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阵列基板及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包括该阵列基板的显示面板,包括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2.amoled(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具有制备工艺成熟、发光效率高、低功耗、高色饱和度以及广视角等优点。
3.但是,目前amoled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的结构和制备工艺较复杂。
4.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5.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结构和制备工艺较复杂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和制备工艺较简单的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该阵列基板的显示面板,包括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6.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包括:
7.多个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包括第一沟道部,所述第一沟道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半导体区和第一导体区;
8.多个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包括第二沟道部,所述第二沟道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半导体区和第二导体区;
9.多个存储电容,所述存储电容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导体区同层同材料设置,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导体区同层同材料设置。
10.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晶体管还包括第一栅极、第一源极和第一漏极,所述第二晶体管还包括第二栅极、第二源极和第二漏极,所述第二栅极、所述第二源极、所述第二漏极、所述第一源极和所述第一漏极同层同材料设置。
11.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
12.遮光层,与所述第一栅极同层同材料设置。
13.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阵列基板包括:
14.衬底基板;
15.第一有源层,设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有源层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沟道部和所述第一电极;
16.第一绝缘层,设于所述第一有源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17.第一栅极层,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栅极层包括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一栅极和遮光层,所述第一半导体区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栅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内;
18.第二绝缘层,设于所述第一栅极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19.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
20.第二有源层,设于所述第二绝缘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有源层包括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二沟道部和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二沟道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遮光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内,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21.第三绝缘层,设于所述第二有源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22.导体层,设于所述第三绝缘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导体层包括所述第二栅极、所述第二源极、所述第二漏极、所述第一源极、所述第一漏极、第一连接线、第二连接线、第三连接线、电源线、数据线、扫描线、第一源极引线以及第二源极引线;
23.其中,所述第二半导体区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栅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内,所述第二源极和所述第二漏极对应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导体区,且所述第二源极引线连接所述第二源极和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漏极和所述第一源极对应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导体区,且所述第一源极引线连接所述第一源极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线连接所述第一栅极和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三连接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电源线连接于所述第一源极,所述数据线连接于所述第一漏极,所述扫描线连接于所述第二栅极。
24.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绝缘层设于所述第二沟道部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三绝缘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且大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区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且所述第三绝缘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导体区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有交叠形成第一交叠部;所述第二源极和所述第二漏极设于所述第三绝缘层的相对两侧,且与所述第三绝缘层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二源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导体区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有交叠形成第二交叠部;所述第二漏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导体区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有交叠形成第三交叠部。
