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更换插脚的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28620发布日期:2022-07-05 18:38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更换插脚的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适配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便于更换插脚的适配器。


背景技术:

2.电源适配器(power adapter)是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电子电器的供电电源变换设备,一般由外壳、变压器、电感、电容、控制ic、pcb板等元器件组成,它的工作原理由交流输入转换为直流输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传统的电源适配器通常将插脚直接固定于适配器本体上,而各个国家使用的用电标准不同,导致对充电器的接口标准不同,在旅行时可能需要携带多个充电器较为麻烦。因此,现有技术中设计了可更换插脚的电源适配器,通过卡扣结构能够将插头快速在适配器本体上进行更替。
3.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3466401u,公告日为2014.03.0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快速更换插脚的电源插头,包括壳体、第一导电弹片和插脚,所述壳体上设有安装凹槽,所述插脚设置在所述安装凹槽内并与所述安装凹槽卡扣连接,所述安装凹槽的两侧侧壁分别设有导轨槽,所述插脚的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凸缘,所述凸缘设置在所述导轨槽内,所述安装凹槽的槽底上设有卡舌,所述卡舌包括悬臂梁和凸起部,所述插脚的底部设有卡槽,所述壳体内设有导电弹性体,所述导电弹性体的一端与所述主板连接,所述导电弹性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弹片连接,所述导轨槽与所述导电弹性体相垂直,插脚上设有第二导电弹片,所述第二导电弹片包括与所述第一导电弹片接触的接触弹片、与所述插脚片连接的焊接片和位于接触弹片、焊接片之间的支撑片。
4.通过导轨槽与凸缘相配合,能够将壳体对插脚进行导向安装,安装时需要下压第一导电体,让插脚顺利安装,并在安装到位后通过导电弹性体的弹力复位,促使第一导电弹片穿出壳体外并与第二导电弹片接触,通过第二导电弹片与第一导电弹片接触,由第二导电弹片通过导电弹性体与壳体内电连接,进而实现插脚与壳体内的电连接。但是第一导电弹片与导电弹性体均与导轨槽垂直,导致插脚滑入导轨槽时需要同步对其进行下压,操作较为麻烦,且插脚安装到位后,第二导电弹片与第一导电弹片只是简单接触,受到外力磕碰时容易偏移错位,并且第一导电弹片依赖于导电弹性体连接,稍微受力便会导致第一导电弹片下压,进而与第二导电弹片脱离,影响电连的稳定性,且长期使用下,导电弹性体寿命下降,弹力反馈变弱,容易造成第一导电弹片偏离位置,无法准确安装到位,影响整体适配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更换插脚的适配器,能够将插脚滑入安装槽后,即可实现导电插片与导电弹片的电连,且二者夹持连接稳定,具有提高其安装使用便捷性的效果。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便于更换插脚的适配器,包括适配器本体、导电弹片以及插脚;
8.适配器本体,其上开设有安装槽,并在安装槽的槽壁上设有导电插片;所述导电插片的一端与适配器本体电连,另一端朝安装槽延伸方向伸入安装槽内;
9.插脚,其沿安装槽延伸方向滑动插入安装槽中,并在其朝向导电插片的表面上开设有供导电插片插入的插口;
10.导电弹片,其安装于插脚内,且一端与插脚电连,另一端与插口对位并设有弹性夹持部,以夹持导电插片实现电连;
11.其中,所述插脚滑动插入安装槽内时,所述导电插片通过插口插入插脚内,所述弹性夹持部夹持导电插片实现电连。
12.进一步设置:所述弹性夹持部包括导电部、弹性折弯部以及导向部;所述导电部连接于导电弹片远离插脚的一端,并与插口对位;所述弹性折弯部由导电部两侧向内折弯形成;所述导向部由弹性折弯部两侧向外折弯倾斜形成,并在其与弹性折弯部对接处形成夹持导电插片的夹持口。
13.进一步设置:所述导电部配合弹性折弯部形成供导电插片插入的封闭空间;所述封闭空间内设置有用于限制导电插片插入深度的限位柱。
14.进一步设置:所述安装槽的槽口与插脚侧壁之间设置有用于引导插脚插入安装槽内的导向结构。
15.进一步设置: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导向沿以及限位沿;所述导向沿设于安装槽槽口两侧上;所述限位沿对称设于插脚两侧,并与插脚壳体形成供导向沿滑动插接的导向槽。
