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元和机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98116发布日期:2023-01-03 22:54阅读:33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单元。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这样的电池单元的机动车。


背景技术:

2.电池单格(尤其以所谓的二次电池或还有可再充电电池单格的形式)现在越来越多地在机动车领域中使用,以使传动系电气化,无论是在混合动力车辆还是全电动的机动车中。除了所谓的(圆)柱形和棱柱形单格之外,还有一种形式的电池单格是所谓的软包单格。在这些软包单格中,彼此层叠的电极与电解质和必要时另外的元件一起布置在由薄膜(下文称为“软包薄膜”)形成的、袋状(因此为“软包”)的壳体中。软包薄膜通常以近似矩形的形状深冲成壳并利用与配对件在包围电极等的情况下封闭(通常焊接)。
3.为了形成电池单元,通常将多个电池单格相互联结(联接)。尤其地,软包单格特别好地适合于此,因为它们由于其相对扁平的结构而适合堆叠。然而不利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它们以其比较大的平坦侧安放在彼此上,并且因此使通过这些平坦侧的冷却变得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目的在于改进电池单元。
5.该目的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电池单元来实现。此外,该目的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来实现。本发明的另外的有利的和部分本身有创造性的实施形式和改进方案在以下描述中阐述。
6.根据本发明的电池单元设立和设置用于优选陆基的且尤其有轮的机动车中使用。电池单元在此具有至少两个电池单格,所述电池单格分别具有包封其块状活性材料的壳体,并且所述电池单格彼此平行并排地、尤其在彼此上堆叠地布置。此外,电池单元具有布置在这些电池单格之间的压力补偿元件。两个电池单格的壳体此外具有在分别面向彼此的侧面(尤其平坦侧)上至少朝着相应的壳体外侧凸出的表面结构,所述表面结构至少部分地陷入在压力补偿元件中。
7.相应的电池单格的“块状活性材料”优选地是有助于能量存储和/或传导的材料。尤其地,其是电极、电解质、接触接片、间隔保持件等。
8.由于表面结构至少部分地陷入在压力补偿元件中,实现电池单元中的相对较小的堆叠高度。因此,可以节省结构空间。此外,通过表面结构提高了冷却效果。
9.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表面结构由壳体的拱出部(ausw
ö
lbungen)、即以(朝着外侧指向的)加强筋(sicke)的方式形成。由此,与没有上述表面结构的壳体相比,没有“失去”壳体内部中的用于块状活性材料的结构空间。
10.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电池单格构造为软包单格。在这种情况下,壳体由软包薄膜形成,尤其由软包薄膜深冲成的两个(半)壳形成。在此,表面结构借助于深冲、借助于电磁脉冲技术和/或体积成型(massivumformen)来构造。
11.例如,表面结构在后置于其中壳由软包薄膜成型的深冲步骤的另外的深冲步骤或
者冲压行程中在共同的成型工具中构造。例如,首先借助于深冲冲头(tiefziehstempel)将壳深冲到模具中。深冲冲头和/或模具在其对应于壳基部的面中具有相应于表面结构的成型轮廓。在完成(第一)深冲步骤之后,然后优选地借助于深冲冲头增加冲压压力用于体积成型,直到软包薄膜的至少一部分流到轮廓中。可选地,深冲冲头具有附加的、可单独移动的“下冲头”,其仅局部增加冲压压力或实施另外的深冲步骤并因此仅局部构造加强结构。这样的下冲头例如在第一深冲步骤期间与其余的冲头面齐平或者相对于该冲头面至少略微逆着深冲或冲压方向回退。
12.在一种适宜的实施方案中,壳体的面向彼此的侧面的表面结构相互错开,使得两个壳体在表面结构交替接合的情况下布置。换言之,一个壳体的表面结构接合到相邻的另一个壳体的表面结构之间或至少彼此处于“空隙上”。由此,可以将两个相邻的电池单格以彼此尽可能小的间距布置。
13.原则上,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能且可选地还设置成,将电池单格抵靠彼此张紧,并且在此将表面结构压入到压力补偿元件中。
14.但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压力补偿元件具有(尤其有针对性引入)的凹部,该凹部对应于表面结构并用于容纳这些表面结构。换言之,表面结构陷入在这些凹部中。例如,这些凹部被铣削、冲压或在压力补偿元件的固结过程中就已经引入。
15.在一种适宜的改进方案中,到压力补偿元件中附加地(优选地附加于上述凹部、可选地但还备选地在表面结构被压入到压力补偿元件中的情况下)引入有尤其表面上伸延的冷却通道。这些冷却通道用于沿着壳体的面向侧面引导冷却介质。
