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06068发布日期:2022-09-14 10:13阅读:80来源:国知局
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波探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错位微波探测天线。


背景技术:

2.微波探测技术是基于微波多普勒效应原理进行工作的,其能够对一目标空间的活动动作进行探测,以判断所述目标空间内是否有人体进入和存在,从而在不侵犯人隐私的情况下,探测出活动物体,因而能够作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相联的重要枢纽被应用于行为探测和存在探测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具体地,相应微波探测器被一激励信号馈电而发射对应所述激励信号的频率一微波波束至所述目标空间,进而于所述目标空间形成一探测区域,和接收所述微波波束被所述探测区域内的相应物体反射形成的一反射回波而传输对应所述反射回波频率的一回波信号至一混频检波单元,其中所述混频检波单元混频所述激励信号和所述回波信号而输出对应于所述激励信号和所述回波信号之间的频率/相位差异的一多普勒中频信号,其中基于多普勒效应原理,在反射所述微波波束的所述物体处于运动的状态时,所述回波信号与所述激励信号之间具有一定的频率/相位差异而于所述多普勒中频信号呈现相应的幅度波动以反馈人体活动。
3.现有的微波探测器依辐射源的结构主要分为柱状辐射源结构的微波探测器和平板辐射源结构的微波探测器,其中在结构上,由于所述柱状辐射源结构的微波探测器的柱状辐射源垂直于其参考地面,相对于趋于平板结构的所述平板辐射源结构的微波探测器,所述柱状辐射源结构的微波探测器在实际安装中易占用更大的安装空间,因而在如今追求小型简洁的外观审美趋势下,具有平板辐射源结构的所述微波探测器因占用空间小和相对稳定的优势而备受青睐,其中所述平板辐射源结构的微波探测器在其参考地面方向的平面尺寸直接受限于其参考地面的面积,然而,由于所述平板辐射源结构的微波探测器对其平板辐射源具有一定的尺寸要求,以致其参考地面的面积在满足大于其平板辐射源的面积的结构基础上同样具有一定的尺寸要求,对应使得所述平板辐射源结构的微波探测器在其参考地面方向的平面尺寸相对于所述柱状辐射源结构的微波探测器在其参考地面方向的平面尺寸难以降低。
4.具体地,参考本发明的说明书附图之图1a和图1b所示,现有的柱状辐射源结构的微波探测器10p和平板辐射源结构的微波探测器20p的结构原理分别被示意,其中该柱状辐射源结构的微波探测器10p包括一柱状辐射源11p和一参考地面12p,其中该参考地面12p被设置有一辐射孔121p,其中该柱状辐射源11p经该辐射孔121p垂直穿透该参考地面12p而于该辐射孔121p与该参考地面12p之间形成有一辐射缝隙1211p,如此则在该柱状辐射源11p被馈电时,该柱状辐射源11p能够与该参考地面12p耦合而自该辐射缝隙1211p以该柱状辐射源11p为中心轴形成一辐射空间100p,其中该辐射空间100p为该柱状辐射源结构的微波探测器10p辐射的电磁波的覆盖范围,其中该辐射空间100p于其中心轴分别向该柱状辐射源11p的两端内凹而具有辐射死区。参考图1b所示的该平板辐射源结构的微波探测器20p的结构原理,其中该平板辐射源结构的微波探测器20p包括一平板辐射源21p和一参考地面
22p,其中该平板辐射源21p与该参考地面22p相互平行地被间隔设置而于该平板辐射源21p和该参考地面22p之间形成有一辐射缝隙23p,如此则在该平板辐射源21p被馈电时,该平板辐射源21p能够与该参考地面22p耦合而自该辐射缝隙23p以垂直于该平板辐射源21p的物理中心点的轴线为中心轴形成一辐射空间,然而受限于该平板辐射源21p的尺寸要求,该参考地面22p的面积在满足大于该平板辐射源21p的面积的结构基础上同样具有一定的尺寸要求,对应使得该平板辐射源结构的微波探测器20p在其参考地面方向的平面尺寸相对于该柱状辐射源结构的微波探测器10p在其参考地面方向的平面尺寸难以降低。
5.也就是说,虽然该平板辐射源结构的微波探测器20p相对于该柱状辐射源结构的微波探测器10p能够在实际安装中占用更小的安装空间,但该柱状辐射源结构的微波探测器10p的参考地面的面积允许被设置小于该平板辐射源结构的微波探测器20p的参考地面的面积,对应在无需考虑该柱状辐射源结构的微波探测器10p在其柱状辐射源方向的占用空间的安装场景时,该柱状辐射源结构的微波探测器10p相对于该平板辐射源结构的微波探测器20p反而能够占用更小的安装空间。因此,柱状辐射源结构的微波探测器仍具有广泛的应用需求,但如前所述,该柱状辐射源结构的微波探测器10p以该参考地面12p为界具有较大的后向波瓣,和以该柱状辐射源11p为中心轴在该柱状辐射源11p的两端的延伸方向具有内凹的探测死区,对应形成该柱状辐射源结构的微波探测器10p形成的该辐射空间100p无法与目标空间相匹配,致使柱状辐射源结构的微波探测器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差的探测稳定性而在实际应用中于不同应用场景的适应能力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错位微波探测天线,其中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具有相对较高的辐射增益,和能够避免形成探测死区,并且其中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辐射源极被采用错位的方式布置,以有利于减小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体积,对应有利于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微型化。
7.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错位微波探测天线,其中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包括至少一对对偶耦合极子,其中一对所述对偶耦合极子包括一第一辐射源极和一第二辐射源极,其中所述第一辐射源极具有一第一馈电端并被设置为以所述第一馈电端为端延伸的导体,其中所述第二辐射源极具有一第二馈电端并被设置为所述第二馈电端为端延伸的导体,其中所述第一辐射源极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分别适于在所述第一馈电端和所述第二馈电端被同馈源馈电,以当所述第一辐射源极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分别于所述第一馈电端和所述第二馈电端被同馈源馈电时,所述第一辐射源极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能够相互耦合,以提高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增益。
8.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错位微波探测天线,其中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包括一参考地面,其中所述第一辐射源极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与所述参考地面间隔地被设置,以藉由所述参考地面对电磁波的反射特性,形成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定向辐射特性和提高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在定向辐射方向的增益,则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适用于定向空间的物体活动的探测,并有利于避免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产生自激而提高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抗干扰性能。
