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保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11657发布日期:2023-05-31 21:36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磁保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继电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磁保持继电器。


背景技术:

1、磁保持继电器是一种自动开关,对电路起着自动接通和切断作用。所不同的是,磁保持继电器的常闭或常开状态完全是依赖永磁铁的作用,其开关状态的转换是靠一定宽度的脉冲电信号触发而完成的。

2、磁保持继电器常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动触头与静触头,当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通电,即使外部的负载电路导通,壳体内转动有衔铁,衔铁两侧安装有磁极相反的永磁铁,壳体内还安装有电磁铁。电磁铁的通电方向控制电磁铁的磁场方向,从而吸合衔铁上不同的永磁铁,带动衔铁转动,衔铁上铰接有直杆,动触头安装在直杆上。

3、衔铁转动来带动直杆滑动,从而控制动触头与静触头的抵触,在此过程中,衔铁与直杆将转动的力传递成直杆滑动的力,且传递的过程中,力全部集中在衔铁与直杆的铰接处,导致此处磨损大,而磨损后将产生缝隙,从而对直杆的滑动距离产生影响,进而对动触头与静触头的抵触电连接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衔铁与直杆铰接处磨损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磁保持继电器。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磁保持继电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磁保持继电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开设有总腔室,所述总腔室内壁上设置有主螺旋线圈,所述主螺旋线圈内滑动有主铁芯,所述壳体内壁上设置有极性相反的第一永磁铁与第二永磁铁,所述第一永磁铁与第二永磁铁分别对应主铁芯的两端,所述主铁芯上设置有触发件,所述触发件上设置有动触头,所述壳体上插设有用于与外部的负载电路电连接的引脚,所述引脚上设置有静触头,所述静触头用于与动触头电连接时引脚上连接的负载电路导通。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主螺旋线圈通电来改变负载电路的通断状态时,通过主铁芯在第一永磁铁与第二永磁铁之间的滑动,直接带动触发件滑动来控制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靠近抵触与远离,改变了触发方式,大大减小了触发时的磨损,延长了使用寿命。

5、可选的,所述触发件包括触发板,所述触发板上设置有触发杆,所述主铁芯上开设有用于供触发杆插入的插槽,所述总腔室包括有用于供触发杆滑动的触发腔以及用于供触发板滑动的控制腔,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将控制腔与触发腔进行分隔的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上开设有用于供触发板嵌入滑动的保护让位槽,所述分隔板上贯穿有用于供触发杆穿过的触发孔,所述触发板两侧与保护让位槽内壁贴合。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分隔板来将引脚的负载电路与主铁芯、主螺旋线圈之间隔离开来,再通过保护让位槽内壁与触发板侧壁贴合,从而大大降低了负载电路中产生的电渣跑到主铁芯或主螺旋线圈上,导致主铁芯或主螺旋线圈受到损伤的概率,对主铁芯与主螺旋线圈起到了保护作用,延长了使用寿命。

7、可选的,所述触发板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卡接有导电板,所述动触头电连接在导电板上,所述安装槽内还安装有弹片,所述弹片抵触在导电板上。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弹片来将导电板抵紧在安装槽内壁上,降低了因触发板频繁滑动而导致导电板因惯性造成安装槽内壁形变,从而导致导电板不稳,使得动触头与静触头的抵触不稳定的概率,提高了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的稳定性。

9、可选的,所述触发腔内壁上设置有保护块,所述保护块与壳体内壁将主螺旋线圈封闭保护在内,所述保护块上开设有用于供主铁芯穿过的通孔。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保护块配合壳体内壁来将主螺旋线圈保护在内,进一步降低了负载电路的电渣接触到主螺旋线圈的概率,对主螺旋线圈起到了保护作用。

11、可选的,所述安装槽包括进槽与固定槽,所述进槽贯穿触发板以供导电板与弹片放入,所述固定槽用于对导电板进行夹持稳定,所述固定槽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导电板上开设有用于供限位块插入限位的限位槽。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槽内壁来对导电板进行夹持限位,通过限位块与限位槽的配合,来对导电板的滑动进行限位,提高了导电板的稳定性,还方便了导电板的拆装。

