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壳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09284发布日期:2023-01-20 12:43阅读:74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壳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电连接器的壳体组件
1.本技术是申请日为2022年2月18日、申请号为202220338986.3、发明创造名称为“电连接器的壳体组件”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的壳体组件,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3.现有技术中的一些电连接器(例如sfp连接器)通常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由若干片金属板片拼接而成。所述壳体组件位于电连接器的前部以导引和至少部分收容对接连接器。
4.随着通讯要求的不断提高,所述壳体组件还承担了所述电连接器的一部分散热功能。然而,如何便于对散热器进行安装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对顶部散热器进行安装的电连接器的壳体组件。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的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
7.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包括顶壁以及位于所述顶壁的下方的对接空间,所述顶壁包括锁紧弹片,所述对接空间配置成沿对接方向收容对接连接器;以及
8.顶部散热器,所述顶部散热器安装于所述顶壁上,所述顶部散热器设有安装槽,所述锁紧弹片穿过所述安装槽并在所述锁紧弹片被扭转后将所述顶部散热器固定在所述顶壁上。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锁紧弹片自所述顶壁冲压而成,所述锁紧弹片包括支撑部以及与所述支撑部相连的锁紧部,所述锁紧部在穿过所述安装槽后被扭转以向下抵接所述顶部散热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锁紧部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部的两侧。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两个所述锁紧部的倾斜方向相反。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
13.周壁,所述周壁包括第一壁部、第二壁部、第三壁部以及第四壁部,其中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二壁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壁部与所述第四壁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壁部、所述第二壁部、所述第三壁部以及所述第四壁部共同围成收容空间;
14.所述对接空间与所述收容空间相邻设置;以及
15.散热器,所述散热器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16.所述周壁包括第一限位凸起、第二限位凸起、第三限位凸起以及限位弹片,所述第
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三限位凸起以及所述限位弹片均向内凸伸入所述收容空间中,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凸起接触所述散热器且被配置为限制所述散热器沿上下方向向上移动,所述第二限位凸起接触所述散热器且被配置为限制所述散热器沿所述上下方向向下移动,所述第三限位凸起接触所述散热器且被配置为限制所述散热器沿前后方向向前移动,所述限位弹片接触所述散热器且被配置为在所述散热器安装到位后限制所述散热器沿所述前后方向向后移动,其中所述上下方向垂直于所述对接方向,所述前后方向平行于所述对接方向。
1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基板以及固定于所述散热基板上的若干散热片,所述散热基板设有上表面,所述第一限位凸起抵接于所述上表面。
1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限位凸起设于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上,且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为自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向内凸起的冲压件。
1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散热基板设有下表面,所述第二限位凸起抵接于所述下表面。
2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散热器沿与所述对接方向相反的方向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散热器设有前端面,所述第三限位凸起抵接于所述前端面。
2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弹片自所述第三壁部冲压而成,所述限位弹片沿与所述对接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所述限位弹片包括位于前端的末端部,所述末端部用以抵接所述散热器。
22.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位于所述顶壁的锁紧弹片,所述顶部散热器设有安装槽,所述锁紧弹片穿过所述安装槽并在所述锁紧弹片被扭转后将所述顶部散热器固定在所述顶壁上,从而便于安装所述顶部散热器。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安装于电路板上时的立体示意图。
24.图2是图1的右视图。
25.图3是图1的主视图。
26.图4是图1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27.图5是图4的主视图。
28.图6是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29.图7是图6的主视图。
30.图8是散热器的立体示意图。
31.图9是图8的主视图。
32.图10是图8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33.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在去除图2中的外壳体后的主视图。
34.图12是图1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其中导光元件被分离出来。
35.图13是图1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其中抵接弹片被分离出来。
36.图14是图13中一个抵接弹片的俯视图。
37.图15是图13的左视图。
38.图16是图13的右视图。
