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LED产品及使用其的车载照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35213发布日期:2022-10-18 21:01阅读:62来源:国知局
柔性LED产品及使用其的车载照明结构的制作方法
柔性led产品及使用其的车载照明结构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led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led产品及使用其的车载照明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采用的led晶片的光分布为朗伯型,70%的发光从晶片顶部发射出去,用于显示时人眼目视存在光斑现象。为了解决光斑,光分布不均匀的问题,现有技术方案通过二次配光实现,二次配光需要更多结构空间,在一些应用领域,受空间限制,二次配光受限制,影响了led的运用,比如在汽车光显示领域,通常采用oled来实现,但是oled的成本高于led,且可靠性不如led。
3.因此,基于空间受限,无法通过二次配光的情况来实现均匀发光的例如车载照明结构中的led来说,采用现有技术无法满足其在不经过二次配光的前提下均匀发光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led产品,以解决提高出光效果的均匀性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照明结构,以解决提高出光效果的均匀性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柔性led产品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柔性led产品,包括:
8.柔性封装基板;
9.至少一个发光元器件,其固设于柔性封装基板上与柔性封装基板电气连接;
10.光致发光层,其设于所述柔性封装基板的顶部,且所述光致发光层将至少一个所述发光元器件包裹在内;
11.至少一个光分布调整结构,其设于光致发光层的外表面且适于与至少一个发光元器件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光分布调整结构均包括连续排列的多个细微凹凸结构。
12.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细微凹凸结构包括的凹槽的底端部和凸起的顶端部均为圆弧形状。
13.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细微凹凸结构包括的凹槽的底端部和凸起的顶端部均为锥尖形状。
14.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光致发光层由荧光粉和高分子透明材料混合形成。
15.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光致发光层的出光面上围绕每个光分布调整结构的周向设有呈矩阵分布的导光点。
16.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光致发光层的出光面上的导光点沿着发光元
器件向远离发光元器件的方向排布呈逐渐稀疏状。
17.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光点通过激光打点工艺成型于光致发光层的出光面上。
18.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光点通过油墨印刷工艺成型于光致发光层的出光面上。
19.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光点通过压花纹工艺成型于光致发光层的出光面上。
20.本实用新型的车载照明结构是这样实现的:
21.一种车载照明结构,包括:所述的柔性led产品。
22.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柔性led产品及使用其的车载照明结构,通过设置的光分布调整结构,每个光分布调整结构均包括连续排列的多个细微凹凸结构,同时包含反射和折射结构,从而通过反射和折射结构的配合使得发光元器件发的光线的照射范围变大,形成大角度出光效果,并使光照强度更加均匀。
23.再者,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光致发光层由荧光粉和高分子透明材料混合形成,可转换成需要的其它波长的光。
24.此外,结合在所述光致发光层的出光面设有呈矩阵分布的导光点,可进一步调整光出射路径,实现均匀发光。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柔性led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柔性led产品的光致发光层的导光点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柔性led产品的出光示意图。
28.图中:柔性封装基板1、发光元器件2、光致发光层3、光分布调整结构4、导光点5。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0.实施例1:
31.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led产品,包括:柔性封装基板1、设于柔性封装基板1上的至少一个发光元器件2和用于将至少一个发光元器件2包覆在内的光致发光层3,以及设于光致发光层3上的与发光元器件2数量一一对应的光分布调整结构4。
32.具体来说,首先是柔性封装基板1:用聚酰亚胺覆铜柔性封装基板1制作电路,根据需要可采用一层或者多层板,覆铜表面采用高反射油墨,光反射率大于90%,焊盘表面采用电镀镍钯金工艺,镀金层不低于10nm。
33.其次是,发光元器件2的数量根据不同使用环境的需求来定制,对此本实施例不做绝对限定,发光元器件2固设于柔性封装基板1上与柔性封装基板1电气连接。对于采用的发光元器件2来说,举例一种可选的情况来说,以蓝宝石,sic,aln,si等材料作为衬底,外延可采用gan等
ⅲ‑ⅴ
族元素的半导体体发光材料。发光元器件2可通过锡膏等工艺与柔性封装
基板1形成电气连接,例如但不限于采用sac305类型锡膏。
34.再者是,光致发光层3,其设于柔性封装基板1的顶部,且光致发光层3将至少一个发光元器件2包裹在内。
35.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情况下,本实施例采用的光致发光层3由荧光粉和高分子透明材料混合形成,转换成需要的其它波长的光;采用高透光率材料,依据产品使用场景采用不同荧光粉方案。需要加以说明的是,此处的荧光粉还可替换为量子点或者为可以改变光路径的颗粒。而其中的高分子透明材料则是可以采用硅胶或者硅树脂或者环氧树脂等,对此本实施例不做绝对限定。举例一种具体的情况,此处的高分子透明采用采用苯基硅胶,透光率大于95%,折射率大于1.64;荧光粉采用红绿粉配合的工艺,其中红色荧光粉发射波长650nm,绿色荧光粉发射波长530nm;硅胶荧光粉混合比例为8:100。
36.最后是光分布调整结构4,其设于光致发光层3的外表面,且与发光元器件2一一对应;每个光分布调整结构4均包括连续排列的多个细微凹凸结构,也即类似齿形结构。具体的每个光分布调整结构4可以至少包括一个凸起和一个凹槽,也可以是连续分布的多个凹凸配合的结构。此处优选的情况下,每个光分布调整结构4包括多个凸起和多个凹槽,这样可以使得每个发光元器件2发出的光线经光分布调整结构4调整后形成的光线的均匀性更佳。
37.结合附图举例来说,此处的细微凹凸结构包括的凹槽的底端部和凸起的顶端部均为圆弧形状。当然此处的还可以做如下结构改进:细微凹凸结构包括的凹槽的底端部和凸起的顶端部均为锥尖形状。
38.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出光效果的均匀性,本实施例在光致发光层3的出光面上围绕每个光分布调整结构4的周向设有呈矩阵分布的导光点5。举例一种可选的导光点5的分布规律,且处于发光需要,本实施例中的光致发光层3的出光面上的导光点5沿着发光元器件2向远离发光元器件2的方向排布呈逐渐稀疏状。也就是由于光分布调整结构4位于发光元器件2的正上方,因此导光点5越接近光分布调整结构4的分布的越密集,越远离发光元器件2的导光点5分布的越稀疏。
39.对于上述导光点5来说,从加工的角度来说,第一种可选的方式下,导光点5通过激光打点工艺成型于光致发光层3的出光面上。第二种可选的方式下,导光点5通过油墨印刷工艺成型于光致发光层3的出光面上。第三种可选的方式下,导光点5通过压花纹工艺成型于光致发光层3的出光面上。
40.综上,请参阅图3所示,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的光分布调整结构4,每个光分布调整结构4均包括连续排列的多个细微凹凸结构,同时包含反射和折射结构,从而通过反射和折射结构的配合使得发光元器件2发的光线的照射范围变大,形成大角度出光效果,并使光照强度更加均匀。结合在光致发光层3的出光面设有呈矩阵分布的导光点5,形成对于光线的导光效果,使得整体的发光元器件2发出的光线同时可以存在反射、折射和导光三种出射路径,如此通过丰富光线的出射路径,实现空间受限的情况下不需要通过二次配光的情况也可以达到均匀发光的效果。
41.实施例2:
42.在实施例1的柔性led产品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照明结构,包括:实施例1的柔性led产品。
43.以上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4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7.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4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