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片载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62260发布日期:2022-09-07 19:32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片载具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片载具。


背景技术:

2.随着半导体设备行业数十年来的技术积累,光伏设备企业已基本具备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的整线装备能力,太阳能电池背钝化设备也已广泛引用于企业生产中。目前,行业中为了最求更高效稳定效率,大多采用沉积设备作为氧化铝背钝化机台,金属铝舟也被广泛用于沉积设备中的工艺载具。
3.金属铝舟作为电池片的载体,需要多次跟随电池片共同进入机台进行各种工艺。随着金属铝舟在工艺腔内反复使用,金属铝舟表面生成的氧化铝越来越厚,金属铝舟的舟齿位置的氧化铝也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变厚,进而导致齿间距变小。当自动化机台将电池片插入金属铝舟时,容易造成电池片的摩擦划伤,给公司利益带来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上述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片载具,以部分或全部地改善、甚至解决相关技术中金属铝舟多次使用后齿间距变小容易划伤电池片的问题。
5.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6.本技术的示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片载具,包括:
7.连接杆;
8.多组卡齿,每组卡齿均穿设于连接杆外,每组卡齿包括第一舟齿和第二舟齿,第一舟齿和第二舟齿之间用于固定电池片;第一舟齿和/或第二舟齿可滑动地穿设或固定于连接杆外,以调节第一舟齿与第二舟齿之间的距离。
9.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设置连接杆,将卡齿中的第一舟齿和第二舟齿均穿设在连接杆外,使得电池片能够插入相邻两个舟齿之间的间隙,完成电池片的承载。通过设置多组卡齿,且每组卡齿均穿设在连接杆外,能够为电池片提供更多的插片位置。
10.在电池片的生产过程中,承载有电池片的载具需要随着电池片共同进入生产工艺,会在载具表面生成异物,进而导致用于插入电池片的舟齿之间的齿间距变小,造成电池片的划伤。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将每组卡齿中的第一舟齿和第二舟齿中的一者或两者与连接杆滑动连接,在第一舟齿与第二舟齿之间的齿间距变小后,可以通过调节第一舟齿和第二舟齿中的一者或两者沿连接杆的滑动,来调节第一舟齿和第二舟齿之间的齿间距,且第一舟齿和第二舟齿能够在调整至适宜齿间距后固定于连接杆处,进而提高电池片载具的耐用性,提高电池片质量和降低电池片的制造成本。
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连接杆包括第一齿杆和第二齿杆,第一齿杆的轴线与第二齿杆的轴线平行;
12.第一舟齿设置有第一螺旋槽和第一活动槽,第二舟齿设置有第二螺旋槽和第二活动槽;
13.第一齿杆可旋转地套设于第一螺旋槽和第二活动槽,第二齿杆可旋转地套设于第一活动槽和第二螺旋槽,且第一齿杆与第一螺旋槽啮合,第二齿杆与第二螺旋槽啮合。
14.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将连接杆设置为相互平行的第一齿杆和第二齿杆,在第一舟齿和第二舟齿中均开设螺旋槽和活动槽,使得第一舟齿和第二舟齿能够通过相应的螺旋槽和活动槽同时套设于第一齿杆和第二齿杆,以便于电池片能够插入第一舟齿与第二舟齿之间的间隙实现电池片的承载。并且,通过第一舟齿和第二舟齿中的螺旋槽分别与第一齿杆和第二齿杆的啮合,以及通过第一舟齿和第二舟齿中的活动槽分别与第一齿杆和第二齿杆可旋转地套接,使得第一舟齿和第二舟齿能够由于第一齿杆和第二齿杆的转动且在活动槽的限制作用下(限制第一舟齿和第二舟齿随着第一齿杆和第二齿杆的转动而转动)沿着相应的齿杆的轴线方向移动,进而实现第一舟齿和第二舟齿之间距离的调整。
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活动槽为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直径与第二齿杆的直径之间的差值为0~1mm;
