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具体是一种使用安全的温控器。
背景技术:2.现有的生活电器,常见的液体加热器,如电热水壶、养生壶等等,其中会用到电连接器,电连接器一般包括上连接器和下连接器,上连接器与下连接器插接耦合实现电导通。由于液体加热器需要进行温度检测、防溢检测等等功能,因此需要通过电连接器传输检测信号,因此需要电连接器上设置专门的信号通路,因此在上连接器上设有信号导电环。
3.另外在现有的安规标准下,下连接器需要进行碰针测试,该测试需要下连接器上的多个耦合环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3mm,该要求为了防止下连接器被异物或者小童的手指插入相邻耦合环之间的凹槽内而接触到带电的导电体,因此上连接器的外周尺寸受到限制,从而匹配使用的上连接器外周尺寸同样受到温控器,在不增加上连接器外周尺寸的前提下,增加了信号导电环,会导致信号导电环与强电导电环之间的爬电距离变小,可能低于8mm,影响产品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一种使用安全的温控器,其主要作用使强电导电环与信号导电环之间加强绝缘,避免强电影响ntc等弱电元件的阻值,使数据反馈更加准确。
5.一种使用安全的温控器,包括设有插接腔的上座壳体,所述插接腔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第一导电环、第二导电环、第三导电环、组合导电环以及第六导电环,各导电环的顶端均设置有弧形侧碰面:
6.所述第一导电环与第一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环的弧形侧碰面朝向外侧;
7.所述第二导电环与l极输出端和n极输出端中的一个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环的弧形侧碰面朝向外侧;
8.所述第三导电环与l极输出端和n极输出端中的另一个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导电环的弧形侧碰面朝向内侧;
9.所述组合导电环包括绝缘壁,绝缘壁的内外壁面上分别设置有第四导电环和第五导电环,第四导电环和第五导电环分别与第二信号输出端和第三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四导电环和第五导电环的弧形侧碰面分别朝向内侧和朝向外侧;
10.所述第六导电环与地线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六导电环的弧形侧碰面朝向内侧。
1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12.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绝缘壁由上座壳体往插接腔方向延伸成型,其延伸高度大于第四导电环和第五导电环的高度,所述绝缘壁的顶端内外设置有侧碰导入斜面。
13.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座壳体往插接腔内延伸有内外设置的第一绝缘环和第二绝缘环,所述第二导电环靠贴第一绝缘环的外壁面设置,所述第三导电环靠贴第二绝缘环的内壁面设置。
14.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弧形侧碰面通过各导电环的顶部向内或向外侧方向弯曲形成。
15.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座壳体上设置两组电路开关,每组电路开关包括弹性接触的动触片和定触片,两动触片分别与第二导电环和第三导电环连接,两定触片分别与l极输出端和n极输出端连接。
16.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座壳体上设置有三片信号接线端子片,三片信号接线端子片的一端分别与第一信号输出端、第二信号输出端以及第三信号输出端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导电环、第四导电环以及第五导电环连接。
17.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座壳体对应第一导电环开设有装配通孔,所述装配通孔内设置有上水结构,第一导电环嵌套在上水结构外侧。
18.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座壳体的顶部还安装有金属安装板,所述金属安装板上设置有一个或两个双金属片,所述上水结构的侧壁上延伸有抵承环,所述金属安装板抵放在抵承环上并对应上水结构开设有避让通孔,通过金属安装板与上座壳体连接将上水结构装配固定。
19.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六导电环靠贴设置在插接腔的腔壁上,所述第六导电环的弧形侧碰面与上座壳体的顶沿平滑过渡。