25.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交叠部的宽度大于等于0.5微米且小于等于1微米,所述第二交叠部的宽度大于等于0.5微米且小于等于1微米,所述第三交叠部的宽度大于等于0.5微米且小于等于1微米
26.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沟道部和所述第一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且所述第一沟道部和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衬底基板平行。
27.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以及所述第三连接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源极引线和所述第二源极引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衬底基板平行,且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28.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内。
29.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半导体区的材质为低温多晶硅,所述第二半导体区的材质为氧化物有源层。
30.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一种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
包括:
31.形成多个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包括第一沟道部,所述第一沟道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半导体区和第一导体区,在形成所述第一导体区的同时形成第一电极;
32.形成多个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包括第二沟道部,所述第二沟道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半导体区和第二导体区,在形成所述第二导体区的同时形成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形成存储电容。
33.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晶体管还包括第一栅极、第一源极和第一漏极,所述第二晶体管还包括第二栅极、第二源极和第二漏极,在形成所述第二栅极的同时形成所述第二源极、所述第二漏极、所述第一源极和所述第一漏极。
34.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遮光层,在形成所述遮光层的同时形成所述第一栅极。
35.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形成所述第一晶体管包括:
36.提供一衬底基板;
37.在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第一有源图案层;
38.在所述第一有源图案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第一绝缘层;
39.在所述第一绝缘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第一栅极层,所述第一栅极层包括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一栅极和遮光层,所述第一半导体区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栅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内;
40.以所述第一栅极层为遮挡对所述第一有源图案层的一部分进行导体化处理形成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导体区和所述第一电极;
41.在所述第一栅极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第二绝缘层。
42.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形成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包括:
43.在所述第二绝缘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第二有源图案层;
44.在所述第二有源图案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第三绝缘层;
45.在所述第三绝缘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导体层,所述导体层包括所述第二栅极、所述第二源极、所述第二漏极、所述第一源极、所述第一漏极、第一连接线、第二连接线、第三连接线、电源线、数据线、扫描线、第一源极引线以及第二源极引线;
46.以所述第二栅极为遮挡对所述第二有源图案层的一部分进行导体化处理形成所述第二导体区和所述第二电极。
47.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阵列基板。
48.根据本公开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显示面板。
49.本公开的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第一电极与第一导体区同层同材料设置,即第一电极与第一导体区通过同一次构图工艺形成;第二电极与第二导体区同层同材料设置,即第二电极与第二导体区通过同一次构图工艺形成;从而可以减少至少两层绝缘层的结构,而且可以减少至少两次图案化工艺步骤,进而使得阵列基板的结构和制备工艺较为简单;而且在该阵列基板用于柔性显示面板的情况下,折弯应力较小,有利于柔性显示面板的折弯。
50.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
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51.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52.图1为本公开阵列基板一示例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53.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54.图3为在衬底基板上形成第一有源图案层的结构示意图。
