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片及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61373发布日期:2022-11-04 23:17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片及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总体来说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插片及接触器。


背景技术:

2.现有空调压缩即和风机等负载利用接触器控制通断。接触器采用主电路端子接收和传输电网电力,但是一些电流较低的负载也会使用主电路插片接收和传输电网电力。
3.主电路插片一般用于接收或者传输电流较小的负载,例如采集传输信号,用于监控主电路闭合或者断开的状态等。由于主电路插片和主电路端子连接在一起,因此主电路插片所接收或者传输的电压规格一般都大于人体的安全电压,比如北美常用的电压规格120vac/240vac/480vac/600vac,以及国内常用的电压规格220vac/380vac等。然而,线圈电压作为控制接触器闭合的电压,与主电路往往不一致,目前很大一部分系统采用24vac电压,低于人体安全电压。
4.在接触器常规的应用中,线圈插片和主电路插片通常采用相同规格,在接线过程主电路和线圈接线可能会接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有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区分和解决:
5.第一种,按照颜色区分,即采用不同颜色的端子、不同颜色的导线,或者按照标签区分,即采用线圈接线端子和主电路接线端子标识不同编号进行区分,但是仍然无法避免接线错误,从而导致设备短路等严重后果。
6.第二种,采用改变线圈接口结构并增加额外线束的方式,防止线圈接错,但是增加线束使用和接线工艺成本,且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影响用户接线。
7.第三种,线圈插片和主电路插片采用不同规格,可能存在线圈端子无法插接到主电路上,但是主电路插片仍可能插接到线圈插片上。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插片及接触器,减少线圈和主电路接线错误的风险,提高安全性。
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插片,包括:
10.本体,连接于第一导电件;
11.插接部,设置于所述本体,所述插接部被配置为可拆卸连接于第一端子;
12.防错部,设置于所述本体,用于干涉第二端子插接于所述插接部;
13.其中,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不相同。
14.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所述插接部及所述防错部为一体结构。
15.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防错部为折弯结构;
16.所述防错部包括连接部和折弯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插接部平行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本体,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与所述连接部呈一夹角设置。
17.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防错部凸出于所述本体,使所述防错部用于辅助所述插接部散热。
18.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沿第一方向,所述插接部的高度为h,所述防错部的高度为h1;
19.其中,h1≥h/2。
20.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所述插接部排列形成插接单元,所述插接单元用于插接所述第一端子,所述防错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防错部分别位于所述插接单元的两侧。
21.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接触器,包括第一导电件、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上述的插片,所述插片的本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件,所述插片的插接部设置于所述本体,所述插接部被配置为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子,所述插片的防错部设置于所述本体,用于干涉所述第二端子插接于所述插接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不相同。
22.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所述插接部沿第二方向排列形成插接单元,所述插接单元用于插接所述第一端子;
23.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防错部和所述插接单元中任意一个所述插接部彼此靠近一侧之间的距离为d1,所述第二端子外壁的宽度为d2;
24.其中,d1<d2;
25.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插接单元的宽度为d2,所述第二端子内腔的宽度为d1;
