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二次电池的排气装置、袋状二次电池及电池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87225发布日期:2022-07-26 22:02阅读:60来源:国知局
用于二次电池的排气装置、袋状二次电池及电池模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排气装置、包括该排气装置的袋状二次电池以及电池模块,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排气装置、包括该排气装置的袋状二次电池以及电池模块,所述排气装置被配置为使得至少一个排气装置插入到袋状二次电池的电池壳的密封部中,由此,当电池壳中的压力增加时,可以仅将电池壳中的气体迅速排出至外部,并且同时,防止电池壳变形。


背景技术:

2.随着对诸如智能手机的移动设备的需求增加,对用作其能源的二次电池的需求增加。此外,二次电池用于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储能系统(ess)等中。
3.同时,二次电池根据其形状可以分为圆柱形电池、棱柱形电池和袋状电池。在这些电池中,可以以高集成度堆叠的袋状电池具有高的每单位重量的能量密度,并且易于修饰,因而备受关注。袋状电池是包括由层压片制成的电池壳的电池,并且具有电极组件安装在电池壳中的结构。
4.如图1中所示,常规的袋状二次电池10是包括由层压片制成的电池壳12的电池,并且具有电极组件安装在电池壳12中的结构。电极组件容纳在电池壳的容纳部中,电池壳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彼此紧密接触,紧密接触区域的一部分被热熔合,将电解液注入到电池壳中,并且将紧密接触区域的剩余部分真空密封以形成密封部13,由此完成袋状二次电池。
5.对于二次电池,由于其特性,在第一循环的过程中必须首先进行活化正极活性材料的过程和用于在负极处产生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的活化过程。作为这种活化过程的结果,在电池单元中产生大量气体。产生的气体被收集在单独的气袋14中,沿着切割部c切割电池壳,并再次进行热熔合用于密封。将在电池单元中产生的气体收集到袋中、通过切割除去袋、并且对电池壳12的切割区域再次进行热熔合的过程通常被称为脱气过程。该过程的问题在于,设置单独的气袋14,由于气体收集、切割和切割区域的热熔合而工艺复杂,并且成本增加。此外,如果在活化过程中在电池单元中产生的气体没有被有效地除去,则气体占据电池单元中的特定空间。结果,电池壳的中心区域膨胀,由此电池会变形,并且电池的性能如容量和输出,以及电池的寿命会受到不利影响。
6.另外,袋状二次电池的外覆层柔软,会由于高温现象而膨胀,该高温现象会由电池的异常操作引起,例如内部短路、超过允许的电流和电压的过充电状态、暴露于高温环境中、跌落、或因外部冲击导致的变形。
7.特别地,袋状锂二次电池由于当电池中的电解质分解时产生的气体而膨胀,这被称为电解液膨胀。电解质的分解在高温下被加速。因此,当电池持续暴露在高温下时,这种膨胀现象会加速。当电池的温度升高时,电解液分解或者作为副反应产生诸如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的气体,由此,电池中的压力增加。当袋状二次电池中的压力超过特定压力时,袋状二次电池爆炸。由于内压增加引起爆炸的危险是袋状二次电池的最大缺点。
8.因此,在袋状二次电池的开发中,必须实质上考虑安全性。
9.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袋状锂二次电池的排气系统,包括:翼状主体部,其具有被配置为使得袋的内部和外部能够彼此连通的中空部,该主体部被插入到袋中,主体部的相对表面附接于袋上;以及排气调节部,其安装在与主体部的中空部连通的通道中,并且该排气调节部被配置为根据袋的内部压力的变化打开或关闭所述通道。然而,专利文献1没有提出能够将电池壳中的气体排出至外部并且同时防止电解液泄漏的技术以及能够最大化地引导内部气体同时使与电池壳的容纳部面对面的面积最小化的技术。
10.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与电池壳的内部连通的阀机构,该阀机构被配置为排出在电池壳中产生的气体,其中,阀机构包括阀座、球体、弹簧和膜,膜仅传输电池壳中的气体,并且气体挤压位于o环型阀座上方的球体,从而使弹簧收缩,由此,电池壳中的气体通过球体与阀座之间的间隙被排出至外部。然而,专利文献2没有公开能够形成用于排出在电池壳中产生的高压气体的稳定的流道的技术。
11.尚未提出当电池壳中的压力增加时能够有效地排出电池壳中的气体并且同时防止电池壳变形的有效技术。
12.[现有技术文献]
[0013]
[专利文献]
[0014]
(专利文献0001)韩国专利申请公开no.2016-0014828(“专利文献1”)
[0015]
(专利文献000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20-050439(“专利文献2”)


技术实现要素:

[0016]
技术问题
[0017]
鉴于上述问题做出本实用新型,并且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被配置为不需要脱气过程的用于二次电池的排气装置,和包括该排气装置的袋状二次电池。
