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立式Type-C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54197发布日期:2023-02-21 16:28阅读:47来源:国知局
直立式Type-C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直立式type-c连接器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直立式type-c连接器。


背景技术:

2.usb type-c,简称type-c,是一种通用串行总线(usb)的硬件接口规范。type-c连接器的亮点在于设计更加纤薄、传输速度最高可达10gbps以及最高可达100w的强悍电力传输,最大的特点是支持usb接口双面插入。
3.相关技术中,type-c连接器在频发的插拔过程中,中隔片容易发生晃动,导致连接器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直立式type-c连接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type-c连接器的稳定性低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直立式type-c连接器,包括:
6.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贯通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插置腔,所述金属外壳的底部延伸有用于与外部pcb板连接的连接脚;
7.绝缘本体,自所述第一端插入所述插置腔内且与所述金属外壳卡接固定;
8.端子组件,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端子组件包括一中隔片以及两个设置在所述中隔片两侧的且具有相同结构的组合体,所述连接部的底部向下延伸有伸出所述绝缘本体设置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外部pcb板连接固定。
9.可选地,所述中隔片包括主体部和尾部,所述尾部呈h形设置,所述尾部包括沿所述插置腔轴向设置的第一隔片和第二隔片,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隔片和所述第二隔片的连接片,所述第一隔片和所述第二隔片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向下延伸以形成得到所述连接部。
10.可选地,所述连接部自上而下呈渐缩设置。
11.可选地,所述组合体包括一绝缘载体和端子组,所述端子组组装在所述绝缘载体上;所述绝缘载体具有第一表面,两组合体组装一体时,两组合体的第一表面相对设置以将所述中隔片夹设于两组合体的第一表面之间。
12.可选地,所述绝缘载体的第一表面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台,远离所述第一定位凸台的同一端相应位置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凸台形状相匹配的第一定位孔,两个组合体组装一体时,一组合体的第一定位凸台固定在另一组合体的第一定位孔内。
13.可选地,所述中隔片对应所述第一定位凸台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凸台形状相适配的第二定位孔。
14.可选地,所述绝缘载体的第一表面一端上还设置有一凹槽,远离所述凹槽的同一端相应位置上设置有一与所述凹槽形状相匹配的凸块,两个组合体组装一体时,一组合体的凸块卡接在另一组合体的凹槽内。
15.可选地,所述金属外壳设置有弹性臂,所述金属外壳上的开设有连通所述插置腔的开口,所述弹性臂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和自由端,所述弹性臂的连接端连接于所述开口的内周壁的下端,所述弹性臂的第二端斜向上向内弯折以延伸至所述插置腔内;
16.所述绝缘本体的外周壁对应所述弹性臂位置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弹性臂卡设入所述定位槽内。
17.可选地,所述弹性臂的第二端设置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和所述定位槽相配合。
18.可选地,所述金属外壳设有用于与pcb板连接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绝缘本体对应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第一卡块,所述金属外壳通过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一卡块卡接,以使所述金属外壳与所述绝缘本体相互连接。
1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将中隔片的底部向下延伸以得到伸出绝缘本体的连接部,当整个type-c连接器与外部pcb板连接时,连接部远离中隔片的一端焊接固定在pcb板上,使得中隔片置于容置腔内的一端不容易产生晃动,提高了type-c连接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直立式type-c连接器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直立式type-c连接器一实施例与pcb板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1中组合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图1的中隔片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号说明:
