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柱型锂电池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72240发布日期:2023-03-15 08:52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柱型锂电池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锂电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圆柱型锂电池支架。


背景技术:

2.锂电池是以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凭借其高充电密度、长寿命等特点成为目前大多数电子设备的能源供给,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各种各样的电子类产品逐渐被人们接受并开始使用,锂电池也逐渐成为最具有使用价值的电池之一。
3.在锂电池的使用过程中,对锂电池的防护是不可或缺的,这就需要支架对锂电池进行防护,而现在锂电池放置在车辆上使用过程中,会遇到颠簸路段,锂电池会发生震动,而在震动作用下,锂电池容易脱离支架,且整个装置容易受到伤害,从而影响锂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圆柱型锂电池支架,包括夹板,所述夹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夹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个限位杆,两个所述夹板滑动设置在限位杆上,所述夹板的外壁开设有若干个盛放孔,所述夹板的左右两侧侧壁分别开设有充电槽,两个所述夹板通过螺母与限位杆固定连接,还包括:震动机构,所述震动机构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设置在两个夹板之间,所述支撑柱的上下两侧分别掏空设置,所述支撑柱的内部滑动设置有震动板,所述震动板的外壁与支撑柱的内壁接触设置,其中,所述震动板的底侧外壁中轴处固定连接有震动簧,所述震动簧远离震动板的一端与支撑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震动板远离震动簧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震动柱。
5.进一步地,所述夹板的内部设置有气压机构,所述气压机构包括开设在夹板内部的气压腔,所述气压腔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的外壁与气压腔的内壁接触设置,其中,所述震动柱远离震动板的一端滑动贯穿支撑柱的侧壁并延伸至气压腔的内部,所述震动柱的延伸部与挤压板的外壁中轴处固定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盛放孔的内部设置有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固定在盛放孔内部的夹持弹性囊,所述盛放孔的两侧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气压腔连通设置。
7.进一步地,所述夹板远离气压腔的一侧设置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开设在夹板内部的减震气体腔,所述减震气体腔设置在气压腔的正上方,所述减震气体腔的底侧外壁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气压腔连通设置。
8.进一步地,所述减震机构还包括滑动设置在减震气体腔减震顶板,所述减震顶板的外壁与减震气体腔的内壁接触设置,所述减震顶板的外壁中轴处固定连接有顶柱,所述顶柱远离减震顶板的一端滑动贯穿减震气体腔的外壁并延伸至外侧。
9.进一步地,所述顶柱的延伸部设置有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顶柱延伸部的辅助减震板,所述辅助减震板的内部开设有辅助腔。
10.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减震板远离顶柱的一端设置有缓冲增强机构,所述缓冲增强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辅助减震板远离顶柱一端的若干个缓冲增强囊。
11.进一步地,所述辅助腔的内部设置有导气机构,所述导气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辅助腔侧壁上的若干个导气板,若干个所述导气板远离辅助腔侧壁的一端不与辅助腔的侧壁接触,若干个所述导气板分别与若干个缓冲增强囊连通设置。
12.进一步地,所述辅助腔的内部设置有挤压机构,所述挤压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辅助腔内部的压板,所述压板的外壁与辅助腔的侧壁接触设置,所述导气板滑动贯穿压板。
13.进一步地,所述压板的底侧外壁固定设置有连接拉柱,所述连接拉柱远离压板的一端滑动贯穿辅助腔的侧壁并延伸至外侧,所述连接拉柱的延伸部与夹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5.(1)、该圆柱型锂电池支架,当需要对圆柱型锂电池进行夹持时,可以将上侧夹板沿着限位杆向上移动,从而将圆柱型锂电池放置在盛放孔的内部,然后将上侧夹板下移,使通过螺母将夹板进行固定,从而实现了对圆柱形锂电池夹持支撑固定的目的,通过该装置的设置,可以方便了工作人员对圆柱形锂电池拆卸维修的目的,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增强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16.(2)、该圆柱型锂电池支架,当该装置放置在车辆上使用时,在移动过程中,遇到颠簸路段会发生上下震动,从而在震动效果下,可以使震动板带动震动柱上下震动,从而带动挤压板在气压腔的内部发生移动,从而可以对气压腔内部的气体进行挤压,在挤压效果下,可以使气体通过通孔,进而进入到夹持弹性囊的内部,在气体进入的状态下,可以使夹持弹性囊发生膨胀变形,从而利用夹持弹性囊的膨胀变形效果,可以对圆柱型锂电池进行夹持固定,防止在运动过程中,圆柱型锂电池发生脱离,进而影响该装置的使用。
17.(3)、该圆柱型锂电池支架,挤压板在气压腔内部移动过程中,可以对气压腔内部的气体进行挤压,可以使一部分气体通过进气孔进入到减震气体腔的内部,在气体推动作用下,可以使减震顶板在减震气体腔内部发生上下移动,从而带动顶柱发生移动,从而带动辅助减震板发生移动,以此可以对向下过程的震动挤压力,有一个缓冲卸力的效果,从而对该装置进行保护,防止该装置受到损伤。
