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维护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便携式蓄电池维护装置。
背景技术:2.蓄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是按可再充电设计的电池,通过可逆的化学反应实现再充电,通常是指铅酸蓄电池,它是电池中的一种,属于二次电池,它的工作原理是充电时利用外部的电能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输出,比如生活中常用的手机电池等;
3.现有技术中蓄电池维护装置的接线端大多裸露在外,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携带前需要使用保护套对蓄电池的接线端进行保护,在使用时再将保护套取下,但这种方式存在保护套容易丢失的情况,从而不便于携带。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便携式蓄电池维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存在的蓄电池的接线端保护套取下后丢失,不便于携带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6.便携式蓄电池维护装置,以改善上述问题。
7.本技术具体是这样的:
8.包括箱体机构,所述箱体机构包括防护箱,所述防护箱外侧的中部设置有握持防护机构,所述握持防护机构包括设置在箱体机构上的握持部以及散热部,所述握持部上设置有防护部;
9.所述防护箱内腔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防护箱内腔底部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上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顶部设置有蓄电池本体,所述蓄电池本体的两个电极柱与防护箱之间均设置有接线机构。
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握持部包括设置在防护箱两侧中部的凹槽,两个所述凹槽内分别穿插连接有第一支撑板以及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以及第一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位于防护箱上方的握把。
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板以及第二支撑板的中部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均与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1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散热部包括两个分别开设在两个凹槽内壁上的散热口,两个所述散热口内均设置有滤网。
13.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护部包括两个分别开设在第二支撑板两侧顶部的缺口,两个所述缺口上均固定安装有支撑座,两个所述支撑座中部均穿插连接有支撑轴,两个所述支撑轴均连接有防护条,两个所述防护条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腔室。
14.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座内部开设有以支撑轴为圆心的圆槽,所
述支撑轴的外表面设置有位于圆槽内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支撑轴以及圆槽固定连接。
15.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部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顶部与蓄电池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两侧的内壁上均开设有插槽。
1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部包括两个固定安装在防护箱内腔底部的支撑块,两个所述支撑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与连接座两侧的内壁接触,两个所述支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方杆,两个所述方杆的外表面均滑动连接有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插槽配套插接。
1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方杆的外表面套设有两个弹簧,两个所述弹簧分别位于两个支撑块与两个限位杆之间,两个所述弹簧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支撑块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弹簧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两个限位杆固定连接。
1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接线机构包括嵌设在防护箱顶壁上的绝缘套,所述绝缘套的中部固定设置有接线柱,所述接线柱的底端延伸至防护箱内且固定连接有导线,所述导线的一端连接有金属夹,所述金属夹夹持在蓄电池本体的电极柱上。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0.在本技术的方案中:
21.1.通过设置的握持防护机构,携带时,向上拉动握把,握把带动第二支撑板上升,第二支撑板上升后扭簧的作用力带动支撑轴转动,支撑轴带动防护条转动,使得腔室罩在接线柱外侧,通过腔室能够对接线柱进行防护,而再次使用时向下按压握把使得防护条竖起即可,能够解决传统保护套容易丢失导致装置不便携带的情况,提高了该装置的便携性;
22.2.通过设置的散热口,散热口能够提高使用时的散热效果,而在携带时第二支撑板上升能够对散热口进行封堵,能够提高携带时的密封性,即提高携带时箱体机构对蓄电池本体的防护效果;
23.3.通过设置的连接机构,连接机构能够将蓄电池本体安装在防护箱内,推动限位杆使得限位杆与插槽分离,能够便于将蓄电池本体从箱体机构中取下,利于检修。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便携式蓄电池维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便携式蓄电池维护装置的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便携式蓄电池维护装置的防护条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便携式蓄电池维护装置的支撑座的侧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便携式蓄电池维护装置的支撑座的侧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便携式蓄电池维护装置携带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便携式蓄电池维护装置的防护箱的侧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31.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便携式蓄电池维护装置的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2.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图7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3.图中标示:
