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带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73349发布日期:2022-06-21 20:24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带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一般涉及线材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带机。


背景技术:

2.在线材的加工过程中,对线材进行包带是重要的工序之一,即将带状的绝缘材料按照一定的规则绕包在电缆芯上,主要起隔离、屏蔽和美观的作用,为保证包带的均匀性和紧密型,通常采用包带机进行包带。然而,现有包带机存在一些弊端,例如,不能根据使用情况对电机调速,易造成驱动速度与包绕速度不匹配的情况,还会产生电机运行过程中产生振动等与导线接触松动时,易发生打滑现象,造成丢绕、漏绕或复绕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包带机,可以提高包覆质量。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包带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包绕机构、第一夹紧机构、第二夹紧机构,其中,所述机架包括主体和设置在所述主体两端的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所述第一悬臂和所述第二悬臂伸出所述主体并向一侧延伸,所述第一悬臂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夹紧机构和所述包绕机构,所述第二悬臂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夹紧机构。
5.可选地,所述第一悬臂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悬臂的高度。
6.可选地,所述包绕机构包括传动组件和驱动组件,其中,所述传动组件和所述驱动组件均固定在所述第一悬臂上。
7.可选地,所述传动组件上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夹紧机构。
8.可选地,所述主体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悬臂,所述第二侧面上设置有所述第二悬臂。
9.可选地,所述第一夹紧机构用于夹紧线材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夹紧机构用于夹紧所述线材的第二端,所述线材呈水平设置。
10.可选地,所述传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夹紧机构和所述第二夹紧机构之间,所述传动组件上设置有用于所述线材穿过的通孔。
11.可选地,所述主体在所述第一侧面与底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侧面与底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12.可选地,所述第一悬臂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设置有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二悬臂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设置有第四加强筋。
13.可选地,所述第一悬臂包括远离所述第一侧面的自由端,所述驱动组件固定在所述自由端上并伸出所述自由端,所述第三加强筋设置在远离所述自由端的一侧。
1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包带机,通过两个夹持机构实现线材在包带机上稳定前进,适用不同规格的线材,实现夹紧力可调;通过包绕机构实现不同包覆带材的稳定包覆,适用不同规格的包覆带材;通过机架设置,可以提高包带机的稳定性以及挠性补偿,提高包覆效
率以及包覆精度。
附图说明
16.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7.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带机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夹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夹紧机构的侧视图;
20.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机构的左视图;
22.图6为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23.图7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托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托盘机构的左视图;
25.图9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托盘机构的右视图。
26.图中,
27.100、机架;200、第一夹紧机构;300、第二夹紧机构;400、包绕机构;500、线材;
28.210、辅助轮组;21、辅助轮;220、夹紧辅助机构;22、夹紧驱动组件;23、夹紧轮;24、夹紧辅助轮;230、底座;240、顶座;250、螺栓柱;260、立座;
29.310、第一辅助轮组;320、第二辅助轮组;330、底座二;340、顶座二;350、螺栓柱二;360、立座二;
30.410、驱动机构;411、驱动组件;412、传动组件;41、主动齿轮;42、被动齿轮;43、基板;44、支撑架;401、第一通孔;402、第一段;403、第二段;
31.420、托盘机构;421、托盘;422、轮轴组件;423、张紧组件;424、调节组件;45、调节轮;46、垫块;47、第二通孔;48、豁口;49、基板;
32.110、主体;120、第一悬臂;130、第二悬臂;140、第一侧面;150、第二侧面;11、第一加强筋;12、第二加强筋;13、第三加强筋;14、第四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3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35.请详见图1,一种包带机,包括机架100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100上的包绕机构、第一夹紧机构200和第二夹紧机构300。
