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保护套。
背景技术:2.新能源汽车在各个方面的技术已日趋成熟,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电池一般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在新能源汽车内的电池承载架上,在汽车行驶时由于车速较高,可能会导致电池受到较大的冲击力,导致电池发生较大的振动。振动严重时可能会使电池与车内其他部件发生碰撞,对电池和车内设施造成损坏。设置电池保护套能够对电池进行有效的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保护套,其通过环绕式设置在保护套主体外侧的连接体将保护套盖连接在保护套主体上,能够保证保护套盖的稳定连接,并且减小电池保护套占用的空间。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保护套,包括:
6.保护套主体,其为中空的筒体,所述保护套主体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汽车的电池承载架上;
7.保护套盖,其匹配设置在所述保护套主体的另一端;
8.连接体,其包括连接横梁和两个卡爪;
9.所述连接横梁平行于所述电池承载架设置;
10.所述两个卡爪对称设置所述连接横梁的两端,并且所述卡爪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横梁上;
11.两个连接转轴,其对称固定设置在所述保护套主体的两端,并且所述连接转轴与所述卡爪一一对应设置;
12.其中,所述卡爪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连接转轴上;
13.两个连接柱,其对称设置在所述保护套盖的两端,并且与所述两个卡爪一一对应设置;
14.其中,所述连接卡爪上具有卡合凹槽,所述卡爪能够通过所述卡合凹槽匹配卡接在所述连接柱上。
15.优选的是,所述连接柱与所述连接转轴平行间隔设置。
16.优选的是,所述卡合凹槽为弧形,并且开设在所述卡爪的另一端上。
17.优选的是,所述连接横梁上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沿所述连接横梁的轴向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横梁上。
18.优选的是,所述压板的一侧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横梁上,另一侧朝向远离所述电
池承载架的方向倾斜。
19.优选的是,所述保护套主体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池承载架上。
20.优选的是,连接座为框架结构,所述连接座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电池承载架上。
21.优选的是,保护套盖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连接横梁同侧设置,并且位于所述连接横梁的上方。
22.优选的是,所述保护套盖上还设置有固定连接件,所述固定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螺栓孔;所述保护套主体上设置有第二螺栓连接孔,所述第二螺栓孔与所述第一螺栓孔对应设置;所述固定连接件与所述保护套主体通过螺栓连接。
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保护套,通过环绕式设置在保护套主体外侧的连接体将保护套盖连接在保护套主体上,能够保证保护套盖的稳定连接,并且减小电池保护套占用的空间。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保护套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体开启状态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保护套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29.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保护套,主要包括:保护套主体110,保护套盖120,连接横梁131和卡爪132。
30.保护套主体110其为中空的筒体,汽车的动力电池设置在保护套主体110的内腔中;保护套主体110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汽车的电池承载架(图中未示出)上。保护套盖120匹配设置在保护套主体110的上端。
31.连接体用于连接保护套主体110和保护套盖120。所述连接体包括连接横梁131和两个卡爪132。连接横梁131平行于所述电池承载架设置,两个卡爪132对称设置连接横梁131的两端。卡爪13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横梁131上,另一端为自由端。
32.其中,保护套主体110为长方体套筒,连接横梁131设置在保护套主体110的一侧,并且平行于保护套主体110的侧面设置。两个卡爪132为板状结构,卡爪132平行于保护套主体110的端面设置。使所述连接体半包围式环绕在所述保护套主体110的外侧。
33.两个连接转轴111对称固定连接在保护套主体110的两端,并且连接转轴111与卡爪132一一对应设置。其中,连接转轴111垂直于保护套主体110的端面设置的端面设置,卡爪132上设置有连接通孔,并且通过所述连接通孔可转动的连接在连接转轴111上。
34.两个连接柱121对称固定连接在保护套盖120的两端,并且与两个卡爪132一一对应设置。其中,连接柱121为椭圆柱状,连接卡爪132的自由端上具有卡合凹槽132a,并且卡合凹槽132a的尺寸与接柱121的尺寸相匹配,卡爪132能够通过卡合凹槽132a匹配卡接在连
接柱121上。
35.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柱121与连接转轴111平行间隔设置。作为优选,卡合凹槽132a的形状为设置为弧形,以便于卡合凹槽132a与连接柱121的配合。
36.连接横梁131上设置有压板131a,压板131a沿连接横梁131a的轴向固定连接在连接横梁131上。设置压板131a以便于使用者转动所述连接体,实现保护套主体110和保护套盖120连接或分离。
37.在本实施例中,压板131a的长度与连接横梁131的长度相同,以保证压板131a的强度;压板131a的一侧固定连接在连接横梁131上,另一侧朝向远离电池承载架的方向(向上)倾斜,使压板131a与连接横梁131之间形成夹角,以方便使用者握持操作。
38.如图3所示,作为优选,压板131a的底部设置有多个较差设置的肋板131b,在保证压板131a的自身强度,以及压板131a与连接横梁131的连接强度的同时,能够减小压板131a的重量。
39.在使用时,使用者下压压板131a,即可使所述连接体转动,使卡爪132a与连接柱121分离,打开保护套盖120;将压板向上推动,即可使卡爪132a朝向连接柱121移动,最终使连接柱卡合在卡合凹槽132a中,实现保护套盖120与保护套主体110的连接。
40.在保护套主体110的下端设置有连接座112,连接座112与保护套主体110连接成一体式结构。连接座112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池承载架上,使所述电池保护套整体固定在汽车内。连接座112为框架结构,连接座112通过螺栓112a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池承载架上。
41.在保护套盖120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板122,限位板122与连接横梁131同侧设置,并且位于连接横梁131的上方。通过设置限位板122能够对保护套盖120的高度起到进一步的限定作用,防止保护套盖120受到冲击时位置下降。
42.作为进一步的优选,保护套盖120上还设置有固定连接件123,固定连接件123设置在限位板122的对侧。固定连接件123上开设有第一螺栓孔123a,相对应的,保护套主体110上设置有第二螺栓连接孔,所述第二螺栓孔与第一螺栓孔123a对应设置;固定连接件123与保护套主体110通过螺栓连接。通过设置固定连接件123能够使保护套盖120和保护套主体110更为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在剧烈振动导致连接体失灵时,起到备用的保护作用。
4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保护套,通过环绕式设置在保护套主体外侧的连接体将保护套盖连接在保护套主体上,能够保证保护套盖的稳定连接,且连接体无需占用过多的空间,采用卡爪和连接柱的配合便于使用者的操作。
44.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