26.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绝缘本体20金属外壳21插置腔22第一端23第二端24连接块241第一卡槽30端子组件40pcb板31中隔片32组合体311连接部312主体部313尾部313a第一隔片313b第二隔片313c连接片313d通孔321绝缘载体322端子组321a第一定位凸台321b第一定位孔321c凸块321d凹槽314第二定位孔25弹性臂26开口11定位槽242插脚12避让槽
13定位凸起27缺口14第一卡块
ꢀꢀ
27.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0.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1.针对现有技术中type-c连接器的稳定性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直立式type-c连接器,现有type-c一般需要与其他件连接,以下实施例中,以该直立式type-c连接器与pcb板连接为例进行说明。
32.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以及图4所示,该直立式type-c连接器包括金属外壳20、绝缘本体10以及端子组件30,金属外壳2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22和第二端23以及贯通第一端22和第二端23的插置腔21,金属外壳20 的底部延伸有用于与外部pcb板40连接的连接脚;绝缘本体10自第一端22 插设于插置腔21内,以将金属外壳20和绝缘本体10组装定位;端子组件30 设置于绝缘本体10内,端子组件30包括一中隔片31以及两个设置在中隔片 31两侧的且具有相同结构的组合体32,中隔片31的底部向下延伸有伸出绝缘本体10设置连接部311,连接部311用于与外部pcb板40连接固定。
33.可选地,通过一次注塑成型来得到两个具有相同结构的组合体32,两个组合体32和中隔片31组装之后,再通过二次注塑得到包裹端子组件30的绝缘本体10。整个绝缘本体10和端子组件30的结构一体成型,结构强度好,生产工艺简单,产品上板稳定,且本结构可实现不同高度兼容。而中隔片31 的底部向外凸有伸出该绝缘本体10的连接部311,该连接部311可以方形片、也可以是锥形片、其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间隔设置的多个,在此不作限定,使得金属外壳20和绝缘本体10连接在电路板上时,该连接部311可以与电路板连接固定,从而使得中隔片31在电路板上具有固定点,大大增强了中隔片31的抗压强度,使得中隔片31置于容置腔内的一端不容易产生晃动,提高了type-c连接器的稳定性。
34.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中隔片31包括主体部312和尾部313,尾部313呈h形设置,尾部313包括沿插置腔21轴向设置的第一隔片313a和第二隔片313b,以及连接第一隔片313a和第二隔片313b的连接片313c,第一隔片313a和第二隔片313b远离主体部312的一端
向下延伸以形成得到连接部311。
35.可选地,主体部312和尾部313均为片状,均被加设在两个组合体32之间,而尾部313呈h型设置,使得第一隔片313a、第二隔片313b、连接片 313c之间的下端具有一个半圆状的通孔313d,组合体32对应该通孔313d位置设有与其相配合的凸起,中隔片31加设于两组合体32之间时两组合体32 的凸起卡入通孔313d内,以对中隔片31进行限位,使得端子组件30在组装时更加简单方便,组装后的结构更加稳定。同时,连接部311自第一隔片313a 和第二隔片313b远离主体部312的一端延伸设置,连接部311相当于是第一隔片313a和第二隔片313b的一部分,使得第一隔片313a和第二隔片313b 本身可以兼容与pcb板40相连接的作用,更便于中隔片31的生产。
36.在一实施例中,连接部311自上而下呈渐缩设置。
37.可选地,该结构使得连接部311伸出绝缘本体10的部分的直径较小,不会与组合体32内的端子组322相接触,使得type-c连接器的性能更加稳定。
38.在一实施例中,组合体32包括一绝缘载体321和端子组322,端子组322 组装在绝缘载体321上;绝缘载体321具有第一表面,两组合体32组装一体时,两组合体32的第一表面相对设置以将中隔片31夹设于两组合体32的第一表面之间。
39.可选地,绝缘载体321通过一次注塑形成,端子组322由多个排线端子并排组成,嵌设在绝缘载体321上,时的绝缘载体321和端子组322构成一个整体的领部件,降低了整个直立式type-c连接器内部的零配件数量,减少了其生产难度。
40.在一实施例中,绝缘载体321的第一表面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台 321a,远离第一定位凸台321a的同一端相应位置上设置有与第一定位凸台 321a形状相匹配的第一定位孔321b,两个组合体32组装一体时,一组合体 32的第一定位凸台321a固定在另一组合体32的第一定位孔321b内。
41.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如图3所示,具体地,绝缘载体321的第一表面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定凸台321a,远离第一定位凸台321a的同一端相应位置上设置有与第一定位凸台321a形状相匹配的第一定位孔321b,两个组合体32组装一体时,一组合体32的第一定位凸台321a固定在另一组合体32 的第一定位孔321b内。以使两个组合提的组装更加紧凑,且避免两个组合体 32装配错位,提升了整个type-c连接器的稳定性。
42.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定位孔321b可以选择定位通孔313d,也可以选择孔槽。