34.1、箱体机构;101、防护箱;102、箱门;
35.2、握持防护机构;201、凹槽;202、散热口;203、滤网;204、第一支撑板;205、第二支
撑板;206、握把;207、滑槽;208、限位板;209、缺口;210、支撑座;211、支撑轴;212、防护条;213、腔室;214、圆槽;215、扭簧;
36.3、蓄电池本体;
37.4、连接机构;401、连接座;402、插槽;403、支撑块;404、方杆;405、限位杆;406、弹簧;
38.5、接线机构;501、绝缘套;502、接线柱;503、导线;504、金属夹。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40.因此,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
4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4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类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4.实施例:
45.如图1、图2、图3、图6、图7和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提出一种便携式蓄电池维护装置,包括箱体机构1,箱体机构1包括防护箱101,防护箱101外侧的中部设置有握持防护机构2,握持防护机构2包括设置在箱体机构1上的握持部以及散热部,散热部能够提高箱体机构1的散热效果,握持部上设置有防护部;
46.防护箱101内腔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机构4,连接机构4包括设置在防护箱101内腔底部的限位部,限位部上设置有支撑部,支撑部的顶部设置有蓄电池本体3,限位部和支撑部能够将蓄电池本体3安装在防护箱101内,且支撑部和限位部可分离,便于将蓄电池本体3取出,蓄电池本体3的两个电极柱与防护箱101之间均设置有接线机构5。
47.如图1、图2和图6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握持部包括设置在防护箱101两侧中部的凹槽201,两个凹槽201内分别穿插连接有第一支撑板204以及第二支撑板205,第二支撑板205以及第一支撑板204之间固定连接有位于防护箱101上方的握把206,握把206能够将第一支撑板204以及第二支撑板205连接在一起,使得第二支撑板205和握把206能够同步升降,且握把206供装置携带时的握持。
48.如图1和图3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板204以及第二支撑板205的中部均开设有滑槽207,两个滑槽207内均滑动连接有限位板208,限位板208能够对第二支撑板205和第一支撑板204进行限位,避免第一支撑板204和第二支撑板205与凹槽201分离,两个限位板208均与凹槽201的内壁固定连接。
49.如图2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散热部包括两个分别开设在两个凹槽201内壁上的散热口202,散热口202的设置能够提高防护箱101的散热效果,两个散热口202内均设置有滤网203。
50.如图1、图3和图6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防护部包括两个分别开设在第二支撑板205两侧顶部的缺口209,两个缺口209上均固定安装有支撑座210,两个支撑座210中部均穿插连接有支撑轴211,支撑座210能够对支撑轴211进行支撑,两个支撑轴211均连接有防护条212,两个防护条212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腔室213,携带时防护条212通过腔室213罩在接线柱502上,能够对接线柱502进行防护。
51.如图4和图5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支撑座210内部开设有以支撑轴211为圆心的圆槽214,支撑轴211的外表面设置有位于圆槽214内的扭簧215,第二支撑板205上升后,当防护条212与凹槽201分离时,扭簧215的作用力能够带动防护条212以支撑轴211为中心向防护箱101方向转动,扭簧215的两端分别与支撑轴211以及圆槽214固定连接。
52.如图7和图8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支撑部包括连接座401,连接座401的顶部与蓄电池本体3的底部固定连接,连接座401的底部与防护箱101接触,连接座401能够对蓄电池本体3进行支撑,连接座401两侧的内壁上均开设有插槽402。
53.如图7和图8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限位部包括两个固定安装在防护箱101内腔底部的支撑块403,两个支撑块403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与连接座401两侧的内壁接触,两个支撑块403之间固定连接有方杆404,两个方杆404的外表面均滑动连接有限位杆405,两个限位杆405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插槽402配套插接,限位杆405插入插槽402中能够对连接座401进行限位,进而对蓄电池本体3进行限位。
54.如图7和图8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方杆404的外表面套设有两个弹簧406,弹簧406的作用力能够提高限位杆405插入插槽402中的稳定性,两个弹簧406分别位于两个支撑块403与两个限位杆405之间,两个弹簧406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支撑块403固定连接,两个弹簧406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两个限位杆405固定连接。
55.如图9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接线机构5包括嵌设在防护箱101顶壁上的绝缘套501,绝缘套501的中部固定设置有接线柱502,接线柱502的底端延伸至防护箱101内且固定连接有导线503,导线503的一端连接有金属夹504,金属夹504的设置便于导线503与蓄电池本体3电极柱的连接,金属夹504夹持在蓄电池本体3的电极柱上。
56.如图1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防护箱101的正面以及背面均通过铰链铰接有箱门102,两个箱门102与防护箱101之间均设置有锁具,箱门102能够对防护箱101的正面以及背面进行防护。
57.具体的,本便携式蓄电池维护装置在工作时/使用时:装置起始状态如图1所示,当需要移动时,握住握把206并向上拉动,此时握把206带动第一支撑板204以及第二支撑板205上升,当限位板208底部滑槽207接触时,即可对装置整体进行移动,限位板208底部滑槽207接触时,扭簧215的作用力带动支撑轴211转动,支撑轴211带动防护条212转动,使得腔室213罩在接线柱502外侧,通过腔室213能够对接线柱502进行防护,使得装置整体便于携带,而第二支撑板205上升后能够对散热口202进行封堵,能够提高携带时的密封性,即提高携带时箱体机构1对蓄电池本体3的防护效果,携带完成之后向下按压握把206,握把206带动第二支撑板205下降,使得防护条212围绕支撑轴211旋转至竖起,使得接线柱502露出;
58.打开箱门102后将金属夹504与蓄电池本体3的电极柱分离,推动两个限位杆405相互靠近,然后推动蓄电池本体3使得蓄电池本体3与连接座401从防护箱101中推出,从而便于对蓄电池本体3进行检修,检修完成之后将连接座401推入防护箱101内,松开限位杆405,弹簧406的作用力推动限位杆405插入插槽402中,然后将金属夹504夹持在蓄电池本体3的电极柱上即可。
59.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因此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