18.(4)、该圆柱型锂电池支架,在辅助减震板移动的过程中,可以使连接拉柱带动压板在辅助腔的内部发生移动,从而对辅助腔内部的气体进行挤压,在挤压效果下,可以使气体通过导气板进入到缓冲增强囊的内部,从而是缓冲增强囊发生膨胀变形,在变形效果下,可以进一步增强了该装置的缓冲效果。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整体结构平面剖视图;
21.图3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立体剖视图;
22.图4为本发明图3中a的放大图;
23.图5为本发明缓冲增强囊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发明夹板整体结构立体剖视图;
25.图7为本发明图6中b的放大图;
26.图8为本发明挤压板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夹板;11、限位杆;12、盛放孔;13、充电槽;2、震动机构;201、支撑柱;202、震动板;203、震动簧;204、震动柱;3、气压机构;301、气压腔;302、挤压板;4、夹紧机构;401、夹持弹性囊;402、通孔;5、减震机构;501、减震气体腔;502、进气孔;503、减震顶板;504、顶柱;6、辅助机构;601、辅助减震板;602、辅助腔;7、缓冲增强机构;701、缓冲增强囊;8、导气机构;801、导气板;9、挤压机构;901、压板;902、连接拉柱。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29.实施例1
30.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圆柱型锂电池支架,包括夹板1,夹板1的数量为两个,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夹板1的数量进行限定,两个夹板1之间设置有若干个限位杆1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固定两个夹板1,两个夹板1滑动设置在限位杆11上,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夹板1的移动,夹板1的外壁开设有若干个盛放孔1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盛放圆柱型电池,夹板1的左右两侧侧壁分别开设有充电槽13,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整个装置进行充电,两个夹板1通过螺母与限位杆11固定连接,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固定夹板1,还包括:
31.震动机构2,震动机构2包括支撑柱20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利用震动效果,支撑柱201设置在两个夹板1之间,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支撑柱201进行限位,支撑柱201的上下两侧分别掏空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设置内部结构,支撑柱201的内部滑动设置有震动板20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震动板202的移动,震动板202的外壁与支撑柱201的内壁接触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震动板202进行限位;
32.其中,震动板202的底侧外壁中轴处固定连接有震动簧203,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震动板202的快速复位,震动簧203远离震动板202的一端与支撑柱201的内壁固定连接,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固定震动簧203,震动板202远离震动簧203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震动柱204,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利用震动板202的移动效果。
33.夹板1的内部设置有气压机构3,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利用震动柱204的移动效果,气压机构3包括开设在夹板1内部的气压腔30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储存气体,气压腔301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挤压板30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挤压板302的移动,挤压板302的外壁与气压腔301的内壁接触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挤压板302进行;
34.其中,震动柱204远离震动板202的一端滑动贯穿支撑柱202的侧壁并延伸至气压腔301的内部,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利用震动柱204的移动效果,震动柱204的延伸部
与挤压板302的外壁中轴处固定连接,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固定挤压板302。
35.盛放孔12的内部设置有夹紧机构4,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电池进行加紧,夹紧机构4包括固定在盛放孔12内部的夹持弹性囊40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电池进行加紧,盛放孔12的两侧开设有通孔40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气体的流通,通孔402与气压腔301连通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气体的移动。