16.在另一种适宜的改进方案中,上述凹部如此成形,使得至少在根据规定的装配状态下在表面结构和凹部的表面之间存在间隙。这意味着,凹部具有过盈,例如比表面结构更大的半径。因此,压力补偿元件不安放在表面结构上或仅局部安放在表面结构上。剩余的空隙也可用于导引冷却介质。
17.在一种适宜的实施方案中,压力补偿元件具有弹性体和/或防热材料。弹性体例如是硅酮、(尤其是热塑性的)弹性体等。防热材料优选地是芳香聚酰胺,即所谓的“芳纶”。例如,压力补偿元件具有由硅酮制成的芯并设有由芳纶制成的外层,例如芳纶薄膜。
18.在另一种适宜的实施方案中,表面结构具有大约1毫米的结构高度。这意味着,壳体的拱出部朝着外侧从“参考面(即,壳体的未变形表面)”突出1毫米(加上5%到10%的公差)。拱入部同样会“凹进”大约1毫米。在这种情况下,压力补偿元件优选地具有比结构高度略微更大的厚度。由此,防止尤其压力补偿元件中的凹部穿透该压力补偿元件。
19.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具有上述电池单元。尤其地,机动车因此也同等地具有由以上描述得出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20.下面借助附图更详细地阐释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图1以示意性侧视图示出了具有牵引电池的机动车,图2以示意性局部剖视图示出了牵引电池的电池单元,以及图3以示意性俯视图示出了电池单元的电池单格的备选实施例。
21.在所有图中,彼此相应的部件始终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22.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了陆基的、有轮的机动车,具体为乘用车1。乘用车1包括牵引电池4,用于驱动电动机2和向其进行能量供给。该牵引电池4具有多个电池单元6。这些电池单元6又具有多个、即至少两个电池单格8,所述电池单格以其相应的极接上到电池单元的相应配属的接口处。在当前实施例中,电池单元6例如由所谓的电池模块形成,该电池模块具有用于容纳电池单格8的相对刚性的壳体7。
23.电池单格8由所谓的软包单格形成,即相应的电池单格8的块状活性材料(例如电极和电解质)“包入”在由薄膜(“软包薄膜10”)形成的包状壳体12中。为了形成壳体12,软包薄膜10的两个坯件分别被深拉成壳状结构(“壳13”)并在包围块状活性材料的情况下密封(通常焊接)在环绕的结合部14处。然后这些如此形成的电池单格8中的多个在彼此上堆叠(或并排精整到电池单元6的壳体中)。到电池单格8之间插入有所谓的压力补偿元件16,所述压力补偿元件用于在牵引电池4的运行期间由于加热等以及相对柔性的软包薄膜10而补偿电池单格6的变形(“呼吸”),以及吸收在此由于通常局部不同的变形(和由此引起的局部不同的压力)而在相邻电池单格6的方向上指向的力。压力补偿元件16由弹性体和防热材料、尤其芳纶形成。
24.如图2中所示,在壳体12的相应的壳13(半壳)上构造有表面结构18(在此以横向于纵向方向20取向的肋22的形式)。这些表面结构在通过另外的局部深拉步骤对相应的壳13进行深拉期间成形成软包薄膜10或壳的外侧。在图2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图像中向上指向的壳13的肋22相对于“下”壳13的肋22错开。具体地,相应的肋22处于“空隙上”。由此,能够使各个电池单格8之间的距离保持得相对较小。肋22在此增加了壳13的表面,从而实现电池单格8的改善的冷却。此外,肋22使壳体13加固。
25.肋22至少部分地陷入在压力补偿元件16的凹部中,具体地在铣入到压力补偿元件16中的凹槽24中。凹槽24在此制造有比肋22略微增大的尺寸。由此,肋22和凹槽24之间保持留下有间隙。这实现了电池单格8和压力补偿元件16之间的冷却介质至少略微的波动。为了进一步改善冷却,此外将冷却通道26加入到压力补偿元件16中,所述冷却通道同样用于引导冷却介质。
26.在图3中示出了表面结构18的备选实施例。这些表面结构在此构造为四边形的、例如方形的突出部,“凸台(plateaus)28”。划虚线的凸台28旨在将在背侧的壳13处的凸台28的位置表示为隐藏边缘。此外,该实施例中的压力补偿元件16类似于图2构造。例如,在当前实施例中,冷却通道26在凸台28周围蜿蜒或以直线的方式伸延穿过这些凸台之间。
27.本发明的主题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以上描述中推导出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例。尤其地,本发明的借助不同实施例描述的各个特征及其设计变型也能够以其它方式相互组合。
28.附图标记列表1 乘用车2 电动机4 牵引电池6 电池单元7 壳体
8 电池单格10 软包薄膜12 壳体13 壳14 结合部16 压力补偿元件18 表面结构20 纵向方向22 肋24 凹槽26 冷却通道28 凸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