55.图4为图3的俯视示意图。
56.图5为在图3的基础上形成第一绝缘层和第一栅极层的结构示意图。
57.图6为图5的俯视示意图。
58.图7为在图5的基础上形成第二绝缘层和第二有源图案层的结构示意图。
59.图8为图7的俯视示意图。
60.图9为在图7的基础上形成第三绝缘层的结构示意图。
61.图10为图9的俯视示意图。
62.图11为在图9的基础上形成导体层的结构示意图。
63.图12为图11的俯视示意图。
64.图13为本公开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一示例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框图。
65.附图标记说明:
66.1、衬底基板;
67.2a、第一有源图案层;21a、第一连接图案;22a、第二连接图案;23a、第一沟道图案;24、第一电极图案;
68.2、第一有源层;21、第一连接部;22、第二连接部;23、第一沟道部;231、第一半导体区;232、第一导体区;24、第一电极;
69.3、第一绝缘层;31、第一过孔;
70.4、第一栅极层;41、第一栅极;42、遮光层;
71.5、第二绝缘层;51、第二过孔;
72.6a、第二有源图案层;61a、第二沟道图案;62a、第二电极图案;
73.6、第二有源层;61、第二沟道部;611、第二半导体区;612、第二导体区;62、第二电极;
74.7、第三绝缘层;
75.8、导体层;81、第二栅极;811、扫描线;82、第二源极;821、第二源极引线;83、第二漏极;831、数据线;84、第一源极;841、第一源极引线;85、第一漏极;851、电源线;86、第一连接线;87、第二连接线;88、第三连接线;89、第一间隙;
76.91、第一交叠部;92、第二交叠部;93、第三交叠部;94、第四交叠部;
77.t1、第一晶体管;t2、第二晶体管;c、存储电容;
78.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79.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
80.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81.用语“一个”、“一”、“该”、“所述”和“至少一个”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8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83.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参照图1-图12所示,该阵列基板可以包括多个第一晶体管t1、多个第二晶体管t2以及多个存储电容c;第一晶体管t1可以包括第一沟道部23,第一沟道部23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半导体区231和第一导体区232;第二晶体管t2可以包括第二沟道部61,第二沟道部61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半导体区611和第二导体区612;存储电容c可以包括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62,第一电极24与第一导体区232同层同材料设置,第二电极62与第二导体区612同层同材料设置。
84.本公开的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第一电极24与第一导体区232同层同材料设置,即第一电极24与第一导体区232通过同一次构图工艺形成;第二电极62与第二导体区612同层同材料设置,即第二电极62与第二导体区612通过同一次构图工艺形成;从而可以减少至少两层绝缘层的结构,而且可以减少至少两次图案化工艺步骤,进而使得阵列基板的结构和制备工艺较为简单;而且在该阵列基板用于柔性显示面板的情况下,折弯应力较小,有利于柔性显示面板的折弯。
85.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均与衬底基板1平行,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交,例如,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垂直。而且,图2、图4、图6、图8、图10以及图12均为俯视图,为了避免图形过于复杂,因此,没有体现第一绝缘层3和第二绝缘层5。另外,图1为按照图2中的a-a剖切形成的,图3为按照图4中的b-b剖切形成的,图5为按照图6中的c-c剖切形成的,图7为按照图8中的d-d剖切形成的,图9为按照图10中的e-e剖切形成的,图11为按照图12中的f-f剖切形成的。
86.第一半导体区231的材质为低温多晶硅,即第一晶体管t1为低温多晶硅(ltps)薄膜晶体管。第二半导体区611的材质为氧化物有源层,例如,可以是铟镓锌氧化物、铟锡锌氧化物或者铟镓锌锡氧化物中的一种或者其中两种或三种的组合;即第二晶体管t2为氧化物(oxide)薄膜晶体管。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漏电流比较低,而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的迁移率比较高,综合两者优势可以为显示面板节省5%-15%的电量,从而使显示面板的功耗更低,但是,由于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和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的结构以及工艺流程不同,导致具有这两种薄膜晶体管的低温多晶氧化物(low temperature poly oxide,ltpo)阵列基板的膜层较多、工艺复杂、使用光罩次数较多。
87.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所示,阵列基板可以包括衬底基板1,衬底基板1的材料可以包括无机材料,例如,该无机材料可以为玻璃、石英或金属等。衬底基板1的材料还可以包括有机材料,例如,该有机材料可以为聚酰亚胺、聚碳酸酯、聚丙烯酸酯、聚醚酰亚胺、聚醚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树脂类材料。该衬底基板1可以由多层材料层形成,例如衬底基板1可以包括多层基底层,基底层的材料可以是上述的任意一种材料。当然,衬底基板1还可以设置为单层,可以是上述任一一种材料。
88.参照图5和图6所示,在阵列基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有源层2,第一有源层2可以包括间隔设置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2、第一沟道部23和第一电极24。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均设置为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条状,即第一连接部21与第二连接部22基本平行设置,第一连接部21与第二连接部22之间设置有间隔空间。第一沟道部23和第一电极24沿第一方向x排列,且第一沟道部23和第一电极24位于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之间,即第一沟道部23和第一电极24位于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之间的间隔空间内。而且第一电极24的面积大于第一沟道部23的面积。第一沟道部23可以包括第一半导体区231和第一导体区232,第一导体区232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一导体区232设置在第一半导体区231的第一方向x的相对两侧。