26.其中,d2>d1;
27.沿第三方向,所述防错部远离所述本体的一端的厚度为t1,所述第二端子内腔的厚度为t1;
28.其中,t1>t1;
29.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30.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防错部和与其相邻的所述插接部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用于限位所述第一端子;
31.所述间隙卡接所述第一端子。
32.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端子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端子的高度;和/或,
33.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一端子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端子的宽度;和/或,
34.沿第三方向,所述第一端子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端子的厚度;
35.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36.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插接片和第二导电件,所述插接片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电件,所述插接片的另一端被配置为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端子。
37.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件为线圈,所述插片为线圈插片,所述第一端子为线圈端子;
38.所述第二导电件为静触头,所述插接片为主电路插片,所述第二端子为主电路端子。
39.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4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插片,通过本体连接于第一导电件,实现插片与第一导电件
的电性连接。通过插接部设置于本体,防错部设置于本体,本体起到对插接部和防错部整体支撑的作用。通过插接部被配置为可拆卸连接于第一端子,第一端子可以直接与插片实现插接,在插接部和第一端子的中间连接作用下,实现第一导电件和外部电流之间的导通。通过设置防错部,防错部能够干涉第二端子插接于插接部,使插片只能与第一端子相对应并相互匹配,避免第二端子插接于插接部,起到止挡防呆的作用,减少因接线错误风险导致设备短路等故障。同时,与现有增加线束方式或按照标签、颜色区分方式相比,减少接线成本和空间,防错准确性高,从而提高使用安全性。
4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触器,通过本体连接于第一导电件,实现插片与第一导电件的电性连接。通过插接部设置于本体,防错部设置于本体,本体起到对插接部和防错部整体支撑的作用。通过插接部被配置为可拆卸连接于第一端子,第一端子可以直接与插片实现插接,在插接部和第一端子的中间连接作用下,实现第一导电件和外部电流之间的导通。通过设置防错部,防错部能够干涉第二端子插接于插接部,使插片只能与第一端子相对应并相互匹配,避免第二端子插接于插接部,起到止挡防呆的作用,减少因接线错误风险导致设备短路等故障。同时,与现有增加线束方式或按照标签、颜色区分方式相比,减少接线成本和空间,防错准确性高,从而提高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42.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43.图1示出的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插片和第一端子的配合示意图;
44.图2示出的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触器结构示意图一;
45.图3示出的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触器结构示意图二;
46.图4示出的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触器结构示意图三;
47.图5示出的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触器中插片的结构示意图一;
48.图6示出的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触器中第二端子的结构示意图一;
49.图7示出的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触器中第二端子的结构示意图二;
50.图8示出的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触器中插片的结构示意图二;
51.图9示出的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触器结构示意图四。
52.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53.100、插片;200、第一端子;300、第二端子;400、插接片;500、触头支持;600、接触桥;700、接触板;800、衔铁;900、线圈;101、磁轭;102、反力弹簧;
54.1、本体;2、插接部;3、防错部;
55.31、连接部;32、折弯部。
