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电通信复合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45249发布日期:2023-03-29 03:28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电通信复合电缆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复合电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电通信复合电缆。


背景技术:

2.电缆是传输各类信号的主要通道。随着电缆逐渐老化,伴有施工意外损害、人员非法破坏等各种诸多因素,造成信号电缆故障发生故障无法避免;因此,对电缆故障的检测日益非常重视。
3.另外,由于信号电缆大多是隐蔽敷设而且范围广泛(距离长),故障查找、处理非常困难,一旦故障必然造成延时长,严重影响正常的运输秩序和使用安全。传统的检测方法:由于存在诸多弊端:故障修复过程中,效率低下,检测精度不高,传统检测方法难以处理。
4.随着工程建设行业的蓬勃发展,电缆被广泛应用于公路、矿井、地铁和铁路等场所,传统的供电电缆、信号电缆和光纤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是分开敷设,连接繁琐从而造成连接点易损伤,导致电缆使用周期短等各类问题出现。而电缆的受损部位在长时间使用或因环境影响受潮后非常容易被击穿,严重时还可能引发短路故障或是火灾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电通信复合电缆,具有综合性能值高的特点。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电通信复合电缆,包括:护套、多个光缆单元、多个通信线单元和多个动力线单元;多个所述光缆单元、多个所述动力线单元和多个所述通信线单元设置在所述护套内。
8.可选地,所述光缆单元包括:铝塑带、设置在所述铝塑带的中心的加强芯和以加强芯为中心呈环状分布的多个光缆子单元;所述铝塑带内空隙处设有第一填充物。
9.可选地,所述光缆子单元包括:套管和以所述套管的中心为圆心呈同心式分布的多根光纤;所述套管内空隙处设有第二填充物。
10.可选地,所述动力线单元包括:第一导体和第一绝缘层;
11.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导体外圆周表面且紧密贴合;所述第一导体内部设有第三填充物。
12.可选地,所述通信线单元包括:第一阻水包带层、以所述第一阻水包带层的中心为星绞分布的多个线组子单元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阻水包带层外围且紧密贴合的屏蔽层;所述第一阻水包带层内空隙处设有第一填充物。
13.可选地,所述线组子单元包括:第二导体和第二绝缘层;
14.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导体外圆周表面且紧密贴合。
15.可选地,所述护套从内到外依次包括第二阻水包带层、聚乙烯隔热层、第三阻水包带层、铝护套、聚乙烯内护套、铠装层和聚乙烯外护套。
16.可选地,所述第二阻水包带层空隙处充满第三填充物。
17.可选地,所述光电通信复合电缆的连接点通过融接工具连接。
18.可选地,所述第一填充物为阻水油膏,所述第二填充物为纤膏,所述第三填充物为电缆密封胶。
19.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2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电通信复合电缆,包括:护套、多个光缆单元、多个通信线单元和多个动力线单元;多个所述光缆单元、多个所述动力线单元和多个所述通信线单元设置在所述护套内。本发明通过将光缆单元、通信线单元和动力线单元集合到一体,从而具有综合性能值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发明一种光电通信复合电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发明光缆单元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发明动力线单元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发明通信线单元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6.图中符号说明:
27.1、光缆单元,2、动力线单元,3、通信线单元,4、第二阻水包带层,5、聚乙烯隔热层,6、第三阻水包带层,7、铝护套,8、聚乙烯内护套,9、铠装层,10、聚乙烯外护套,101、第一填充物,102、光纤,103、第二填充物,104、加强芯,105、套管,106、铝塑带,201、第一导体,202、第一绝缘层,203、第三填充物,301、第二导体,302、第二绝缘层,303、第一阻水包带层,304、屏蔽层。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9.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电通信复合电缆,具有综合性能值高的特点。
30.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1.图1为本发明一种光电通信复合电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32.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光电通信复合电缆,包括:护套、多个光缆单元1、多个通信线单元3和多个动力线单元2;多个所述光缆单元1、多个所述动力线单元2和多个所述通信线单元3设置在所述护套内。
33.图2为本发明光缆单元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34.如图2所示,所述光缆单元1包括:铝塑带106、设置在所述铝塑带106的中心的加强
芯104和以加强芯104为中心呈环状分布的多个光缆子单元;所述铝塑带106内空隙处设有第一填充物101,所述加强芯104的材料为磷化钢丝,所述光缆单元1还包括第一外护套,所述第一外护套为低密度聚乙烯材料组成。