16.进一步设置:所述插脚包括插脚本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所述插脚本体安装于第一壳体上,并与导电弹片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用于定位导电弹片的限位结构;所述第二壳体安装于第一壳体上,且其滑动于安装槽内。
17.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壳体内固设有螺纹柱,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有与螺纹柱相对的连接孔,以通过螺栓穿过连接孔后螺纹连接于螺纹柱上。
18.进一步设置:所述安装槽上设置有卡槽;所述插脚上设置有与卡槽卡接配合的弹性卡舌。
19.进一步设置:所述适配器本体包括盖体以及安装盖;所述安装盖卡接于盖体上;所述安装槽与导电插片均设于安装盖上。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21.1、通过将导电插片朝安装槽延伸方向设置,使得插脚沿安装槽延伸方向滑动插入安装槽中时,无需下压导电插片,能够将导电插片直接插入插口中,使其与导电弹片电连,方便插脚的拆装更替,具有提高其安装使用便捷性的效果;
22.2、通过在导电弹片上设置弹性夹持部,使得导电插片插入插口后,能够受夹于弹性夹持部上,使得导电插片稳定与导电弹片接触,实现二者的电连,无需弹簧,提高其使用的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
23.3、通过导向部引导导电插片插入,使导电插片准确插入夹持口中受夹于弹性折弯部,进而通过导电部实现导电插片与导电弹片的电连,方便导电插片稳定连接于导电插片上,提高插脚与适配器本体电连的稳定性以及安装的便捷性;
24.4、通过设置的导向结构,能够引导插脚准确滑入安装槽中,提高插脚与适配器本
体安装时的准确性,进而提高安装使用的便捷性;
25.5、通过设置的卡槽与弹性卡舌配合,方便插脚卡接于安装槽上,进而方便插脚在适配器本体上的拆装更替;
26.6、通过将安装盖与盖体通过卡接进行连接,使得二者通过超声波焊接后具有双重限位效果,提高二者固定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便于更换插脚的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便于更换插脚的适配器的剖视示意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适配器本体与插脚分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图3仰视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插脚中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分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33.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其他插脚规格的结构示意图;
34.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其他插脚规格的结构示意图。
35.图中:1、适配器本体;11、盖体;12、安装盖;2、导电弹片;21、弹性夹持部;211、导电部;212、弹性折弯部;213、导向部;214、夹持口;215、封闭空间;216、限位柱;3、插脚;31、插口;32、插脚本体;33、第一壳体;331、螺纹柱;34、第二壳体;341、连接孔;35、弹性卡舌;4、安装槽;41、卡槽;5、导电插片;6、导向结构;61、导向沿;62、限位沿;63、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36.参照图1至图8对便于更换插脚的适配器做进一步说明。
37.一种便于更换插脚3的适配器,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适配器本体1、插脚3以及导电弹片2;插脚3可拆卸设于适配器本体1上,并通过导电弹片2与适配器本体1形成电,进而方便更换不同规格的插脚3进行使用。
38.如图2、图3和图4所示,适配器本体1,其包括盖体11以及安装盖12;安装盖12卡接于盖体11上,使得二者安装时形成初步卡接,再通过超声波焊接进行焊接固定,使得二者具有双重固定结构,提高固定后的稳定性。在安装盖12的表面上开设有安装槽4,并在安装槽4的槽壁上设置有导电插片5;导电插片5的一端位于盖体11内并与适配器本体1内部的电路电连,另一端朝安装槽4延伸方向伸入安装槽4内,以用于与导电弹片2连接形成电连,方便使得插脚3与适配器本体1形成电连,进而便于插脚3的拆卸更替。