9.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错位微波探测天线,其中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
线能够形成定向辐射,则在同样的参考地面的面积条件下,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在定向辐射方向的增益相对于柱状辐射源结构的微波探测天线能够呈倍数地被提升,因而有利于在同样的功率限制下提高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探测距离和探测灵敏度,或在同样的探测距离和探测灵敏度限制下,降低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发射功率。
10.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错位微波探测天线,其中所述第一辐射源极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被布置于所述参考地面的同一侧并与所述参考地面间隔地被设置,其中所述第一辐射源极于所述第一馈电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辐射源极于所述第二馈电端的延伸方向错位反向,并具有所述第一辐射源极能够以所述第一馈电端和所述第二馈电端的连线的中点为轴心旋转180
°
后与所述第二辐射源极在所述参考地面的投影重合的结构形态,从而在保障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增益的同时,有利于减小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尺寸,进而有利于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微型化。
1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错位微波探测天线,其中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能够具有明显的谐振频点,从而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对所接收的反射回波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即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12.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错位微波探测天线,其中所述第二辐射源极具有对应于所述第一辐射源极的形状尺寸,则所述第一辐射源极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的形状尺寸具有多种实施结构而不限于具有限制面积的板状结构,从而有利于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适应性。
1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错位微波探测天线,其中在形成定向辐射的前提下,其中所述第一辐射源极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能够相互耦合,降低了对所述参考地面的电参数要求,即所述参考地面允许被设置其他元器件而不影响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正常工作,从而允许在适宜的电路主板的尺寸和材质限制下,通过在所述电路主板以覆铜层形态形成所述参考地面,和将所述对偶耦合极子以与相应主体电路馈电耦合的电性连接状态固定于所述电路主板的方式,形成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于相应多普勒微波探测装置的非模块化集成设置,因而能够降低相应的多普勒微波探测装置的尺寸,同时有利于简化相应的多普勒微波探测装置的生产工艺和减少相应的多普勒微波探测装置的生产耗材。
1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错位微波探测天线,其中所述第一辐射源极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具有灵活多变的形状尺寸,则允许将所述第一辐射源极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延伸出相应金属板材的方式,获得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能够保留所述柱状辐射源结构的微波探测天线在结构形态上的优势,同时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能够形成定向辐射和产生明显的谐振频点,以及避免于定向辐射方向形成探测死区,因而适用于多普勒微波探测。
1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错位微波探测天线,其中基于对所述第一辐射源极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的形状的调整,如以弯折的方式调整所述第一辐射源极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的形状,在维持所述第一辐射源极自所述第一馈电端沿所述第一辐射源极的线长要求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自所述第二馈电端沿所述第二辐射源极的线长要求的同时,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尺寸能够被进一步减小,即在保障所述第一辐射源极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之间能够相互耦合的同时,利于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微型化,提高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适用性。
16.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错位微波探测天线,其中所述第一辐射源极被设置满足自所述第一馈电端具有大于等于λ/16的线长,其中所述第二辐射源极被设置满足自所述第二馈电端具有大于等于λ/16的线长,其中λ为与该馈源的馈电信号频率相对应的波长参数,如此以有利于基于相应的馈电结构于所述第一辐射源极的与所述第一馈电端相对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与所述第二馈电端相对的一端之间形成趋于反相的相位差,进而使得所述第一辐射源极的与所述第一馈电端相对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与所述第二馈电端相对的一端之间相互耦合的能量趋于最大化而保障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增益和谐振特性。
17.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错位微波探测天线,其中所述第一馈电端和所述第二馈电端的连线的中点与所述参考地面的距离满足大于等于λ/32,所述第一馈电端与所述参考地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辐射源极的与所述第一馈电端相对的一端与所述参考地面的距离,所述第二馈电端与所述参考地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辐射源极的与所述第二馈电端相对的一端与所述参考地面的距离,如此以有利于基于所述第一辐射源极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的具有较高电流密度分布的端部与所述参考地面之间的耦合形成定向辐射,和在形成定向辐射的前提要求下,基于所述第一辐射源极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的端部之间相互耦合的能量的最大化,降低了对所述参考地面的面积要求,如此以有利于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微型化,提高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适用性。
