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绕线治具及其绕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17864发布日期:2023-01-20 17:47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绕线治具及其绕线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绕线机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绕线治具及其绕线机。


背景技术:

2.绕线机是把线状的物体缠绕到特定的工件上的设备,是电力制造装备行业中的一种重要生产设备,通常用于铜线缠绕。
3.目前,铜线在缠绕于线筒时,需要先将线筒套设于绕线机的绕线轴上,然后通过人工将铜线的线头缠绕固定在线筒,再启动绕线机带动绕线轴转动对铜线进行绕线,因此绕线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提高绕线效率,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绕线治具。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绕线治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绕线治具,包括缠绕部、第一安装部以及第二安装部,所述缠绕部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固定连接,所述缠绕部周侧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缠绕杆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驱使所述缠绕杆向所述安装槽外移动;其中,当所述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缠绕杆凸出于所述安装槽。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铜线在绕线前,首先将第二安装部套设于绕线轴且通过螺栓固定,再将线筒套设于第一安装部上,与此同时铜线的线头通过绕线机的压线机构压紧,铜线在绕线时,绕线机的绕线机构将铜线缠绕于缠绕杆上,缠绕完成后通过绕线机的剪线机构对线头剪断,使铜线与压线机构脱离,无需人工将铜线的线头缠绕固定在线筒,从而提高绕线效率;并且,铜线绕线完成时,绕线机构配合压线机构对铜线再次压紧,之后剪线机构对线头剪断,绕线机的安装座抵接于并将缠绕杆完全压入安装槽中,此时缠绕于缠绕杆的铜线与缠绕杆脱离,无需人工绕圈将铜线与线筒脱离,便于下一次进行绕线,进一步提高绕线效率。
7.优选的,所述缠绕部靠近所述第一安装部一侧开设有若干限位槽,若干所述限位槽沿所述第一安装部周向间隔设置。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槽,线圈套设于第一安装部时,线圈端部嵌设于限位槽中,从而实现线圈与绕线治具同步进行转动,提高绕线的稳定性。
9.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部远离所述缠绕部一端设置有快速夹头。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快速夹头,以实现绕线治具与绕线机的绕线轴快速更换,并且使得绕线治具适用于不同机种的绕线机,提高使用的适用性。
11.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绕线机。
1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绕线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绕线机,包括绕线治具、绕线机构、压线机构、剪线机构以及上料机构,所述第二安装部安装于所述绕线机构,所述绕线机构包括机台、安装座、束线头、xyz轴移动组件和