13、可选的,所述弹片上设置有夹块,所述夹块用于抵触夹持在触发板上,所述导电板上设置有锁定块,所述弹片上开设有分叉槽,所述分叉槽内壁将锁定块进行夹持,且所述安装槽内壁上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插入在弹片上。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夹块来将弹片夹持在触发板上,对夹块的滑动起到了限位作用,通过分叉槽将锁定块进行夹持,对弹片的转动进行了限位,通过固定块插入在弹片上,进一步对弹片的位置进行了限制,提高了弹片的稳定性。

15、可选的,所述安装槽内壁上设置有辅助螺旋线圈,所述辅助螺旋线圈内滑动有辅助铁芯,所述辅助螺旋线圈内设置有辅助永磁铁,所述辅助铁芯用于顶动弹片抵触在导电板上。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弹片因使用时间长,而导致弹力下降,使得弹片难以将导电板稳稳地抵触在安装槽内壁上时,可通过辅助铁芯顶动弹片,从而使弹片朝靠近导电板的方向滑动,增加了弹片的压缩距离,从而提高了弹力,从而使导电板更加稳定的抵触在安装槽内壁上,使得不用更换弹片即可继续使用的概率,减少了为了维修而更换弹片的概率,延长了使用寿命,达到了节约资源的概率。

17、可选的,所述触发板上设置有感应模块,所述感应模块用于与引脚导通的电流进行感应,所述感应模块上电连接有用于储存电能的储能模块,所述储能模块与辅助螺旋线圈电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感应模块来对储能模块进行供电,当导电板接触不良而断电时,感应电流减弱或消失,此时储能模块将放电,此时电流方向与感应电流的方向相反,从而通过辅助螺旋线圈触发辅助铁芯顶动弹片,实现了自动触发,当出现接触不良时,辅助铁芯自动顶动弹片来使导电板稳定,降低了出现接触不良而断电,使生产停止而造成损失的概率,具有良好的商业价值。

19、可选的,所述安装槽内壁上开设有辅助让位槽,所述辅助螺旋线圈设置在辅助让位槽内,所述安装槽内壁上开设有卡槽,卡槽内转动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同时抵触在弹片与卡槽内壁上以实现对弹片的卡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弹片在辅助铁芯顶动的作用下滑动至一定位置时,通过卡块抵触在弹片侧壁上,实现了对当前弹片位置的锁定,使得即使导电板接触恢复正常使辅助铁芯回退后,弹片也可维持在当前位置上,降低了弹片随着辅助铁芯回退而一起回退,导致导电板再次接触不良的概率,提高了弹片与导电板的稳定性。

21、可选的,所述储能模块上电连接有第一触头,所述辅助螺旋线圈上电连接有第二触头,所述第一触头设置在触发板侧壁上,所述第二触头设置在控制腔内壁上,所述第一触头与第二触头抵触电连接实现储能模块与辅助螺旋线圈之间的电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触头与第二触头起到开关的作用,当主铁芯处于负载电路导通时的状态时,第一触头与第二触头抵触闭合,此时辅助螺旋线圈正常工作,而当主铁芯处于负载电路断开的状态时,第一触头与第二触头分离,使辅助螺旋线圈的电路断开,降低了当主铁芯滑动使导电板电路正常断开时,感应电路中的感应电流消失,导致储能模块误触发的概率,提高了辅助铁芯工作的稳定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直接带动触发件滑动来控制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靠近抵触与远离,改变了触发方式,大大减小了触发时的磨损,延长了使用寿命

25、2.对主铁芯与主螺旋线圈起到了保护作用,延长了使用寿命。

26、3.降低了当主铁芯滑动使导电板电路正常断开时,感应电路中的感应电流消失,导致储能模块误触发的概率,提高了辅助铁芯工作的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