39.图17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外壳体在分离后的左视图。
40.图18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外壳体在分离后的右视图。
41.图19是图18进一步分解后的左视图。
42.图20是图17进一步分解后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地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果存在若干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当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说明,不同附图中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内容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产品和/或方法的例子。
44.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或“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45.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例如“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特征的命名。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前”、“后”、“上”、“下”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某一特定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是一种开放式的表述方式,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的元件及其等同物,这并不排除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还可以包含其他元件。本实用新型中如果出现“若干”,其含义是指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46.请参照图1至图20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壳体组件100。所述壳体组件100包括外壳体1、位于所述外壳体1中的若干隔板2、安装于所述外壳体1上的若干插片3、若干散热装置4以及若干导光元件5。
47.请结合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体1大致呈框体状,其包括顶壁11、底端壁12、连接所述顶壁11的一侧与所述底端壁12的一侧的第一外侧壁13、以及连接所述顶壁11的另一侧与所述底端壁12的另一侧的第二外侧壁14。
48.请结合图12所示,所述顶壁11设有向上凸出的若干锁紧弹片111。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锁紧弹片111自所述顶壁11冲压而成,所述锁紧弹片111包括支撑部111a以及与所述支撑部111a相连的锁紧部111b。所述锁紧部111b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部111a的两侧。
49.所述若干散热装置4包括安装于所述顶壁11上的顶部散热器41,所述顶部散热器41设有安装槽411。所述锁紧弹片111穿过所述安装槽411并限制所述顶部散热器41向上移动。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锁紧部111b在穿过所述安装槽411后被扭转,以向下抵接所述顶部散热器41。两个所述锁紧部111b的倾斜方向相反。如此设置,所
述顶部散热器41能够被方便且稳定地安装在所述顶壁11上。
50.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元件5架设在所述顶部散热器41上。
51.请结合图1至图7所示,所述若干隔板2包括第一隔板21、位于所述第一隔板21的下方的第二隔板22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一隔板21和所述第二隔板22的中部的中间隔板23。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隔板21与所述第二隔板22大致水平布置,所述中间隔板23大致竖直布置。所述若干隔板2将所述外壳体1分隔成若干对接空间201以及若干插接空间202。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若干对接空间201为两个且上下层叠设置,所述若干插接空间202为两个且上下层叠设置,所述对接空间201与相应的所述插接空间202左右并排布置。换言之,所述若干隔板2将所述外壳体1分隔成2*2矩阵排列的四个端口,以收容对接连接器(例如spf插头连接器)。以下以位于上部且左右并排设置的一个对接空间201以及一个插接空间202为例进行描述。
52.请结合图4所示,所述壳体组件100包括周壁6,所述周壁6包括第一壁部61、第二壁部62、第三壁部63以及第四壁部64,其中所述第一壁部61与所述第二壁部62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壁部63与所述第四壁部64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壁部61、所述第二壁部62、所述第三壁部63以及所述第四壁部64共同围成一个收容空间60。所述若干散热装置4包括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60中的散热器42。
53.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容空间60为两个,且在上下方向上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对接空间201以及两个所述插接空间202之间。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收容空间60上下两侧的两个对接空间201均与所述收容空间60相邻设置。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收容空间60上下两侧的两个插接空间202均与所述收容空间60相邻设置。所述对接空间201以及所述插接空间202均用以沿对接方向a收容所述对接连接器(未图示)。
54.所述散热器42沿与所述对接方向a相反的方向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60内。
55.请结合图4至图7以及图11所示,所述周壁6包括第一限位凸起65、第二限位凸起66、第三限位凸起67以及限位弹片68,所述第一限位凸起65、所述第二限位凸起66、所述第三限位凸起67以及所述限位弹片68均向内凸伸入所述收容空间60中,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凸起65用以限制所述散热器42向上移动,所述第二限位凸起66用以限制所述散热器42向下移动,所述第三限位凸起67用以限制所述散热器42向前移动,所述限位弹片68用以在所述散热器42安装到位后限制所述散热器42向后移动。