转动组件,所述安装座安装于所述xyz轴移动组件,所述束线头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且位于所述绕线治具上方,所述xyz轴移动组件安装于所述机台,且驱动所述安装座沿x轴、y轴和z轴方向移动,所述转动组件安装于所述机台,且驱动所述绕线治具转动,所述压线机构位于所述束线头下方,所述压线机构包括压线组件和yz轴移动组件,所述压线组件安装于所述yz轴移动组件,且用于抵紧铜线,所述yz轴移动组件安装于所述机台,且用于驱动所述压线组件沿y轴和z轴移动,所述剪线机构沿z轴方向滑移连接于所述安装座,且用于剪断铜线,所述上料机构位于所述机台远离所述安装座一侧,且用于将铜线上料至所述束线头。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铜线在绕线前,上料机构将铜线上料至束线头处并压紧于压线组件,再通过人工将线筒套设安装于第一安装部;铜线在绕线时,绕线治具在初始状态下,缠绕杆位于靠近束线头一侧,xyz轴移动组件驱动安装座沿x轴、y轴和z轴方向移动,使得束线头移动并将铜线缠绕于靠近压线组件一侧的缠绕杆上,剪线机构沿z轴方向滑移将铜线的线头剪断,yz轴移动组件驱动压线组件沿y轴和z轴方向移动,远离绕线治具,以避免干涉绕线工作,此时xyz轴移动组件驱动安装座沿y轴方向来回移动,并且转动组件驱动绕线治具转动,以实现对铜线进行缠绕;铜线绕线完成时,xyz轴移动组件驱动安装座沿x轴、y轴和z轴方向移动,使得束线头移动,并且yz轴移动组件驱动压线组件沿y轴和z轴方向移动复位,配合压线组件再次对铜线的线头压紧,铜线绕过压线组件,之后剪线机构对铜线头进行剪断,此时转动组件驱动绕线治具复位至初始状态,xyz轴移动组件驱动安装座沿y轴和z轴方向移动,安装座抵接于缠绕杆并将缠绕杆完全压入安装槽中,缠绕于缠绕杆的铜线与缠绕杆脱离,可以对绕线完成后的线圈取下更换,从而无需人工将铜线的线头缠绕固定在线筒以及将铜线与线筒脱离,进一步实现自动化绕线,进一步提高绕线效率。并且,铜线的进线和出线通过压线组件实现悬挂,进出现需要预留的线长较短。
14.优选的,所述xyz轴移动组件包括第一y轴气缸、y轴移动座、第一z轴气缸、z轴移动座和x轴气缸,所述第一y轴气缸固定连接于所述机台内侧,所述y轴移动座位于所述机台外侧,且所述y轴移动座靠近所述机台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y轴气缸的活塞杆,所述第一z轴气缸固定连接于所述y轴移动座一端,所述z轴移动座滑移于所述y轴移动座内,且所述z轴移动座与所述第一z轴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x轴气缸固定连接于所述z轴移动座一端,所述安装座滑移于所述z轴移动座内,且所述安装座与所述x轴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y轴气缸、y轴移动座、第一z轴气缸、z轴移动座和x轴气缸,从而实现安装座沿x轴、y轴和z轴方向移动,进而实现束线头对铜线的线头缠绕于缠绕杆。
16.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电机和绕线轴,所述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机台内,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绕线轴固定连接,且所述绕线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台,所述绕线治具固定连接于所述绕线轴。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电机和绕线轴,电机驱动绕线轴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绕线治具进行转动。
18.优选的,所述压线组件包括压线气缸和压线座,所述压线气缸的缸体与所述压线座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压线气缸的活塞杆活动穿设于所述压线座,且抵接于所述压线座上端。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压线气缸和压线座,压线气缸工作,压线气缸的活塞杆靠近或远离压线座,使得铜线压紧于压线气缸的活塞杆和压线座之间,或脱离压线气缸的活塞杆和压线座之间,以实现对铜线的线头压紧。
20.优选的,所述yz轴移动组件包括若干第二y轴气缸、y轴安装板、若干第二z轴气缸和z轴安装台,若干所述第二y轴气缸固定连接于所述机台内侧,所述y轴安装板位于所述机台外侧,且所述y轴安装板靠近所述机台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y轴气缸的活塞杆,若干所述第二z轴气缸固定连接于y轴安装板下端,且所述第二z轴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于所述z轴安装台下端。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若干第二y轴气缸、y轴安装板、若干第二z轴气缸和z轴安装台,从而实现压线组件沿y轴和z轴方向移动,远离绕线治具,以避免干涉绕线工作。
