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内架的电源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10612发布日期:2022-11-02 17:53阅读:58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头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带内架的电源插头。


背景技术:

2.电源插头是电器布线用具中的一种,其是配备连接到电器器具中的电源线缆末端。
3.在现有技术中,电源插头一般是端子架+pvc外模的方式,端子架包括有架主体和设置于架主体上的两个以上的插头端子,架主体为注塑件,插头端子通常有两种可选形式结合固定于架主体上,其一是将插头端子插装固定于架主体的插槽内,以达成插头端子与架主体的结合固定,另一是在注塑架主体时,插头端子被预置于注塑模具内,使得插头端子被注塑固定于架主体上;如此形成端子架之后,然后采用注塑机用胶料在端子架的外部一次注塑成型出pvc外模,这种方式在注塑pvc外模的时候,效率较低,而且pvc外模的外观容易产生缩水、变形等不良现象,难以满足更加外观尺寸质量要求,甚至有时容易造成产品质量严重瑕疵,导致电源插头的生产良率不太理想,影响电源插头生产厂的交期,也不利于电源插头生产厂的生产成本控制,相应地,市面上电源插头的售价也难有进一步控制的空间。
4.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内架的电源插头,其是通过端子架、内架、外模的设置,利用端子架和内架相互组装形成加强模块,再将外模注塑成型包覆于加强模块的外部,有效解决了传统技术中注塑外模时,效率较低且外模的外观容易产生缩水、变形等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7.一种带内架的电源插头,包括有外模和端子架,所述外模注塑成型固定于端子架的外部,所述端子架包括有架主体和设置于架主体上的多个插头端子,所述插头端子的插脚露于外模的前端,
8.所述端子架的后端组装有内架;所述内架上设置有安装位,所述架主体的后侧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插设于安装位上,所述端子架和内架相互组装形成加强模块,所述外模注塑成型包覆于加强模块的外部。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架包括有第一遮挡加强部和第二遮挡加强部,所述第一遮挡加强部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安装位设置于第一遮挡加强部上,所述第二遮挡加强部的上端一体连接于第一遮挡加强部的后端,所述插头端子的后端接线部位于第二遮挡加强部的前方,且位于第一遮挡加强部的下方,利用第一遮挡加强部和第二遮挡加强部对插头端子的后端接线部起到遮挡保护作用,同时,在注塑外模时,由第一遮挡加强部和第二遮挡加强部的外表面给外模的外形起基准定位作用,有利于外模获得不易变形、外形尺寸稳定。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遮挡加强部的下端居中设置有隔离凸部,所述多个插头端子包含火线端子和零线端子,火线端子和零线端子的后端接线部分别位于隔离凸部的左、右侧,有利于提高火线端子和零线端子之间绝缘、防短路效果。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遮挡加强部的下端分别对应火线端子和零线端子的后端接线部设置有止脱凸部。
12.提高火线端子和零线端子与架主体及外模的结合牢固性,有利于减少火线端子和零线端子沿插拔方向松动移位现象。
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遮挡加强部具有后侧壁、左侧壁及右侧壁,所述左侧壁及右侧壁分别一体连接于后侧壁的前端,所述后侧壁、左侧壁及右侧壁围构形成容线腔,所述插头端子的后端接线部连接的线缆被放置于容线腔内,并从容线腔的下端伸出。
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架主体的后端底部一体向后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位于安装部的下方,且与安装部平行布置,所述插头端子的后端接线部均位于延伸部的上方。
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多个插头端子还包含接地弹片,所述接地弹片一体弯折成型,所述接地弹片具有依次连接的上弹片、连接片及下弹片,所述上弹片扣于安装部的顶部,所述下弹片扣于延伸部的底部,所述连接片位于架主体的前侧,且,所述架主体上设置有避让孔,所述连接片的后端接线部穿过避让孔露于架主体的后侧,该接地弹片作为金属件,其在架主体、安装部及延伸部形成u形包覆式组装,起到加强架主体整体结构强度的作用。
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火线端子和零线端子是注塑固定于架主体上。
1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端子架、内架、外模的设置,利用端子架和内架相互组装形成加强模块,再将外模注塑成型包覆于加强模块的外部,如此,在生产注塑外模时效率相对会提高,而且,外模注塑成型后,外模缩水、变形等外观不良发生率大大降低。
18.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立体示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截面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截面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分解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图(未示外模);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局部结构示图(未示外模);