18.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错位微波探测天线,其中所述第一辐射源极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具有所述第一辐射源极能够以所述第一馈电端和所述第二馈电端的连线的中点为轴心旋转180
°
后与所述第二辐射源极在所述参考地面的投影重合的结构形态,以当所述第一辐射源极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分别于所述第一馈电端和所述第二馈电端被同馈源馈电时,所述第一辐射源极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能够相互耦合,并有利于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微型化。
19.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错位微波探测天线,其中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进一步包括一第一馈电线和一第二馈电线,其中所述第一辐射源极于所述第一馈电端经所述第一馈电线被电性耦合于该馈源,其中所述第二辐射源极于所述第二馈电端经所述第二馈电线被电性连接于该馈源,以在所述第一辐射源极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与所述参考地面相间隔的状态,经所述第一馈电线和所述第二馈电线分别接入该馈源的馈电信号的两极或接入反相的馈电信号而于所述第一馈电端和所述第二馈电端对所述对偶耦合极子馈电。
20.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错位微波探测天线,其中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进一步包括一电路基板,其中所述参考地面被承载于所述电路基板,所述第一馈电线的被电性连接于该馈源的一端和所述第二馈电线的被电性连接于该馈源的一端被固定于所述电路基板,如此以藉由所述第一馈电线和所述第二馈电线对所述第一辐射源极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的支撑形成所述对偶耦合极子与所述参考地面间隔地被设置的结构关系。
2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错位微波探测天线,其中所述第一辐射源极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分别自所述第一馈电端和所述第二馈电端先错位反向延伸,后朝所述参考地面的方向延伸,从而形成所述第一馈电端与所述参考地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辐射源极的与所述第一馈电端相对的一端与所述参考地面的距离,和所述第二馈电端与所述参考地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辐射源极的与所述第二馈电端相对的一端与所述参考地面的距
离的状态,如此以有利于所述第一辐射源极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的端部之间相互耦合的能量的最大化,提高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增益。
22.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错位微波探测天线,其中所述第一馈电线自所述第一馈电端在朝向所述参考地面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二馈电线自所述第二馈电端在朝向所述参考地面的方向延伸,以使得所述第一馈电线和所述第二馈电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辐射源极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从而有利于降低所述第一馈电线和所述第二馈电线之间相互耦合产生的损耗,对应有利于保障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增益和谐振稳定性。
2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错位微波探测天线,其中所述第一馈电线和所述第二馈电线进一步先错位反向延伸,后在朝向所述参考地面的方向延伸,以形成所述第一馈电线的被电性连接于该馈源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馈电线的被电性连接于该馈源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馈电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馈电线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的状态,从而当通过焊接的方式对所述第一馈电线和所述第二馈电线的接入馈电信号的一端进行固定和实施相应的电性连接时,能够避免所述第一馈电线和所述第二馈电线的电性接触而保障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良率,并能够增强所述对偶耦合极子被所述第一馈电线和所述第二馈电线支撑的稳定性。
2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错位微波探测天线,其中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能够避免形成探测死区,同时以错位的结构形态降低了对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尺寸要求,有利于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安装隐蔽性和探测稳定性。
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错位微波探测天线,其中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包括:
26.一参考地面;和
27.至少一对对偶耦合极子,其中一对所述对偶耦合极子包括一第一辐射源极和一第二辐射源极,其中所述第一辐射源极具有一第一馈电端并被设置为以所述第一馈电端为端延伸的导体,其中所述第二辐射源极具有一第二馈电端并被设置为以所述第二馈电端为端与所述第一辐射源极在所述参考地的同一侧延伸的导体,其中所述第一辐射源极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分别适于在所述第一馈电端和所述第二馈电端被同馈源馈电,其中所述第一馈电端和所述第二馈电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λ/4,其中所述第一辐射源极被设置满足自所述第一馈电端具有大于等于λ/16的线长,其中所述第二辐射源极被设置满足自所述第二馈电端具有大于等于λ/16的线长,其中λ为与该馈源的馈电信号频率相对应的波长参数,如此以当所述第一辐射源极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分别于所述第一馈电端和所述第二馈电端被同馈源馈电时,所述第一辐射源极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能够相互耦合,其中所述对偶耦合极子与所述参考地面相间隔地被设置,所述第一辐射源极于所述第一馈电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辐射源极于所述第二馈电端的延伸方向错位反向,并具有所述第一辐射源极能够以所述第一馈电端和所述第二馈电端的连线的中点为轴心旋转180