89.第一沟道部23与第一连接部21之间的距离为k1,k1大于等于3微米;第一沟道部23与第二连接部22之间的距离为k2,k2大于等于3微米;第一电极24与第一连接部21之间的距离为k3,k3大于等于3微米;第一电极24与第二连接部22之间的距离为k4,k4大于等于3微米;如此设置可以避免相邻两个之间连接导致短路;当然,在曝光机精度更高以及工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k1、k2、k3以及k4值可以更小。而且,k1可以等于k2,使得第一沟道部23居中设置,尽量避免第一沟道部23与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之间产生耦合效应;k3可以等于k4,使得第一电极24居中设置,尽量避免第一电极24与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之间产生耦合效应。第一沟道部23与第一电极24之间的距离为k5,k5大于等于5微米,如此设置可以避免第一沟道部23与第一电极24之间产生耦合效应。第一有源层2的厚度大于等于300a且小于等于1000a。
90.参照图1、图9和图10所示,图10中的方形的虚线框表示第一过孔31和第二过孔51,在第一有源层2背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绝缘层3,在第一绝缘层3上设置有八个第一过孔31,其中两个第一过孔31一一对应地连通至两个第一导体区232,使得第一导体区232的至少部分裸露。另一第一过孔31连通至第一电极24,使得第一电极24的至少部分裸露。还有三个第一过孔31连接至第一连接部21,使得第一连接部21有三个隔离的部分裸露;两个第一过孔31连接至第二连接部22,使得第二连接部22有两个隔离的部分裸露。
91.第一绝缘层3的材料可以是氧化硅、氮氧化硅或者两者组合,其厚度大于等于1000a且小于等于3000a。第一过孔31的直径或边长大于等于4μm且小于等于6μm。
92.参照图1、图5和图6所示,在第一绝缘层3背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栅极层4,第一栅极层4可以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栅极41和遮光层42。第一栅极层4的材料可以是钼、铝、铜、钛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合金,其厚度大于等于2000a且小于等于6000a。
93.第一栅极41与第一连接部21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栅极41与第二连接部22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一栅极41居中设置,而且第一栅极41相对于第一沟道部23也是居中设置的,即在第一方向x上,第一栅极41与第一沟道部23一边沿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栅极41与第一沟道部23另一边沿之间的距离。尽量避免第一栅极41与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之间产生耦合效应
94.遮光层42与第一连接部21之间的距离等于遮光层42与第二连接部22之间的距离,使得遮光层42居中设置。第一栅极41与遮光层42之间的距离基本等于第一栅极41与第一电极24之间的距离。遮光层42的位置决定了第二晶体管t2的位置,如此设置,尽量减少第二晶体管t2与第一晶体管t1之间的干扰。
95.第一半导体区23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栅极4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之内,例如,第一栅极4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覆盖且大于第一半导体区23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或第一栅极4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边沿线与第一半导体区23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边沿线的重合。在第一栅极41上施加合适的电压可以使得第一半导体区231形成导体,以导通连接第一半导体区231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一导体区232,因此,第一栅极41的面积足够大,能够保证第一半导体区231的导通。
96.遮光层42位于第一栅极41背离第一电极24的一侧。从衬底基板1射入第二半导体区611的光线会在第二半导体区611产生光生载流子,进而对薄膜晶体管的特性产生巨大影响,最终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画质;通过遮光层42可以遮挡从衬底基板1射入的光线,从而避免对薄膜晶体管的特性产生影响,避免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画质。
97.参照图1、图9和图10所示,在第一栅极层4背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绝缘层5,在第二绝缘层5上设置有九个第二过孔51,其中两个第二过孔51一一对应地连通至第一过孔31,最终连通至两个第一导体区232,使得第一导体区232的至少部分裸露。另一第一过孔31连通至第一过孔31,最终连通至第一电极24,使得第一电极24的至少部分裸露。还有一第二过孔51连通至第一栅极41,使得第一栅极41的至少部分裸露;其中还有三个第二过孔51一一对应地连通至第一过孔31,最终连通至第一连接部21,使得第一连接部21有三个隔离的部分裸露;其中还有两个第二过孔51一一对应地连通至第一过孔31,最终连通至第二连接部22,使得第二连接部22有两个隔离的部分裸露。
98.第二绝缘层5的材料可以是氧化硅、氮氧化硅、氮化硅或者两种或三种的组合,其厚度大于等于1000a且小于等于3000a。第二过孔51的直径或边长大于等于4μm且小于等于6μm。
99.参照图1和图2所示,在第二绝缘层5背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有源层6,第二有源层6可以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二沟道部61和第二电极62。第二有源层6的厚度大于等于100a且小于等于1000a。第二沟道部61的宽度大于等于6μm且小于等于10μm,长度大于等于20μm且小于等于30μm。第二电极62的宽度大于等于25μm且小于等于40μm。
100.第二沟道部61相对于遮光层42是居中设置的,即在第一方向x上,第二沟道部61与遮光层42一边沿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沟道部61与遮光层42另一边沿之间的距离;在第二方向y上,第二沟道部61与遮光层42一边沿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沟道部61与遮光层42另一边沿之间的距离。使得遮光层42能够对第二沟道部61达到很好的遮光效果。