[0018]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排气装置和包括该排气装置的袋状二次电池,当电池壳中的压力增加时,该排气装置能够迅速排出电池壳中的高压气体,同时防止电池壳变形。
[0019]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排气装置和包括该排气装置的袋状二次电池,该排气装置被配置为容易地与电池壳的密封部结合,同时使电池壳的密封部的变形最小化。
[0020]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排气装置和包括该排气装置的袋状二次电池,该排气装置能够根据电池壳中的压力稳定地改变气体排出通道。
[0021]
技术方案
[0022]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二次电池的排气装置(200)包括:下排气部(230),位于电池壳的容纳部,该下排气部具有垂直(z轴)中空部;上排气部(250),形成为与下排气部(230)连通,该上排气部位于电池壳的外部;翼部(270),被配置为围绕上排气部(250)的外周,该翼部位于电池壳的密封部;排出部(260),包括形成为与上排气部(250)连通的中空部;以及轴单元(210),位于下排气部(230)的中空部中,其中,轴单元(210)包括弹性部(220)。
[0023]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二次电池的排气装置(200)中,轴单元(210)还可以包
括:下盘(211),位于所述轴单元的下端;轴体(213),垂直地(沿z轴方向)位于下法兰(212)的上端;引导通道(215),被配置为与在轴体(213)中形成的主通道(214)连通,该引导通道水平(沿xy平面)布置;以及上盘(216),位于引导通道(215)的上端,并且弹性部(220)可以位于轴体(213)的外周。
[0024]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二次电池的排气装置(200)中,下盘(211)可以被配置为仅输送在电池壳中产生的气体成分。
[0025]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二次电池的排气装置(200)中,在其中形成有中心孔的内部固定部(240)可以位于下排气部(230)的中空部中,并且弹性部(220)可以位于下盘(211)与内部固定部(240)之间。
[0026]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二次电池的排气装置(200)中,当电池壳中的压力正常时,轴单元(210)的引导通道(215)可以面向内部固定部(240)的垂直截面(yz平面),并且当电池壳中的压力高于基准压力时,轴单元(210)可以向上移动,并且引导通道(215)可以与上排气部(250)的上通道(252)连通以形成废气流道。
[0027]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二次电池的排气装置(200)中,下盘(211)可以位于下排气部(230)的中空部的外侧。
[0028]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二次电池的排气装置(200)中,下盘(211)可以位于下排气部(230)的中空部中。
[0029]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二次电池的排气装置(200)中,下板可以位于下排气部(230)的下端,并且下板可以被配置为仅输送在电池壳中产生的气体成分。
[0030]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二次电池的排气装置(200)中,隔板可以位于下排气部(230)的中空部中,并且当电池壳中的压力高于基准压力时,下盘(211)可以移动至隔板。
[0031]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二次电池的排气装置(200)中,排气装置(200)可以被配置为使得至少一个排气装置设置在电池壳的密封部,并且排气装置的方向可以沿着朝向电极片的方向。
[0032]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括所述用于二次电池的排气装置的袋状二次电池和包括该袋状二次电池的电池模块。
[0033]
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提供上述解决方案的所有可能组合。
[0034]
有益效果
[0035]
用于二次电池的排气装置和包括该排气装置的袋状二次电池不需要脱气过程,由此简化袋状二次电池的制造工艺并且降低袋状二次电池的制造成本。
[0036]
当电池壳中的压力增加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二次电池的排气装置能够仅输送电池壳中的气体,由此,可以防止袋状二次电池的质量劣化。
[0037]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二次电池的排气装置包括圆锥形下排气部,由此,可以使排气装置的位于电池壳中的部分的尺寸最小化,因此,可以使对电池壳中的电极组件和电解液的影响最小化。
附图说明
[0038]
图1是具有在其中形成的气袋的常规袋状二次电池和去除了气袋的袋状二次电池的示意图;
[0039]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袋状二次电池的示意图;
