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相嵌线定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45113发布日期:2022-11-11 19:27阅读:52来源:国知局
副相嵌线定位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相嵌线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副相嵌线定位器。


背景技术:

2.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副线线包有6包和8包两种规格对应带有6个扩涨片的分隔条和带有8个扩涨片的分隔条。因此,要按照需要定制相应的副相嵌线定位器。而副线嵌线槽内空间不大,嵌线时不能顺利导入。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4.为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副相嵌线定位器,包括:底座;分隔条,设置在底座上;导向块,与底座连接,所述导向块两侧设有导向槽,以使分隔条可以轻易的嵌入导向块;控制块,与导向块连接;端盖,设置在控制块上侧,与导向块连接;固定件,设置在端盖内侧;压紧板,设置在端盖内侧;第二弹簧,设置在端盖内侧,与压紧板连接;所述分隔条安装在导向块侧面;所述控制块安装在导向块上;所述固定件安装在端盖的两侧;所述压紧板安装在端盖的两侧。
5.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槽设有第一导向部、第二导向部。
6.进一步的,所述端盖上设有顶面;所述第一导向部在顶面上的投影与第二导向部在顶面上的投影部分重叠。
7.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块安装在导向块上;所述控制块两侧设有8个第一安装槽;所述控制块另两侧设有6个第二安装槽。
8.进一步的,所述端盖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压紧板相配合。
9.进一步的,所述分隔条设有轮廓部;所述轮廓部在顶面上的投影与第二导向部在顶面上的投影全部重叠;所述轮廓部在顶面上的投影与第一导向部在顶面上的投影部分重叠;所述分隔条通过压紧块固定在导向块上。
10.进一步的,所述分隔条设有第一平面部;所述导向块设有第二平面部。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平面部在顶面投影与所述第一平面部在顶面的投影平行。
12.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第一弹簧;所述第一连杆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杆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二连接通过第一弹簧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还包括滑轨、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所述滑轨相配合;所述导向块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与固定块配合。
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容易嵌入且方便拆卸的副相嵌线定位器。
附图说明
15.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16.另外,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元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17.在附图中:
18.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副相嵌线定位器的整体示意图;
19.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副相嵌线定位器的爆炸图;
20.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副相嵌线定位器的主视图;
21.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该视图示出了轮廓部附近结构;
22.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副相嵌线定位器的导向块的具体示意图;
23.图6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副相嵌线定位器的导向件的具体示意图(图2的a处放大图);
24.图7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副相嵌线定位器的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的具体示意图(图5的b处放大图);
