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深海使用的零浮力复合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88700发布日期:2022-08-03 01:55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深海使用的零浮力复合电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电缆,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深海使用的零浮力复合电缆。


背景技术:

2.随着现有海洋开发的需求,对于水下设备的下潜深度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该项使用新型产品的研制,可以使我国的水下设备在1800m水深范围内增加了有效防护。现有的实现电缆零浮力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3.1、采用发泡材料进行填充,有点是实现容易,电缆外径较小,一般用在水面或者不超过300米水深的情况。
4.2、采用密度较低材料做护套,通常这些材料密度在0.89g/cm3~0.96g/cm3,所以护套厚度一般需要做很大,有时候甚至超过缆芯直径。所以该类型的电缆外径一般很大,从而导致船上绞车体积很大。
5.为此,现有的电缆都无法满足深海使用的需要,存在一定的瑕疵。
6.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适用于深海使用的零浮力复合电缆,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深海使用的零浮力复合电缆。
8.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深海使用的零浮力复合电缆,包括有总成缆结构,其中:所述总成缆结构采用至少一个电源单元和三个光单元绞合构成,所述总成缆结构内填充有阻水胶,所述总成缆结构外包裹有内绕包带,所述内绕包带外包裹有内护套,所述内护套外包裹有铠装层,所述铠装层外包括有外绕包带,所述外绕包带外分布有外护套。
9.进一步地,上述的适用于深海使用的零浮力复合电缆,其中,所述电源单元、光单元之间分布有若干填充芯体。
10.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适用于深海使用的零浮力复合电缆,其中,所述电源单元包括有至少四个成缆分布的电缆芯组件,所述电缆芯组件外包裹有外绝缘层,所述电缆芯组件之间填充有阻水胶。
11.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适用于深海使用的零浮力复合电缆,其中,所述电缆芯组件包括有若干导体,所述导体外包裹有内绝缘层。
12.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适用于深海使用的零浮力复合电缆,其中,所述光单元包括有若干光纤,所述光纤外包裹有松套管,所述光纤之间填充有阻水胶。
13.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适用于深海使用的零浮力复合电缆,其中,所述松套管的厚度为0.5至0.8毫米。
14.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适用于深海使用的零浮力复合电缆,其中,所述内绕包带、外
绕包带为若干无纺布缠绕构成,所述无纺布上浸润分布有阻水胶。
15.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适用于深海使用的零浮力复合电缆,其中,所述内护套、外护套均为聚氨酯护套,所述内护套的厚度为0.5至1毫米,所述外护套的厚度为1至3毫米。
16.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适用于深海使用的零浮力复合电缆,其中,所述铠装层为若干非金属纤维编织构成的网状构造,所述网状构造中填充有阻水胶。
17.再进一步地,上述的适用于深海使用的零浮力复合电缆,其中,所述外护套上设置有印刷层。
18.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9.1、能够有效解决在大深度(最高18mpa)横向水密电缆领域下进行电力传输、信号控制以及光纤通信的集成,可以在海洋探测、海洋开采、深海信息传输等领域进行应用。
20.2、采用非金属铠装结构,最大可承受200kn破断力。
21.3、通过内护套、外护套实现双层防护结构,提高使用寿命。
22.4、电单元可根据需要替换为7芯电单元,光单元的最大光纤芯数每管24芯,共72芯,满足不同的应用需要。
23.5、整体构造简单,便于制造和使用。
24.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25.图1是适用于深海使用的零浮力复合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27.1 阻水胶
ꢀꢀꢀꢀꢀꢀꢀꢀꢀꢀꢀꢀꢀꢀꢀ
2 内绕包带
28.3 内护套
ꢀꢀꢀꢀꢀꢀꢀꢀꢀꢀꢀꢀꢀꢀꢀ
4 铠装层
