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性能提升方法、系统及车辆与流程

文档序号:33720898发布日期:2023-04-05 22:18阅读:45来源:国知局
电池性能提升方法、系统及车辆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车辆能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性能提升方法、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1、目前,燃油价格不断上涨,传统燃油车运行成本不断增加,因此世界各国汽车企业都在加速推进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传统燃油车相比,电动汽车具有零排放、低噪声的优点;而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电池整体性能的提高越来越受到电动汽车行业的重视,尤其在低温环境条件下,电池的性能难以保证。

2、通常采取在电池底部设置液冷装置,通过整车外部加热部件对冷却液加热后对电池整体进行加热或保温。采用对电池整体加热的方法,由于受外界环境温度和热交换不均匀的影响,容易引起电池内部与外部受热不均,造成过大温差,致使电池的性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性能提升方法、系统及车辆,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池温差过大导致的性能下降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性能提升方法,该方法包括:

3、获取第一监测阵列的第一温度监测信息和第二监测阵列的第二温度监测信息,所述第一监测阵列设置在所述第二监测阵列的外部,所述第一监测阵列的排布和所述第二监测阵列的排布均呈开口向侧面的u型结构;

4、根据第一温度监测信息和第二温度监测信息的关系选择液体介质管路阵列的第一运行状态,或,根据第一温度监测信息及第二温度监测信息中的极小值与预设温度阈值选择液体介质管道阵列的第二运行状态。

5、进一步地,获取第一监测阵列的第一温度监测信息包括:

6、确定第一分区,在第一分区内任意设置若干监测点,利用温度检测装置获取个监测点采集的实时温度,分别为t11、t12、……、t1n;

7、构建各监测点的权重系数k11-k1n,其中k11为监测点11的实时温度为t11对应的权重系数,以此类推,k1n为监测点1n的实时温度为t1n对应的权重系数,设定第一分区内的任意监测点1i的权重系数k1i=∣t1i∣/(∣t11∣+∣t12∣+……+∣t1n∣);

8、计算第一温度监测信息t1,采用的运算公式为:

9、t1=t11×k11+t12×k12+……+t1n×k1n。

10、进一步地,获取第二监测阵列的第二温度监测信息包括:

11、确定第二分区,在第二分区内任意设置若干监测点,利用温度检测装置获取个监测点采集的实时温度,分别为t21、t22、……、t2n;

12、构建各监测点的权重系数α21-α2n,其中α21为监测点21的实时温度为t21对应的权重系数,以此类推,α3n为监测点2n的实时温度为t2n对应的权重系数,设定第二分区内的任意监测点2i的权重系数α2i=∣t2i∣/(∣t21∣+∣t22∣+……+∣t2n∣);

13、计算第二温度监测信息t2,采用的运算公式为:

14、t2=t21×α21+t22×α22+……+t2n×α2n。

15、进一步地,根据第一温度监测信息和第二温度监测信息的关系选择液体介质管路阵列的第一运行状态包括:

16、计算第一温度监测信息t1与第二温度监测信息t2的差值绝对值δt;

17、预设第一标准差值δt0;

18、若δt≤δt0,则维持当前的工作状态;

19、若δt>δt0,则启动第一运行状态。

20、进一步地,当启动第一运行状态时,通过电子阀将第二管路阵列关闭,使加热后的液体介质只流经第一管路阵列,以缩小第一分区与第二分区之间的温度差值。

21、进一步地,根据第一温度监测信息及第二温度监测信息中的极小值tmin与预设温度阈值t0选择液体介质管道阵列的第二运行状态包括:

22、确定极小值tmin=min(t1,t2);

23、比较极小值tmin与低温阈值t0,获取比较结果;

24、若tmin>t0,则维持当前的状态;

25、若tmin≤t0,则切换电子阀的状态,使得加热后的液体介质进入第一管路阵列和第二管路阵列。

26、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池性能提升系统,应用如上所述的电池性能提升方法,包括:获取模块和选择模块;

27、所述获取模块用以获取第一监测阵列的第一温度监测信息和第二监测阵列的第二温度监测信息,所述第一监测阵列设置在所述第二监测阵列的外部,所述第一监测阵列的排布和所述第二监测阵列的排布均呈开口向侧面的u型结构;