具体实施方式
56.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57.现有接触器实质为利用弱电控制强电的通断,无论是弱电还是强电均是通过插片和与其相对应的端子插接实现,如果插片采用相同的规格,存在接线错误的风险,从而导致设备短路等严重后果。
58.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片100,如图1所示,该插片100包括本体1、插接部2及防错部3,本体1连接于第一导电件,插接部2设置于本体1,插接部2被配置为可拆卸连接于第一端子200,防错部3设置于本体1,用于干涉第二端子300(如图6所示)插接于插接部2。其中,第一端子200和第二端子300不相同。
59.本实施例提供的插片100,通过本体1连接于第一导电件,实现插片100与第一导电件的电性连接。通过插接部2设置于本体1,防错部3设置于本体1,本体1起到对插接部2和防错部3整体支撑的作用。通过插接部2被配置为可拆卸连接于第一端子200,第一端子200可以直接与插片100实现插接,在插接部2和第一端子200的中间连接作用下,实现第一导电件和外部电流之间的导通。通过设置防错部3,防错部3能够干涉第二端子300插接于插接部2,使插片100只能与第一端子200相对应并相互匹配,避免第二端子300插接于插接部2,起到止挡防呆的作用,减少因接线错误风险导致设备短路等故障。同时,与现有增加线束方式或按照标签、颜色区分方式相比,减少接线成本和空间,防错准确性高,从而提高使用安全性。
60.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插接部2和第一端子200的相互配合,可以是外部电流通过第一端子200和插接部2引入至第一导电件内,此时外部电流是弱电;还可以是第一导电件通过第一端子200和插接部2实现外部电流的通断,此时外部电流是强电,本实施例对电流流动方向并不作限定,只要能够减少第一端子200和第二端子300因混淆而接线错误就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61.在一个实施例中,本体1、插接部2及防错部3为一体结构。
62.采用这种设置,减少零件组装的环节,节省生产成本,且与现有需要额外安装防错零件相比,插片100自身就具有防错混淆功能,无需额外设置用于防错的零件,也无需为防错的零件预留安装位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63.其中,插接部2的外形类似于片状的长方体结构,定义插接部2的高度方向,即插接部2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插接部2的宽度方向为第二方向,插接部2的厚度方向为第三方向,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64.在一个实施例中,防错部3为折弯结构。
65.通过设置防错部3为折弯结构,防错部3至少与插接部2外观不同,防错部3起到直接标识作用,且具有该折弯结构的插片100能够与其他插片100能够直观且快速与其他插片100相区别,减少试错的时间和成本。
66.可以理解的是,折弯的结构可以是任意折弯的角度和长度,其他的结构可以是任意的变形,还可以是焊接的结构,还可以是本体1、插接部2及防错部3为一体成型结构等。
67.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插片100进行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在实现多个插片100批量加工之后,需要利用取料机构进行拾取,其中,取料机构包括底部为圆形结构的振动盘及连接于振动盘的直振取料组件。插片100可以由操作人员人工上料至振动盘的料斗内,在振动盘的料斗下面设置有脉冲电磁铁,可以使料斗作垂直方向振动,由倾斜的弹簧片带动料斗绕其垂直轴做扭摆振动,使得若干个放置于料斗内的插片100在振动作用下而沿螺旋轨道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经过螺旋轨道的插片100能够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呈统一的状态进
入直振取料组件内部。基于相同的原理,直振取料组件包括取料轨道,其内部设置有固定插片100的固定槽,取料轨道通过在插片100移动方向上的振动。
68.由于插片100的防错部3为折弯结构,折弯结构至少部分设置于固定槽内,在折弯结构和固定槽的配合作用下,起到导向作用,保证插片100移动的顺畅性。同时,在插片100的输送过程,操作人员可以根据防错部3的折弯方向判断插片100的正面还是反面,起到正反面标识的作用。可以理解的是,不局限于插片100的输送过程,在插片100安装或者接触器实际使用过程中,根据防错部3的折弯方向也可以起到正反面标识的作用。
69.具体地,如图1所示,防错部3包括连接部31和折弯部32,连接部31与插接部2平行间隔设置,连接部31的一端连接于本体1,另一端连接于折弯部32,折弯部32与连接部31呈一夹角设置。
70.通过连接部31的一端连接于本体1,另一端连接于折弯部32,连接部31实现防错部3与本体1之间固定的同时,连接部31还起到中间连接的作用,连接部31为折弯部32提供设置位置。通过连接部31与插接部2平行间隔设置,在为第一端子200插接至插接部2提供避让空间的同时,为插接部2预留一定的散热空间。通过折弯部32与连接部31呈一夹角设置,使折弯部32和连接部31并不是位于同一个平面内,此时整个防错部3近似于立体结构,起到显著标识的作用。
71.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防错部3在加工制作时,连接部31远离本体1的一端近似悬空,该端也可以称之为自由端,将自由端进行折弯形成折弯部32。
72.在一个实施例中,防错部3凸出于本体1,使防错部3用于辅助插接部2散热。
