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绕入壳对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95467发布日期:2022-08-27 03:59阅读:52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生产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卷绕入壳对接装置。


背景技术:

2.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其包括电芯、保护电路板、外壳;电芯通常由卷绕机进行卷绕后送出,再将电芯转移至入壳机进行入壳。
3.传统技术中,将电芯从卷绕机转移至入壳机通常由人工进行转运,人工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且人工转运通常是一批一批地进行,导致卷绕和入壳不能很好地进行衔接,加工效率低;后来出现有如中国专利zl 201920020747.1所公开之卷芯由卷绕机至入壳机的自动转移装置,其通过第一气缸与支架的旋转直接将电芯转移至入壳机,该种结构虽可省去人工转运电芯,但是在实际使用时,由于卷绕机的输出口和入壳机的输入口需要对应设置,导致对卷绕机和入壳机的位置布置要求高,通常卷绕机的输出口和入壳机的输入口高度不一致,因此,需要对两者的高度进行调整,此过程费时费力,操作麻烦,且,该转移装置通过齿轮啮合的方式旋转,齿轮之间容易磨损,从而降低旋转精度,导致卷绕机和入壳机对位不精确,容易出现电芯与定位治具磕碰的现象,影响产品质量。
4.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卷绕入壳对接装置,其通过设置有旋转移栽装置、中转传送带、纵向移栽装置,来对接卷绕机传送带的输出端和入壳机传送带的输入端,省去了对卷绕机和入壳机的高度调整,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7.一种卷绕入壳对接装置,包括卷绕机传送带、入壳机传送带和对接装置,所述卷绕机传送带、入壳机传送带均沿纵向布置;所述对接装置包括旋转移栽装置、中转传送带、纵向移栽装置,所述中转传送带沿横向布置,所述中转传送带、卷绕机传送带、入壳机传送带的表面均间距布置有多个横向定位治具,所述旋转移栽装置衔接卷绕机传送带的输出端和中转传送带的输入端,所述纵向移栽装置衔接中转传送带的输出端和入壳机传送带的输入端,省去了对卷绕机和入壳机的高度调整,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旋转移栽装置包括有旋转电机、安装架、第一夹取机械手和第一升降驱动装置,所述旋转电机具有旋转杆,所述安装架设置于旋转杆上,所述旋转电机带动安装架旋转,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设置于安装架上,所述第一夹取机械手设置于第一升降驱动装置上,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带动第一夹取机械手升降运动,所述第一夹取机械手衔接卷绕机传送带的输出端和中转传送带的输入端,旋转电机精度高,电芯转移精确。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架包括有底板、顶板、导向杆,所述底板设置于旋转杆上,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设置于顶板上,所述导向杆夹设于底板和顶板之间,所述导向杆上设置有导滑件,所述第一夹取机械手设置于导滑件上,所述导滑件连接第一升降驱动装置。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夹取机械手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夹取机械手分别位于卷绕机传送带的输出端、中转传送带的输入端的上方,相应的,所述导滑件的两端分别朝向卷绕机传送带的输出端、中转传送带的输入端延伸设置,两个夹取机械手分别设置于导滑件的两端。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向杆为沿底板的旋转中心对称设置的两个。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板、顶板之间还设置有平衡杆组。
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旋转电机还包括限转组件,所述限转组件包括有限转件和阻挡部,所述限转件设置于旋转杆上,所述阻挡部位于旋转杆的侧旁,防止旋转电机旋转过度。
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纵向移栽装置包括有安装座、纵向移动装置和第二夹取机械手,所述安装座包括有支撑架和设置于支撑架顶部的安装板,所述纵向移动装置设置于安装板上,所述第二夹取机械手设置于纵向移动装置上,所述纵向移动装置带动第二夹取机械手纵向移动,所述纵向移动装置上还设置有第二升降驱动装置,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带动第二夹取机械手升降运动,所述第二夹取机械手衔接中转传送带的输出端和入壳机传送带的输入端。