16.和/或,第二活动槽为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直径与第一齿杆的直径之间的差值为0~1mm。
17.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将第一活动槽和第二活动槽中的一者或两者设置为通孔,以便于相应的舟齿套设于相应的齿杆。并且,将通孔的直径与相应的齿杆直径之间的差值限制为0~1mm,能够在保证相应齿杆的旋转灵活性的同时,避免设置有通孔的舟齿发生倾斜,导致插片或电池片载具搬运过程中电池片的划伤。
1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组卡齿中第一舟齿的齿根与第二舟齿的齿根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舟齿的齿尖与第二舟齿的齿尖之间的距离。
19.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每组卡齿中的第一舟齿的齿根与第二舟齿的齿根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舟齿的齿尖与第二舟齿的齿尖之间的距离,使得舟齿间用于插片的电池片容纳空间中远离连接杆一端的开口的厚度大于连接杆处开口的厚度,以便于提高电池片的插片容错率(两舟齿的齿尖距离大于相应的齿根距离,则在使用插片机器人或人工插片的过程中,即使电池片在插片过程中与齿根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电池片也不会与舟齿远离连接杆的端部接触,以避免电池片的划伤)。
2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舟齿和第二舟齿均为梯台状,且第一舟齿和第二舟齿沿垂直于连接杆的轴向方向对称设置,以使第一舟齿的齿根与第二舟齿的齿根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舟齿的齿尖与第二舟齿的齿尖之间的距离。
21.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将第一舟齿和第二舟齿均设置为梯台状,且使得梯台状的第一舟齿和第二舟齿沿垂直于连接杆的轴向方向对称设置,使得梯台状的第一舟齿和第二舟齿中两个相互平行的面积较大的表面相对设置(即两个梯台状的舟齿中,螺旋槽贯穿梯台的相互平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第一表面的面积大于第二表面的面积,并使得两个第一表面相对),进而实现第一舟齿的齿根与第二舟齿的齿根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舟齿的齿尖与第二舟齿的齿尖之间的距离,以提高电池片载具的容错率,避免电池片划伤。
2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池片载具还包括:
23.第一舟板和第二舟板;
24.第一舟板可旋转地同时套设于第一齿杆和第二齿杆的一端,第二舟板可旋转地同时套设于第一齿杆和所述第二齿杆的另一端,以使多组卡齿设置于第一舟板和第二舟板之
间。
25.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舟板(即第一舟板和第二舟板),使得套设于连接杆的多组卡齿位于第一舟板和第二舟板之间,避免在承载有电池片的电池片载具的运输或工艺进行过程中误触或污染电池片,以提高电池片的生产质量。
2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连接杆包括多组,每组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舟板和第二舟板;每组连接杆连接有多组卡齿,且相邻两组连接杆上的多组卡齿一一对应,分别用于固定电池片的两端。
27.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电池片载具中设置多组连接杆,且每组连接杆中穿设有多组卡齿,并将每组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舟板和第二舟板转动连接,使得电池片的两边能够分别插入相邻两组连接杆中一一对应的两组卡齿中,以增加电池片载具中电池片的稳定性。并且,设置多组连接杆,能够为电池片提供更多的插片位置。
2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池片载具还包括:
29.多根托杆,每根托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舟板和第二舟板连接;每根托杆设置于相邻两组连接杆之间,且每根托杆的轴线位于相邻两组连接杆的轴线所确定的平面之外。