73.换而言之,防错部3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本体1凸出设置,相当于防错部3相对于本体1延伸设置,由于插接部2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防错部3起到增加散热面积的作用,散热效果好,以达到降低插接部2和第一端子200温升的目的,避免插接部2和第一端子200温度过高影响使用性能。
74.在一个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插接部2的高度为h,防错部3的高度为h1;其中,h1≥h/2。
75.如果h1<h/2,即防错部3的高度h1小于插接部2高度h的一半,此时防错部3的高度比较低,沿第一方向,防错部3的顶面和插接部2的顶面之间的高度差比较大,即使防错部3能够干涉第二端子300插入,但是只有第二端子300接触插接部2后移动较长距离才能触碰至防错部3,可能会出现防错时间延迟的情况。通过设置h1≥h/2,防错部3的高度h1大于插接部2高度h的一半,此时防错部3的高度比较高,沿第一方向,防错部3的顶面和插接部2的顶面之间的高度差比较小,当第二端子300接触插接部2后只需要移动较短距离就能触碰至防错部3,试错时间短,响应速度快,保证试错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76.可以理解的是,沿第一方向,防错部3的顶面可以与插接部2的顶面平齐,还可以是防错部3的顶面高于插接部2的顶面,本实施例对防错部3的顶面与插接部2的顶面是否平齐并不作限定,只能能够更好保证试错的快速性均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77.在一个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至少一个插接部2排列形成插接单元,插接单元用于插接第一端子200,防错部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防错部3分别位于插接单元的两侧;其中,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相互垂直。
78.如果插接部2的数量为一个,一个插接部2即组成一个插接单元,一个插接部2对应
于第一端子200,以完成插接过程,此时,可以用于传输性能检测信号等。通过两个防错部3分别位于插接部2的两侧,两个防错部3将一个插接部2夹设其中,起到防护作用的同时,当第二端子300插接于插接部2时,两个防错部3相对于对插接部2进行侧面包裹,两个防错部3同时能够对第二端子300起到干涉作用。
79.如果插接部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插接部2平行间隔设置形成插接单元,一个插接单元对应于第一端子200,以完成插接过程,此时,由于插接单元包括多个插接部2,其中一部分插接部2可以实现电流的输送,另一部分用于传输性能检测信号等。通过两个防错部3分别位于插接单元的两侧,两个防错部3将一个插接单元夹设其中,起到防护作用的同时,当第二端子300插接于插接单元时,两个防错部3相对于对插接单元进行侧面包裹,两个防错部3同时能够对第二端子300起到干涉作用。
80.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接触器,如图2-图5所示,该接触器包括第一导电件(图中未示出)、第一端子200、第二端子300及上述的插片100,插片100的本体1连接于第一导电件,插片100的插接部2设置于本体1,插接部2被配置为可拆卸连接于第一端子200,插片100的防错部3设置于本体1,用于干涉第二端子300插接于插接部2。其中,第一端子200和第二端子300不相同。
8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触器,通过本体1连接于第一导电件,实现插片100与第一导电件的电性连接。通过插接部2设置于本体1,防错部3设置于本体1,本体1起到对插接部2和防错部3整体支撑的作用。通过插接部2被配置为可拆卸连接于第一端子200,第一端子200可以直接与插片100实现插接,在插接部2和第一端子200的中间连接作用下,实现第一导电件和外部电流之间的导通。通过设置防错部3,防错部3能够干涉第二端子300插接于插接部2,使插片100只能与第一端子200相对应并相互匹配,避免第二端子300插接于插接部2,起到止挡、防呆的作用,减少因接线错误风险导致设备短路等故障。同时,与现有增加线束方式或按照标签、颜色区分方式相比,减少接线成本和空间,防错准确性高,从而提高使用安全性。
82.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插接部2沿第二方向排列形成插接单元,插接单元用于插接第一端子200。
83.可以理解的是,插接单元中不限于插接部2的数量,插接部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调整。插接部2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多个。对于插接单元最外侧的插接部2而言,其两侧分别为防错部3和插接部2。对于插接单元非最外侧的插接部2而言,其两侧分别与两个插接部2相邻。
84.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该接触器还包括插接片400和第二导电件,插接片400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导电件,插接片400的另一端被配置为可拆卸连接于第二端子300。
85.通过插接片400连接于第二导电件,实现插接片400与第二导电件的电性连接。通过插接片400被配置为可拆卸连接于第二端子300,第二端子300可以直接与插接片400实现插接,在插接片400和第二端子300的中间连接作用下,实现第二导电件和外部电流之间的导通。