25.附图标记为:底座110、分隔条120、轮廓部120a、第一平面部120b、导向块130、导向槽130a、第一导向部130b、第二导向部130c、第二斜面130d、第二平面部130e、固定槽130f、控制块140、第一安装槽140a、第二安装槽140b、端盖150、第一弹簧151、压紧板152、固定件154、导向板155、第一连杆156、第二连杆157、第一连接块158、第二连接块159、第二弹簧160、第二导向块161、第一限位块162、第二限位块163、滑轨164、固定块165、固定杆166、第一推块167、第二推块168、第三弹簧169、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27.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本技术相关的部分。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8.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29.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30.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的副相嵌线定位器100包括:底座110;分隔条120设置在底座上;导向块130与底座连接,导向块两侧设有8个导向槽130a,使分隔条可以轻易的嵌入导向块;控制块140与导向块连接;端盖150设置在控制块上侧且与导向块连接;固定件154设置在端盖内侧;压紧板152设置在端盖内侧;第二弹簧153设置在端盖内侧且与压紧板连接;分隔条安装在导向块侧面;控制块安装在导向块上;固定件安装在端盖的两侧;压紧板安装在端盖的两侧;
31.将分隔条放置导向块,导向块设有导向槽,分隔条在导向槽的作用下自动定位,然后将端盖推至与控制块贴合,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压紧块会使端盖与导向块固定在一起,同时会推动固定块对分隔条进行固定。
32.如图5、7所示,导向槽130a设有第一导向部130b、第二导向部130c、衔接第一导向部与第二导向部的第二斜面130d;端盖上设有顶面150a;第一导向部在顶面上的投影与第二导向部在顶面上的投影部分重叠;
33.第一导向部在顶面的投影与第二导向部在顶面的投影的部分重叠,且第一导向部的投影在第二导向部投影外侧,且第一导向部与第二导向部通过第二斜面连接,使导向槽具有导向作用,可以使分隔条更容易进入导向槽,并且有导向效果。
34.如图2所示,控制块140安装在导向块上;控制块两侧设有8个第一安装槽140a;控制块另两侧设有6个第二安装槽140b;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结构相同;
35.当副线线包为8包时,转动控制块使控制块的导向槽与8个第一安装槽一侧对齐,从而可以塞入8个分隔条,当副线线包为6包时,将控制块6个第二安装槽的一侧转动至控制块的导向槽,控制块的安装槽会挡住导向槽的两侧,从而使导向槽6个露在外面,此时只能塞入6分隔条,从而可以满足副线线包6包以及副线线包8包的需求,且如果需要更换副线线包数量,只需要拆卸端盖,转动控制块就放入或拿出分隔条,更换更加方便。
36.如图2所示,端盖150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与压紧板相配合;第一弹簧151两端分别固定设于端盖与压紧板;
37.端盖设有第一滑槽,压紧板可以沿着第一滑槽移动,从而使端盖可以更好对分隔条进行固定。
38.如图1、4所示,分隔条120设有轮廓部120a;轮廓部在顶面上的投影与第二导向部在顶面上的投影全部重叠;轮廓部在顶面上的投影与第一导向部在顶面上的投影部分重叠;分隔条通过压紧块固定在导向块上;
39.分隔条的轮廓部投影在第一导向部投影内侧,与第二导向部在顶面的投影重合,使分隔条可以更轻松的进入导向块,且因为第二导向部与分隔条投影一样大,从而第二导向部还可以对分隔条进行定位,并且如果需要对副线线包进行更换,分隔条的拆卸以及装入更加方便,不需要担心分隔条的拆卸困难。
40.如图1、2、4所示,分隔条120设有第一平面部120b;导向块130设有第二平面部130e;
41.通过导向块上的第二平面部,使分隔条可以更好的滑入导向块上。
42.第二平面部在顶面投影与所述第一平面部在顶面的投影平行;
43.第二平面部在第一平面部外侧,留有空隙,保证分隔条进入导向块的空间。
44.第一滑槽在顶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滑槽在顶面的投影垂直;
45.压紧块沿着第一滑槽移动,固定块沿着第二滑槽移动,压紧块移动方向与顶面垂直。
46.如图6所示,固定件154包括导向板155固定设于端盖;第一连杆156转动设于导向板、第二连杆157转动设于导向板;第一连杆设有第一连接块158;第二连杆设有第二连接块159;第二弹簧160两端分别固定设于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第二导向块161固定设于第二连杆;第一限位块162固定设于导向板;第二限位块163固定设于导向板;固定件154包括
滑轨164固定设于第二连杆、固定块165可移动设于滑轨;固定块与滑轨相配合,导向块设有固定槽130f;固定槽与固定块配合;固定件还包括固定杆166可移动设于导向块;第一推块167固定设于导向杆;第二推块168固定设于导向杆;第三弹簧169两端分别固定设于固定块与滑轨;
47.当端盖移动至第一导向块位置时,第一推块会推动第二导向块移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杆转动,第二连杆转动通过第二弹簧带动第一连杆转动,当第一连杆转动到第一限位块位置时会停止转动,同时固定块会卡进导向块上的固定槽,从而完成端盖对导向块上的分隔条的固定;拆卸端盖时,只要将导向杆往下移动,导向杆移动同时会带动第二推块移动,第二推块移动会带动第二连接块移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杆转动,第二连杆转动通过第二弹簧带动第一连杆转动至第二限位块位置,同时第二连杆会带动固定板移动,从而固定板脱开固定槽,从而使端盖与导向块脱开。
48.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一些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