35.具体地,所述光缆子单元包括:套管105和以所述套管105的中心为圆心呈同心式分布的多根光纤102;所述光纤102为g652d型单模光纤;所述套管105内空隙处设有第二填充物103,所述套管105的套管颜色和按所述光纤102的颜色为gb/t13993.2-2014中规定的全色谱识别方式。
36.图3为本发明动力线单元2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37.如图3所示,所述动力线单元2包括:第一导体201和第一绝缘层202。
38.所述第一绝缘层202采用聚乙烯挤出包裹在所述第一导体201外圆周表面且紧密贴合,所述第一导体201内部设有第三填充物203。
39.表1动力线单元2的结构尺寸与材料表
[0040][0041]
表2动力线单元2的物理性能表
[0042][0043]
表3动力线单元2的电气性能表
[0044]
序号项目单位指标120℃时导体最大直流电阻ω/km12.12交流电压试验(50hz)kv/min1.5/5320℃最小绝缘电阻mω
·
km1000
[0045]
c3.1动力线单元2填的第一导体201由7根0.52退火软铜线组成,所述第一导体201内部填充有第三填充物203,形成全截面阻水结构,即水在第一导体201与第一绝缘层202中都不能纵向渗流。
[0046]
表4c3.2动力线单元2应用温度范围表
[0047]
运行温度-40℃to+90℃存储,运输温度-40℃to+90℃安装温度-20℃to+70℃
[0048]
图4为本发明通信线单元3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49]
如图4所示,所述通信线单元3包括:第一阻水包带层303、以所述第一阻水包带层303的中心为星绞分布的多个线组子单元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阻水包带层303外围且紧密贴合的屏蔽层304;所述第一阻水包带层303内空隙处设有第一填充物101。
[0050]
具体地,所述线组子单元包括:第二导体301和第二绝缘层302。
[0051]
所述第二绝缘层302设置在所述第二导体301外圆周表面且紧密贴合。
[0052]
具体地,所述线组子单元为物理发泡绝缘单线,所述通信线单元3由4根物理发泡绝缘单线星绞而成,所述第二导体301的材料为裸铜软圆单线;所述第二绝缘层302由高密
度聚乙烯采用高压氮气发泡挤出,并紧密包覆在第二导体301表面。4根物理发泡绝缘单线应采用不同的颜色进行识别区分。在4根物理发泡绝缘单线星绞而成的缆芯外,包裹有第一阻水包带层303,所述第一阻水包带层303和物理发泡绝缘单线空隙处设有第一填充物101,以所述第一阻水包带层303的中心为圆心呈环状分布的多个线组子单元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阻水包带层303外围且紧密贴合的屏蔽层304。所述的屏蔽层304由一层单面铝箔绕包而成;所述第一阻水包带层303内空隙处设有第一填充物101,所述通信线单元3还包括第二外护套,所述第二外护套为低密度聚乙烯挤出而成。
[0053]
表5通信线单元3的电气特性表
[0054][0055]
所述通信线单元3的执行标准为:
[0056]
1)b4.1导体:gb/t3953《电工圆铜线》。
[0057]
2)b4.2绝缘:gb/t6995《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0058]
3)b4.3护套:gb/t2952.2《电缆外护层第2部分:金属套电缆外护层》。
[0059]
表6通信线单元3应用温度范围表
[0060][0061]
具体地,所述护套从内到外依次包括第二阻水包带层4、聚乙烯隔热层5、第三阻水包带层6、铝护套7、聚乙烯内护套8、铠装层9和聚乙烯外护套10。
[0062]
具体地,所述第二阻水包带层4空隙处充满第三填充物203。
[0063]
具体地,所述光电通信复合电缆的连接点通过融接工具连接。
[0064]
具体地,所述第一填充物101为阻水油膏,所述第二填充物103为纤膏,所述第三填充物203为电缆密封胶。
[0065]
表7光电通信复合电缆结构表
[0066][0067]
电缆缆芯由一组光缆单元1和二组通信单元3和三根动力线单元2组成,外重叠绕包一层阻水包带作为第二阻水包带层4。在由一组光缆单元1和二组通信单元3和三根动力线单元2组成的缆芯和第二阻水包带层4之间填充有第三填充物203作为密封材料。在第二阻水包带层4外再挤制一层聚乙烯作为隔热层5,隔热层5外再重叠绕包一层阻水带作为第三阻水包带层6;在第三阻水包带层6之外套上铝护套7,标称厚度为1.5mm,最小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厚度的90%;在铝护套7外再挤制一层聚乙烯内护套8,厚度约为1.2mm,聚乙烯内护
套8厚度、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符合国标gb2952.2《电缆外护层金属套电缆通用外护层》;在聚乙烯内护套8外绕包铠装层9,铠装层9由间隙绕包的2层镀锌钢带组成,钢带间隙不大于带宽的50%,且内层钢带的间隙为外层钢带靠近中间的部位所覆盖,其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符合gb2952.2《电缆外护层金属套电缆通用外护层》;铠装层9之外挤制一层聚乙烯外护套10,厚度约为2.2mm,其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符合gb2952.2《电缆外护层金属套电缆通用外护层》。
[0068]
电缆浸水24h后,外护套10的电气性能符合:
[0069]
对地绝缘电阻为500v dc大于2000mω
·
km,电气耐压强度为15kv dc2min不击穿。
[0070]
电缆的弯曲半径为25倍电缆直径(静态)。
[0071]
表8电缆的应用温度范围表
[0072]
运行温度-40℃to+60℃存储,运输温度-40℃to+70℃安装温度-20℃to+60℃
[007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电通信复合电缆,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74]
1、通过将光缆单元、通信线单元和动力线单元集合到一体,具有综合性能值高的特点。
[0075]
2、通过专用融接工具,可快速接连短点,对连接点的损伤降到最低。
[0076]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77]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