86.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插接片400和第二端子300的相互配合,可以是外部电流通过第二端子300和插接片400引入至第二导电件内,此时外部电流是弱电;还可以是第二导电件通过第二端子300和插接片400实现外部电流的通断,此时外部电流是强电,本实施例对
电流流动方向并不作限定,只要能够减少第一端子200和第二端子300因混淆而接线错误就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87.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电件为线圈900,插片100为线圈插片,第一端子200为线圈端子;第二导电件为静触头,插接片400为主电路插片,第二端子300为主电路端子。
88.换而言之,插片100为线圈插片,插片100直接连接于线圈900,线圈900绕设于线圈骨架上,线圈骨架设置有走线槽和安装槽。具体地,在线圈900绕设于线圈骨架之后,线圈900的自由端即漆包线的线头沿着走线槽引至安装槽内,插片100的本体1至少部分插接于安装槽内,从而实现插片100和线圈900的电性连接,以完成电流输入过程。
89.插接片400为主电路插片,插接片400固定连接于静触头。在线圈900通电后,铁芯磁化产生磁力,通过触头支持500带动接触桥600的桥形动触头移动,当桥形动触头和静触头吸合时,实现负载导通。主电路插片用于接收或者传输电流较小的负载,比如采集传输信号,用于监控主电路闭合或者断开的状态等。
90.由于主电路插片和主电路端子连接在一起,主电路插片所接收或者传输的电压规格一般都大于人体的安全电压。然而,线圈900的电压作为控制接触器闭合的电压,与主电路往往不一致,如果在接线过程中主电路端子和线圈端子混淆,则主电路和线圈900接线可能会接错,造成设备短路等严重后果。
91.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图5-图7所示,沿第二方向,防错部3和插接单元中任意一个插接部2彼此靠近一侧之间的距离为d1,第二端子300外壁的宽度为d2;其中,d1<d2。
92.如果d1>d2,即防错部3和插接单元中任意一个插接部2彼此靠近一侧之间的距离d1大于第二端子300外壁的宽度d2,此时防错部3的内侧壁和插接部2的侧壁之间为第二端子300提供容纳空间,第二端子300能够与插片100的至少一个插接部2实现插接,由于插片100只能与第一端子200才能实现插接,此时第二端子300也能与插片100进行插接,容易出现插接错误的风险。通过d1<d2,即防错部3和插接单元中任意一个插接部2彼此靠近一侧之间的距离d1小于第二端子300外壁的宽度d2,此时防错部3的内侧壁和插接部2的侧壁之间不能为第二端子300提供容纳空间,相当于防错部3的内侧边缘至少部分会抵接于第二端子300的端面,防错部3干涉第二端子300与插接部2插接,避免操作人员误将第二端子300当成第一端子200与插片100插接的情况,实现防错的功能。
93.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如果第二端子300带有护套,d2应该为第二端子300带护套后的宽度,目的在于,插片100无法容纳第二端子300。
94.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图7所示,沿第二方向,插接单元的宽度为d2,第二端子300内腔的宽度为d1;其中,d2>d1。
95.如果d2<d1,即插接单元的宽度d2小于第二端子300内腔宽度d1,此时整个插接单元能够伸入第二端子300内,实现插片100和第二端子300的插接,由于插片100只能与第一端子200才能实现插接,此时第二端子300也能与插片100进行插接,容易出现插接错误的风险。通过设置d2>d1,即插接单元的宽度d2大于第二端子300内腔宽度d1,此时第二端子300的内腔不能容纳整个插接单元,插片100单元沿第二方向的两侧边缘超出第二端子300的内腔,只能第二端子300的端面与插片100的插接单元相接触,但是插接单元无法插接至第二端子300的内腔,避免操作人员误将第二端子300当成第一端子200与插片100插接的情况,实现防错的功能。
96.在一个实施例中,防错部3和与其相邻的插接部2之间设置有间隙,间隙用于限位第一端子200。其中,间隙具体指,防错部3和与其相邻的插接部2之间沿第二方向的距离d3。
97.在接触器在工作一定时间后,会存在插片100和第一端子200配合可靠性降低的情况,为此,通过防错部3和与其相邻的插接部2之间设置有间隙,间隙为第一端子200提供的容纳空间的同时,间隙起到限位第一端子200的作用,可以辅助第一端子200接线。通过控制d3的尺寸,限制第一端子200摆动,提高第一端子200接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98.在一个实施例中,间隙卡接第一端子200。
99.通过间隙卡接第一端子200,即间隙可以小于等于第一端子200沿第二方向的壁厚,间隙和第一端子200可以采用过盈配合,进一步保证插片100和第一端子200插接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防错部3和与其相邻的插接部2之间设置有间隙,间隙实质为防错部3提供变形的空间,先将防错部3的自由端能够向远离插接部2的方向移动,便于第一端子200卡入,在释放防错部3的自由端后,防错部3在自身恢复作用力下复位,使防错部3的内侧壁抵接于第一端子200,卡接效果好。