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纵向移动装置包括有推动气缸和滑动座,所述推动气缸设置于安装板的顶部,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设置有滑轨,所述滑动座设置于滑轨上,所述第二夹取机械手设置于滑动座上,所述滑动座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推动气缸具有活动杆,所述连接杆的输入端和活动杆的输出端一同固定于一活动板上,所述活动板位于安装板的侧旁,所述推动气缸通过活动板带动滑动座在滑轨上纵向移动。
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旋转移栽装置、中转传送带,纵向移栽装置均设置于一支撑台上。
1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18.其主要是,通过设置有旋转移栽装置、中转传送带、纵向移栽装置,来对接卷绕机传送带的输出端和入壳机传送带的输入端,省去了对卷绕机和入壳机的高度调整,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19.其次是,旋转移栽装置包括有旋转电机、安装架、第一夹取机械手,旋转电机精度高,电芯转移精确;
20.再者是,旋转电机还包括限转组件,所述限转组件包括有限转件和阻挡部,防止旋转电机旋转过度;
21.以及,连接杆的输入端和活动杆的输出端一同固定于一活动板上,使得第二夹取机械手运行更为平稳,结构巧妙。
22.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旋转移栽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旋转移栽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27.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纵向移栽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含保护罩);
28.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纵向移栽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不含保护罩)。
29.附图标识说明:
30.10、卷绕机传送带
ꢀꢀꢀꢀꢀꢀꢀꢀꢀꢀꢀꢀꢀꢀꢀꢀ
20、入壳机传送带
31.30、对接装置
ꢀꢀꢀꢀꢀꢀꢀꢀꢀꢀꢀꢀꢀꢀꢀꢀꢀꢀꢀꢀ
31、旋转移栽装置
32.311、旋转电机
ꢀꢀꢀꢀꢀꢀꢀꢀꢀꢀꢀꢀꢀꢀꢀꢀꢀꢀꢀ
3111、旋转杆
33.312、安装架
ꢀꢀꢀꢀꢀꢀꢀꢀꢀꢀꢀꢀꢀꢀꢀꢀꢀꢀꢀꢀꢀ
3121、底板
34.3122、顶板
ꢀꢀꢀꢀꢀꢀꢀꢀꢀꢀꢀꢀꢀꢀꢀꢀꢀꢀꢀꢀꢀꢀ
3123、导向杆
35.3124、平衡杆组
ꢀꢀꢀꢀꢀꢀꢀꢀꢀꢀꢀꢀꢀꢀꢀꢀꢀꢀ
313、第一夹取机械手
36.314、第一升降驱动装置
ꢀꢀꢀꢀꢀꢀꢀꢀꢀꢀꢀ
315、导滑件
37.32、中转传送带
ꢀꢀꢀꢀꢀꢀꢀꢀꢀꢀꢀꢀꢀꢀꢀꢀꢀꢀ
33、纵向移栽装置
38.331、安装座
ꢀꢀꢀꢀꢀꢀꢀꢀꢀꢀꢀꢀꢀꢀꢀꢀꢀꢀꢀꢀꢀ
3311、支撑架
39.3312、安装板
ꢀꢀꢀꢀꢀꢀꢀꢀꢀꢀꢀꢀꢀꢀꢀꢀꢀꢀꢀꢀ
3313、滑轨
40.332、纵向移动装置
ꢀꢀꢀꢀꢀꢀꢀꢀꢀꢀꢀꢀꢀꢀꢀ
3321、推动气缸
41.3322、滑动座
ꢀꢀꢀꢀꢀꢀꢀꢀꢀꢀꢀꢀꢀꢀꢀꢀꢀꢀꢀꢀ
3323、连接杆
42.3324、活动杆
ꢀꢀꢀꢀꢀꢀꢀꢀꢀꢀꢀꢀꢀꢀꢀꢀꢀꢀꢀꢀ
3325、活动板
43.3326、安装平台
ꢀꢀꢀꢀꢀꢀꢀꢀꢀꢀꢀꢀꢀꢀꢀꢀꢀꢀ
3327、第二升降驱动装置
44.333、第二夹取机械手
ꢀꢀꢀꢀꢀꢀꢀꢀꢀꢀꢀꢀꢀ
40、横向定位治具
45.50、支撑台
ꢀꢀꢀꢀꢀꢀꢀꢀꢀꢀꢀꢀꢀꢀꢀꢀꢀꢀꢀꢀꢀꢀ
60、限转组件
46.61、限转件
ꢀꢀꢀꢀꢀꢀꢀꢀꢀꢀꢀꢀꢀꢀꢀꢀꢀꢀꢀꢀꢀꢀ
62、阻挡部
47.70、u型支撑块
ꢀꢀꢀꢀꢀꢀꢀꢀꢀꢀꢀꢀꢀꢀꢀꢀꢀꢀꢀ
80、保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48.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卷绕机传送带10、入壳机传送带20和对接装置30。
49.所述卷绕机传送带10、入壳机传送带20均沿纵向布置,所述卷绕机传送带10、入壳机传送带20的表面均间距布置有多个横向定位治具40。
50.所述对接装置30包括旋转移栽装置31、中转传送带32、纵向移栽装置33,所述旋转移栽装置31、中转传送带32,纵向移栽装置33均设置于一支撑台50上;所述中转传送带32沿横向布置,所述中转传送带32、卷绕机传送带10、入壳机传送带20的表面均间距布置有多个横向定位治具40,所述旋转移栽装置31衔接卷绕机传送带10的输出端和中转传送带32的输入端,所述纵向移栽装置33衔接中转传送带32的输出端和入壳机传送带20的输入端,省去了对卷绕机和入壳机的高度调整,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51.所述旋转移栽装置31包括有旋转电机311、安装架312、第一夹取机械手313和第一