36.所述第一夹紧机构200位于所述包绕机构400的后端,所述第二夹紧结构位于所述包绕机构400的前端,所述第一夹紧机构200和所述第二夹紧机构300上设置有用于夹紧线材500的若干辅助轮组210,所述辅助轮组210用于夹紧所述线材500的两相对侧,所述第一夹紧机构200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线材500夹紧力度和移动速度的夹紧辅助机构220。
37.所述包绕机构400包括驱动机构410和托盘机构420,所述托盘机构420上设置有包覆带材,所述驱动机构410驱动所述托盘机构420转动,以实现所述包覆带材在所述线材500上缠绕。
3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定义线材500运动的方向为从第一夹紧机构200位置向第二夹紧机构300的运动方向,第一夹紧机构200的方向为线材500的后端,第二夹紧机构300为线材500的前端。定义第一夹紧机构200与机架100固定的方向为上下方向,定义垂直于上下方向和线材500运动方向为左右方向,如图1中所示。
39.第一夹紧机构200
40.如图2-3所示,所述第一夹紧机构200包括位于沿所述线材500前进方向布置的两个所述辅助轮组210,所述辅助轮组210包括两个辅助轮21,两个所述辅助轮21分别与所述线材500的左右两侧面接触。
41.所述夹紧辅助机构220包括夹紧驱动组件22以及与所述线材500接触的夹紧轮23和若干夹紧辅助轮24,所述夹紧轮23和所述夹紧辅助轮24分别与所述线材500的上下两侧面接触,所述夹紧轮23通过所述夹紧驱动组件22调整转动速度以实现调整所述线材500夹紧力度和移动速度。示例性地,夹紧轮23与所述线材500的下侧面接触,夹紧辅助轮24与所述线材500的上侧面接触。
4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紧机构200包括底座230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夹紧辅助轮24的顶座240,所述顶座240通过螺栓柱250实现与所述底座230的可拆卸连接。在应用时,需要调整线材500的压紧力度时,可以通过螺栓柱250调整顶座240与底座230之间的距离,当距离减小时,压紧力度增大。另外,通过本设计还可以适用不同规格的线材500,当线材500截面增大时,可以通过螺栓柱250调整夹紧辅助轮24与线材500上下侧面的接触。
43.底座230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辅助轮组210的立座260,辅助轮组210通过螺栓安装在立座260上,其中立座260上与螺栓配合的孔设置为调节孔,当使用不同规格的线材500时,通过调整螺栓在调节孔上的位置,即可调整辅助轮组210与线材500左右两侧面的接触。
4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多个辅助轮组210或者多个夹紧辅助轮24,本技术对此并不限制。根据线材500的类型或者材料,可以进行不同的选择,例如可适用正方形截面、矩形截面等不同规格导线。
45.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夹紧机构200上设置夹紧辅助机构220,通过调整夹紧驱动组件22,例如电机,根据使用情况对电机调速,实现线材500的驱动速度与包绕速度匹配。另外,驱动电机与线材500紧密夹持,不发生打滑现象。
46.第二夹紧机构300
47.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夹紧机构300包括位于沿所述线材500前进方向布置的两个第一辅助轮组310以及位于所述线材500上下方向布置的一个第二辅助轮组320,所述第一辅助轮组310包括两个辅助轮21,两个所述辅助轮21分别与所述线材500的左右两侧面接触。所述第二辅助轮组320包括两个辅助轮21,两个辅助轮21分别与所述线材500的上下两侧面接触。
4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紧机构300包括底座二330以及顶座二340,所述顶座二340通过螺栓柱二350实现与所述底座二330的可拆卸连接。底座二330上用于固定第一辅助轮组310上的一个辅助轮21,顶座二340上用于所述第一辅助轮组310上另一辅助轮21。
在应用时,需要调整线材500的压紧力度时,可以通过螺栓柱二350调整顶座与底座之间的距离,当距离减小时,压紧力度增大。另外,通过本设计还可以适用不同规格的线材500,当线材500截面增大时,可以通过螺栓柱二350调整夹紧辅助轮24与线材500上下侧面的接触。
49.底座二330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二辅助轮组320的立座二360,第二辅助轮组320通过螺栓安装在立座上,其中立座二360上与螺栓配合的孔设置为调节孔,当使用不同规格的线材500时,通过调整螺栓在调节孔上的位置,即可调整第二辅助轮组320与线材500左右两侧面的接触。
5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并不限制第一辅助轮组310和第二辅助轮组320的数量,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根据线材500的类型或者材料,可以进行不同的选择。对于第一辅助轮组310和第二辅助轮组320的安装方向并不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辅助轮组310和第二辅助轮组320的安装方向可以互换。
51.驱动机构410
52.如图4-6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410包括驱动组件411以及与所述驱动组件411连接的传动组件412,所述传动组件412包括主动齿轮41和与所述主动齿轮41啮合的被动齿轮42,所述主动齿轮41与所述驱动组件411固定连接,所述被动齿轮42上固定设置所述若干托盘机构420。所述传动组件412位于所述第一夹紧机构200和所述第二夹紧机构300之间。
53.对于主动齿轮41和被动齿轮42的传动比并不限制,在不同缠绕速度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并匹配驱动组件411中电机的转动速度进行适用。在本领域中包覆带材的包裹方式一般分为平包、半叠包、四分之一叠包等。区别的方式,主要看在包绕层缠绕导线时,相邻两层的重叠宽度与包绕材料本身宽度的百分比。平包为完全不重叠,半叠包为1/2重叠,以此类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适用不同包绕方式。
