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度可调的集成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55073发布日期:2022-10-12 00:21阅读:40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长度可调的集成变压器。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多合一的电驱动系统已成为趋势,其设计趋向于集成化、小体积、高功率密度。
3.传统的变压器体积较大,零部件多,结构复杂,拆装十分不方便,而且变压器的功率密度低,漏感高,耗能高;而且绕组骨架的长度固定,不能根据不同大小的变压器需求进行调整。
4.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长度可调的集成变压器,其通过初级绕组和初级绕组的设计,一方面利用压方绞线替代传统初级绕组的绝缘线,另一方面两个铜箔片弯折围成矩形管状以替代传统骨架的使用,以实现满足小体积高功率的目的。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7.一种长度可调的集成变压器,包括第一铜箔、第二铜箔、第一绕组骨架和第二绕组骨架;所述的第一铜箔插接在第二铜箔内,且在第二铜箔上设置有初级绕组;所述的第二绕组骨架的外侧设有线圈绕组骨架,并且在线圈绕组骨架上设有线圈绕组;所述的初级绕组和线圈绕组上均设置有连接线,且连接线与连接线之间通过引脚连接;所述的第一铜箔和第二铜箔共同组成次级绕组,且次级绕组配合安装在绕组骨架上,该绕组骨架包括第一绕组骨架和第二绕组骨架;
8.所述的第一绕组骨架包括第一骨架体,所述的第一骨架体内部设置有插接管,且在第一骨架体靠近第二绕组骨架面的两侧设置有插接槽;
9.所述的第二绕组骨架包括第二骨架体,所述的第二骨架体内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可插接在插接管内的插接柱,并在插接柱的两侧设置有可插接至插接槽中的插接板。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初级绕组和线圈绕组均为压方膜包绞线,且压方膜包绞线由外到内设置有三层。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初级绕组中的压方膜包绞线共排布有11道;所述的线圈绕组中的压方膜包绞线共排布有3道。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第一铜箔和第二铜箔与初级绕组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卡接固定板和第一卡接固定板。
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第一卡接固定板和第二卡接固定板均设置有两个,并且呈对称式设置。
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第一铜箔包括第一主体,该第一主体呈矩形管状设置,
且在第一主体一侧的下方开口;
15.所述的第一主体远离初级绕组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副边和第三副边,其中第一副边位于第三副边的上方,且第一副边和第三副边均呈l状设置;
16.所述的第一副边和第三副边之间设置有第二副边,该第二副边固定在第一主体端部的侧边上;
17.所述的第一副边和第二副边上开设有便于第一卡接固定板卡接固定的第一卡接槽。
1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第二铜箔包括第二主体,所述的第二主体呈矩形管状设置,该第二主体一侧的下方开设有开口槽,其开设方向与第一主体上的开口方向相反。
1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第二主体靠近第一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侧边和第三侧边,其另外一端设置有第二侧边和第二卡接槽;所述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和第三侧边均开设有便于第一卡接固定板卡接固定的第二卡接槽。
2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21.1.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铜箔和第二铜箔由铜箔材质制成,可以相互嵌套安装,极大的缩小了变压器整体的体积,替代了传统塑料骨架的使用,初级绕组采用的是压方膜包绞线,且压方膜包绞线由外到内设置有三层,满足耐压和安规距离要求的同时,绕线槽的利用率提高到约95%,极大的减小的绕组体积;提高器件的功率密度,同时也有利于散热,初级绕组与第一铜箔和第二铜箔的配合,使得产品可以达到较低漏感;