43.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绝缘载体321的第一表面一端上还设置有一凹槽321d,远离凹槽321d的同一端相应位置上设置有一与该凹槽321d形状相匹配的凸块321c,两个组合体32组装一体时,一组合体32的凸块321c 卡接在另一组合体32的凹槽321d内。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凹槽321d的形状和凸块321c的形状为矩形体结构。以实现两个组合体32之间连接的辅助定位,进一步提升其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44.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如图3和图4所示,中隔片31的中部开设有与第一定位凸台形状相匹配的第二定位孔314。在两个组合体32和中隔片 31装配过程中,其中一个绝缘载体321的第一定位凸台321a依次穿过中隔片 31上的第二定位孔314和另一个绝缘载体321上的第一定位孔321b,以对中隔片31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
45.在一实施例中,金属外壳20设置有弹性臂25,金属外壳20上的开设有连通插置腔21的开口26,弹性臂25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和自由端,弹性的第一端22连接于开口26的
内周壁的下端,所述弹性臂25的自由端斜向上向内弯折以延伸至插置腔21内;绝缘本体10的外周壁对应弹性臂25位置设置有定位槽11,弹性臂25卡设入定位槽11内。
46.可选地,当绝缘本体10自金属外壳20的第一端22插入插置腔21内过程中,绝缘本体10的外周壁与弹性臂25的第二段相抵,此时弹性臂25受到一个向外的作用力,被压缩,使得绝缘本体10插入金属外壳20内更加简单方便,金属外壳20和插置腔21安装到位后,弹性臂25在自身的弹性作用下恢复原位,卡入到绝缘本体10外周侧的定位槽11内,以限制绝缘本体10和金属外壳20相互远离,使得绝缘本体10搁置在pcb板40上时更加稳定,波峰焊制过程中绝缘本体10与pcb板40不会发生浮板或歪斜现象。而当绝缘本体10和金属外壳20要相互远离时,此时弹性臂25受到一个向下的作用力,弹性臂25的伸入插置腔21内的部分变长,以限制绝缘本体10和金属外壳20 相互远离,使其连接更加精密。该弹性臂25可以选用弹片。
47.在一实施例中,弹性臂25的第二端23设置有配合部,配合部和定位槽 11相配合
48.可选地,该配合部可以是方形块,对应的定位槽11也为方形槽,配合部朝向插置腔21的一侧为平面,增加弹性臂25与绝缘本体10的接触面积,降低装配难度。
49.在一实施例中,金属外壳20设有用于与pcb板40连接的连接块24,连接块24开设有第一卡槽241,绝缘本体10对应连接块24上设置有第一卡块 14,金属外壳20通过第一卡槽241与第一卡块14卡接,以使金属外壳20与绝缘本体10相互连接。
50.可选地,为使金属外壳20与pcb板40的连接更加紧固,金属外壳20 的下端设置有两块连接块24,其中,每一连接块24包括连接块24本体和两个间隔设置的插脚242,第一卡槽241设于连接块24本体上,连接块24本体与第一端22连接,两个插脚242的一端连接于连接块24本体远离金属外壳 20的一端,插脚242的另一端朝沿远离连接块24本体方向延伸设置以用于与 pcb板40连接。
51.进一步地,为增加金属外壳20与pcb板40的连接强度,如图1和图2 所示,可以将连接块24本体的下端沿其长度方向延长部分,两个插脚242分设在连接块24本体长度方向的两端,并沿插置腔21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以用于与外界电路板连接,在能牢牢的将其金属外壳20固定的同时,大大降低了连接块24本体沿插置腔21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其中,第一卡槽241可以是孔,也可以选用孔槽,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卡槽 241为孔。且连接块24为相对设置的两个,分别连接于金属外壳20第一端 22的相对两边框上,使得金属外壳20和绝缘本体10的连接更加稳定。
52.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绝缘本体10的侧壁上设有与连接块 24本体相适配的两个避让槽12,两个避让槽12之间形成第一卡块14。如此设计,进一步加强了绝缘本体10和金属外壳20之间的连接强度。
53.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金属外壳20的第一端22具有缺口 27,绝缘本体10的外周壁凸设有与缺口27相适配的定位凸起13,定位凸起 13卡入缺口27。
54.可选地,该缺口27可以是设于金属外壳20的多个,如2个、3个、4个等,也可以是一个,在此不对其具体数目进行限定。相对应的,绝缘本体10 的外周壁上凸设有与该缺口27相适配的定位凸起13,其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多个定位凸起13与多个缺口27一一对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该缺口27为两个,对称设置在金属外壳20延其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当金属外壳20与绝缘本体10装配到位时,两个定位凸起13分别卡入金属外壳20 上的两
个缺口27内,以进一步增加了金属外壳20与绝缘本体10之间的固持强度,有效防止绝缘本体10在插置腔21内晃动。
5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