3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两组连接杆之间设置一根托杆,且每根托杆的轴线位于相邻两组连接杆的轴线所确定的平面之外,使得托杆以及两组相邻的连接杆形成类似凹槽的结构。在两组连接杆之间设置托杆,则电池片从连接杆远离托杆的一侧插入两组连接杆中对应的卡齿后,由于托杆的阻挡作用能够限制电池片的插片深度(深度是指,电池片沿连接杆轴线的垂直方向插入两两组连接杆靠近托杆一侧的距离),避免电池片横向放置时(横向放置是指托杆与工作台等接触,即托杆位于重力方向的下端),电池片从插片位置掉落。
3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池片载具还包括第三舟板,第三舟板沿连接杆的轴线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舟板的下端和第二舟板的下端,且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舟板的上端和第二舟板的上端,托杆靠近第三舟板。
32.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电池片载具中还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舟板和第二舟板的第三舟板,且第三舟板沿连接杆的轴线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舟板的下端和第二舟板的下端,使得三个舟板形成类似凹槽结构。将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舟板的上端和第二舟板的上端,且使得托杆位于连接杆和第三舟板之间,则电池片通过两组连接杆远离托杆的一侧插入两组对应的卡齿,避免电池片横向放置时(横向放置是指第三舟板与工作台等接触,即第三舟板位于重力方向的下端)支撑于托杆处的电池片的边缘与工作台或工艺过程中的其它设备接触(工作台或其它工艺过程中的其它设备可能会存在一些凸起,与位于托杆上侧的电池片边缘接触),而导致电池片边缘的崩边或电池片的划伤。
3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池片载具还包括:
34.匀流格栅,匀流格栅为沿连接杆的轴线方向层状设置的多层结构,匀流格栅沿轴线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舟板和第二舟板连接,以均匀固定于多组卡齿的多片电池片之间的气流。
35.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设置匀流格栅,并将匀流格栅的两端分别于第一舟板和第二舟板连接,使得匀流格栅中的多层结构的间隙与插入与电池片载具中的多层电池片气体流通,进而使得工艺气流能够由于匀流格栅的分流作用均匀地传送至每层电池片所在位置处。
附图说明
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37.图1为本技术示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片载具的结构示意图;
38.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39.图标:100-电池片载具;10-连接杆;11-第一齿杆;12-第二齿杆;20-卡齿;21-第一舟齿;211-第一螺旋槽;212-第一活动槽;22-第二舟齿;221-第二螺旋槽;222-第二活动槽;31-第一舟板;32-第二舟板;33-第三舟板;40-托杆;50-匀流格栅;600-电池片。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41.以下针对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片载具进行具体说明:
42.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电池片的生产过程中,为了最求更高效稳定效率,大多会采用沉积设备作为氧化铝背钝化机台,金属铝舟是一种广泛用于沉积设备中的工艺载具。作为载体的金属铝舟,需要多次跟随电池片共同进入机台进行各种工艺。
43.发明人发现,随着金属铝舟在工艺腔内反复使用,金属铝舟表面生成的氧化铝越来越厚,金属铝舟的舟齿位置处的氧化铝也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变厚,进而会导致用于插片的两舟齿的齿间距变小,当自动化机台将电池片插入金属铝舟时,容易造成电池片的摩擦划伤,给公司利益带来损失。
44.基于此,发明人提供了一种电池片载具,通过调节用于容纳电池片的容纳空间的齿间距,来提高电池片载具的适用性和耐用性,以避免电池片的划伤。