28、所述选择模块用以根据第一温度监测信息和第二温度监测信息的关系选择液体介质管路阵列的第一运行状态,或,根据第一温度监测信息及第二温度监测信息中的极小值与预设温度阈值选择液体介质管道阵列的第二运行状态。

29、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模块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第一构建单元和第一计算单元;

30、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以确定第一分区,在第一分区内任意设置若干监测点,利用温度检测装置获取个监测点采集的实时温度,分别为t11、t12、……、t1n;

31、所述第一构建单元用以构建各监测点的权重系数k11-k1n,其中k11为监测点11的实时温度为t11对应的权重系数,以此类推,k1n为监测点1n的实时温度为t1n对应的权重系数,设定第一分区内的任意监测点1i的权重系数k1i=∣t1i∣/(∣t11∣+∣t12∣+……+∣t1n∣);

32、所述第一计算单元用以计算第一温度监测信息t1,采用的运算公式为:

33、t1=t11×k11+t12×k12+……+t1n×k1n;

34、所述获取模块还包括第二确定单元、第二构建单元和第二计算单元;

35、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以确定第二分区,在第二分区内任意设置若干监测点,利用温度检测装置获取个监测点采集的实时温度,分别为t21、t22、……、t2n

36、所述第二构建单元用以构建各监测点的权重系数α21-α2n,其中α21为监测点21的实时温度为t21对应的权重系数,以此类推,α3n为监测点2n的实时温度为t2n对应的权重系数,设定第二分区内的任意监测点2i的权重系数α2i=∣t2i∣/(∣t21∣+∣t22∣+……+∣t2n∣);

37、所述第二计算单元用以计算第二温度监测信息t2,采用的运算公式为:

38、t2=t21×α21+t22×α22+……+t2n×α2n。

39、进一步地,所述选择模块还用以计算第一温度监测信息t1与第二温度监测信息t2的差值绝对值δt;

40、预设第一标准差值δt0;

41、若δt≤δt0,则维持当前的工作状态;

42、若δt>δt0,则启动第一运行状态;

43、或,

44、确定极小值tmin=min(t1,t2);

45、比较极小值tmin与低温阈值t0,获取比较结果;

46、若tmin>t0,则维持当前的状态;

47、若tmin≤t0,则切换电子阀的状态,使得加热后的液体介质进入第一管路阵列和第二管路阵列。

48、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性能提升系统。

4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两个温度监测阵列,实现对于电池的分区温度监测,并根据温度信息调整液体介质管路阵列的运行方式,实现针对分区温度信息的分区温度调节,使得电池实现区域管理,降低温度不均匀的概率,进而提升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使用性能。

50、尤其,通过设置分区,以及在第一分区内设置若干监测点,并确定各个监测点的温度及权重确定第一分区的实际监测温度信息,对于第一分区的温度信息体现更为精准,有效提高电池的性能提升效率。

51、尤其,通过设置多个温度监测装置,分别置于电池的不同区域位置,考虑不同位置电池温度的权重影响因素,从而求取电池工作温度及工作温差,提升温度信号的可靠性。

52、尤其,通过设置第一标准差值,根据两个区域代表电池的外部和内部,通过内部和外部的差值于第一标准差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是否启动对电池温度均匀性的调整,使得对于电池温差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大大降低。将其分为内部、外部两条液体介质流道,实现对电池进行均温的目的,在保证电池整体性能的基础上,减少了采用整体加热方式给电池充放电带来的能量消耗,从而更好的提升用户体验。

53、尤其,通过切换电子阀的状态,使得液体介质经过加热后进入电池下方设置的第一管路阵列和第二管路阵列,以实现对电池问的全方位提升,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动力电池主动保温及均温系统,设置有两种工作模式,两种工作模式下,电动水泵及液体介质加热器,分别以不同的加热功率进行工作,且对应具体的工作时间。通过该设计,可以实现快速消除电池温差的目的,保证电池在低温环境下能够始终运行在理想温度范围。并且通过规定电动水泵及液体介质加热器的工作温度和工作时间,可以有效减少动力电池能量消耗,进而提升车辆行驶里程,保证用户良好体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