101.在第二方向y上,第二电极62相对于第一电极24居中设置,即在第二方向y上,第二电极62与第一电极24一边沿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电极62与第一电极24另一边沿之间的距离。在第一方向x上,由于需要预留第一电极24与第二连接导线87的接触位置,因此,第二电极62相对于第一电极24偏心设置,例如,在第一方向x上,第二电极62与第一电极24一边沿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电极62与第一电极24另一边沿之间的距离。
102.第二沟道部6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位于遮光层42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之内,例如,遮光层42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覆盖且大于第二沟道部6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或,第二沟道部6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边沿线与遮光层42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边沿线重合,使得遮光层42能够对第二沟道部61达到很好的遮光作用,避免光线射至第二沟道部61,对第二晶体管t2的性能产生影响。
103.第二电极62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电极24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之内;例如,第二电极62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边沿线与第一电极24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边沿线重合;或,第一电极24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覆盖且大于第二电极62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电极24设置在第二电极62的下方,第一电极24需要留出一定的空间用于设置连接过孔,因此,第二电极62的面积小于第一电极24的面积;第一电极24与第二电极62的重叠面积越大形成的电容的电容量就越大,保证存储电容c的存储电能的效果。
104.参照图1、图9、图10和图11所示,在第二有源层6背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设置有第三绝缘层7,第三绝缘层7的材料可以是氧化硅、氮氧化硅或者两者组合;其厚度大于等于1000a且小于等于3000a。
105.具体地,第三绝缘层7设于第二沟道部61背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而且,第三绝缘层7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覆盖且大于第二半导体区61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使得第三绝缘层7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导体区612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有交叠形成第一交叠部91,第一交叠部91的宽度大于等于0.5微米且小于等于1微米,例如,第一交叠部91的宽度可以是0.65微米、0.7微米、0.78微米、0.83微米、0.9微米、0.95微米等等。
106.参照图1、图2、图11和图12所示,在第三绝缘层7以及第二有源层6背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设置有导体层8,导体层8可以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二栅极81、第二源极82、第二漏极83、第一源极84、第一漏极85、第一连接线86、第二连接线87以及第三连接线88。导体层8还可以包括第二源极引线821和第一源极引线841。导体层8的材料可以是钼、铝、铜、钛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合金,其厚度大于等于2000a且小于等于6000a。
107.第一源极84设置在第一绝缘层3上的一个第一过孔31内以及第二绝缘层5上的一个第二过孔51内,第一漏极85设置在第一绝缘层3上的一个第一过孔31内以及第二绝缘层5上的一个第二过孔51内。
108.需要说明的是,所谓“间隔设置”指的是两部分之间设置有间隔空间,没有连接为一体,例如,a和b间隔设置为a和b之间设置有间隔空间,a和b没有连接为一体;a、b和c间隔
设置为a和b、b和c、a和c之间均设置有间隔空间,a、b和c三者之间均没有连接。
109.具体来讲,第二栅极81设于第三绝缘层7背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通过第三绝缘层7可以将第二栅极81与第二有源层6绝缘隔离。而且,第二半导体区61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栅极8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之内,例如,第二半导体区61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边沿线与第二栅极8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边沿线重合,或第二栅极8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覆盖且大于第二半导体区61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在第二栅极81上施加合适的电压可以使得第二半导体区611形成导体,以导通连接第二半导体区611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二导体区612,因此,第二栅极81的面积足够大,能够保证第二半导体区611的导通。
110.第二源极82和第二漏极83一一对应地连接于两个第二导体区612,第二源极82的一部分设于一个第二导体区612背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使得第二源极82与一个第二导体区612连接,第二漏极83一部分设于另一个第二导体区612背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使得第二漏极83与一个第二导体区612连接;而且,第二源极82与第二源极引线821的一端连接,第二源极引线821沿第二方向y延伸,并且另一端通过第一绝缘层3上的第一过孔31和第二绝缘层5上的第二过孔51连接于第一连接部21。第二漏极83连接至数据(data)线831;第二栅极81连接至扫描(scan)线811。数据线831以及扫描线811均沿第二方向y延伸。
111.进一步地,第二源极82和第二漏极83设于第三绝缘层7的相对两侧,且与第三绝缘层7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89,从而使得第二源极82和第二漏极83与第二栅极81之间也设置有间隙,避免第二源极82和第二漏极83与第二栅极81接触。第一间隙89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位于导体区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之内。第一间隙89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交叠部91相邻设置,且相互靠近的边沿线共线。