56.请结合图4至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器42包括散热基板421以及固定于所述散热基板421上的若干散热片422。所述散热器42还包括位于相邻两个散热片422之间的散热通道420。所述散热基板421设有上表面4211以及下表面4212。请参照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基板421设有凹槽4213,所述下表面4212位于所述凹槽4213内。
57.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凸起65设于所述第一壁部61和所述第二壁部62上,且所述第一限位凸起65自所述第一壁部61和所述第二壁部62冲压而成。所述第一限位凸起65抵接于所述散热基板421的上表面4211。
58.所述第二限位凸起66设于所述第一壁部61和所述第二壁部62上,且所述第二限位凸起66自所述第一壁部61和所述第二壁部62冲压而成。所述第二限位凸起66抵接于所述散热基板421的下表面4212。
59.所述散热器42还设有前端面423(请参照图8所示),所述第三限位凸起67抵接于所述前端面423。
60.请结合图11所示,所述限位弹片68自所述第三壁部63冲压而成,所述限位弹片68沿与所述对接方向a相反的方向延伸,所述限位弹片68包括位于前端的末端部681。所述末端部681向下倾斜,用以在所述散热器42安装到位后抵接所述散热器42,防止所述散热器42向后移动。
61.请结合图1以及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若干插片3包括第一插片31以及第二插片32,所述第一插片31与所述第二插片32大致呈u型。所述第一插片31与所述第二插片32的结构类似,以下仅以第一插片31为例进行描述。
62.所述第一插片31包括前端壁311以及自所述前端壁311的顶部向后延伸的第一延伸部312、以及自所述前端壁311的底部向后延伸的第二延伸部313,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312位于上端的对接空间201与收容空间60之间,所述第二延伸部313位于收容空间60与下端的对接空间201之间。所述收容空间60的上、下两端分别被所述第一延伸部312和所述第二延伸部313限制,所述收容空间60的前端被所述前端壁311限制。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壁部61为所述第一外侧壁13的局部,所述第二壁部62为所述中间隔板23的局部,所述第三壁部63为所述第一延伸部312,所述第四壁部64为所述第二延伸部313。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延伸部312与所述第一隔板21焊接固定,所述第二延伸部313与所述第二隔板22焊接固定。
63.请结合图13至图20所示,所述壳体组件100还包括周向壁7,所述周向壁7包括所述对接空间201。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周向壁7包括第一侧壁71、第二侧壁72、顶壁11以及底壁73,其中所述第一侧壁71与所述第二侧壁72相对设置,所述顶壁11与所述底壁73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71、所述第二侧壁72、所述顶壁11以及所述底壁73共同围成所述对接空间201。
64.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壁71为所述第一外侧壁13的局部,所述第二侧壁72为所述中间隔板23的局部,所述底壁73为所述第一延伸部312。
65.请结合图13以及图14所示,所述插片3包括抵接弹片33。所述抵接弹片33包括第一抵接部331、第二抵接部332、第一固定部333、第二固定部334、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抵接部331与所述第二抵接部332的前端缘335。所述前端缘335与所述第二侧壁72相抵接,以实现限位。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抵接部331与所述第二抵接部332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固定部333与所述第二固定部334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抵接部331凸伸入所述对接空间201中且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相抵接,所述第二抵接部332凸伸入所述插接空间202中且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相抵接。
66.所述周向壁7还设有安装孔70,所述第一固定部333铆接固定于所述安装孔70中。所述第一固定部333未凸伸入所述对接空间201中,以降低受到对接连接器的插入/拔出影响。特别是降低了所述第一固定部333在所述对接连接器拔出时被勾出的质量风险。
67.请结合图19所示,所述第一固定部333与所述安装孔70的形状相对应,以便于铆接。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孔70设于所述第二侧壁72上,所述安装孔721沿左右方向贯穿所述第二侧壁72,以连通所述对接空间201与所述插接空间202。所述第一固定部333与所述第二固定部334贴靠在一起且共同铆接固定于所述安装孔70中。
68.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部333包括位于所述抵接弹片33的上部的第一固定凸片3331以及位于所述抵接弹片33的下部的第二固定凸片3332,所述第一固定凸片3331与所述第二固定凸片3332间隔设置。所述安装孔70包括第一安装孔701以及第二安装孔702,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凸片3331铆接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孔701中,所述第二固定凸片3332铆接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孔702中。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凸片3331以及所述第二固定凸片3332分别位于所述抵接弹片33的两端(例如上下两端),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凸片3331靠近所述顶壁11,所述第二固定凸片3332靠近所述底壁73。
69.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凸起65、第二限位凸起66、第三限位凸起67以及限位弹片68,实现了对所述散热器42在上、下、前、后方向上的限位,提高了所述散热器42的安装稳定性;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弹片68,便于安装所述散热器42且能够在所述散热器42安装到位后对其进行限位。
70.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周向壁7上设置安装孔70,并将所述第一固定部333铆接固定于所述安装孔70中,降低了所述第一固定部333受到对接连接器的插入/拔出影响,特别是降低了所述第一固定部333在所述对接连接器拔出时被勾出的风险。
71.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