36.夹板1远离气压腔301的一侧设置有减震机构5,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整个装置进行减震,减震机构5包括开设在夹板1内部的减震气体腔50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整个装置进行减震处理,减震气体腔501设置在气压腔301的正上方,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减震气体腔501的限位,减震气体腔501的底侧外壁开设有进气孔50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气体的进入,进气孔502与气压腔301连通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气体的流通。
37.减震机构5还包括滑动设置在减震气体腔501减震顶板503,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减震顶板503的移动,减震顶板503的外壁与减震气体腔501的内壁接触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减震顶板503进行限位,减震顶板503的外壁中轴处固定连接有顶柱504,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利用减震顶板503的移动效果,顶柱504远离减震顶板503的一端滑动贯穿减震气体腔501的外壁并延伸至外侧,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顶柱504的移动。
38.实施例2
39.与实施例1的区别特征,
40.如图1-图8所示
41.顶柱504的延伸部设置有辅助机构6,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辅助利用顶柱504的移动效果,辅助机构6包括固定连接在顶柱504延伸部的辅助减震板60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利用顶柱504的移动效果,辅助减震板601的内部开设有辅助腔60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辅助减震。
42.辅助减震板601远离顶柱504的一端设置有缓冲增强机构7,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增强该装置的减震效果,缓冲增强机构7包括固定连接在辅助减震板601远离顶柱504一端的若干个缓冲增强囊70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利用辅助减震板601的移动效果。
43.辅助腔602的内部设置有导气机构8,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整个装置进行导气,导气机构8包括固定连接在辅助腔602侧壁上的若干个导气板80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气体进行导流,若干个导气板801远离辅助腔602侧壁的一端不与辅助腔602的侧壁接触,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导气板801进行限位,若干个导气板801分别与若干个缓冲增强囊701连通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气体的进入。
44.辅助腔602的内部设置有挤压机构9,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辅助腔602内部的气体进行挤压,挤压机构9包括滑动设置在辅助腔602内部的压板90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压板901的移动,压板901的外壁与辅助腔602的侧壁接触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压板901进行限位,导气板801滑动贯穿压板90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压板901的滑动。
45.压板901的底侧外壁固定设置有连接拉柱90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压板
901进行拉动,连接拉柱902远离压板901的一端滑动贯穿辅助腔602的侧壁并延伸至外侧,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连接拉柱902进行限位,连接拉柱902的延伸部与夹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固定连接拉柱902。
46.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
47.当需要对圆柱型锂电池进行夹持时,可以将上侧夹板1沿着限位杆11向上移动,从而将圆柱型锂电池放置在盛放孔12的内部,然后将上侧夹板1下移,使通过螺母将夹板1进行固定,从而实现了对圆柱形锂电池夹持支撑固定的目的,通过该装置的设置,可以方便了工作人员对圆柱形锂电池拆卸维修的目的,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增强了该装置的实用性,其次,当该装置放置在车辆上使用时,在移动过程中,遇到颠簸路段会发生上下震动,从而在震动效果下,可以使震动板202带动震动柱204上下震动,从而带动挤压板901302在气压腔301的内部发生移动,从而可以对气压腔301内部的气体进行挤压,在挤压效果下,可以使气体通过通孔402,进而进入到夹持弹性囊401的内部,在气体进入的状态下,可以使夹持弹性囊401发生膨胀变形,从而利用夹持弹性囊401的膨胀变形效果,可以对圆柱型锂电池进行夹持固定,防止在运动过程中,圆柱型锂电池发生脱离,进而影响该装置的使用。
48.同时,挤压板901302在气压腔301内部移动过程中,可以对气压腔301内部的气体进行挤压,可以使一部分气体通过进气孔502进入到减震气体腔501的内部,在气体推动作用下,可以使减震顶板503在减震气体腔501内部发生上下移动,从而带动顶柱504发生移动,从而带动辅助减震板601发生移动,以此可以对向下过程的震动挤压力,有一个缓冲卸力的效果,从而对该装置进行保护,防止该装置受到损伤,其次,在辅助减震板601移动的过程中,可以使连接拉柱902带动压板901在辅助腔602的内部发生移动,从而对辅助腔602内部的气体进行挤压,在挤压效果下,可以使气体通过导气板801进入到缓冲增强囊701的内部,从而是缓冲增强囊701发生膨胀变形,在变形效果下,可以进一步增强了该装置的缓冲效果。
49.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