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13180发布日期:2022-08-31 00:05阅读:59来源:国知局
电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电池装置对柔性线路板进行装配加工时,需对柔性线路板进行折弯,当折弯角度过大时,容易造成柔性线路板的折弯处回弹,导致尺寸不受控制,难以固定。当折弯角度过小时,容易造成柔性线路板的内部铜线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柔性线路板的固定效果较佳且内部线路不易受损的电池装置。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装置,其中,包括柔性线路板以及补强板;所述柔性线路板具有相反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柔性线路板于一折弯处翻折而形成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二段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段的第一表面相对;所述补强板设置于所述柔性线路板的折弯处,所述补强板具有相反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一段的第一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表面与所述第二段的第一表面固定连接。
6.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7.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在柔性线路板的折弯处设置补强板,利用补强板的两侧表面,分别与柔性线路板折弯后形成的两段的相对表面固定连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补强板避免柔性线路板的折弯处的两段直接贴合,保护内部显露不易受损。同时能够利用补强板增加固定连接的面积,提升折弯处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8.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9.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0.图2是图1中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11.图3是图2示出的柔性线路板及补强板的装配结构的另一角度视图;
12.图4是图2示出的柔性线路板的弯折处的平面示意图;
13.图5是图2示出的补强板的平面示意图。
14.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5.100.电池;
16.200.柔性线路板;
17.210.第一段;
18.220.第二段;
19.230.重叠区域;
20.300.补强板;
21.310.角隅部;
22.l1.长度;
23.l2.长度;
24.l3.长度;
25.l4.长度;
26.s1.第一表面;
27.s2.第二表面;
28.s3.第三表面;
29.s31.第一暴露区域;
30.s4.第四表面;
31.s41.第二暴露区域;
32.x.第一方向;
33.y.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34.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35.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所述附图形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的是,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之上”、“之间”、“之内”等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36.参阅图1,其代表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省去了部分结构,例如盖板。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是以车载电池为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为将本实用新型的相关设计应用于其他类型的电池装置中,而对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多种改型、添加、替代、删除或其他变化,这些变化仍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的原理的范围内。
37.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包括电池110以及箱体,电池110容纳与箱体中。配合参阅图2至图5,图2中代表性地示出了图1中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3中代表性地示出了柔性线路板200及补强板300的装配结构的另一角度视图;图4中代表性地示出了柔性线路板200的弯折处的平面示意图;图5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补强板300的平面示意图。以下将结合上述附图,对本发明提出的电池装置的各主要组成部分的结
构、连接方式和功能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38.如图2至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还包括柔性线路板200以及补强板300。具体而言,该柔性线路板200电连接于电池110的极柱,柔性线路板200具有相反的第一表面s1和第二表面s2,且柔性线路板200是以其第二表面s2朝向电池110。其中,柔性线路板200于一折弯处翻折而形成第一段210和第二段220,该第二段220的第一表面s1与该第一段210的第一表面s1相对。该补强板300设置于柔性线路板200的折弯处,补强板300具有相反的第三表面s3和第四表面s4。其中,补强板300的第三表面s3与柔性线路板200的第一段210的第一表面s1固定连接,补强板300的第四表面s4与柔性线路板200的第二段220的第一表面s1固定连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补强板300避免柔性线路板200的折弯处的两段直接贴合,保护内部显露不易受损。同时能够利用补强板300增加固定连接的面积,提升折弯处的固定效果。
39.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柔性线路板200的第一段210和第二段220具有重叠区域230,该重叠区域230大致呈等腰三角形。在此基础上,补强板300可以大致呈等腰三角形,且补强板300的三条边分别平行于重叠区域230的三条边,即,补强板300对应的等腰三角形的两条斜边分别平行于重叠区域230对应的等腰三角形的两条斜边,且补强板300对应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平行于重叠区域230对应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补强板300呈等腰三角形时,其三条边亦可完全平行于重叠区域230的三条边。再者,补强板300亦可呈其他形状,例如矩形等多边形,并不限于与重叠区域230的形状相同,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40.需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对于等腰三角形的三条边别的命名,是将等腰三角形的边长相等的两条边,即两条“腰”,分别命名为斜边,并肩等腰三角形的另一条边,即“底”,命名为底边,并不以等腰三角形在图中的方位而变化。