45.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示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片载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透视图。电池片载具100包括连接杆10和多组卡齿20,每组卡齿20穿设于连接杆10外。并且,每组卡齿20均包括第一舟齿21和第二舟齿22,第一舟齿21和第二舟齿22之间用于固定电池片600。将第一舟齿21和第二舟齿22中的一者或两者可滑动地穿设于连接杆10外,以调节第一舟齿21与第二舟齿22之间的距离。
4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提供的电池片载具100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47.请参阅图1和图2,连接杆10用于连接多组卡齿20,使得多组卡齿20能够穿设于连接杆10,进而形成多个用于放置电池片600的放置位置。
48.本技术不限制连接杆10的具体设置形式和数量,相关人员可以在保证多组卡齿20能够穿设于连接杆10为电池片600提供多个插片位置的情况下,进行相应的调整。
4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通过丝杆调节方式进行调节卡齿20中用于插入电池片600的齿间距离,连接杆10可以包括相互平形的第一齿杆11和第二齿杆12。或者,为了便于通过调节夹持件沿连接杆的位置来调节用于插入电池片600的齿间距离,可以在连接杆10沿其轴线方向设置多个凸点,以增大夹持件与连接杆10接触力。
5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为了给电池片600提供更多的插片位置,在需要设置更
多卡齿20且一组连接杆10的长度有限的情况下,可以设置多组连接杆10。
51.本技术不限制每组连接杆10之间的距离,相关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5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电池片600的插片稳定性,可以将相邻两组连接杆10之间的距离设置为与电池片600宽度相等(电池片600一般为方形平板状,例如针对尺寸为210mm的方形电池片600时,可以将相邻两组连接杆10之间的距离设置为210mm),以便于电池片600的两边分别插入相邻两组连接杆10中一一对应的两组卡齿20处(一一对应指的是,例如两组竖直放置的连接杆10,每组连接杆10中均穿设有第一层卡齿20,则电池片600的两边分别插入两个连接杆10中的第一层卡齿20处。当两个第一层卡齿20不位于同一条水平线上时,电池片600可以与水平线倾斜一定角度的插入两个第一层卡齿20处),进而增加电池片600的插片稳定性。
53.卡齿20为电池片600提供插片位置,设置多组卡齿20能够为更多的电池片600提供插片位置,以减小电池片600的生产工艺过程中电池片载具100搬运操作的复杂度(若每一个电池片载具100仅提供一个插片位置,则在需要同时处理多片电池片600时,可能会需要用到多个电池片载具100,并多次搬运或放置多个电池片载具100,增加电池片600生产的操作流程)。
54.示例中,请参阅图2,为了便于调节卡齿20中用于插入电池片600的齿距大小,每组卡齿20包括第一舟齿21和第二舟齿22,连接杆10包括第一齿杆11和第二齿杆12。第一舟齿21设置有第一螺旋槽211和第一活动槽212,第二舟齿22设置有第二螺旋槽221和第二活动槽222。其中,第一螺旋槽211与第一齿杆11啮合,第二螺旋槽与第二齿杆12相互啮合。
55.将第一齿杆11可旋转地套设于第一螺旋槽211和第二活动槽222,第二齿杆12可旋转地套设于第一活动槽212和第二螺旋槽221,第一舟齿21和第二舟齿22之间用于插入电池片600。则在需要调节第一舟齿21和第二舟齿22之间的齿间距时,可以旋转第一齿杆11,通过第一螺旋槽211与第一齿杆11的啮合作用以及第二齿杆12与第一活动槽212的配合限制作用(限制第一舟齿21随着第一齿杆11的旋转而旋转),进而使得第一舟齿21沿第一齿杆11的轴线方向上下移动。同理,可以旋转第二齿杆12,通过第二螺旋槽221与第二齿杆12的啮合作用以及第一齿杆11与第二活动槽222的配合限制作用,进而使得第二舟齿22沿第二齿杆12的轴线方向上下移动。通过单独调节第一舟齿21和第二舟齿22的上下移动(上下移动指的是沿相应的齿杆轴线方向的运动),不但可以调节第一舟齿21和第二舟齿22之间的齿间距,还可以调节相邻两组卡齿20之间的距离。
56.本技术不限制第一活动槽212和第二活动槽222的具体设置形式,相关人员可以在保证活动槽能够在与相应的齿杆的配合作用下限制舟齿的转动和不影响舟齿滑动的情况下,进行相应的调整。