°
后与所述第二辐射源极在所述参考地面的投影重合的结构形态,其中所述第一馈电端和所述第二馈电端的连线的中点与所述参考地面的距离满足大于等于λ/32。
28.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馈电端与所述参考地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辐射源极的与所述第一馈电端相对的一端与所述参考地面的距离,所述第二馈电端与所述参考地
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辐射源极的与所述第二馈电端相对的一端与所述参考地面的距离。
29.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辐射源极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分别自所述第一馈电端和所述第二馈电端先错位反向延伸,后朝所述参考地面的方向延伸。
30.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辐射源极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进一步错位相向延伸。
31.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辐射源极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进一步顺序在错位反向的方向,远离所述参考地面的方向,和错位反向的方向,以及朝向所述参考地面的方向延伸。
32.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辐射源极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进一步顺序在朝向所述参考地面的方向,在错位反向的方向,和在朝向所述参考地面的方向延伸。
33.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进一步包括一第一馈电线和一第二馈电线,其中所述第一辐射源极于所述第一馈电端经所述第一馈电线被电性耦合于该馈源的源极,其中所述第二辐射源极于所述第二馈电端经所述第二馈电线被电性耦合于该馈源的地极。
34.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馈电线自所述第一馈电端在朝向所述参考地面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二馈电线自所述第二馈电端在朝向所述参考地面的方向延伸。
35.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馈电线和所述第二馈电线进一步先错位反向延伸,后在朝向所述参考地面的方向延伸,以形成所述第一馈电线的被电性连接于该馈源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馈电线的被电性连接于该馈源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馈电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馈电线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的状态。
36.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进一步包括一电路基板,其中所述参考地面被承载于所述电路基板,所述第一馈电线的被电性连接于该馈源的一端和所述第二馈电线的被电性连接于该馈源的一端被固定于所述电路基板。
37.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对偶耦合极子的数量为两对,两对所述对偶耦合极子以正交的状态被布置于所述参考地面的同一侧,以形成其中一所述对偶耦合极子能够以其所述第一馈电端和所述第二馈电端的连线的中点为轴心旋转90
°
后与另一所述对偶耦合极子在所述参考地面的投影重合的结构形态。
38.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39.图1a为现有的柱状辐射源结构的微波探测模块的结构原理图。
40.图1b为现有的平板辐射源结构的微波探测模块的结构原理图。
41.图2a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42.图2b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辐射方向图。
43.图2c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s11曲线。
44.图3a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一调谐结构示意图。
45.图3b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上述调谐结构的
辐射方向图。
46.图3c为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上述调谐结构的s11曲线。
47.图4a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另一调谐结构示意图。
48.图4b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上述调谐结构的辐射方向图。
49.图4c为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上述调谐结构的s11曲线。
50.图5a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另一调谐结构示意图。
51.图5b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上述调谐结构的辐射方向图。
52.图5c为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上述调谐结构的s11曲线。
53.图6a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另一调谐结构示意图。
54.图6b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上述调谐结构的辐射方向图。
55.图6c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上述调谐结构的s11曲线。
56.图7a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一变形实施例的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57.图7b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变形实施例的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辐射方向图。