112.第二源极82与第三绝缘层7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漏极83与第三绝缘层7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是第二源极82与第二栅极81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漏极83与第二栅极81之间的距离,即第二栅极81居中设置在第二源极82与第二漏极83之间,方便设计计算和工艺操作。
113.而且,第二源极82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导体区612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有交叠形成第二交叠部92,第二交叠部92的宽度与第一交叠部91的宽度基本相同;具体为,第二交叠部92的宽度大于等于0.5微米且小于等于1微米,例如,第二交叠部92的宽度可以是0.65微米、0.7微米、0.78微米、0.83微米、0.9微米、0.95微米等等。从而使得第二源极82与一个第二导体区612导通连接。第一间隙89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与第二交叠部92相邻设置,且相互靠近的边沿线共线。
114.第二漏极83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导体区612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有交叠形成第三交叠部93,第三交叠部93的宽度与第二交叠部92的宽度基本相同;具体为,第三交叠部93的宽度大于等于0.5微米且小于等于1微米,例如,第三交叠部93的宽度可以是0.65微米、0.7微米、0.78微米、0.83微米、0.9微米、0.95微米等等。从而使得第二漏极83与另一个第二导体区612导通连接。在第二栅极81上施加合适的电压后,电流可以依次通过第二源极82、一第二导体区612、第二半导体区611、另一第二导体区612以及第二漏极83。第一间隙89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与第三交叠部93相邻设置,且相互靠近的边沿线共线。
115.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所示,第一漏极85和第一源极84一一对应地连接于两个第一导体区232,具体为,第一漏极85通过第一绝缘层3上的第一过孔31和第二绝缘层5上的第二
过孔51连接于一个第一导体区232,第一源极84通过第一绝缘层3上的第一过孔31和第二绝缘层5上的第二过孔51连接于另一个第一导体区232。而且,第一漏极85连接至vdd信号端(电源线851),电源线851第二方向y延伸。第一源极84与第一源极引线821连接,第一源极引线821也沿第二方向y延伸,且第一源极引线821通过第一绝缘层3上的第一过孔31和第二绝缘层5上的第二过孔51连接于第二连接部22,而且,第一源极84与发光基板的阳极(图中未示出)连接,通过第一源极84为阳极以及发光层组提供电流。
116.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所示,第一连接线86、第二连接线87以及第三连接线88均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一连接线86连接于第一栅极41和第一连接部21之间,第一连接线86的一端通过第二绝缘层5上的第二过孔51连接于第一栅极41,第一连接线86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绝缘层3上的第一过孔31和第二绝缘层5上的第二过孔51连接于第一连接部21。
117.第二连接线87连接于第一连接部21和第一电极24之间,第二连接线87的一端通过第一绝缘层3上的第一过孔31和第二绝缘层5上的第二过孔51连接于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线87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绝缘层3上的第一过孔31和第二绝缘层5上的第二过孔51连接于第一电极24。
118.第三连接线88连接于第二连接部22和第二电极62之间,第三连接线88的一端部位于第二电极62背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使得第三连接线88的一端部直接连接于第二电极62,第三连接线88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绝缘层3上的第一过孔31和第二绝缘层5上的第二过孔51连接于第二连接部22。
119.而且,第二电极62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与第三连接线88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有交叠形成第四交叠部94,第四交叠部94的宽度与第三交叠部93的宽度基本相同;具体为,第四交叠部94的宽度大于等于0.5微米且小于等于1微米,例如,第四交叠部94的宽度可以是0.65微米、0.7微米、0.78微米、0.83微米、0.9微米、0.95微米等等。从而使得第二电极62与第三连接线88导通连接。
120.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参照图13所示,该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21.步骤s10,形成多个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包括第一沟道部,所述第一沟道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半导体区和第一导体区,在形成所述第一导体区的同时形成第一电极。
122.步骤s20,形成多个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包括第二沟道部,所述第二沟道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半导体区和第二导体区,在形成所述第二导体区的同时形成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形成存储电容。
123.进一步地,第一晶体管t1还可以包括第一栅极41、第一源极84和第一漏极85,第二晶体管t2还包括第二栅极81、第二源极82和第二漏极83,在形成第二栅极81的同时形成第二源极82、第二漏极83、第一源极84和第一漏极85。
124.进一步地,阵列基板还可以包括遮光层42,在形成遮光层42的同时形成第一栅极41。
125.具体来讲,参照图3和图4所示,提供一衬底基板1,衬底基板1的具体结构上述已经进行了详细说明,因此,此处不再赘述。在衬底基板1的一侧形成第一有源材料层,并对第一有源材料层进行图案化处理形成第一有源图案层2a,第一有源图案层2a可以包括第一连接
图案21a、第二连接图案22a、第一电极图案24a以及第一沟道图案23a,第一连接图案21a的结构与第一连接部21的结构相同,第二连接图案22a的结构与第二连接部22的结构相同,第一沟道图案23a的结构与第一沟道部23的结构相同,第一电极图案24a的结构与第一电极的结构相同,此处就不再赘述。
