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接收HDMI信号的HUB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19874发布日期:2022-08-20 05:29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接收HDMI信号的HUB板的制作方法
一种便于接收hdmi信号的hub板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图像显示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接收hdmi信号的hub板。


背景技术:

2.现有的led显示屏通常采用网线作为传输图像数据的通道,显示屏的屏体采用rj45图像数据接口,一根网线能够实现最大65万点的图像数据传输(也叫带载)。图像数据通过发送卡编码并输出,通过网线连接于屏体内的转接板(hub板)。而hub板上会接有接收卡,接收卡用于接收网线传输的图像数据,并由设置于接收卡上的fpga芯片进行解码,转换成rgb分组数据(包含行列地址、rgb数据、时钟信号等),这些数据经由hub板传输到显示灯板上,从而驱动显示灯板进行图像显示。
3.为了适应不同控制系统厂家的接收卡系统,现有的hub板上预留双排针或者ddr内存卡槽,用于连接不同厂家的接收卡。在进行生产装配时,通过双排针或者ddr内存卡槽,将接收卡与hub板连接。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现有的图像数据处理需要hub板与接收卡等模块的配合连接,容易出现连接不稳定的情况,导致图像显示信号传输不稳定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图像显示信号的稳定性,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接收hdmi信号的hub板。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接收的hub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便于接收hdmi信号的hub板,包括相互通讯的主板和信号处理板,所述信号处理板用于接收hdmi信号以及对hdmi信号进行数据转换,所述主板用于接收hdmi信号转换后的数据,并发送至显示灯板;所述主板上设置有至少一组插接件,所述信号处理板对应所述插接件设置有插接板;所述插接件与所述插接板配合插接,从而实现所述主板和所述信号处理板相互通讯;所述插接件凹陷形成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的槽壁两侧对称设置有限位弹片和抵接弹片,所述插接板远离信号处理板的一端设置有多个接触弹片,当所述插接件与所述插接板配合插接时,所述接触弹片卡接于所述限位弹片和抵接弹片之间。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信号处理板连接于主板,hdmi信号输入到信号处理板,信号处理板将hdmi信号转换成rgb分组信号,再通过插接件与插接板配合连接的方式进行传输和连接,无需外部连接接收板进行信号的处理和传递。同时,通过插接件和插接板的配合,接触弹片限位于限位弹片和抵触弹片之间,避免了振动或者插接不牢固导致的信号传输不稳定的情况发生,提高了主板和信号处理板之间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9.可选的,所述限位弹片和所述抵接弹片一体成型设置,多组所述限位弹片和所述抵接弹片均匀设置于所述插接槽内。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多组限位弹片和抵触弹片的均匀设置,能够传输多组信号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提高主板和信号处理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11.可选的,所述插接件一端与所述主板焊接,所述限位弹片和所述抵接弹片均连接
于对应的焊点引脚。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插接件与主板焊接,使得主板能够通过插接件上的限位弹片和抵接弹片进行电信号的传输,并且该焊接方式操作方便,连接稳定。
13.可选的,所述限位弹片设置于远离插接槽的槽底的一端,且与插接槽的槽口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弹片呈圆弧形。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限位弹片的设置,当设置有接触弹片的插接板与圆弧形的限位弹片相互抵触发生形变,圆弧形的限位弹片能够起到导向作用,并能够降低插接板向插接槽插接时的阻力,便于插接。
15.可选的,所述抵接弹片连接于所述限位弹片的一端设置有固定端子,所述固定端子与所述插接槽的槽壁固定连接;所述抵接弹片远离所述限位弹片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插接槽的槽底,且所述抵接弹片与所述插接槽的槽壁之间形成有锐角。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端子和插接槽的槽壁固定连接,便于将限位弹片和抵接弹片固定在插接槽内。通过将抵接弹片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插接槽的槽底,能够增大接触弹片的弹性,便于与接触弹片抵触。
17.可选的,所述接触弹片远离插接槽的一端连接有电路层,所述电路层电性连接于所述信号处理板。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接触弹片和电路层的连接,使信号处理板与主板实现电性连接,进而实现通讯和信号的传递。