58.图7c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变形实施例的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s11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59.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形变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60.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竖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61.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6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63.参考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图2a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被示意,其中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包括至少一对对偶耦合极子11,其中一对所述对偶耦合极子11包括一第一辐射源极111和一第二辐射源极112,其中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具有一第一馈电端1111,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具有一第二馈电端1121,其中所述第一馈电端1111与所述第二馈电端1121相互错位,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被设置为以所述第一馈电端1111为端延伸的导体,其中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被设置为所述第二馈电端1121为端延伸的导体,其中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分别适于在所述第一馈电端1111和所述第二馈电端1121被同馈源馈电,如此以当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分别于所述第一馈电端1111和所述第二馈电端1121被同馈源馈电时,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能够相互耦合,从而提高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增益。
64.进一步地,其中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和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被设置满足分别自所述第二馈电端1121和所述第一馈电端1111具有大于等于λ/16的线长,其中λ为对应馈电信号频率的波长参数,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被设置满足于所述第一馈电端1111和与所述第一馈电端1111相对的一端之间具有大于等于λ/16的线长,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被设置满足于所述第二馈电端1121和与所述第二馈电端1121相对的一端具有大于等于λ/16的线长,也就是说,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允许分别自所述第一馈电端1111和所述第二馈电端1121被设置具有λ/16的最小线长,如此以有利于基于相应的馈电结构于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的与所述第一馈电端1111相对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与所述第二馈电端1121相对的一端之间形成趋于反相的相位差,进而使得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的与所述第一馈电端1111相对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与所述第二馈电端1121相对的一端之间相互耦合的能量趋于最大化,从而保障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增益和谐振特性。
65.进一步地,其中所述第二馈电端1121和所述第一馈电端1111应当满足所述第二馈电端1121与所述第一馈电端1111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λ/4,如此以使得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分别于所述第一馈电端1111和所述第二馈电端1121被同馈源馈电时,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能够相互耦合,并有利于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的两端部之间相互耦合的能量能够趋于最大化。
66.特别地,其中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包括一参考地面12,其中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被布置于所述参考地面12的同一侧并与所述参考地面12间隔地被设置,以藉由所述参考地面12对电磁波的反射特性,形成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定向辐射特性和提高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在定向辐射方向的增益,则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适用于定向空间的物体活动的探测,并有利于避免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产生自激而提高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抗干扰性能。
67.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于所述第一馈电端111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于所述第二馈电端1121的延伸方向错位反向,并具有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能够以所述第一馈电端1111和所述第二馈电端1121的连线的中点为轴心旋转180
°
后与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在所述参考地面12的投影重合的结构形态,从而在保障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增益的同时,有利于减小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尺寸,进而有利于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微型化。
68.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能够形成定向辐射,则在同样的参考地面12的面积条件下,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在定向辐射方向的增益相对于柱状辐射源结构的微波探测天线能够呈倍数地被提升,因而有利于在同样的功率限制下提高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探测距离和探测灵敏度,或在同样的探测距离和探测灵敏度限制下,降低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发射功率.
