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液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60524发布日期:2022-09-17 11:21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模组液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模组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池模组液冷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多采用锂离子电池组成的电池模组,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对温度变化较敏感,当车辆在高速、低速、加速或减速等交替变换状况下运行时,锂电池会以不同倍率放电,产生热量速率提高,长时间驾驶,容易导致热量不均匀聚集。其中,锂离子电池组成的电池模组的工作温度范围为-20℃
ꢀ‑
60℃,在高温的情况下,若没有合适的散热方案,电池模组内各处温度将出现较大差异,会影响锂离子电池单体的一致性并引发一系列的后续问题,较为严重的会过充导致“热失控”,使电动汽车着火甚至爆炸。
3.因此电池模组大多配合水冷系统,现有的水冷系统技术一般采用多组流道串并联方式。在并联的主回路需要设计进水集流室和出水集流室,由于汽车内部空间也是人们追求的一个方向,所以电动汽车各部分组成需要小型化,电池模组液冷装置若设计进水集流室和出水集流室,将会占用电池模组液冷装置较大的平面面积,该电池模组液冷装置的散热面积减小,不利于散热,电池模组液冷装置的整体面积还需要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模组液冷装置,避免电池模组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热失控”的现象的同时,减小进水集流室和出水集流室所占的面积。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池模组液冷装置,其包括流道固定板、底板、至少两个循环流道、总集流室、进水管和出水管,其中,流道固定板包括散热面和固定面,散热面和固定面相对设置;每个所述循环流道均包括进水端、出水端和循环散热管;底板覆盖固定面,并且与固定面固定连接;循环散热管沿着散热面所在的平面铺设置,散热面上排列有动力电池,散热面与循环散热管对排列在其表面的动力电池进行散热;所述总集流室包括进水集流室、出水集流室以及分割进水集流室和出水集流室的集流隔板;所述集流隔板与散热面平行设置;若干进水端与进水管均与进水集流室相连接,若干出水端与出水管均与出水集流室相连接。
6.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总集流室固定设置在底板远离流道固定板的一面。
7.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出水端设置在底板上,并且与出水集流室相连接。
8.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总集流室还包括进水导管,进水导管设置在出水集流室内,进水导管一端穿过集流隔板后与进水集流室相连通,另一端穿过底板后与进水端相连通。
9.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出水集流室设置在进水集流室和底板之间。
10.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均设置在总集流室远离底板
的一侧,所述进水管与出水管平行设置。
11.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出水管一端依次穿过进水集流室和集流隔板后伸入到出水集流室内,进水管一端伸入到进水集流室内。
12.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底板与固定面之间密封连接。
13.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循环散热管由流道固定板的固定面向散热面一侧凹陷形成。
14.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循环散热管在散热面上弯折设置,并且向远离固定面的一侧凸起。
1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池模组液冷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总集流室分为上下分层的进水集流室和出水集流室,减小了总集流室在底板上的面积,适合电池模组液冷装置小型化的发展需求,其次,提高了整个电池模组液冷装置底板散热面积的同时提高了对电池模组内电池的散热效果;
17.(2)其中设置至少两个循环流道,极大提高了冷热流体的温度分布,提高了该电池模组液冷装置内流体温度的均一性;
18.(3)循环流道在流道固定板上通过冲压的方式形成,流体在魂环流道内的流速一致性较好;
19.(4)实际使用过程中流道固定板采用冲压的方式形成厚度可以尽量降低,整体质量明显减轻,其次,冲压形成的循环流道设计较为灵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弯折设置。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模组液冷装置的立体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模组液冷装置的立体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模组液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模组液冷装置的主视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模组液冷装置的图4的a-a视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模组液冷装置的俯视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模组液冷装置的图4的b-b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如图1-7所示,一种电池模组液冷装置,其包括流道固定板1、底板2、两个循环流道3、总集流室4、进水管51和出水管52,其中,
30.流道固定板1,如图2-4所示,包括散热面11和固定面12,散热面11和固定面12相对设置。
31.底板2,如图1和图3所示,覆盖固定面12,并且与固定面12之间密封连接,可以通过焊接或在底板2与固定面12之间涂抹密封胶的方式实现密封的效果。
32.循环流道3,如图3所示,包括进水端31、出水端32和循环散热管33。
33.总集流室4,如图5和图7所示,包括进水集流室41、出水集流室42、进水导管44,以及将总集流室4分割为进水集流室41和出水集流室42的集流隔板43。
34.为了能够增大底板2的散热面积,需要减小进水集流室41与出水集流室42 所占的面积,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集流隔板43与散热面11平行设置,此时总集流室4在底板2上的面积为出水集流室42在底板2上所占的面积,进水集流室41并未占用底板2的散热面积,此时散热效果较好。
35.为了避免总集流室4对散热面11面积的影响,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总集流室4固定设置在底板2远离流道固定板1的一面,此时不会影响散热面11的面积,放置电池模组的面积增大。
36.由于出水集流室42和进水集流室41是叠放在一起的,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出水集流室42设置在进水集流室41和底板2之间,由于底板2和出水集流室42均为热源,当进水集流室41设置在出水集流室42和底板2之间的时候,进水集流室41被两个热源夹在中间,进入到循环散热管33的流体的温度较高。
37.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出水端32设置在底板2上,并且与出水集流室42相连接,此时出水端32与出水集流室42直接连通,并且进行流体交换。
38.由于进水端31与进水集流室41有出水集流室42的间隔,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进水导管44设置在出水集流室42内,进水导管44一端穿过集流隔板 43后与进水集流室41相连通,另一端穿过底板2后与进水端31相连通,此时进水导管44,连通了进水端31与进水集流室41。
39.为了更好的设置该电池模组液冷装置,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进水管51和出水管52均设置在总集流室4远离底板2的一侧,所述进水管51与出水管52平行设置,此时进水管51与出水管52所占空间较少。
40.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出水管52一端依次穿过进水集流室41和集流隔板43后伸入到出水集流室42内,进水管51一端伸入到进水集流室41内。
41.所述循环散热管33采用冲压的方式形成,此时循环散热管33由流道固定板1的固定面12向散热面11一侧凹陷,采用冲压的方式,流道固定板1的厚度可以控制在1mm左右,减轻了流道固定板1的质量。
42.循环散热管33沿着散热面11所在的平面铺设置,散热面11上排列有电池模组,散热面11与循环散热管33对排列在其表面的电池模组进行散热。
43.由于循环散热管33通过冲压的方式形成,所以循环散热管33在散热面11 上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的弯折设置,根据散热的原理可知,循环散热管33越长,散热效果越好,为了增大循环散热管33的散热面积,循环散热管33由散热面 11向远离固定面12的一侧凸起。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