25.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一视角分解图(未示外模);
26.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二视角分解图(未示外模);
27.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三视角分解图(未示外模);
28.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截面图(未示外模)。
29.附图标识说明:
30.10、外模
ꢀꢀꢀꢀꢀꢀꢀꢀꢀꢀꢀꢀꢀꢀ
20、端子架
31.21、架主体
ꢀꢀꢀꢀꢀꢀꢀꢀꢀꢀꢀꢀ
211、避让孔
32.22、插头端子
ꢀꢀꢀꢀꢀꢀꢀꢀꢀꢀ
23、安装部
33.221、火线端子
ꢀꢀꢀꢀꢀꢀꢀꢀꢀ
222、零线端子
34.223、后端接线部
ꢀꢀꢀꢀꢀꢀꢀ
24、延伸部
35.224、接地弹片
ꢀꢀꢀꢀꢀꢀꢀꢀꢀ
225、上弹片
36.226、连接片
ꢀꢀꢀꢀꢀꢀꢀꢀꢀꢀꢀ
227、下弹片
37.228、插脚
38.30、内架
ꢀꢀꢀꢀꢀꢀꢀꢀꢀꢀꢀꢀꢀꢀ
31、安装位
39.32、第一遮挡加强部
ꢀꢀꢀꢀ
33、第二遮挡加强部
40.34、隔离凸部
ꢀꢀꢀꢀꢀꢀꢀꢀꢀꢀ
35、止脱凸部
41.36、容线腔
ꢀꢀꢀꢀꢀꢀꢀꢀꢀꢀꢀꢀ
40、加强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42.请参照图1至图10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4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
ꢀ“
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44.一种带内架的电源插头,包括有外模10、内架30和端子架20。其中:
45.所述端子架20包括有架主体21和设置于架主体21上的多个插头端子22,所述插头端子22的插脚228露于外模10的前端,所述架主体21的后侧设置有安装部23,所述安装部23插设于安装位31上;所述架主体21的后端底部一体向后延伸的延伸部24,所述延伸部24位于安装部23的下方,且与安装部23平行布置,所述插头端子22的后端接线部223均位于延伸部24的上方。
46.所述多个插头端子22包含火线端子221和零线端子222,所述火线端子221和零线端子222是注塑固定于架主体21上;所述多个插头端子22还包含接地弹片224,所述接地弹片224一体弯折成型,所述接地弹片224具有依次连接的上弹片225、连接片226及下弹片227,所述上弹片225扣于安装部23的顶部,所述下弹片227扣于延伸部24的底部,所述连接片226位于架主体21的前侧,且,所述架主体21上设置有避让孔211,所述连接片226的后端接线部223穿过避让孔211露于架主体21的后侧,接地弹片224的结构设计巧妙,根据不同插头的要求,可依需安装接地弹片224,而且,该种接地弹片224作为金属件,其在架主体21、安装部23及延伸部24形成u形包覆式组装,起到加强架主体21整体结构强度的作用。
47.所述端子架20的后端组装有内架30;所述内架30上设置有安装位31,所述端子架20和内架30相互组装形成加强模块40,所述外模10注塑成型固定于端子架20的外部,具体是指所述外模10注塑成型包覆于加强模块40的外部,在生产注塑外模10时效率相对会提高,而且,外模10注塑成型后,外模10缩水、变形等外观不良发生率大大降低。其中,内架30的选材可灵活设计,例如内架30可选用硬度和/或强度比架主体21、外模10更优的材质。其中,内架30可与外模10仿形设计,以更好地匹配外模10的尺寸定位。
48.具体而言,所述内架30包括有第一遮挡加强部32和第二遮挡加强部33;
49.所述第一遮挡加强部32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安装位31设置于第一遮挡加强部32上,所述第一遮挡加强部32的下端居中设置有隔离凸部34,火线端子221和零线端子222的后端接线部223分别位于隔离凸部34的左、右侧,有利于提高火线端子221和零线端子222之间绝缘、防短路效果。所述第一遮挡加强部32的下端分别对应火线端子221和零线端子222的后端接线部223设置有止脱凸部35,提高火线端子221和零线端子222与架主体21及外模10的结合牢固性,有利于减少火线端子221和零线端子222沿插拔方向松动移位现象。
50.所述第二遮挡加强部33的上端一体连接于第一遮挡加强部32的后端,所述插头端子22的后端接线部223位于第二遮挡加强部33的前方,且位于第一遮挡加强部32的下方。利用第一遮挡加强部32和第二遮挡加强部33对插头端子22的后端接线部223起到遮挡保护作用,同时,在注塑外模10时,由第一遮挡加强部32和第二遮挡加强部33的外表面给外模10的外形起基准定位作用,有利于外模10获得不易变形、外形尺寸稳定。所述第二遮挡加强部33具有后侧壁、左侧壁及右侧壁,所述左侧壁及右侧壁分别一体连接于后侧壁的前端,所述后侧壁、左侧壁及右侧壁围构形成容线腔36,所述插头端子22的后端接线部223连接的线缆被放置于容线腔36内,并从容线腔36的下端伸出。
51.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端子架、内架、外模的设置,利用端子架和内架相互组装形成加强模块,再将外模注塑成型包覆于加强模块的外部,如此,在生产注塑外模时效率相对会提高,而且,外模注塑成型后,外模缩水、变形等外观不良发生率大大降低。
5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