69.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参考地面12优选地被设置满足所述第一馈电端1111和所述第二馈电端1121的连线的中点与所述参考地面12的距离满足大于等于λ/32,以使得所述参考地面12对自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向所述参考地面12方向的辐射的反射作用能够被加强,从而有利于提高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探测距离。
70.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在形成定向辐射的前提下,由于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能够相互耦合,降低了对所述参考地面12的电参数要求,即所述参考地面12允许被设置其他元器件而不影响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正常工作,从而允许在适宜的电路主板的尺寸和材质限制下,通过在所述电路主板以覆铜层形态形成所述参考地面12,和将所述对偶耦合极子11以与相应主体电路馈电耦合的电性连接状态固定于相应的电路主板的方式,形成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于相应多普勒微波探测装置的非模块化集成设置,因而能够降低相应的多普勒微波探测装置的尺寸,同时有利于简化相应的多普勒微波探测装置的生产工艺和减少相应的多普勒微波探测装置的生产耗材。
71.特别地,其中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被错位布置所述参考地面12的同一侧,以在保障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增益的同时,有利于减小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尺寸,有利于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微型化。
72.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的延伸方式优选满足所述第一馈电端1111与所述参考地面12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的与所述第一馈电端1111相对的一端与所述参考地面12的距离,其中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的延伸方式优选满足所述第二馈电端1121与所述参考地面12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的与所述第二馈电端1121相对的一端与所述参考地面12的距离,如此以有利于基于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的具有较高电流密度分布的端部与所述参考地面12之间的耦合形成定向辐射,和在形成定向辐射的前提要求下,基于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的端部之间相互耦合的能量的最大化,降低了对所述参考地面12的面积要求,如此以有利于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微型化,提高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适用性。
73.具体地,如图2a所示,在这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分别自所述第一馈电端1111和所述第二馈电端1121先错位反向延伸,后朝所述参考地面12的方向延伸,从而形成所述第一馈电端1111与所述参考地面12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的与所述第一馈电端1111相对的一端与所述参考地面12的距离,和所述
第二馈电端1121与所述参考地面12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的与所述第二馈电端1121相对的一端与所述参考地面12的距离的状态,如此以有利于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的端部之间相互耦合的能量的最大化,提高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增益。
74.特别地,其中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λ/16,即所述第一馈电端1111和所述第二馈电端1121在平行于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的延伸方向的距离小于等于λ/16,其中所述第一馈电端1111和所述第二馈电端1121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的延伸方向的距离大于等于λ/256且小于等于λ/32,如此以保证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之间错位间隙,在减小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尺寸的同时,保障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高增益特性。
75.进一步地,其中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进一步包括一第一馈电线13和一第二馈电线14,其中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于所述第一馈电端1111经所述第一馈电线13被电性耦合于该馈源的源极,其中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于所述第二馈电端1121经所述第二馈电线14被电性连接于该馈源的地极,以在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与所述参考地面12相间隔的状态,经所述第一馈电线13和所述第二馈电线14分别接入相应馈电信号的两极或接入反相的馈电信号而于所述第一馈电端1111和所述第二馈电端1121对所述对偶耦合极子10馈电,并藉由所述第一馈电线13和所述第二馈电线14对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的支撑形成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于所述参考地面12的同一侧间隔地被设置的结构关系。
76.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馈电线13自所述第一馈电端1111在朝向所述参考地面12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二馈电线14自所述第二馈电端1121在朝向所述参考地面12的方向延伸,以使得所述第一馈电线13和所述第二馈电线14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从而有利于降低所述第一馈电线13和所述第二馈电线14之间相互耦合产生的损耗,对应有利于保障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增益和谐振稳定性。
77.进一步地,其中所述第一馈电线13和所述第二馈电线14进一步先错位反向延伸,后在朝向所述参考地面12的方向延伸,以形成所述第一馈电线13的被电性连接于该馈源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馈电线14的被电性连接于该馈源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馈电线13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馈电线14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的状态,从而当通过焊接的方式对所述第一馈电线13和所述第二馈电线14的接入馈电信号的一端进行固定和实施相应的电性连接时,能够避免所述第一馈电线13和所述第二馈电线14的电性接触而保障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的良率,并能够增强所述对偶耦合极子11被所述第一馈电线13和所述第二馈电线14支撑的稳定性。