5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活动槽212和第二活动槽222中的一者或两者可以设置为贯穿相应舟齿的通孔。为了避免由于通孔的孔径过大,导致相应舟齿发生倾斜影响电池片600的插片质量,可以将通孔的孔径与相应齿杆的直径之差设置为0~1mm。或者,可以将第一舟齿21和第二舟齿22中的活动槽设置为环形卡套,环形卡套具有一定松紧力,能够使套设于环形卡套内的相应的齿杆发生转动,且能够防止舟齿在转动停止或转动过程中发生倾斜。
58.本技术不限制如何调节卡齿20中用于插入电池片600的齿间距,相关人员可以在
保证第一舟齿21和第二舟齿22中的一者或两者可滑动地穿设于连接杆10外,以调节第一舟齿21与第二舟齿22之间的距离的情况下进行相应的调整。
5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舟齿21和第二舟齿22可以设置为具有一定厚度的u形夹或a形夹等夹持件,相邻两个u形夹或a形夹远离夹持部位的一端之间形成的间隙能够形成卡槽,进而为电池片600提供插片位置。造作人员可以通过调节u形夹或a形夹夹持部位的松紧,进而将u形夹或a形夹沿连接杆10滑动一定距离后固定在连接杆10的相应位置处。但是,若在连接杆10外夹持多组夹持件,在调节齿间距时,需要逐一对每个夹持件进行调节,各相邻夹持件之间的距离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若两组夹持件之间的距离过小不足以容纳电池片600,则可能需要重新单独的多次调节每一个夹持件的移动位置,增加电池片载具100的调节工作量。
60.本技术不限制穿设于每组连接杆10处的卡齿20的数量,相关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电池片600的两端能够一一对应地插入相邻两组连接杆10处的卡齿20中,相邻两组连接杆10处穿设的卡齿20的组数相同。为了防止两端分别插入于相邻两组卡齿20中的电池片600沿水平方向发生倾斜,导致承载于电池片载具100的电池片在搬运或放置过程中发生损坏(例如将电池片载具100竖向放置时,电池片600沿重力方向逐层插入相应的卡齿20处,若电池片600与水平方向发生倾斜,则电池片600两边的受力不均,容易发生电池片600的损坏),分别穿设于相邻两组连接杆10处的一一对应的两组卡齿20可以位于同一条水平线。
61.示例中,为了提高电池片载具100的插片容错率,第一舟齿21和第二舟齿22均设置为梯台状。梯台状的第一舟齿21和第二舟齿22沿连接杆10轴线的垂线对称分布,且两个梯台中相互平行的两个表面中面积较小的两个表面相对设置。
62.本技术不限制如何提高电池片载具100的插片容错率,相关人员可以通过保证第一舟齿21的齿根与第二舟齿22的齿根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舟齿21的齿尖与第二舟齿22的齿尖之间的距离的情况下,进行相应的调整。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舟齿21和第二舟齿22可以设置为圆台形或多变棱台形。或者,可以将第一舟齿21和第二舟齿22沿连接杆10轴线的垂直方向的两边均设置为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斜边,使得层状设置的相邻两组卡齿20之间也能用于插入电池片600,且具有较高的容错率。
63.示例中,为了避免由于电池片载具100放置位置所带来的对电池片600例如划伤的影响,在连接杆10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舟板,即第一舟板31和第二舟板32。
64.示例中,第一舟板31和第二舟板32均设置为矩形平板,连接杆1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矩形平板,且连接杆10垂直于两个矩形平板。
65.本技术不限制是否在连接杆10的两端连接舟板以及舟板的具体形状,相关人员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舟板31和第二舟板32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多变棱形,或者圆形、椭圆形等流线形。第一舟板31和第二舟板32的形状可以不同。例如,第一舟板31可以呈五边形,第二舟板32可以为圆片形。但是,将第一舟板31和第二舟板32设置为除了矩形外的多边棱形或流线型,在需要将电池片载具100横向放置时(横向放置是指连接杆10位于重力方向的上方,舟板的边缘与工作台接触),电池片载具100可能会偏斜晃动,降低电池片载具100及放置于其中的电池片600的稳定性。