22.优选的,还包括摆动组件,所述摆动组件包括摆动气缸、齿条和齿轮,所述摆动气缸固定连接于所述z轴安装台一侧的下端,且所述摆动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齿条固定连接,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所述yz轴移动组件还包括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转动连接于所述z轴安装台两内侧壁之间,所述转动杆一端向外延伸且端部与所述齿轮固定连接,所述压线气缸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杆。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摆动气缸、齿条和齿轮,当yz轴移动组件驱使压线组件远离绕线治具后,摆动气缸驱动齿条来回移动,从而带动齿轮来回转动,使得转动杆来回转动,带动压线组件来回摆动,进而将压紧于且被剪断的铜线摆动脱落。
24.优选的,所述剪线机构包括剪线气缸、剪线板和气动剪刀,所述剪线气缸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座远离所述机台一侧,且剪线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剪线板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气动剪刀固定连接于所述剪线板一侧。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剪线气缸、剪线板和气动剪刀,剪线气缸驱动剪线板沿z轴方向移动,带动气动剪刀接近铜线,并将铜线进行剪断。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绕线治具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绕线治具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绕线机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绕线机隐藏机台和压线机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压线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压线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绕线机整体结构另一视角示意图。
27.附图标记:1、缠绕部;11、安装槽;12、缠绕杆;13、弹簧;14、限位槽;2、第一安装部;21、倒圆角;3、第二安装部;31、快速夹头;4、绕线机构;41、机台;42、安装座;43、束线头;44、xyz轴移动组件;441、第一y轴气缸;442、y轴移动座;443、第一z轴气缸;444、z轴移动座;445、x轴气缸;446、直线导杆;45、转动组件;451、电机;452、绕线轴;5、压线机构;51、压线组件;511、压线气缸;512、压线座;513、直角板;52、yz轴移动组件;521、第二y轴气缸;522、y轴
安装板;523、第二z轴气缸;524、z轴安装台;525、转动杆;53、摆动组件;531、摆动气缸;532、齿条;533、齿轮;6、剪线机构;61、剪线气缸;62、剪线板;63、气动剪刀;7、铜线。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绕线治具。
30.参照图1和图2,绕线治具包括缠绕部1、第一安装部2以及第二安装部3,缠绕部1呈矩形块状,其他实施例中,缠绕部1可以是多边形块状,例如正六边形块状,也可是圆块状。缠绕部1其中一周侧面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槽11,本实施例中,安装槽11间隔设置为两个,安装槽11内设置有缠绕杆12和弹性件,弹性件为弹簧13,弹簧13一端与缠绕杆1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缠绕部1固定连接,以驱使缠绕杆12向安装槽11外移动,其中,当弹簧13处于自然状态时,缠绕杆12凸出于安装槽11,并且安装槽11具有一定深度,使得缠绕杆12压缩弹簧13后能够完全进入安装槽11中。工作时,通过配合绕线机将铜线7的线头缠绕于缠绕杆12,绕线完成后,再通过配合绕线机将缠绕杆12完全压入安装槽11中,使缠绕于缠绕杆12的铜线7与缠绕杆12脱离。
31.参照图1,第一安装部2呈圆柱状,固定连接于缠绕部1一侧,第一安装部2用于套设线筒,第一安装部2远离缠绕部1一端设置有倒圆角21,以便于线筒套设,并且缠绕部1靠近第一安装部2一侧开设有四个限位槽14,四个限位槽14沿第一安装部2周向均匀间隔设置,限位槽14与线筒相配合,以保证绕线治具与线筒同步转动。
