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汇流盘组件及电池。
背景技术:2.动力电池/储能电池pack工艺已经成为电池市场生产的主流,大功率激光焊是最需要技术含量的环节之一,但是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点:1、传统圆柱电芯采用单极耳方式,影响电芯的倍率性能和传热性能;2、一些大圆柱电池的汇流盘设置有尾巴结构,用于与壳体或盖板连结,该结构大大降低了电池的倍率性能;3、一些大圆柱电池的汇流盘通过激光焊接、电阻焊接等方式,工艺比较复杂,良品率低,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电池汇流盘组件,以解决现有汇流盘结构造成电池的倍率性能低、传热性能差的问题。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电池汇流盘组件,包括一体结构的汇流盘和翻边,汇流盘为圆盘结构,汇流盘边缘处周向设有若干弧形的翻边,且相邻的两个翻边之间设有翻边缺口,汇流盘中心处设有中心孔,中心孔为通孔,且中心孔的一侧形成中心翻边,中心翻边与所述翻边方向相反,中心孔周向设有若干凸起和若干槽孔,且凸起和槽孔交替设置,凸起的方向与翻边的方向相反,汇流盘上方安装弹性压紧件,且弹性压紧件位于翻边内部,弹性压紧件能够吸收装配公差。
6.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压紧件的材质为塑料或金属材料。
7.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压紧件为具有弹性的圆环,且圆环上设有开口。
8.进一步的,所述圆环的横截面为矩形。
9.进一步的,所述圆环的横截面为弧形,且弧形面向内弯曲。
1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汇流盘组件具有以下优势:
1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汇流盘组件,结构简单,能够提高过电流能力。
12.(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汇流盘组件,凸起的加强结构用于焊接,便于与极耳压紧接触,提高焊接的良品率;中心翻边与卷芯中心孔配合用于固定;汇流盘外侧主体有与加强结构相反方向的翻边,用于与电池壳体连结,翻边上有翻边缺口便于翻边与壳体辊槽紧密接触。
13.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以解决现有的电池结构倍率性能低、传热性能差的问题。
1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15.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和卷心,壳体为一端开口的空心圆柱结构,壳体上设有壳体辊槽,壳体自下至上依次安装卷心和所述汇流盘组件,且卷心位于壳体辊槽下方,所述汇流盘组件位于壳体辊槽内部,汇流盘组件的翻边被弹性压紧件和壳体棍槽的槽壁、弹性压紧件
和汇流盘组件的翻边依次压紧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能够提高电池倍率性能和传热性能,同时简化了汇流盘与壳体的连结工艺,提高了制造效率,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17.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汇流盘组件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汇流盘组件的俯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汇流盘组件的剖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弹性压紧件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22.图5为图4的剖视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弹性压紧件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24.图7为图6的剖视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池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26.图9为图8中a处的放大图;
27.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28.图11为图10中b处的放大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汇流盘;2-翻边;3-凸起;4-槽孔;5-中心孔51-中心翻边;6-弹性压紧件;61-开口;7-翻边缺口;8-壳体;81-壳体辊槽;9-卷心。
具体实施方式
3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
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35.一种电池汇流盘组件,如图1至图7所示,包括一体结构的汇流盘1和翻边2,汇流盘1为圆盘结构,汇流盘1边缘处周向设有若干弧形的翻边2,且相邻的两个翻边2之间设有翻边缺口7,汇流盘1中心处设有中心孔5,中心孔5为通孔,且中心孔5的一侧形成中心翻边51,中心翻边51与所述翻边2方向相反,中心孔5周向设有若干凸起3和若干槽孔4,且凸起3和槽孔4交替设置,凸起3的方向与翻边2的方向相反,汇流盘1上方安装弹性压紧件6,且弹性压紧件6位于翻边2内部,弹性压紧件6能够吸收装配公差。
36.凸起3的加强结构用于焊接,便于与极耳压紧接触,提高焊接的良品率;中心翻边51与卷芯中心孔配合用于固定;汇流盘1外侧主体有与加强结构相反方向的翻边2,用于与电池壳体连结,翻边2上有翻边缺口7便于翻边2与壳体辊槽紧密接触。
37.弹性压紧件6的材质为有一定强度的塑料或金属材料,优选的,金属材料如钢、铜、铝、铁、镍等。
38.弹性压紧件6为具有弹性的圆环,圆环上设有开口61,开口61用于吸收公差,圆环的横截面形状与辊槽处壳体弧形形状匹配,提高汇流盘1与壳体的接触面积。
39.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圆环的横截面为矩形,相对于圆形此结构安装后稳定性更强,且方便安装。
40.如图6和图7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圆环的横截面为弧形,且弧形面向内弯曲,方便与电池的壳体装配。
41.凸起3为矩形凸起,且相邻两个凸起3的长度不同,凸起3的加强结构用于焊接,便于与极耳压紧接触,提高焊接的良品率。槽孔4为椭圆形通孔,槽孔4用于渗入电解液。
42.一种电池汇流盘组件的装配原理为:
43.凸起3的加强结构用于焊接,便于与极耳压紧接触,提高焊接的良品率;中心翻边51与所述翻边2方向相反,中心翻边51与卷芯中心孔配合用于固定;槽孔4用于渗入电解液,翻边2的方向与凸起3的方向相反,用于与电池壳体连结,翻边2上有翻边缺口7便于辊槽时该翻边跟随辊槽弯折,防止弯折时产生褶皱;使翻边2与壳体辊槽紧密接触。弹性压紧件具有与辊槽弧形匹配的形状,增加汇流盘与壳体的接触面积,提高电芯的倍率性能和导热性能。
44.一种电池,如图8至图11所示,包括壳体8和卷心9,壳体8为一端开口的空心圆柱结构,壳体8上设有壳体辊槽81,壳体8自下至上依次安装卷心9和所述汇流盘组件,且卷心9位于壳体辊槽81下方,所述汇流盘组件位于壳体辊槽81内部,壳体棍槽81的槽壁、弹性压紧件6和汇流盘组件的翻边2依次压紧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电池倍率性能和传热性能,同时简化了汇流盘连结的生产工艺。
45.一种电池的装配过程为:
46.1、卷芯9与汇流盘1焊接组成卷芯组件;
47.2、卷芯组件装入壳体8底部,在汇流盘1上面放置弹性压紧件6;
48.3、在汇流盘组件的翻边2位于壳体8具体位置的外侧,通过外力向壳体8的轴心方形挤压,此时汇流盘组件的翻边2受力跟随弯折,壳体8和弹性压紧件6把翻边2夹紧,此时壳体8受挤压的位置形成壳体辊槽81,并把汇流盘组件压紧。
49.汇流盘1与壳体8连结通过弹性压紧件6和壳体辊槽81形成压紧连结,能够提高电池倍率性能和传热性能,同时简化汇流盘与壳体的连结工艺,提高制造效率,降低了成本。
5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