39.如图4和图5所示,插脚3,其沿安装槽4延伸方向滑动插入安装槽4中,并在其朝向导电插片5的表面上开设有供导电插片5插入的插口31,使得插脚3安装于安装槽4后,导电插片5伸入插脚3中通过导电弹片2进行电连,进而实现插脚3与适配器本体1的电连。具体的,插脚3包括插脚本体32、第一壳体33与第二壳体34;插脚本体32安装于第一壳体33上,并与导电弹片2连接;第一壳体33内设有用于定位导电弹片2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可以采用供导电弹片2嵌合的嵌入槽,使得导电弹片2定位于第一壳体33上,并与第一壳体33上的插脚本体32进行连接固定;第二壳体34安装于第一壳体33上,且其滑动于安装槽4内;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壳体33内固设有螺纹柱331,第二壳体34上开设有与螺纹柱331相对的连接孔
341,以通过螺栓穿过连接孔341后螺纹连接于螺纹柱331上,实现第一壳体33与第二壳体34的安装固定,加固第一壳体33与第二壳体34安装的稳定性。
40.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为了方便插脚3的拆装,在安装槽4上设置有卡槽41,插脚3上设置有与卡槽41卡接配合的弹性卡舌35,使得插脚3与安装槽4能够进行卡接固定,拆卸时也只需施力拔出插脚3即可,方便更换插脚3。其中,在安装槽4的槽口与插脚3侧壁之间设置有用于引导插脚3插入安装槽4内的导向结构6,具体的,导向结构6包括导向沿61以及限位沿62;导向沿61设于安装槽4槽口两侧上;限位沿62对称设于插脚3两侧,并与插脚3壳体形成供导向沿61滑动插接的导向槽63,以使得插脚3能够准确滑入安装槽4中进行安装,提高插脚3安装过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41.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导电弹片2,其安装于插脚3内,且一端与插脚3电连,另一端与插口31对位并设有弹性夹持部21,以夹持导电插片5实现电连;在插脚3滑动插入安装槽4内时,导电插片5通过插口31插入插脚3内,弹性夹持部21夹持导电插片5实现电连,如此使得插脚3安装过程中无需按压导电插片5,只需将插脚3通过导向结构6稳定滑入安装槽4中,即可使得导电插片5通过插口31插入插脚3内,并使导电插片5与导电弹片2的弹性夹持部21抵触,利用弹性夹持部21牢牢夹住导电插片5,提高导电插片5与导电弹片2连接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插脚3与适配器本体1电连的准确性与稳定性,方便插脚3的拆装更替。
42.如图3、图5和图6所示,进一步的,弹性夹持部21包括导电部211、弹性折弯部212以及导向部213;所述导电部211连接于导电弹片2远离插脚3的一端,并与插口31对位;弹性折弯部212由导电部211两侧向内折弯形成;导向部213由弹性折弯部212两侧向外折弯倾斜形成,并在其与弹性折弯部212对接处形成夹持导电插片5的夹持口214;如此,在插脚3装入安装槽4后,通过导向部213引导导电插片5准确插入夹持口214内,使导电插片5稳定受夹于弹性折弯部212上,进而通过导电部211与导电弹片2实现电连。其中,导电部211配合弹性折弯部212形成供导电插片5插入的封闭空间215;封闭空间215内设置有用于限制导电插片5插入深度的限位柱216,使得导电插片5插入后抵触于限位柱216内,进而避免其插入过深,保证弹性夹持部21稳定夹持导电插片5,提高配合的稳定性。
43.安装过程:首先,将导电插片5固定于安装盖12上,并使其伸入安装槽4中;接着将安装盖12卡接于盖体11上,并使得导电插片5的一端与适配器本体1内部电路电连,然后即可通过超声波焊接结构将安装盖12固定于盖体11上;之后将导电弹片2安装于第一壳体33内,并使其与插脚本体32固定连接,接着讲第二壳体34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一壳体33上,使得导电弹片2固定于插脚3内,并使得导电弹片2的弹性夹持部21对位于插口31;最后将插脚3的导向槽63对位导向沿61插入,使得插脚3通过导向沿61与限位沿62的配合,准确稳定的滑入安装槽4中,并在滑动的过程中使得导电插片5相对于插脚3而插入其插口31中,在插脚3安装到位后,弹性卡舌35卡接于卡槽41上,实现插脚3在适配器本体1上的固定,同时,导电插片5通过导向部213引导而插入夹持口214中,使其受夹于弹性夹持部21上,实现导电插片5与导电弹片2的电连,进而实现插脚3与适配器本体1的电连,即完成装配使用,更换插脚3时,只需取下插脚3,将另一规格的插脚3装入适配器本体1的安装槽4上即可。结合图1、图7和图8所示,插脚3具有多种不同的结构,以满足不同国家的安全规定,使用时,只需在适配器本体1上根据需求安装上对应的插脚3进行使用即可。
44.工作原理:通过插脚3直接滑入安装槽4中,使得插脚3滑入安装槽4的过程中,导电
插片5直接对位于插口31而相对插入插脚3内,并通过导电弹片2的弹性夹持部21夹持住导电插片5,使得插脚3安装过程中,无需对导电插片5进行下压,直接沿安装槽4插入即可,并且导电插片5与导电弹片2的接触通过弹性夹持部21进行夹持固定的,能够提高导电插片5与导电弹片2接触的稳定性,保证插脚3与适配器本体1安装后的稳定连接。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能够将插脚3滑入安装槽4后,即可实现导电插片5与导电弹片2的电连,且二者夹持连接稳定,具有提高其安装使用便捷性的效果。
4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