[0040]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排气装置的示意图;
[0041]
图4是图3的垂直剖面图;
[0042]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案的下排气部的垂直剖面图;
[0043]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轴单元的垂直剖面图;
[0044]
图7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案的在正常状态下的下排气部、轴单元和弹性部的构造的垂直剖面图;
[0045]
图8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案的在加压状态下的下排气部、轴单元和弹性部的位置变化的垂直剖面图;
[0046]
图9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案的具有垂直隔板的下排气部、轴单元和弹性部的构造的垂直剖面图;
[0047]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案的具有水平隔板的下排气部、轴单元和弹性部的构造的垂直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在本技术中,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具有”、“包含”等指定存在所述的特征、数目、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它们的组合,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数目、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它们的组合。
[0049]
另外,在整个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代执行相似功能或操作的部件。在说明书中描述一个部件与另一部件连接的情况下,该一个部件不仅可以与另一部件直接连接,该一个部件还可以通过又一部件与另一部件间接连接。此外,除非另外提及,否则包括特定元件不表示排除其它元件,而是表示还可以包括这种元件。
[0050]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二次电池的排气装置。
[0051]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袋状二次电池的示意图。
[0052]
参照图2,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袋状二次电池100中,电池壳120起到保护内部部件如电极组件和电解液、通过电极组件(未示出)和电解液(未示出)补充电化学性能、以及散发热量的作用。
[0053]
在此,电池壳120可以由包括树脂层和金属层的层压片制成,并且电池壳的边缘可以在电极组件和电解液容纳在电池壳中的状态下进行热粘合,由此可以形成密封部130。更具体地,电池壳120可以由两个壳构成,即,上壳(未示出)和下壳(未示出),其中至少一个设置有凹入的内部空间。上壳和下壳的边缘可以进行热粘合,由此,容纳电极组件的内部空间可以被密封。
[0054]
另外,层压片通常包括气体阻隔层、表面保护层和密封剂层。气体阻隔层确保电池壳的机械强度,阻断气体或水分从二次电池的外部进入,并且防止电解液泄漏。
[0055]
通常,气体阻隔层包括金属,并且主要使用铝(al)箔。其原因在于,铝箔表现出超过预定水平的机械强度,重量轻,通过电极组件和电解液补充电化学性能,并且确保散热。
[0056]
表面保护层由聚合物制成,位于最外层以将电极组件与外部电绝缘,同时保护二次电池免受与外部的摩擦和碰撞。在此,最外层是指基于气体阻隔层,在与朝向电极组件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即朝向外侧的方向上定向的层。
[0057]
表面保护层主要由表现出耐磨性和耐热性的聚合物,如尼龙树脂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成。此外,表面保护层可以具有由任意一种材料构成的单膜结构,或包括由两种或更多种材料中的各个材料形成的层的复合膜结构。
[0058]
密封剂层由聚合物制成,并且位于最内层以直接接触电极组件。当使用冲头(punch)拉伸具有上述堆叠结构的层压片时,层压片的一部分被拉伸,由此,在袋状电池壳120中形成上容纳部或下容纳部。
[0059]
在将电极组件容纳在容纳部中之后,将电解液注入到容纳部中。然后,使上壳与下壳彼此接触,并且将上壳与下壳的边缘彼此挤压同时对其施加热量,由此密封剂层彼此粘合,从而电池壳120被密封。
[0060]
由于密封剂层直接接触电极组件,因此密封剂层必须具有绝缘性能,并且由于密封剂层也接触电解液,因此密封剂层必须具有耐腐蚀性。此外,由于电池壳必须完全密封以便阻止材料在电池壳内部与外部之间移动,因此密封剂必须具有高密封性。即,作为粘合密封剂层的结果而形成的密封部必须具有优异的热粘合强度。
[0061]
通常,密封剂层主要由聚烯烃类树脂如聚丙烯(pp)或聚乙烯(pe)制成。由于聚丙烯(pp)表现出优异的机械-物理性能,如拉伸强度、刚性、表面硬度、耐磨性和耐热性,以及优异的化学性能,如耐腐蚀性,因此,聚丙烯主要用于制造密封剂层。此外,密封剂层可以由浇铸聚丙烯或聚丙烯-丁烯-乙烯三元共聚物制成。此外,密封剂层可以具有由任意一种材料构成的单膜结构,或包括由两种或更多种材料中的各个材料形成的层的复合膜结构。