5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主动齿轮41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托盘机构420的基板43以及用于固定驱动组件411和第一夹紧机构200的支撑架44。
55.另外,所述被动齿轮42上设置有用于所述线材500通过的第一通孔401,所述被动齿轮42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段402和第二段40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将被动齿轮42设计为分段式,可以允许线材500在非加工阶段可以从被动齿轮42中取出。在正常情况下,线材500的一端经过第一夹紧机构200穿出,经过被动齿轮42上的第一通孔401穿过至第二夹紧机构300,并经过第二夹紧机构300穿出后可以进行缠绕或者成卷等方式。然而在一些意外下,例如需要维修的情况下,不能将线材500直接取出,本技术通过此设计,可以将线材500从第一段402的缺口处取出。另外,对于第一夹紧机构200和第二夹紧机构300,由于顶座和底座之间同样为可拆卸连接,也可以经过拆卸后取出,不必拆卸线材500卷或者破坏线材500。
56.另外,本技术实施例中,可根据使用情况对电机调速,随时调整驱动速度,使其与包绕速度匹配。建立人机交换界面。编制内带计算公式的程序,界面显示不同参数,使用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键入关键参数(其余参数随动变化),以完成单独前进、单独后退、单独包绕、进退与包绕联动等功能。
57.托盘机构420
58.如图7-9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托盘机构420包括若干托盘421以及位于所
述托盘421上的轮轴组件422、若干张紧组件423,所述托盘421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包覆带材张紧力度的调节组件424。
5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并不限制托盘421的数量,在不同实施例中,为了配合包覆带材的包裹层数,例如,单层、双层、多层等,可以采用不同数量的托盘421。另外,对于张紧组件423的数量也不作限制,对于张紧组件423上的张紧轮的数量同样并不限制。
6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424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调节轮45,根据包覆带材在所述调节轮45上的绕行方式不同,可以实现不同的张紧力度。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张紧组件423和调节组件424的配合使用,可以适用包覆带材,例如,无胶的玻璃丝带绝缘卷或者有胶的聚酰亚胺薄膜带卷。
61.在应用时,轮轴组件422、张紧组件423、调节组件424可以通过螺栓方式固定设置在托盘421上,通过螺栓可以调节高度,用于匹配不同宽度规格的包覆带材。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托盘421通过垫块46倾斜固定在所述驱动机构410上。用于调节包饶角度,结合电极调速以匹配不同的包覆方式。
62.另外,所述托盘机构420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托盘421的基板49,所述基板上设置有用于所述线材500通过的第二通孔47和豁口48。方便在特殊情况下线材500从包带机上取出。
63.机架100
64.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00包括主体110和设置在所述主体110两端的第一悬臂120和第二悬臂130,所述第一悬臂120和所述第二悬臂130伸出所述主体110并向一侧延伸,所述第一悬臂120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夹紧机构200和所述包绕机构400,所述第二悬臂130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夹紧机构300。
65.其中,所述第一悬臂120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悬臂130的高度。由于第一悬臂120上用于固定包饶机构的传动组件、驱动组件、第一夹紧机构200,第一悬臂120的承重大于第二悬臂130的承重,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调整第一悬臂120和第二悬臂130的高度,可以保证机架100的稳定性。通过第一悬臂120的高度和第二悬臂130高度的匹配,结合第一夹紧机构200、传动组件、第二夹紧机构300的位置,所述线材500呈水平设置,保证包覆中的精度。
66.另外,结合所述传动组件上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夹紧机构200以及驱动组件,可以使得驱动组件在驱动时防止产生晃动,使得结构更加稳定。所述主体110包括第一侧面140和第二侧面150,所述第一侧面140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悬臂120,所述第二侧面150上设置有所述第二悬臂130。
67.所述主体110在所述第一侧面140与底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1,所述第二侧面150与底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筋12。所述第一悬臂120与所述第二侧面150之间设置有第三加强筋13,所述第二悬臂130与所述第二侧面150之间设置有第四加强筋14。
6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悬臂120包括远离所述第一侧面140的自由端,所述驱动组件固定在所述自由端上并伸出所述自由端,所述第三加强筋13设置在远离所述自由端的一侧。
69.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几”字形的机架100,可以通过电机所在悬臂实现挠性补偿,防止电机发生打滑现象,弹性支架便于补偿丢绕、漏绕或复绕的情况。
70.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7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7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73.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