20.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六导电环一体式设置有零线接线端子片,零线接线端子片延伸出上座壳体外与地线输出端连接。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2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使用安全的温控器,该结构利用绝缘台阶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防爬电表面,增加了强电导电环与信号导电环之间的爬电距离,使两者之间的爬电距离≥8mm,使强电导电环与信号导电环之间加强绝缘,避免强电影响ntc等弱电元件的阻值,使数据反馈更加准确,强电确保了电气安全性,同时不需要增大上连接座尺寸,不会影响现有产品的结构设计。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分解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水结构与上座壳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8.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使用安全的温控器,包括设有插接腔2的上座壳体1,所述插接腔2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第一导电环3、第二导电环4、第三导电环5、组合导电环6以及第六导电环7,各导电环的顶端均设置有弧形侧碰面8:
29.所述第一导电环3与第一信号输出端d1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环3的弧形侧碰面8朝向外侧;
30.所述第二导电环4与l极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环4的弧形侧碰面8朝向外侧;
31.所述第三导电环5与n极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导电环5的弧形侧碰面8朝向内侧;
32.所述组合导电环6包括绝缘壁9,绝缘壁9的内外壁面上分别设置有第四导电环10和第五导电环11,第四导电环10和第五导电环11分别与第二信号输出端d2和第三信号输出端d3电性连接,所述第四导电环10和第五导电环11的弧形侧碰面8分别朝向内侧和朝向外侧;
33.所述第六导电环7与地线输出端e电性连接,所述第六导电环7的弧形侧碰面8朝向内侧。
34.所述绝缘壁9由上座壳体1往插接腔2方向延伸成型,其延伸高度大于第四导电环10和第五导电环11的高度,所述绝缘壁9的顶端内外设置有侧碰导入斜面12;
35.受限于上连接器的环数限制,因此第四导电环10和第五导电环11需要共用一环,由于用于第四导电环10和第五导电环11连接弱电,因此两者之间的间距不需要太大,只需要通过绝缘壁9隔离,并且由于组合导电环6通过三部分(绝缘壁9、第四导电环10和第五导电环11)组成,因为会造成厚度增加,因此通过侧碰导入斜面12,有助于下连接器上的导电弹片能够与第四导电环10和第五导电环11接触通电。
36.所述上座壳体1往插接腔2内延伸有内外设置的第一绝缘环13和第二绝缘环14,所述第二导电环4靠贴第一绝缘环13的外壁面设置,所述第三导电环靠贴第二绝缘环14的内壁面设置。
37.第一绝缘环13和第二绝缘环14用于增加n极和l极之间的爬电距离,因此绝缘壁9和第二绝缘环14的延伸高度较矮。在本实施方案中,第一绝缘环13和第二绝缘环14的高度约占第二导电环或第三导电环高度的三分之一。
38.所述弧形侧碰面8通过各导电环的顶部向内或向外侧方向弯曲形成;该结构方便弧形侧碰面8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39.所述上座壳体1上设置两组电路开关,每组电路开关包括弹性接触的动触片15和定触片16,两动触片15分别与第二导电环4和第三导电环5连接,两定触片16分别与l极输出端和n极输出端连接。
40.所述上座壳体1上设置有三片信号接线端子片17,三片信号接线端子片17的一端分别与第一信号输出端d1、第二信号输出端d2以及第三信号输出端d3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导电环3、第四导电环10以及第五导电环11连接(附图中以连接第一导电环3的信号接线端子片17为例,其余两片信号接线端子片17并未标示)。
41.所述上座壳体1对应第一导电环3开设有装配通孔18,所述装配通孔18内设置有上水结构,第一导电环3嵌套在上水结构外侧。
42.所述上座壳体1的顶部还安装有金属安装板21,所述金属安装板21上设置有一个或两个双金属片,所述上水结构的侧壁上延伸有抵承环25,所述金属安装板21抵放在抵承环25上并对应上水结构开设有避让通孔23,通过金属安装板21与上座壳体1连接将上水结
构装配固定;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安装牢固。
43.所述上水结构包括进水套筒19和出水头20,所述进水套筒19装配连接在装配通孔18,进水套筒19的一端延伸出上座壳体1的顶部并连接出水头20,所述避让通孔23适配出水头20,其抵承环25设置在出水头20的侧壁上;通过增加进水套筒19和出水头20能够应用于液体电加热设备上,例如自动上水的电热水壶。
44.所述第六导电环7靠贴设置在插接腔2的腔壁上,所述第六导电环7的弧形侧碰面8与上座壳体1的顶沿平滑过渡;弧形侧碰面8还对第六导电环7起到定位装配作用。
45.所述第六导电环7一体式设置有零线接线端子片24,零线接线端子片24延伸出上座壳体1外与地线输出端e连接。
46.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