100.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图8所示,沿第三方向,防错部3远离本体1的一端的厚度为t1,第二端子300内腔的厚度为t1;其中,t1>t1;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101.如果t1<t1,即防错部3远离本体1的一端的厚度t1小于第二端子300内腔厚度t1,此时防错部3能够伸入第二端子300内,片状结构的插接部2也很有可能伸入第二端子300内,从而极大可能出现插片100和第二端子300之间插接的情况,由于插片100只能与第一端子200才能实现插接,此时第二端子300也能与插片100进行插接,难以避免插接风险。通过设置t1>t1,即防错部3远离本体1的一端的厚度t1大于第二端子300内腔厚度t1,此时防错部3不能伸入第二端子300内,第二端子300的内腔不能容纳防错部3,防错部3沿第三方向的两侧边缘超出第二端子300的内腔,只能第二端子300的端面与防错部3相接触,但是防错部3无法插接至第二端子300的内腔,以达到防止第二端子300插入的目的,从而避免操作人员误将第二端子300当成第一端子200与插片100插接的情况,实现防错的功能。
102.在一个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第一端子200的高度小于第二端子300的高度;和/或,沿第二方向,第一端子200的宽度小于第二端子300的宽度;和/或,沿第三方向,第一端子200的厚度小于第二端子300的厚度;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103.换而言之,第一端子200的尺寸规格小于第二端子300的尺寸规格。由于第二端子300和插接片400相配合,第一端子200和插片100相配合,则插片100的尺寸规格小于插接片400的尺寸规格,由此可以得出插接片400的尺寸规格比较大,而第一端子200的尺寸规格比较小,则规格较小的第一端子200无法插接于规格较大的插接片400,从而避免操作人员误将第一端子200当成第二端子300与插接片400插接的情况,实现防错的功能。
104.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插接片400即主电路插片采用但不限于规格“0.250in
×
0.032in”,插片100即线圈插片采用但不限于规格“0.110in
×
0.032in”,但是需确保线圈插片和主电路插片采用不同规格的插片,匹配不同的端子。
105.需要特别说明的是,in具体是指英寸。
106.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插片100,通过设置防错部3,能够至少同时实
现以下功能:1、插片100自身就具有防错混淆功能,避免第二端子300插接于插接部2,起到止挡防呆的作用;2、防错部3用于辅助插接部2散热;3、在折弯结构和固定槽的配合作用下,起到导向作用,保证插片100移动的顺畅性。4、不局限于插片100的输送过程,在插片安装或者接触器实际使用过程中,根据防错部3的折弯方向也可以起到正反面标识的作用;5、防错部3和与其相邻的插接部2之间设置有间隙,间隙用于限位第一端子200。
107.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接触器包括电磁系统、触头系统,电磁系统包括磁轭101、线圈组件、铁芯和反力弹簧102,磁轭101和线圈组件固定在壳体。其中,触头系统包括触头支持500、接触桥600、簧片、触头弹簧,簧片具体为片状弹簧,簧片安装在触头支持500和衔铁800之间,衔铁800和触头支持500通过簧片固定。反力弹簧102提供一个沿第一方向的反力,使正常状态下触头支持500与磁轭101分离,衔铁800与磁轭101之间有一个间隙,主电路接触板700和接触桥600处于断开状态,接触器电源端电力无法传输到负载端,负载处于停止状态。
108.线圈组件包括线圈骨架、插片100、线圈900,线圈900缠绕在插片100的引脚上,插片100从电力系统得电,并将电力系统电力传输到线圈900上。插片100的数量为两个,这两个插片100具体为接线插片,可以将电源电力传输到其他用电负载上。
109.接触器一般具有电源侧端子和负载侧端子,电源侧端子位于接触器的一端,用于从电力系统接收电力,负载侧端子位于接触器的另一端,用于将电力传输到负载上。电力系统通过线圈插片即插片100向接触器的电磁系统供电。当线圈900得电,磁轭101和衔铁800被磁化产生吸力,互相吸引,产生的吸力大于反力弹簧102的反力,触头支持500向下运动,直至衔铁800和磁轭101闭合,此时,主电路的接触桥600和接触板700接触闭合,电源端电力传输到负载端,负载得电运行。此时电源侧端子和负载侧端子导通,负载接收电力开始工作,以完成接触器闭合过程。当线圈900断电后,接触桥600在反力弹簧102和触头弹簧的作用下复位,电源侧端子和负载侧端子断开,负载停止工作,以完成接触器断开过程。
110.在此应注意,附图中示出而且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插片100仅仅是采用本发明的原理的一个示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并非仅限于附图中示出或说明书中描述的装置的任何细节或任何部件。
111.应可理解的是,本发明不将其应用限制到本说明书提出的部件的详细结构和布置方式。本发明能够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并且能够以多种方式实现并且执行。前述变形形式和修改形式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应可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公开和限定的本发明延伸到文中和/或附图中提到或明显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特征的所有可替代组合。所有这些不同的组合构成本发明的多个可替代方面。本说明书所述的实施方式说明了已知用于实现本发明的最佳方式,并且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利用本发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