22.2.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铜箔和第二铜箔内分别设有第一卡接槽和第二卡接槽能够与第一卡接固定板和第二卡接固定板上的凸点进行卡接固定,极大的提高了拆装效率;
23.3.本实用新型中,缩小了元器件的体积,提高了功率密度,散热性能优良,具有良好的稳固性;
24.4.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变压器的功率不同,初级绕组设定的规格也不同,为保证绕组骨架能够满足不同功率变压器的使用,为此第一绕组骨架和第二绕组骨架设置为插接式,并能进行间距调整,以提高适用范围。
25.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图1的仰视图;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图1的爆炸图;
29.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图3的仰视图;
3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铜箔结构示意图;
31.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铜箔结构示意图;
32.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图5的左视图;
33.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图6的左视图;
34.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卡接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35.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总装立体结构示意图;
36.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绕组骨架结构示意图。
37.附图标识说明:
38.1、第一铜箔
ꢀꢀꢀꢀꢀꢀꢀꢀꢀꢀꢀꢀꢀꢀꢀꢀꢀꢀꢀꢀꢀ
2、第二铜箔
39.3、初级绕组
ꢀꢀꢀꢀꢀꢀꢀꢀꢀꢀꢀꢀꢀꢀꢀꢀꢀꢀꢀꢀꢀ
4、第一卡接固定板
40.5、第二卡接固定板
ꢀꢀꢀꢀꢀꢀꢀꢀꢀꢀꢀꢀꢀꢀꢀ
6、线圈绕组骨架
41.7、线圈绕组
ꢀꢀꢀꢀꢀꢀꢀꢀꢀꢀꢀꢀꢀꢀꢀꢀꢀꢀꢀꢀꢀ
8、连接线
42.9、引脚
ꢀꢀꢀꢀꢀꢀꢀꢀꢀꢀꢀꢀꢀꢀꢀꢀꢀꢀꢀꢀꢀꢀꢀꢀꢀ
11、第一主体
43.12、第一副边
ꢀꢀꢀꢀꢀꢀꢀꢀꢀꢀꢀꢀꢀꢀꢀꢀꢀꢀꢀꢀ
13、第二副边
44.14、第三副边
ꢀꢀꢀꢀꢀꢀꢀꢀꢀꢀꢀꢀꢀꢀꢀꢀꢀꢀꢀꢀ
15、第一卡接槽
45.21、第二主体
ꢀꢀꢀꢀꢀꢀꢀꢀꢀꢀꢀꢀꢀꢀꢀꢀꢀꢀꢀꢀ
22、第一侧边
46.23、第二侧边
ꢀꢀꢀꢀꢀꢀꢀꢀꢀꢀꢀꢀꢀꢀꢀꢀꢀꢀꢀꢀ
24、第二卡接槽
47.25、第三侧边
ꢀꢀꢀꢀꢀꢀꢀꢀꢀꢀꢀꢀꢀꢀꢀꢀꢀꢀꢀꢀ
101、第一绕组骨架
48.102、第二绕组骨架
ꢀꢀꢀꢀꢀꢀꢀꢀꢀꢀꢀꢀꢀꢀꢀ
1011、第一骨架体
49.1012、插接槽
ꢀꢀꢀꢀꢀꢀꢀꢀꢀꢀꢀꢀꢀꢀꢀꢀꢀꢀꢀꢀ
1013、插接管
50.1021、第二骨架体
ꢀꢀꢀꢀꢀꢀꢀꢀꢀꢀꢀꢀꢀꢀꢀꢀ
1022、插接柱
51.1023、插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52.请参照图1至图1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53.一种长度可调的集成变压器,包括第一铜箔1、第二铜箔2、第一绕组骨架101和第二绕组骨架102;所述的第一铜箔1插接在第二铜箔2内,且在第二铜箔2上设置有初级绕组3;所述的第二绕组骨架102的外侧设有线圈绕组骨架6,并且在线圈绕组骨架6上设有线圈绕组7;所述的初级绕组3和线圈绕组7上均设置有连接线8,且连接线8与连接线8之间通过引脚9连接;所述的第一铜箔1和第二铜箔2共同组成次级绕组,且次级绕组配合安装在绕组骨架上,该绕组骨架包括第一绕组骨架101和第二绕组骨架102;
54.所述的第一绕组骨架101包括第一骨架体1011,所述的第一骨架体1011 内部设置有插接管1013,且在第一骨架体1011靠近第二绕组骨架102面的两侧设置有插接槽1012;
55.所述的第二绕组骨架102包括第二骨架体1021,所述的第二骨架体1021 内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可插接在插接管1013内的插接柱1022,并在插接柱 1022的两侧设置有可插接至插接槽1012中的插接板1023。
