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设备的转接装置和医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33156发布日期:2022-07-05 20:23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设备的转接装置和医疗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疗设备的转接装置和医疗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能量外科系统的发展,转接装置已经被广泛运用在能量外科系统中,由于系统发生器与手持器械之间无法直接相连,因此需要有转接装置为系统发生器与手持器械之间起到连接和转换等作用。
3.但目前新款的系统发生器对于能量输出线或数据信号走线数量越来越多,而现有的转接装置由于其本身的针芯数量固定和有限,导致其本身的兼容性不足,逐渐无法满足系统发生器的要求,从而导致现有的转接装置无法与系统发生器配合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疗设备的转接装置和医疗设备,旨在通过在输入针芯组件内设有至少一根预留针芯,从而提高了转接装置的兼容性,以避免现有的转接装置其本身的针芯数量固定和有限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医疗设备的转接装置,所述医疗设备的转接装置包括壳体组件和输入针芯组件,所述壳体组件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并沿其自身长度方向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壳体组件的输入端用于与外界的发生器连接,所述壳体组件的输出端用于与外界的医疗器械连接,所述输入针芯组件包括多根输入针芯和至少一根预留针芯,多根所述输入针芯和至少一根所述预留针芯均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并处于所述壳体组件的输入端,所述壳体组件的输入端设有多个第一避让孔,一所述第一避让孔对应供一所述输入针芯或者供一所述预留针芯穿过。
6.可选地,所述输入针芯的数量为九根,所述预留针芯的数量为一根。
7.可选地,每相邻两根所述输入针芯之间的距离呈不等距设置;和/或,所述预留针芯与相邻两根所述输入针芯之间的距离呈不等距设置。
8.可选地,所述医疗设备的转接装置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并分别与多根所述输入针芯和至少一根所述预留针芯电性连接。
9.可选地,所述电路板靠近所述壳体组件的输入端的板面凸设有磁性连接件,所述壳体组件的输入端的端面还设有第二避让孔,所述磁性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二避让孔。
10.可选地,所述医疗设备的转接装置还包括输出针芯组件,所述输出针芯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并处于所述壳体组件的输出端,所述壳体组件的输出端的端面设有多个第三避让孔,所述输出针芯组件穿设于多个所述第三避让孔,并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板。
11.可选地,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连接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输入针芯组件处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连接为可拆卸式连接。
12.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卡位件和卡位槽的二者之一,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所述卡位件和所述卡位槽的二者之另一,所述卡位件卡设于所述卡位槽,以使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
13.可选地,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壁设有穿线槽;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壁凹陷形成有握持槽。
1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医疗设备,所述医疗设备包括发生器和医疗器械以及如上所述的医疗设备的转接装置,所述壳体组件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发生器,所述壳体组件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医疗器械。
1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壳体组件和输入针芯组件,壳体组件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并沿其自身长度方向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壳体组件的输入端用于与外界的发生器连接,壳体组件的输出端用于与外界的医疗器械连接,输入针芯组件包括多根输入针芯和至少一根预留针芯,多根输入针芯和至少一根预留针芯均设于容纳腔内,并处于壳体组件的输入端,壳体组件的输入端设有多个第一避让孔,一第一避让孔对应供一输入针芯或者供一预留针芯穿过,如此即可通过设置有至少一根预留针芯,以使转接装置能够适用于新款的系统发生器,从而使得转接装置的兼容性更高,解决了现有的转接装置其本身的针芯数量固定和有限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医疗设备的转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医疗设备的转接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医疗设备的转接装置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图2中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图2中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号说明:
23.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转接装置133穿线槽10壳体组件135握持槽10a第一避让孔30输入针芯组件10b第二避让孔31输入针芯10c第三避让孔33预留针芯11第一壳体50电路板111卡位件51磁性连接件13第二壳体70输出针芯组件131卡位槽
ꢀꢀ
24.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7.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8.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医疗设备的转接装置100。
2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4所示,该医疗设备的转接装置100包括壳体组件10和输入针芯组件30,壳体组件10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并沿其自身长度方向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壳体组件10的输入端用于与外界的发生器连接,壳体组件10的输出端用于与外界的医疗器械连接,输入针芯组件30包括多根输入针芯31和至少一根预留针芯33,多根输入针芯31和至少一根预留针芯33均设于容纳腔内,并处于壳体组件10的输入端,壳体组件10的输入端设有多个第一避让孔10a,一第一避让孔10a对应供一输入针芯31或者供一预留针芯33穿过。
30.在一实施例中,外界的医疗器械可以为高频电刀或者超声切割止血刀等手持器械,而输入针芯31与预留针芯33的存在下,用于与发生器进行电性连接;发生器当其能量输出线或数据信号走线数量增多时,连接于发生器的转接装置100所需要的针芯数量即需要相应地增加,因此预留针芯33的设置,以使得转接装置100能够与能量输出线或数据信号走线数量增多的发生器进行连接。
31.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壳体组件10和输入针芯组件30,输入针芯组件30包括多根输入针芯31和至少一根预留针芯33,如此即可通过设置有至少一根预留针芯33,以使转接装置100能够适用于新款的系统发生器,相比较现有的转接装置100没有预留针芯33的设置,本技术的转接装置100的兼容性更高,解决了现有的转接装置100其本身的针芯数量固定和有限的技术问题。
3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输入针芯31的数量为九根,预留针芯33的数量为一根。
33.在一实施例中,旧款的系统发生器,如强生g11超声高频外科集成系统发生器,与该旧款的系统发生器所连接的现有转接装置100的针芯便为九根,而目前系统发生器在发展下,由于能量输出线或数据信号走线数量增多,所连接的转接装置100的针芯便需要十根,因此本技术的转接装置100的输入针芯31为九根,预留针芯33的一根,即针芯一共为十根。
34.输入针芯31和预留针芯33的数量设置,以使本技术的转接装置100能够良好适用于目前的系统发生器,即是所连接的转接装置100的针芯需要十根的系统发生器,从而提高本技术的转接装置100的适配性。
3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每相邻两根输入针芯31之间的距离呈不等距设置,预留针芯33与相邻两根输入针芯31之间的距离呈不等距设置。
36.在一实施例中,每相邻两根输入针芯31之间的距离为不等距,预留针芯33与相邻两根输入针芯31之间的距离为不等距,因此发生器所对应的孔与孔之间的距离也为不等距,因此能够和针芯与针芯之间等距一致的转接装置100进行区分,以此起到防止针芯与针芯之间等距一致的转接装置100误插到发生器内。
37.每相邻两根输入针芯31之间的距离和预留针芯33与相邻两根输入针芯31之间的距离均呈不等距的设置,避免非对应的转接装置100插入到发生器内,以此能够提高本技术转接装置100的安全性和唯一性。
38.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医疗设备的转接装置100还包括电路板50,电路板50设于容纳腔内,并分别与多根输入针芯31和至少一根预留针芯33电性连接。
39.在一实施例中,本技术电路板50的数量优选为一块,并且输入针芯31与预留针芯33均通过走线的方式与电路板50电性连接,相比较现有的转接装置100是通过多块电路板50进行插接连接,并且插接完成后需要灌胶为多块电路板50之间的连接起到稳定性,本技术的电路板50数量以及与针芯的连接方式,在数量上得以减少,无需进行额外的灌胶固定工艺过程;在此说明,本技术的电路板50选用的是pcba(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电路控制板。
40.本技术电路板50的设置,以使集成性更高,并且结构更加简单,工艺步骤更少,大大降低了工厂的生产成本。
41.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电路板50靠近壳体组件10的输入端的板面凸设有磁性连接件51,壳体组件10的输入端的端面还设有第二避让孔10b,磁性连接件51穿设于第二避让孔10b。
42.在一实施例中,发生器内设有与磁性连接件51相磁性连接的磁性件(图中未示出),以使得转接装置100与发生器连接时,在磁性连接情况下,两者的连接更加稳定,不会发生掉落;当然了,磁性连接件51和磁性件不限于是磁性件,示例性的,磁性连接件51为磁性吸附件,磁性件为金属吸附件或磁性吸附件。或者,磁性件为磁性吸附件,磁性连接件51为金属吸附件或磁性吸附件。
43.当磁性连接件51和磁性件同时为磁铁件,其中,磁性连接件51的磁极与磁性件的异性磁极相对,此处的异性磁极是指磁性连接件51和磁性件相对的磁极构成异性磁极,以使磁性连接件51和磁性件在异性磁极的吸引力作用下,转接装置100能够牢固固定在发生器上。