19.可选的,所述接触弹片中部凸出设置。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接触弹片的形状设置,便于接触弹片接触到限位弹片和抵接弹片,便于信号的稳定传输。
21.可选的,所述插接槽两端开设有定位缺口,所述插接板对应所述定位缺口配合设置有定位块。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定位缺口和定位块的配合设置,能够让对应的接触弹片与限位弹片、抵接弹片抵接配合,避免出现顺序接触错误导致信号传递错误。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对插接件和插接板的设置,可以使接触弹片限位于限位弹片和抵触弹片之间,避免了振动或者插接不牢固导致的信号传输不稳定的情况发生,提高了主板和信号处理板之间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25.2.通过对限位弹片形状的设置,当设置有接触弹片的插接板与圆弧形的限位弹片相互抵触发生形变,圆弧形的限位弹片能够起到导向作用,产生了便于插接的效果。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插接状态时插接槽内剖面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主板;11、插接件;111、插接槽;112、限位弹片;113、抵接弹片;114、固定端子;115、定位缺口;2、信号处理板;21、插接板;211、接触弹片;212、电路层;213、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便于接收hdmi信号的hub板。参照图1,hub板包括相互通讯的主板1和信号处理板2,信号处理板2用于接收hdmi信号以及对hdmi信号进行数据转换,主板1用于接收hdmi信号转换后的数据,并发送至显示灯板。信号处理板2连接于主板1,hdmi信号输入到信号处理板2,信号处理板2将hdmi信号转换成rgb分组信号,再通过插接件11与插接板21配合连接的方式进行传输和连接,无需外部连接接收板进行信号的处理和传递。
31.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中,主板1上设置有两组插接件11,信号处理板2对应插接件11设置有两块插接板21;插接件11与插接板21相互配合插接,从而实现主板1和信号处理板2相互通讯。插接件11凹陷形成有插接槽111,插接槽111的槽壁两侧对称设置有限位弹片112和抵接弹片113,插接板21远离信号处理板2的一端设置有多个接触弹片211,当插接件11与插接板21配合插接时,接触弹片211卡接于限位弹片112和抵接弹片113之间,避免振动或者插接不牢固导致的信号传输不稳定,提高了主板1和信号处理板2之间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32.参照图1和图2,为了提高限位弹片112和抵接弹片113配合时的强度,本技术中,限位弹片112和抵接弹片113一体成型设置。并且为了便于多种信号的传输,限位弹片112和抵接弹片113均设置有多组,多组限位弹片112和抵接弹片113均匀设置于插接槽111内。每一组限位弹片112和抵接弹片113均能对接触弹片211进行限位,使得在传输多组信号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提高主板1和信号处理板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33.参照图1和图2,为了便于主板1通过插接件11上的限位弹片112和抵接弹片113进行电信号的传递,插接件11一端与主板1焊接,限位弹片112和抵接弹片113均连接于对应的焊点引脚,本技术中采用的焊接方式。接触弹片211远离插接槽111的一端连接有电路层212,电路层212电性连接于信号处理板2,使信号处理板2与主板1实现电性连接,从而实现信号传输。
34.参照图1和图2,为了对接触弹片211进行限位,避免接触弹片211轻易滑出插接槽111,限位弹片112设置于远离插接槽111的槽底的一端,且与插接槽111的槽口固定连接。为了便于接触弹片211的插接,限位弹片112呈圆弧形,当设置有接触弹片211的插接板21与圆弧形的限位弹片112相互抵触发生形变,圆弧形的限位弹片112能够起到导向作用。为了便于接触弹片211与限位弹片112和抵接弹片113连接,接触弹片211中部凸出设置,便于接触弹片211接触到限位弹片112和抵接弹片113,从而信号的稳定传输。
35.参照图1和图2,为了将限位弹片112和抵接弹片113固定在插接槽111内,抵接弹片113连接于限位弹片112的一端设置有固定端子114,固定端子114与插接槽111的槽壁固定连接。抵接弹片113远离限位弹片112的一端延伸至插接槽111的槽底,能够增大接触弹片211的弹性,便于与接触弹片211抵触,进一步增强了信号连接的稳定性。抵接弹片113与插接槽111的槽壁之间形成有锐角,能够使接触弹片211的弹性足够大,能够增大对接触弹片211抵接弹性。
36.参照图1和图2,为了便于插接板21和插接件11的配合插接,插接槽111两端开设有定位缺口115,插接板21对应定位缺口115配合设置有定位块213,能够让对应的接触弹片211与限位弹片112、抵接弹片113抵接配合,避免出现顺序接触错误导致信号传递错误。
3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便于接收hdmi信号的hub板的实施原理为:根据定位缺口115和定位块213的配合,将信号处理板2上的插接板21与插接件11上的插接槽111对齐;再将接触弹片211沿朝向插接槽111的槽底一侧插接,接触端子在与限位弹片112抵触后,均发生形变;接触端子最终限位于抵接端子和限位端子之间,从而实现稳定的电性连接。
3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