[0062]
接下来,将描述电极组件。虽然未示出,但是电极组件可以被配置为具有其中正极板和负极板被设置为彼此面对的结构。正极板和负极板中的每一个形成为具有其中活性材料浆料涂覆至集流体的结构。通常,浆料可以通过在向其中加入溶剂的状态下搅拌活性材料粒子、辅助导体、粘合剂和增塑剂来形成。
[0063]
正极板和负极板形成为平坦的,并且彼此间隔开以彼此面对。在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插设隔膜(separator),以便防止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的直接接触。隔膜将正极板和负极板彼此隔离,以防止它们之间发生短路;然而,隔膜可以被配置为具有多孔结构,使得在充电或放电的过程中电荷可以移动。
[0064]
具有上述配置的电极组件可以被配置为其中多个正极板和多个负极板交替堆叠的堆叠型电极组件,或者其中一个正极板和一个负极板在它们之间插设有隔膜的状态下卷绕的卷绕型电极组件。例如,电极组件可以是堆叠电极组件或者堆叠折叠型电极组件。
[0065]
同时,除了通常使用的液体电解质之外,可以使用其中添加剂被加入到固体电解质中以具有液体与固体之间的中间状态的固体电解质或凝胶型准固体电解质作为电解质。
[0066]
可以在各个正极板和负极板处形成电极片以从其中伸出,并且电极引线110,即与电极片电连接并且从电池壳120向外暴露的部分,用作被配置为与另一二次电池或外部装置电连接的电极端子。当然,显然地,电极片可以与外部装置直接连接而省略电极引线110。虽然在图2中电极引线110沿相同的方向定向,但是显然地,电极引线可以沿相反的方向定向。
[0067]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排气装置200可以设置为与电极引线110邻近,具体地设置在位于电池壳120处的一对电极引线110之间,以沿相同方向定向。其原因在于,在将排气装置200设置在在反复充电和放电的过程中温度相当迅速上升并且容易膨胀的电
极引线110附近的情况下,可以从电池壳120中迅速排出气体。
[0068]
在此,排气装置200所在的电池壳120的密封部130可以被配置为从排气装置200以径向方式倾斜。其原因在于,可以容易地使电池壳120中产生的气体朝向排气装置200移动。
[0069]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排气装置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垂直剖面图。
[0070]
参照图3和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排气装置200可以主要包括下排气部230、上排气部250、排出部260和翼部270。
[0071]
排出部260水平地位于排气装置200的最上端,并具有在其中形成的水平中空孔。排气口可以形成在排出部260的相对端,并且各个排气口可以设置有被配置为在正常状态下覆盖排气口的盖。盖可以被从电池壳120的内部排出的气体打开,由此,气体可以被排出至外部。
[0072]
上排气部250可以垂直地(沿z轴方向)设置同时与排出部260的下端中部连通。上排气部250可以形成为圆柱形,并且可以具有被上部主体251包围的上通道252。上通道252可以与排出部260的中空孔(未示出)连通以形成气体流道。
[0073]
下排气部230可以作为延伸上排气部250的上部主体251的结果而形成。或者,上排气部250和下排气部230可以单独地制造,然后可以彼此耦接。这里,下排气部230可以是宽顶窄底型部分,即,锥形部分,具有在其中形成的中空部。
[0074]
翼部270可以形成为具有朝向其相对端逐渐减小的厚度同时围绕上排气部250的外周。其原因在于,在插入到密封部中之后可以容易地将翼部接合至电池壳120的密封部130,同时使密封部的变形最小化。排气装置200和电池壳120沿着翼部270的外周面彼此耦接。
[0075]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案的下排气部的垂直剖面图,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轴单元的垂直剖面图,图7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案的在正常状态下的下排气部、轴单元和弹性部的构造的垂直剖面图,图8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案的在加压状态下的下排气部、轴单元和弹性部的位置变化的垂直剖面图。
[0076]
将参照图5至图8详细描述下排气部230、轴单元210和弹性部220。
[0077]
内部固定部240可以位于下排气部230的上部的内侧壁处,并且内部固定部240可以是水平地位于下排气部230的内部空间中并且具有在其中形成的中心孔的板。下排气部230的中空部的截面(xy平面)与内部固定部240的中心孔的截面(xy平面)具有相同的中心。这里,内部固定部240的上端面241可以位于上排气部250处,并且支撑轴单元210的上盘216,其描述如下。
[0078]
轴单元210可以包括:圆柱形轴体213;位于轴体213下端的下盘211,该下盘被配置为覆盖轴体213的下端入口;在轴体213中垂直形成的主通道214;被配置为与主通道214连通的引导通道215,该引导通道水平地设置;以及水平地位于引导通道215的上端的上盘216。引导通道215形成为与主通道214垂直连通,并且沿相反方向引导通过主通道214而引入的气体。气体通过在引导通道215的相对端形成的排出口(未示出)排出。