44.磁性连接件51为磁铁或磁性金属件,磁性件为磁铁,其中,当磁性连接件51和磁性件均为磁铁时,磁性连接件51的磁极与磁性件的异性磁极相对,此处的异性磁极是指磁性连接件51和磁性件相对的磁极构成异性磁极,异性磁极之间能够产生相互吸附的作用。
45.磁性连接件51的设置,以使转接装置100能够磁性连接于发生器,相比较现有技术转接装置100通过插接于发生器,本技术的连接效果更好,更加稳定,从而提高了安全性。
4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2所示,医疗设备的转接装置100还包括输出针芯组件70,输出针芯组件70设于容纳腔内,并处于壳体组件10的输出端,壳体组件10的输出端的端面设有多个第三避让孔10c,输出针芯组件70穿设于多个第三避让孔10c,并电性连接于电路板50。
47.在一实施例中,输出针芯组件70内包括多根输出针芯,输出针芯的数量优选为七根,因此对应的第三避让孔10c的数量也为七个,输出针芯的设置,以使能够传递电路板50的信号与能量到手持器械内的换能器。
48.本技术通过设置有输出针芯组件70,以使转接装置100能够传递能量与信号给予医疗器械,传递效果好,结构简单。
49.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4以及图5所示,壳体组件10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3,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3之间连接围合形成容纳腔,输入针芯组件30处于第一壳体11的输入端,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的连接为可拆卸式连接。
5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内设有输入针芯组件30,并用于连接发生器,第二壳体13内设有输出针芯组件70,并用于连接医疗器械,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为卡扣连接、螺纹连接或者弹性变形连接等方式,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51.本技术通过设有第一壳体11和与第一壳体11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壳体13,相比较现有的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为固定连接或者一体式设置,本技术拆卸更加方便,并且便于装配和维修,方便了工作人员的一系列工作。
5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结合图4至图5所示,第一壳体11设置有卡位件111和卡位槽131的二者之一,第二壳体13设置有卡位件111和卡位槽131的二者之另一,卡位件111卡设于卡位槽131,以使第一壳体11可拆卸连接于第二壳体13。
5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设有卡位件111,第二壳体13设有卡位槽131,卡位件111与卡位槽131卡接,以使第一壳体11可拆卸连接于第二壳体13;当然了,亦可以为第二壳体13设有卡位件111,第一壳体11设有卡位槽131,卡位件111与卡位槽131卡接,以使第二壳体13可拆卸连接于第一壳体11。
54.卡位件111与卡位槽131的设置,以使第一壳体11能够可拆卸连接于第二壳体13,相比较现有的其它可拆卸方式,本技术的可拆卸连接效果好,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并且拆卸与连接操作方便。
5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5所示,第二壳体13的外侧壁设有穿线槽133,第二壳体13的外侧壁凹陷形成有握持槽135。
56.在一实施例中,穿线槽133的设置,以使线圈可以穿设于穿线槽133,从而实现与第二壳体13的连接,进而实现与转接装置100的连接,在有线圈的情况下,也便于携带转接装置100;握持槽135的设置,以使工作人员在操作转接装置100时,可以直接通过手指握住握持槽135,从而使得工作人员便于操作,并且可以通过握持槽135来分辨出转接装置100是朝上或者朝下,可以理解的是,当握持槽135设于第二壳体13的顶部时,握持槽135朝上,便是转接装置100朝上,握持槽135朝下,便是转接装置100朝下,同理,当握持槽135设于第二壳体13的底部时,握持槽135朝上,便是转接装置100朝下,握持槽135朝下,便是转接装置100朝上,从而可以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分辨。
57.穿线槽133与握持槽135的设置,以便于工作人员操作,从而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58.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医疗设备,医疗设备包括发生器(图中未示出)和医疗器械(图中未示出)以及如上的医疗设备的转接装置100,壳体组件10的输入端连接于发生器,壳体组件10的输出端连接于医疗器械。
59.需要说明的是,医疗设备内的转接装置100的详细结构可参照上述医疗设备的转接装置100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由于在本实用新型的医疗设备的转接装置100中使用了上述医疗设备的转接装置100,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医疗设备的转接装置100的实施例包括上述医疗设备的转接装置100全部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且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也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6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