32.参照图1,第二安装部3呈圆柱状,固定连接于缠绕部1另一侧,与第一安装部2相对设置,第二安装部3用于与绕线轴452固定连接,第二安装部3远离缠绕部1一端一体连接有快速夹头31,通过快速夹头31与绕线机的绕线轴452快速安装,并且使得绕线治具适用于不同机种的绕线机,提高绕线治具使用的适用性。
33.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铜线7在绕线前,首先将第二安装部3套设于绕线轴452且通过螺栓固定,再将线筒套设于第一安装部2上,与此同时铜线7的线头通过绕线机的压线机构5压紧,铜线7在绕线时,绕线机的绕线机构4将铜线7缠绕于缠绕杆12上,缠绕完成后通过绕线机的剪线机构6对线头剪断,使铜线7与压线机构5脱离,无需人工将铜线7的线头缠绕固定在线筒,从而提高绕线效率;并且,铜线7绕线完成时,绕线机构4配合压线机构5对铜线7再次压紧,之后剪线机构6对线头剪断,绕线机的安装座42抵接于并将缠绕杆12完全压入安装槽11中,此时缠绕于缠绕杆12的铜线7与缠绕杆12脱离,无需人工绕圈将铜线7与线筒脱离,便于下一次进行绕线,进一步提高绕线效率。
34.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绕线机。
35.参照图3,绕线机包括上述记载的绕线治具,还包括绕线机构4、压线机构5、剪线机构6以及上料机构(图中未示出)。
36.参照图3和图4,绕线机构4包括机台41、安装座42、束线头43、xyz轴移动组件44和转动组件45,机台41水平放置于地面,安装座42呈矩形框状,位于机台41一侧且安装于xyz轴移动组件44,束线头43固定连接于安装座42远离机台41一侧的下端,且位于绕线治具的上方,束线头43供铜线7穿设对其束线导向。xyz轴移动组件44安装于机台41,且驱动安装座42沿x轴、y轴、z轴方向移动,本实施例中以机台41为基准,x轴方向为机台41的长度方向,y
轴方向为机台41的宽度方向,z轴方向为机台41的高度方向。转动组件45安装于机台41,且与绕线治具的第二安装部3连接并驱动绕线治具进行转动。
37.参照图3和图5,具体的,xyz轴移动组件44包括第一y轴气缸441、y轴移动座442、第一z轴气缸443、z轴移动座444和x轴气缸445,第一y轴气缸441固定连接于机台41内侧,y轴移动座442呈“凹”字状,且长度方向沿z轴方向设置,y轴移动座442位于机台41外侧,且靠近机台41一侧与第一y轴气缸441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以实现y轴移动座442沿y轴方向移动,并且y轴移动座442靠近机台41一侧固定连接有直线导杆446,直线导杆446穿设于机台41,提高移动的稳定性。第一z轴气缸443固定连接于y轴移动座442的上端,z轴移动座444呈“凹”字状,且长度方向沿x轴方向设置,z轴移动座444沿z轴方向滑移于y轴移动座442内,且z轴移动座444与第一z轴气缸443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同时z轴移动座444与y轴移动座442之间设置有线性滑轨(图中未示出),以提高z轴移动座444沿z轴方向移动的稳定性。x轴气缸445固定连接于z轴移动座444一端,安装座42沿x轴方向滑移连接于z轴移动座444,且安装座42与x轴气缸445固定连接,同时安装座42与z轴移动座444之间设置有线性滑轨,以提高安装座42沿x轴方向移动的稳定性。
38.参照图5,转动组件45包括电机451和绕线轴452,电机451固定连接于机台41内,电机451的输出轴与绕线轴452固定连接,且绕线轴452穿设并转动连接于机台41,绕线治具的第二安装部3通过快速夹头31插接于绕线轴452,并且绕线轴452具有快速夹持装置(图中未示出),以实现对快速夹头31的夹持固定。
39.绕线机构4工作时,上料机构对铜线7进行上料,铜线7穿设于束线头43并且线头压紧于压线机构5,绕线治具在初始状态下,缠绕杆12位于靠近束线头43一侧,xyz轴移动组件44驱动安装座42沿x轴、y轴和z轴方向移动,使得束线头43移动并将铜线7缠绕于靠近压线机构5一侧的缠绕杆12上,缠绕完成后,铜线7的线头被剪线机构6剪断;之后电机451驱动绕线治具转动,并配合xyz轴移动组件44驱动束线头43沿y轴方向来回移动,使铜线7绕线于线筒上;完成绕线后,剪线机构6再次剪断,xyz轴移动组件44驱动束线头43沿x轴、y轴和z轴方向移动,配合压线机构5对铜线7的线头再次压紧,绕线治具复位至初始状态,xyz轴移动组件44驱动安装座42沿y轴和z轴方向移动且抵接于缠绕杆12,缠绕杆12完全压入安装槽11中,需要注意的是,安装座42将缠绕杆12压入安装槽11时,安装座42与压线机构5不干涉,缠绕于缠绕杆12的铜线7与缠绕杆12脱离。
40.参照图3和图6,压线机构5设置于束线头43下方,压线机构5包括压线组件51、yz轴移动组件52和摆动组件53,压线组件51安装于yz轴移动组件52,且用于抵紧铜线7的线头,yz轴移动组件52安装于机台41,且用于驱动压线组件51沿y轴和z轴移动,摆动组件53安装于yz轴移动组件52,且用于摆动压线组件51。