5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绕组骨架进行安装的时候,第一绕组骨架101和第二绕组骨架102分别从第一铜箔1和第二铜箔2的外侧插入,此时第二骨架体1021上的插接柱1022插接在第一绕组骨架101上的插接管1013 内,两侧的插接板1023插接在第一骨架体1011两侧的插接槽1012内即可,从而实现了绕组骨架的固定,由于变压器功率的不同,初级绕组3设定的圈数不同,可通过改变第一绕组骨架101和第二绕组骨架102的配合度来实现长度调整,以满足不同功率变压器的安装需求。
57.所述的第一绕组骨架101远离第二绕组骨架102的一侧设置有电感器。
5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铜箔1和第二铜箔2由铜箔材质制成,可以相互嵌套安装,极大的缩小了变压器整体的体积,替代了传统塑料骨架的使用,初级绕组3采用的是
压方膜包绞线,且压方膜包绞线由外到内设置有三层,满足耐压和安规距离要求的同时,绕线槽的利用率提高到约95%,极大的减小的绕组体积;提高器件的功率密度,同时也有利于散热,初级绕组3与第一铜箔1和第二铜箔2的配合,使得产品可以达到较低漏感。
59.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初级绕组3和线圈绕组7均为压方膜包绞线,且压方膜包绞线由外到内设置有三层。
60.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初级绕组3中的压方膜包绞线共排布有11道;所述的线圈绕组7中的压方膜包绞线共排布有3道。
61.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铜箔1和第二铜箔2与初级绕组3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卡接固定板5和第一卡接固定板4。
6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铜箔1和第二铜箔2内分别设有第一卡接槽15和第二卡接槽24能够与第一卡接固定板4和第二卡接固定板5上的凸点进行卡接固定,极大的提高了拆装效率。
63.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卡接固定板4和第二卡接固定板5均设置有两个,并且呈对称式设置。
64.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铜箔1包括第一主体11,该第一主体11呈矩形管状设置,且在第一主体11一侧的下方开口;
65.所述的第一主体11远离初级绕组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副边12和第三副边14,其中第一副边12位于第三副边14的上方,且第一副边12和第三副边 14均呈l状设置;
66.所述的第一副边12和第三副边14之间设置有第二副边13,该第二副边 13固定在第一主体11端部的侧边上;
67.所述的第一副边12和第二副边13上开设有便于第一卡接固定板4卡接固定的第一卡接槽15。
68.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铜箔2包括第二主体21,所述的第二主体21 呈矩形管状设置,该第二主体21一侧的下方开设有开口槽,其开设方向与第一主体11上的开口方向相反。
69.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主体21靠近第一主体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侧边22和第三侧边25,其另外一端设置有第二侧边23和第二卡接槽24;所述的第一侧边22、第二侧边23和第三侧边25均开设有便于第一卡接固定板4卡接固定的第二卡接槽24。
70.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第一铜箔1和第二铜箔2由铜箔材质制成,可以相互嵌套安装,极大的缩小了变压器整体的体积,替代了传统塑料骨架的使用,初级绕组3采用的是压方膜包绞线,且压方膜包绞线由外到内设置有三层,满足耐压和安规距离要求的同时,绕线槽的利用率提高到约95%,极大的减小的绕组体积;提高器件的功率密度,同时也有利于散热,初级绕组3与第一铜箔1和第二铜箔2的配合,使得产品可以达到较低漏感;第一铜箔1和第二铜箔2内分别设有第一卡接槽15和第二卡接槽24能够与第一卡接固定板4和第二卡接固定板5上的凸点进行卡接固定,极大的提高了拆装效率;本实用新型中,缩小了元器件的体积,提高了功率密度,散热性能优良,具有良好的稳固性;由于变压器的功率不同,初级绕组设定的规格也不同,为保证绕组骨架能够满足不同功率变压器的使用,为此第一绕组骨架101和第二绕组骨架102设置为插接式,并能进行间距调整,以提高适用范围。
7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
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