6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插入于卡齿20的电池片的划伤,可以将连接
杆10的两端放置于具有一面开口的盒体中。插片时,通过盒体的开口部插入连接于连接杆10的卡齿20处,并通过盒体体壁的阻挡作用,避免电池片600的划伤。
67.本技术不限制连接杆10与第一舟板31和第二舟板32的连接方式,相关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需要连接杆10的转动配合作用下调节卡齿20中用于插入电池片600的齿距时,可以将连接杆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舟板31和第二舟板32可转动的连接。或者,在调节卡齿20中用于插入电池片600的齿距时不需要连接杆10的转动或滑动等情况下,可以将连接杆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舟板31和第二舟板32固定连接(例如为了调节用于插入电池片600的齿距,卡齿20可以设置为u形夹,u形夹远离夹持部位的一端会支出连接杆10,两个u形夹远离夹持部位的一端用以电池片600的插入。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操作u形夹的夹持部位的松紧来将u形夹加持在连接杆10沿轴线方向的不同位置处,进而在不需要连接杆10转动或滑动等情况下实现两u形夹远离加持部位的一端之间距离的调整)。
68.示例中,为了避免电池片载具100横向放置时(横向放置是指连接杆10位于重力方向的上端),电池片600从插片位置掉落。还设置有多跟托杆40,在两组连接杆10之间设置一根托杆40,且每根托杆40的轴线位于相邻两组连接杆10的轴线所确定的平面之外,使得托杆40以及两组相邻的连接杆10形成类似凹槽的结构。
69.在两组连接杆10之间设置托杆40,则电池片600从连接杆10远离托杆40的一侧插入两组连接杆10中对应的卡齿20后,由于托杆40的阻挡作用能够限制电池片600的插片深度(深度是指,电池片600沿连接杆10轴线的垂直方向插入两组连接杆10靠近托杆40一侧的距离),进而防止电池片600从插片位置掉落。
70.本技术不限制是否设置托杆40以及托杆40的具体设置形式,相关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不设置托杆40。电池片载具100在使用过程中始终竖向放置。为了防止在电池片载具100的竖向放置时插入的电池片600发生倾倒,可以设置四组连接杆10,四组连接杆10中一一对应的卡齿20构成四边形,将电池片600的四边分别插入四个卡齿20处。
71.或者,为了避免电池片600在托杆40处的堆叠,托杆40可以开设置多组卡槽。
72.示例中,为了避免电池片载具100横向放置时(横向放置是指连接杆10位于重力方向的上端)支撑于托杆40处的电池片600的边缘与工作台或工艺过程中的其它设备接触(工作台或其它工艺过程中的其它设备可能会存在一些凸起,与位于托杆40上侧的电池片600边缘接触),而导致电池片600边缘的崩边或电池片600的划伤。
73.电池片载具100还设置有第三舟板33,第三舟板33沿连接杆10的轴线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舟板31和第二舟板32的下端连接,形成类似凹槽的结构。且连接杆1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舟板31的上端和第二舟板32的上端,托杆40位于连接杆10和第三舟板33之间,以便于电池片载具100横向放置使用。
74.本技术不限制是否设置有第三舟板33或者第三舟板33的具体设置形式,相关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不设置第三舟板33。为了避免工作台划伤电池片600,可以将电池片载具100竖向放置。竖向放置的电池片载具100设置有具有一定数量凹槽的托杆40,或者每一层电池片600同时插入四个呈四边形设置的卡齿20处,以保持电池片600的稳定。
75.示例中,为了均匀放置于电池片载具100的多层电池片600的气流,电池片载具100还设置有匀流格栅50,匀流格栅50为多层结构。
76.本技术不限制匀流格栅50的层间距以及匀流格栅50的具体连接方式,相关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匀流格栅50的层间距等于第一舟齿21和第二舟齿22的齿间距,以均匀每层电池片600的气流。或者,匀流格栅50的层间距等于第一舟齿21和第二舟齿22的齿间距的多倍,以均匀多层电池片600的气流。匀流格栅50沿连接杆10轴线方向的两端可以分别与第一舟板31和第二舟板32固定连接。
7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