[0079]
下盘211可以由不输送电池壳120中的电解液而是仅输送气体的聚四氟乙烯(ptfe)膜或gore-tex制成,或者可以通过将ptfe膜或gore-tex附接至具有预定孔隙率的刚
性构件来配置。
[0080]
下盘211可以与轴体213直接耦接,或者可以与位于轴体213的下端的下法兰212耦接以向外延伸。在下法兰212位于轴体213的下端的情况下,由ptfe膜或gore-tex制成的下盘211可以通过接合与下法兰212直接耦接。其原因在于,不需要将ptfe膜或gore-tex附接到刚性构件上,不需要使用刚性构件,并且电池壳120中的高压气体g容易被排出至外部。
[0081]
弹性部220位于轴体213的外周面,具体地位于下法兰212的上端面与内部固定部的下端面242之间。这里,弹性部220可以由弹簧构成,并且可以由不锈钢制成。弹性部220的弹性模量可以基于电池壳120中的排气的基准压力来设定。
[0082]
当电池壳120中的压力达到基准压力时,弹性部220收缩,由此,轴单元210朝向上排气部250移动,因此,与内部固定部240的垂直截面(xz平面)紧密地面-面接触的引导通道215朝向上通道252移动。结果,轴单元210的主通道214和引导通道215以及上排气部250的上通道252彼此连通以形成气体流道。
[0083]
另外,轴单元210的上盘216的横向外周面(未示出)和上部主体251的上通道侧内周面以预定距离彼此间隔开,以形成被配置为将从电池壳120引入的气体g排出至外部的通道。即,轴单元210的主通道214和引导通道215、上排气部250的上通道252、上盘216的横向外周面(未示出)与上部主体251的上通道侧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以及排出部260的中空孔形成一体的气体流道。
[0084]
在正常状态下,下法兰212和下排气部230的锥形体(未示出)的下端彼此间隔开,当电池壳120中的压力增加时,弹性部220收缩,并且通过弹性部220的缩短的长度,轴单元210朝向上排气部250移动。此外,下法兰212和下盘211朝向下排气部230的锥形体移动,当下法兰212与下排气部230的锥形体的下端紧密接触时,弹性部不再收缩,并且轴单元210的引导通道215的整个横截面(yz平面)位于上通道252中。由于与下排气部230的锥形体的下端紧密接触,防止弹性部的连续收缩,由此,可以防止轴单元210的连续移动。即,整个引导通道215位于上通道252中,由此可以形成最大化的气体流道。同时,下排气部230、弹性部220和轴单元210的尺寸可以被最小化,由此,可以使排气装置200的尺寸最小化。因此,可以减小插入到袋状二次电池100中的排气装置200的尺寸,从而可以使对袋状二次电池100的影响最小化。
[0085]
当气体从电池壳120排出之后压力恢复至正常状态时,弹性部220返回至初始状态,由此,轴单元210朝向下排气部230移动,并且上盘216与内部固定部240的上端面241紧密接触。
[0086]
除了下盘211和弹性部220之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排气装置200可以由超塑性材料制成。其原因在于,可以在保持排气装置200的刚性的同时使二次电池的重量的增加最小化。
[0087]
另外,假设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轴单元210的主通道214与引导通道215的内径彼此相等,为d,则轴体213的外径可以为2d,下法兰212的外径可以为8/3d,下排气部230的中空部的内径可以为5/2d,内部固定部240的中心孔的直径可以为2d,并且上通道252的内径可以为4d。对主通道214的内径d没有特别地限制,只要不引起电池壳120的变形并且不降低二次电池100的性能即可。在本实用新型中,d可以为1.5mm以上。如果d小于1.5mm,则会无法从电池壳中顺利地排出高压气体。
[0088]
图9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案的具有垂直隔板的下排气部、轴单元和弹性部的构造的垂直剖面图。
[0089]
参照图9,除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案的下排气部1230包括在其中形成的垂直隔板1233、为锥形体的下部主体1232和设置在下部主体的下端的下板1231之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案的排气装置与参照图4至图8描述的排气装置200相同,因此,下文将仅描述下排气部1230。
[009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轴单元1210的下盘1211位于由下板1231和下部主体1232限定的内部空间中,并且轴单元1210位于由上部主体1251、下部主体1232和下板1231限定的内部空间(未示出)中。因此,弹性部1220与二次电池的电解液之间的接触被阻断,由此,在弹性部1220的收缩和恢复以及轴单元1210的向上和向下移动的过程中,电解液向上通道(未示出)的引入被从根本上阻断,因此,仅电池壳中的高压气体可以排出至外部。