126.参照图5和图6所示,在第一有源图案层2a背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形成第一绝缘层3。在第一绝缘层3背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形成第一栅极材料层,并对第一栅极材料层进行图案化处理形成第一栅极层4,第一栅极层4可以包括第一栅极41和遮光层42,第一栅极4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沟道图案23a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有交叠。第一栅极层4的具体结构上述已经进行了详细说明,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127.然后,以第一栅极层4为遮挡对第一有源图案层2a进行离子注入工艺,注入的离子可以包括硼或者磷,离子注入工艺使得没有被第一栅极层4遮挡的第一有源图案层2a形成导体,即使得第一有源图案层2a形成第一有源层2,第一有源层2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2、第一沟道部23和第一电极24,第一沟道部23可以包括第一半导体区231和第一导体区232。由于第一半导体区231被第一栅极层4遮挡没有进行离子注入工艺,因此,第一半导体区231的材质还是多晶硅,为半导体;而且形成的第一半导体区23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栅极4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之内。由于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2、第一导体区232和第一电极24没有被第一栅极层4遮挡,完成离子注入工艺后,成为导体。
128.以第一栅极层4为遮挡可以减少一次光罩的使用,使得工艺流程较为简单。
129.参照图7和图8所示,在第一栅极层4背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形成第二绝缘层5。在所述第二绝缘层5背离所述衬底基板1的一侧形成第二有源材料层,并对第二有源材料层进行图案化处理形成第二有源图案层6a,第二有源图案层6a可以包括第二沟道图案61a和第二电极图案62a,第二沟道图案61a的结构与第二沟道部61的结构相同,第二电极图案62a的结构与第二电极的结构相同,此处就不再赘述。
130.参照图9和图10所示,图10为了避免图形过于复杂,没有体现第一绝缘层3和第二绝缘层5,因此,图10中的的第二过孔51通过虚线方框表示。在第二有源图案层6a背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形成第三绝缘材料层,在第三绝缘材料层背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安放掩模板,掩模板为半色调光罩(half tone mask),即掩模板包括透光部、遮光部和半透光部,遮光部与需要形成第三绝缘层7的部分相对设置,透光部与需要形成第二过孔51的部分相对设置,然后对第三绝缘材料层进行光照和曝光,使得与遮光部相对设置的第三绝缘材料层保留形成第三绝缘层7;与透光部相对设置的第三绝缘材料层完全被刻蚀,而且,第三绝缘材料层下方的第二绝缘层5也被刻蚀形成第二过孔51,第二绝缘材料层下方的第一绝缘层3也被刻蚀形成第一过孔31。与半透光部相对设置的第三绝缘材料层完全被刻蚀,但是,第一绝缘层3和第二绝缘层5基本没有被刻蚀。
131.参照图11和图12所示,在第三绝缘层7背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形成导体材料层,并对导体材料层进行图案化处理形成导体层8,导体层8可以包括第二栅极81、第二源极82、第二漏极83、第一源极84、第一漏极85、第一连接线86、第二连接线87以及第三连接线88,即第二栅极81、第二源极82、第二漏极83、第一源极84、第一漏极85、第一连接线86、第二连接线87以及第三连接线88通过同一次构图工艺形成;节省工艺流程,而且,形成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简单;导体层8的具体结构上述已经进行了详细说明,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132.参照图1和图2所示,以第二栅极81为遮挡对第二有源图案层6a的一部分进行导体化处理形成第二导体区612和第二电极62。即对裸露的第二有源图案层6a进行导体化工艺形成第二导体区612和第二电极62,而被第二栅极81遮挡的第二有源图案没有被导体化,仍然是半导体,形成第二半导体区611。
133.而且,由于导体化工艺横向导体化深度大于等于0.5微米且小于等于1微米,使得第二源极82可以与第二导体区612形成第二交叠部9292,以使第二源极82可以与第二导体区612导通连接,同理,使得第二漏极83可以与第二导体区612形成第三交叠部9393,以使第二漏极83可以与第二导体区612导通连接;而且,使得第三连接线88可以与第二电极62形成第四交叠部9494,以使第三连接线88可以与第二电极62导通连接。
134.以第二栅极81为遮挡可以减少一次光罩的使用,使得工艺流程较为简单。
135.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中阵列基板的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的,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
136.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可以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阵列基板,在阵列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发光基板,发光基板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阳极、像素定义层、发光层组以及阴极。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当给阴极和阳极提供适当的电压时,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入到有机材料功能层,空穴和电子在有机发光层中复合发光。阵列基板的具体结构上述已经进行了详细说明,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13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示例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与上述示例实施方式提供的阵列基板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138.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上述所述的显示面板。
139.而该显示装置的具体类型不受特别的限制,本领域常用的显示装置类型均可,具体例如手机等移动装置、手表等可穿戴设备、vr装置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该显示设备的具体用途进行相应地选择,在此不再赘述。
140.需要说明的是,该显示装置除了显示面板以外,还包括其他必要的部件和组成,以显示器为例,具体例如外壳、电路板、电源线,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该显示装置的具体使用要求进行相应地补充,在此不再赘述。
141.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