78.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馈电线13自所述第一馈电端1111一体延伸于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所述第二馈电线14自所述第二馈电端1121一体延伸于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如此以简化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结构,并有利于维持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阻抗的一致性,进而有利于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阻抗匹配。
79.进一步地,其中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进一步包括一电路基板15,其中所述参考地面12被承载于所述电路基板15,所述第一馈电线13的被电性连接于该馈源的一端和所述第二馈电线14的被电性连接于该馈源的一端被固定于所述电路基板15,如此以藉由所述第一馈电线13和所述第二馈电线14对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的支撑形成所述对偶耦合极子11与所述参考地面12间隔地被设置的结构关系,具体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馈电线13和所述第二馈电线14的被电性连接于该馈源的一端以插针形态被固定于所述电路基板14而具有插针的馈电结构设计,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馈电线13和所述第二馈电线14的被电性连接于该馈源的一端还能够以贴装形态被固定而具有贴装的馈电结构设计,其中所述第一馈电线13和所述第二馈电线14的具体馈电结构设计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80.特别地,其中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具有灵活多变的形状尺寸,具体在图2a所示意的这一结构中,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的线长被设置为柱状导电线,包括但不限制于圆形柱状导电线和方形柱状导电线,其中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具有对应于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的形状尺寸,其中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的界定于所述第一馈电端1111和与所述第一馈电端1111相对的一端之间的线长大于等于λ/16小于等于λ,相应地,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的界定于所述第二馈电端1121和与所述第二馈电端1121相对的一端之间的线长大于等于λ/16小于等于λ,如此以在所述第一馈电线13和所述第二馈电线14分别接入相应馈电信号的两极或接入反相的馈电信号而于所述第一馈电端1111和所述第二馈电端1121对所述对偶耦合极子10馈电时,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能够相互耦合并具有相对较高的耦合能量,从而在形成定向辐射的同时能够产生明显的谐振频点。
81.具体参考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图2b和图2c,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辐射方向图以及s11曲线分别被示意,其中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以所述参考地面12为界的后向辐射被明显削弱而具有良好的定向辐射特性,并于定向辐射方向具有高达6.9db的辐射增益,并如图2c所示,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呈现明显的谐振特性,以及在谐振频点具有低至-36db以下的损耗,且在谐振频点具有较窄的频带宽度,因而性能优异,适用于微波探测并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和较高的灵敏度及可靠度。
82.进一步地,其中基于图2a所示意的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结构,其中允许基于对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的形状的调整形成对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调谐,如以弯折的方式调整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的形状,在维持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自所述第一馈电端1111沿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的线长要求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自所述第二馈电端1121沿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的线长要求的同时,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尺寸能够被进一步减小,即在保障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之间能够相互耦合的同时,利于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微型化,提高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适用性。
83.示例的,参考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图3a至图6c所示,基于图2a所示意的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结构,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不同结构形态和对应各结构形态的辐射方向图以及s11曲线分别被示意。
84.具体对应图3a至图3c,基于图2a所示意的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结构,以
5.8ghz的ism频段为工作频率进行调谐示例,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一调谐结构和对应该结构的辐射方向图以及s11曲线分别被示意,具体在这一调谐结构中,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相对于图2a所示意的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结构被加粗设计,相应地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同样被加粗设计,而区别于图2a中以柱状形态被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具体地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被加粗而具有片状长条形态,其中所述第一馈电线13和所述第二馈电线14同样被加粗而具有片状长条形态。
85.如图3b和图3c所示,在图3a所示意的这一调谐结构中,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在定向辐射方向的增益高达5.9db并呈现出明显的谐振特性,且相应谐振频点出现在5.4ghz附近而能够与5.8ghz的ism频段相匹配。