41.如图4和图5所示,基于柔性线路板200和补强板300均呈等腰三角形且各边平行的结构设计,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补强板300对应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的长度l4,可以大于或者等于重叠区域230对应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的长度l2。具体而言,图5示出的补强板300对应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的实际长度,是大于重叠区域230对应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的长度l2,但由于本实施方式中是在补强板300的角隅部310采用倒角结构的设计,因此补强板300剩余部分的底边的长度l4是大致等于重叠区域230的底边的长度l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无论补强板300的角隅部310是否采用倒角结构,其底边的长度l4均可大于或者等于重叠区域230的底边的长度l2。再者,当补强板300的角隅部310采用倒角结构时,其底边的长度l4亦可大于重叠区域230的底边的长度l2,均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42.如图4和图5所示,基于柔性线路板200和补强板300均呈等腰三角形且各边平行的结构设计,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补强板300对应的等腰三角形的斜边的长度l3,可以大于或者等于重叠区域230对应的等腰三角形的斜边的长度l1。具体而言,图5示出的补强板300对应的等腰三角形的斜边的实际长度,是大于重叠区域230对应的等腰三角形的斜边的长度l1,但由于本实施方式中是在补强板300的角隅部310采用倒角结构的设计,因此补强板300剩余部分的斜边的长度l3是大致等于重叠区域230的斜边的长度l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无论补强板300的角隅部310是否采用倒角结构,其斜边的长度l3均可大于或者等于重叠区域230的斜边的长度l1。再者,当补强板300的角隅部310采用倒角结构时,其斜
边的长度l3亦可大于重叠区域230的斜边的长度l1,均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43.承上所述,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补强板300具有角隅部310,且该角隅部310可以采用倒角结构。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补强板300采用倒角结构的角隅部310,避免划伤柔性线束板或者其他零部件,并便于操作者装配操作,另外倒角结构的设计还有利于补强板300降低重量。
44.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柔性线路板200的第一段210是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第二段220是沿第二方向y延伸,其中该第一方向x与该第二方向y相垂直。在此基础上,第一段210与第二段220的重叠区域230大致呈等腰直角三角形,且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即斜边)的长度l1等于柔性线路板200的宽度。
4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柔性线路板200的第一段210的第一表面s1与补强板300的第三表面s3之间可以通过固定结构固定连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进一步加强结构强度。
46.基于第一表面s1与第三表面s3通过固定结构固定连接的结构设计,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固定结构可以为胶层,进一步可以例如为双面胶。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简化固定结构,提升装配操作的便利性,并能降低产品成本。
4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柔性线路板200的第二段220的第一表面s1与补强板300的第四表面s4之间可以通过固定结构固定连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进一步加强结构强度。
48.基于第二表面s2与第四表面s4通过固定结构固定连接的结构设计,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固定结构可以为胶层,进一步可以例如为双面胶。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简化固定结构,提升装配操作的便利性,并能降低产品成本。
4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补强板300的材质可以为泡棉。通过上述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且利于泡棉材料的特性使得补强板300更具有较佳的缓冲性能,同时便于装配操作,且不宜损伤柔性线束板或者其他零部件。
50.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补强板300的第三表面s3具有未被柔性线路板200的第一段210遮挡的第一暴露区域s31,该第一暴露区域s31可以与电池110固定连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进一步提升柔性线路板200与电池110的定位效果。
51.基于第一暴露区域s31与电池110固定连接的结构设计,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暴露区域s31可以通过胶层与电池110固定连接。
52.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补强板300的第四表面s4具有未被柔性线路板200的第二段220遮挡的第二暴露区域s41,该第二暴露区域s41可以与侧绝缘板(附图未示出)固定连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进一步提升柔性线路板200与侧绝缘板的定位效果。
53.基于第二暴露区域s41与侧绝缘板固定连接的结构设计,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二暴露区域s41可以通过胶层与侧绝缘板固定连接。
54.在此应注意,附图中示出而且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电池装置仅仅是能够采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种电池装置中的几个示例。应当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绝非仅限于附图中示出或本说明书中描述的电池装置的任何细节或任何部件。
5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在柔性线路板200的折弯处设置补强板300,利用补强板300的两侧表面,分别与柔性线路板200折弯后形成的两段的相对表面固定连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补强板300避免柔性线路板200的折弯处的两段直接贴合,保护内部显露不易受损。同时能够利用补强板300增加固定连接的面积,提升折弯处的固定效果。
56.以上详细地描述和/或图示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特定实施方式,相反,每个实施方式的组成部分和/或步骤可与这里所描述的其它组成部分和/或步骤独立和分开使用。一个实施方式的每个组成部分和/或每个步骤也可与其它实施方式的其它组成部分和/或步骤结合使用。在介绍这里所描述和/或图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时,用语“一个”、“一”和“上述”等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此外,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字限制。
57.虽然已根据不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装置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可在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进行改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