[009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案的下板1231可以由与下盘1211相同的材料制成。下板可以由不输送电池壳中的电解液而仅输送气体成分的聚四氟乙烯(ptfe)膜或gore-tex制成,或者可以通过将ptfe膜或gore-tex附接至具有预定孔隙率的刚性构件来配置。此外,虽然在图9中未示出,但是可以在下部主体1232的端部的边缘处设置法兰(未示出),以延伸至下排气部1230的内部空间,使得由ptfe膜或gore-tex制成的片材通过接合与法兰(未示出)耦接。因此,不使用刚性构件,而是直接使用由ptfe膜或gore-tex制成的片材,由此,不需要将ptfe膜或gore-tex附接至刚性构件,不需要使用刚性构件,并且容易将电池壳120中的高压气体g排出至外部。
[0092]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案的下排气部1230可以包括垂直隔板1233,该垂直隔板1233从内部固定部1240沿着朝向下盘1211的方向垂直延伸。弹性部1220可以位于垂直隔板1233与轴单元1210的轴体(未示出)的外壁之间,并且弹性部1220可以收缩直至下法兰(未示出)与垂直隔板1233的下端紧密接触。在图9中,垂直隔板1233示出为具有宽的顶部和窄的底部的形状。然而,显然地,垂直隔板的形状不限于此,只要不增加下排气部1230的体积即可。此外,在图9中,垂直隔板1233示出为与下部主体1232的内壁间隔开。然而,垂直隔板可以设置为与下部主体1232的内壁紧密接触,或者可以一体地形成在下部主体1232的内壁处。此外,垂直隔板1233可以是被配置为围绕弹性部1220的周围的一体式隔板,或者可以由以预定距离彼此间隔的两个或更多个隔片构成。
[0093]
当电池壳中的压力增加时,弹性部1220收缩,轴单元1210朝向上排气部(未示出)移动,并且高压气体通过一体式气体流道排出至外部,所述一体式气体流道由轴单元1210的主通道(未示出)和引导通道(未示出)、轴单元1210的上盘(未示出)与上部主体1251的内侧壁之间的空间、上通道(未示出)、以及排出部的中空部(未示出)形成。
[0094]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案中,下部主体1232可以通过将ptfe膜或gore-tex附于刚性构件来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电池壳中产生的高压气体迅速地输送至排气装置的内部并且将高压气体迅速地排出至外部。
[0095]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案的具有水平隔板的下排气部、轴单元和弹性部的构造的垂直剖面图。
[0096]
除了水平隔板2234之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案的排气装置与根据本实
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案的排气装置相同,因此,下文将仅描述水平隔板2234。
[0097]
水平隔板2234可以是在下部主体2232的内侧壁处形成以从其突出的环形板。当电池壳中的压力增加时,弹性部2220收缩,并且轴单元2210朝向上排气部(未示出)移动,由此,电池壳中的高压气体被排出至外部。弹性部2220可以收缩直至下法兰(未示出)与水平隔板2234紧密接触。
[0098]
在此,水平隔板2234可以由以预定距离彼此间隔开的两个或更多个隔片构成。
[0099]
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袋状二次电池的排气装置可以包括在袋状二次电池中,并且袋状二次电池可以被组装以构成电池模块。
[0100]
尽管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细节,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其详细描述仅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从而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和技术构思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并且显然地,这些改变和修改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0101]
[附图标记说明]
[0102]
10、100:袋状二次电池
[0103]
11、110:电极端子
[0104]
12、120:电池壳
[0105]
13、130:密封部
[0106]
14:脱气部
[0107]
200:排气装置
[0108]
210、1210、2210:轴单元
[0109]
211、1211、2211:下盘
[0110]
212:下法兰
[0111]
213:轴体
[0112]
214:主通道
[0113]
215:引导通道
[0114]
216:上盘
[0115]
220、1220、2220:弹性部
[0116]
230、1230、2230:下排气部
[0117]
232、1232、2232:下部主体
[0118]
240、1240:内部固定部
[0119]
241:内部固定部的上端面
[0120]
242:内部固定部的下端面
[0121]
250:上排气部
[0122]
251、1251、2251:上部主体
[0123]
252:上通道
[0124]
260:排出部
[0125]
270:翼部
[0126]
1231、2231:下板
[0127]
1233:垂直隔板
[0128]
2234:水平隔板
[0129]
c:切割部
[0130]
g:高压气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