86.值得一提的是,在图2a所示意的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结构基础上,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呈现出明显的谐振特性而允许基于相应的调谐结构被进一步调谐,其中对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调谐手段多样,并能够相互组合,相应调谐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如图3a所示的对所述对偶耦合极子11的加粗调试,对所述第一馈电线13的加粗调试,对所述第二馈电线13的加粗调试,还包括如对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或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的弯折,以及所述第一馈电线13和/或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的弯折等,因此,基于图2a所示意的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结构基础,能够呈现出明显的谐振特性的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形态多样而能够适应于不同的形态需求,并允许基于相应的调谐手段形成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谐振频点与工作频点的匹配,包括但不限于5.8ghz,10.525ghz,24.15ghz,60-62ghz以及77-79ghz的ism频段的工作频点。
87.示例的,进一步参考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图4a至图4c,同样以5.8ghz的ism工作频段进行调谐示例,其中通过对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的弯折和加粗,基于图2a所示意的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进一步调谐结构被示意,具体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调谐结构中,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被加粗而具有片状长条形态,其中所述第一馈电线13和所述第二馈电线14同样被加粗而具有片状长条形态,并且进一步地,其中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进一步错位相向延伸。
88.参考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图4b和图4c,其中在这一调谐结构中,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同样能够形成定向辐射,并于定向辐射方向具有高达6.0db的辐射增益,同时对应的s11曲线呈现良好的谐振特性,且相应的谐振频点出现在5.8ghz附近而能够与5.8ghz的ism频段相匹配,并在相应谐振频点具有较窄的频带宽度,因而适用于微波探测并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和较高的灵敏度及可靠度。
89.进一步示例的,参考图5a至图5c,同样以5.8ghz的ism工作频段进行调谐示例,其中通过对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的弯折,基于图3a所示意的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进一步调谐结构被示意,具体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调谐结构中,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在图3a所示意的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先错位反向延伸,后朝所述参考地面12的方向延伸的结构基础上,进一步顺序在错位反向的方向,远离所述参考地面12的方向,和错位反向的方向,以及朝向所述参考地面12的方向延伸。
90.参考图5b和图5c,在图5a所示意的这一调谐结构中,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于定向辐射方向具有对比图2a所示意的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更高的辐射增益(高达7.1db),同时相应的s11曲线呈现明显的谐振特性,并具有较低损耗(低于-14db)的谐振频点和在该谐振频点具有较窄的频带宽度。
91.进一步地,参考图6a至图6c,其中以5.8ghz的ism工作频段进行调谐示例,基于图4a所示意的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进一步调谐结构被示意,具体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调谐结构中,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被弯折以形成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进一步顺序在朝向所述参考地面12的方向,在错位反向的方向,和在朝向所述参考地面12的方向延伸的结构形态。
92.参考图6b和图6c,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能够形成定向辐射,同时于定向辐射方向具有高达6.0db的辐射增益,同时相应的s11曲线呈现良好的谐振特性,且相应的谐振频点出现在5.8ghz附近而能够与5.8ghz的ism频段相匹配,以利于在实际应用中的对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安装和调试。
93.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允许以微带线的形态被承载于相应的电路基板,如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分别以微带线的形态被承载于相应的电路基板的两侧,并基于该电路基板的厚度形成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被错位布置的状态,同时基于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所处介质空间的介电常数的增加,能够相应减小所述第一辐射源极111和所述第二辐射源极112的物理长度而有利于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微型化设计。
94.进一步地,参考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图7a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变形实施例的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被示意,在这一变形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所述对偶耦合极子11的数量为两对,其中两对所述对偶耦合极子11以正交的状态被布置于所述参考地面12的同一侧,以形成其中一所述对偶耦合极子11能够以其所述第一馈电端1111和所述第二馈电端1121的连线的中点为轴心旋转90
°
后与另一所述对偶耦合极子11在所述参考地面12的投影重合的结构形态,对应形成两对所述对偶耦合极子11错位正交并一体共用所述参考地面12的结构形态,以在提高所述微波探测天线10的探测精度和稳定性的同时,基于两对所述对偶耦合极子11错位正交并一体共用所述参考地面12的结构形态保障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的小体积优势。
95.对应参考图7b和图7c,在这一变形实施例中,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同样能够形成定向辐射,并于定向辐射方向具有高达6.0db的辐射增益,且由对应的s11曲线可知,所述错位微波探测天线10相应的谐振频点出现在5.8ghz附近而能够与5.8ghz的ism频段相匹配,因而在提高所述微波探测天线10的探测精度和稳定性以及保障小体积优势的同时,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和较高的灵敏度及可靠度。
96.本领域的技艺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