对准的是接收插脚触头2506a的插脚通孔3322a,在第一方向上与通孔3312b和3320b对准的是接收插脚触头2506b的插脚通孔3322b;“a”通孔和“b”通孔的对准以及它们相应的屏蔽插脚2542和插脚触头2506a、2506b的对准用于抵消与自由连接器2300耦合时流过固定连接器2500的插脚触头2506a和2506b的电流产生的磁通量。此外,屏蔽插脚2542和插脚触头2506a、2506b的最终对准提供了并排配合的连接器之间的外来串扰的电感消除。应当注意,每个通孔包括镀覆通孔。未镀覆通孔3324附加地设置在电路板3300中以接收固定连接器2500的安装插脚2527。还应当注意,通孔3318、3320a、3320b用作固定连接器2500b的通孔。
210.每个插脚触头2506a、2506b尽管在x方向和y方向上都偏移,但设计为具有相同的长度,并且具有通过与导线(例如导线12、14)的回波损耗匹配最大化的回波损耗;在某些实施例中,该回波损耗约为50欧姆。在某些优选实施例中,并排固定连接器2500之间的间距为6.6mm。
211.图34a-34b提供了以多个行和列与固定连接器2500配合的多个自由连接器2300的透视图。然而,在该情况下,固定连接器的行和列在与电路板3300平行而不是垂直的取向上呈现其前面2503。因而固定连接器的后面2505通过屏蔽插脚2542和对应的对准镀覆通孔3402a、3404a、3406a(在y方向上对准)耦合到电路板。镀覆通孔3402b、3404b、3404c也在y方向上对准并与相邻的固定连接器2500共享。镀覆插脚通孔3410a接收插脚触头2506a中的一个,并且在x方向上与通孔3404a和3404b对准。镀覆插脚通孔3410b接收插脚触头2506b中的另一个,并且在x方向上与通孔3406a和3406b对准。与图33a-33b的实施例一样,固定连接器2500的屏蔽插脚2542有助于防止相邻的配对连接器对之间的外来串扰。
212.图35a-35b、36a-36b和37a-37b帮助示出当插入/拔出插脚触头2506a、2506b(即,自由连接器2300与固定连接器2500配合)时每个音叉插座触头2306a、2306b的弹簧臂1006a、1006b的运动。每个“a”图示出插脚触头2506a、2506b,它们被部分地插入,并且每个“b”图示出插脚触头2506a、2506b完全插入音叉插座触头2306a、2306b内。图35a-35b示出了音叉插座触头2306a、2306b和插脚触头2506a、2506b,其中自由连接器2300和固定连接器2500的结构被移除。图36a-36b提供了自由连接器2300和固定连接器2500的俯视横截面图,示出了侧壁3202a、3202b如何包含音叉插座触头2306a的弹簧臂1006a、1006b并且迫使弹簧臂1006a、1006b保持与插脚触头2506a的接触(见图36b)。图37a-37b提供了自由连接器2300和固定连接器2500的前横截面图。如图所示,触头接收通道2326a、2326b具有十字形横截面,使得十字形状的中心部分3502a、3502b在y方向上的高度大于十字形状的细长部分3504a、3504b在y方向上的高度。中心部分3502a、3502b的更大高度适应插脚触头2506a、2506b在y方向上的高度,该高度延伸超过(上方和下方)每个音叉插座触头2306a、2306b的弹簧臂1006a、1006b在y方向上的高度。
213.应当注意,尽管将自由连接器2300描述为使用音叉插座触头2306,但是各种其他类型的电触头也可以用于与固定连接器2500的插脚触头2506对接。例如,可以使用插座触头、梁触头、拱形梁触头、单弹簧臂触头等。
214.应当领会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以上实施例的方面以提供许多附加实施例。为了简洁起见,将不再单独描述这些实施例。
215.尽管上文主要参考附图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将领会本发明不限于图示的实施例;相反,这些实施例意在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公开本发明。应当注意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特征可以合并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元件。为了清楚起见,可能会夸大一些部件的厚度和尺寸。
216.将理解尽管本文中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个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应由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进行区分。例如,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称作第二元件,并且类似地,第二元件可称作第一元件。也将理解术语“尖端”和“环”用于表示不同对的两个导线并且不是以其他方式限制。
217.为了便于描述,在本文中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例如“下方”、“之下”、“下部”、“上方”、“上部”、“顶部”、“底部”等,以描述如图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外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当理解,除了图中所示的取向之外,空间相对术语还意图涵盖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之下”或“下方”的元件将被定向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涵盖上方和下方两者的取向。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取向),并据此解释本文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语。
218.为了简洁和/或清楚起见,可能不详细描述众所周知的功能或构造。如本文所使用的,表述“和/或”包括相关列出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219.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旨在限制本发明。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将进一步理解,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comprises)”、“包括(comprising)”、“包含(includes)”和/或“包含(including)”指定存在所述特征、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是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220.在本文中,除非另外说明,否则术语“附接”、“连接”、“互连”、“接触”、“安装”等可以表示元件之间的直接或间接附接或接触。
221.尽管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脱离本发明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情况下,可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许多修改。因此,所有这样的修改旨在包括在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权利要求的等同物包括在其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