41.参照图6,具体的,压线组件51包括压线气缸511和压线座512,压线气缸511固定连接于yz轴移动组件52,且压线气缸511位于自身活塞杆一端的缸体与压线座512下端固定连接,压线座512中空设置,压线气缸511的活塞杆活动穿设于压线座512,且压线座512上端延伸有直角板513,压线气缸511的活塞杆抵接于直角板513,以使铜线7压紧于压线气缸511与压线座512之间。
42.参照图6,yz轴移动组件52包括若干第二y轴气缸521、y轴安装板522、若干第二z轴气缸523和z轴安装台524,若干第二y轴气缸521固定连接于机台41内侧且沿x轴方向间隔设
置,y轴安装板522呈“7”字状,y轴安装板522位于机台41外侧,且y轴安装板522靠近机台41一侧固定连接于第二y轴气缸521的活塞杆。若干第二z轴气缸523固定连接于y轴安装板522下端且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z轴安装台524沿z轴方向滑移连接于y轴安装板522,且z轴安装台524的下端与若干第二z轴气缸523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其中,z轴安装台524两内侧壁之间设置有转动杆525,压线气缸511固定连接于转动杆525上端。yz轴移动组件52驱动z轴安装台524沿y轴和z轴方向移动,从而驱使压线组件51移动远离绕线治具,以避免干涉绕线工作。
43.参照图6和图7,本实施例中,摆动组件53设置为两组,以其中一组为例阐述。摆动组件53包括摆动气缸531、齿条532和齿轮533,摆动气缸531固定连接于z轴安装台524一侧的下端,摆动气缸531的活塞杆与齿条532固定连接,且齿条532与齿轮533相互啮合。其中,转动杆525两端延伸至z轴安装台524内,且与z轴安装台524转动连接,齿轮533固定连接于转动杆525延伸部分,通过摆动气缸531驱动齿条532来回移动,从而带动齿轮533来回转动,以实现压线组件51的摆动,当剪线机构6剪断铜线7后,残留于压线组件51的铜线7通过摆动掉落,以便于下一次的压线。
44.参照图3和图8,剪线机构6包括剪线气缸61、剪线板62和气动剪刀63,剪线气缸61固定连接于安装座42远离机台41一侧,且剪线气缸61的活塞杆沿z轴方向设置并与剪线板62上端固定连接,气动剪刀63固定连接于剪线板62一侧,剪线气缸61驱动剪线板62移动,带动气动剪刀63移动,对铜线7进行剪断。需要注意的是,在铜线7缠绕于缠绕杆12后,气动剪刀63将铜线7剪断,使得压紧于压线组件51的铜线7与缠绕于缠绕杆12的铜线7脱离,以便于铜线7绕线于线筒;在铜线7绕线完成后,气动剪刀63将铜线7剪断,使得压紧于压线组件51的铜线7与绕线于线圈的铜线7脱离,以便于线筒的取下。
45.其中,为了提高绕线效率,在本实施例中,绕线治具设置为五个,竖线头、转动组件45、压线组件51以及气动剪刀63对应绕线治具也设置为五个,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绕线治具的数量。并且,上料机构位于机台41远离安装座42一侧,上料机构持续将铜线7上料至束线头43处,保证绕线机持续绕线工作,由于上料机构为本领域常见结构,不具体进行阐述。
46.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铜线7在绕线前,上料机构将铜线7上料至束线头43处并压紧于压线组件51,再通过人工将线筒套设安装于第一安装部2;铜线7在绕线时,绕线治具在初始状态下,缠绕杆12位于靠近束线头43一侧,xyz轴移动组件44驱动安装座42沿x轴、y轴和z轴方向移动,使得束线头43移动并将铜线7缠绕于靠近压线组件51一侧的缠绕杆12上,剪线机构6沿z轴方向滑移将铜线7的线头剪断,yz轴移动组件52驱动压线组件51沿y轴和z轴方向移动,远离绕线治具,以避免干涉绕线工作,此时xyz轴移动组件44驱动安装座42沿y轴方向来回移动,并且转动组件45驱动绕线治具转动,以实现对铜线7进行缠绕;铜线7绕线完成时,xyz轴移动组件44驱动安装座42沿x轴、y轴和z轴方向移动,使得束线头43移动,并且yz轴移动组件52驱动压线组件51沿y轴和z轴方向移动复位,配合压线组件51再次对铜线7的线头压紧,铜线7绕过压线组件51,之后剪线机构6对铜线7头进行剪断,此时转动组件45驱动绕线治具复位至初始状态,xyz轴移动组件44驱动安装座42沿y轴和z轴方向移动,安装座42抵接于缠绕杆12并将缠绕杆12完全压入安装槽11中,需要注意的是,安装座42将缠绕杆12压入安装槽11时,安装座42与直角板513不干涉,缠绕于缠绕杆12的铜线7与缠
绕杆12脱离,可以对绕线完成后的线圈取下更换,从而无需人工将铜线7的线头缠绕固定在线筒以及将铜线7与线筒脱离,进一步实现自动化绕线,进一步提高绕线效率。
4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