升降驱动装置314,所述旋转电机311具有旋转杆3111,所述安装架312设置于旋转杆3111上,所述旋转电机311带动安装架312旋转,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314设置于安装架312上,所述第一夹取机械手313设置于第一升降驱动装置314上,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314带动第一夹取机械手313升降运动,所述第一夹取机械手313衔接卷绕机传送带10的输出端和中转传送带32的输入端,旋转电机311精度高,电芯转移精确;
52.具体而言,所述安装架312包括有底板3121、顶板3122、导向杆3123,所述底板3121设置于旋转杆3111上,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314设置于顶板3122上,所述导向杆3123夹设于底板3121和顶板3122之间,所述导向杆3123上设置有导滑件315,所述导滑件315的两端分别朝向卷绕机传送带10的输出端、中转传送带32的输入端延伸设置,相应的,所述第一夹取机械手313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夹取机械手313分别设置于导滑件315的两端,且,两个夹取机械手分别位于卷绕机传送带10的输出端、中转传送带32的输入端的上方,所述导滑件315连接第一升降驱动装置314,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314带动导滑件315在导向杆3123上升降运动从而带动两个第一夹取机械手313升降运动;
53.优选的,所述导向杆3123为沿底板3121的旋转中心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底板3121、顶板3122之间还设置有平衡杆组3124;以及,所述旋转电机311还包括限转组件60,所述限转组件60包括有限转件61和阻挡部62,所述限转件61设置于旋转杆3111上,所述阻挡部62位于旋转杆3111的侧旁,防止旋转电机311旋转过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电机311位于支撑台50的下方,所述安装架312位于支撑台50的上方,所述阻挡部62设置于支撑台50的顶部,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314为气缸。
54.所述中转传送带32架设于u型支撑块70上,所述u型支撑块70提供避让位供中转传送带32上的横向定位治具40穿过。
55.所述纵向移栽装置33包括有安装座331、纵向移动装置332和第二夹取机械手333,所述安装座331包括有支撑架3311和设置于支撑架3311顶部的安装板3312,所述纵向移动装置332设置于安装板3312上,所述第二夹取机械手333设置于纵向移动装置332上,所述纵向移动装置332带动第二夹取机械手333纵向移动,所述第二夹取机械手333衔接中转传送带32的输出端和入壳机传送带20的输入端;
56.具体而言,所述纵向移动装置332包括有推动气缸3321和滑动座3322,所述推动气缸3321设置于安装板3312的顶部,所述安装板3312的底部设置有滑轨3313,所述滑动座3322设置于滑轨3313上,所述第二夹取机械手333设置于滑动座3322上,所述滑动座3322延伸设置有安装平台3326,所述第二夹取机械手333设置于安装平台3326的底部,所述安装平台3326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升降驱动装置3327,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3327带动第二夹取机械手333升降运动,所述滑动座3322连接有连接杆3323,所述推动气缸3321具有活动杆3324,所述连接杆3323的输入端和活动杆3324的输出端一同固定于一活动板3325上,所述活动板3325位于安装板3312的侧旁,所述推动气缸3321通过活动板3325带动滑动座3322在滑轨3313上纵向移动;优选的,所述安装座331对应活动板3325设置有保护罩80。
57.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
58.其主要是,通过设置有旋转移栽装置、中转传送带、纵向移栽装置,来对接卷绕机传送带的输出端和入壳机传送带的输入端,省去了对卷绕机和入壳机的高度调整,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59.其次是,旋转移栽装置包括有旋转电机、安装架、第一夹取机械手,旋转电机精度高,电芯转移精确;
60.再者是,旋转电机还包括限转组件,所述限转组件包括有限转件和阻挡部,防止旋转电机旋转过度;
61.以及,连接杆的输入端和活动杆的输出端一同固定于一活动板上,使得第二夹取机械手运行更为平稳,结构巧妙。
6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