29.5 外绕包带
ꢀꢀꢀꢀꢀꢀꢀꢀꢀꢀꢀꢀꢀ
6 外护套
30.7 填充芯体
ꢀꢀꢀꢀꢀꢀꢀꢀꢀꢀꢀꢀꢀ
8 外绝缘层
31.9 导体
ꢀꢀꢀꢀꢀꢀꢀꢀꢀꢀꢀꢀꢀꢀꢀꢀꢀ
10 内绝缘层
32.11 光纤
ꢀꢀꢀꢀꢀꢀꢀꢀꢀꢀꢀꢀꢀꢀꢀꢀ
12 松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4.如图1的适用于深海使用的零浮力复合电缆,包括有总成缆结构,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总成缆结构采用至少一个电源单元和三个光单元绞合构成。这样,能够同时满足电力传输与信号传输。同时,为了提升防水抗压效果,总成缆结构内填充有阻水胶1,总成缆结构外包裹有内绕包带2。并且,为了满足复合式的多层护套分布,本实用新型在内绕包带2外包裹有内护套3。考虑到铺设期间的耐拉扯效果,在内护套3外包裹有铠装层4,在铠装层4外包括有外绕包带5。并且,为了满足铺设期间的耐磨防护需要,在外绕包带5外分布有外护套6。再者,本实用新型在电源单元、光单元之间分布有若干非金属材料构成的填充芯体7。这样,
可以有效填充电源单元、光单元之间可能存在的结合间隙,实现外部应力的有效传递,不会集中在某处造成意外断裂。而且,可以避免某个区域出现过度挤压,确保在18mpa的使用环境下不会出现非必要的形变。当然,针对某些特殊应用,亦可以采用一个电源单元和一个光单元构成简化的总成缆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35.结合本实用新型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来看,电源单元包括有至少四个成缆分布的电缆芯组件,电缆芯组件外包裹有外绝缘层8,电缆芯组件之间填充有阻水胶1。具体来说,缆芯组件包括有若干导体9,导体9外包裹有内绝缘层10。这样,在满足电力传输的同时不会影响到光单元的正常运作。
36.进一步来看,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光单元包括有若干光纤11,光纤11外包裹有大直径高强度的松套管12,光纤11之间填充有阻水胶1。实施期间,每个松套管12内分布有八根光纤11,最大不超过二十四根。同时,采用的松套管12的厚度为0.5至0.8毫米,优选为0.6毫米。这样,可以有效提供耐压力支撑,同时可以减低缆芯的密度。
37.结合实际实施来看,采用的内绕包带2、外绕包带5为若干无纺布缠绕构成,无纺布上浸润分布有阻水胶1。这样,在满足适当柔韧性的同时拥有较佳的水密效果。同时,采用的内护套3、外护套6均为聚氨酯护套,内护套3的厚度为0.5至1毫米,外护套6的厚度为1至3毫米。由此,一方面确保电缆整体的柔软性,另外一方面,方便在使用现场进行硫化施工,提高电缆的适用性和可维修性。
38.再进一步来看,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铠装层4为若干非金属纤维编织构成的网状构造,网状构造中填充有阻水胶1,通常可选用芳纶网加工构成。由此,可提供30kn破断力,最大可提供200kn破断力。这样,在实际使用期间,确保电缆在拖曳的过程中可提供足够的拉力,不会出现开裂。
39.再者,本实用新型可在外护套6上设置有印刷层。这样,便于标注当前复合电缆的种类和相关的铺设参数,便于铺设期间进行正确的选取。
40.通过上述的文字表述并结合附图可以看出,采用本实用新型后,拥有如下优点:
41.1、能够有效解决在大深度(最高18mpa)横向水密电缆领域下进行电力传输、信号控制以及光纤通信的集成,可以在海洋探测、海洋开采、深海信息传输等领域进行应用。
42.2、采用非金属铠装结构,最大可承受200kn破断力。
43.3、通过内护套、外护套实现双层防护结构,提高使用寿命。
44.4、电单元可根据需要替换为7芯电单元,光单元的最大光纤芯数每管24芯,共72芯,满足不同的应用需要。
45.5、整体构造简单,便于制造和使用。
46.此外,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构造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是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来进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7.术语“主”、“副”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主”、“副”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8.同样,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组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并且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组件上。当一个组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组件上。
50.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