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壁带安全阀的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53477发布日期:2022-09-17 09:30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侧壁带安全阀的电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侧壁带安全阀的电池。


背景技术:

2.电池安全阀通常安装于电池两端,但是电池两端的安全阀发生故障则电池极易出现爆炸,导致安全事故。
3.如申请号为cn202111004365.8的储氢合金、含储氢合金的负极及含负极的镍氢二次电池,如果外装罐内产生气体、其内压升高,则阀体因内压而被压缩,打开中央贯通孔,其结果是,气体从外包装壳内经由中央贯通孔及正极端子的排气孔被释放到外部。即,中央贯通孔、阀体及正极端子形成为电池的安全阀。虽然该技术方案的安全阀起到了一定的安全保护,但是电池端部的安全阀若出现堵塞,则仍然有极高的电池爆炸风险。
4.基于上述专利的检索,以及结合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发现,现有技术易发生爆炸,即使有泄压阀,但是一旦泄压阀堵塞,极易导致电池爆炸。
5.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侧壁带安全阀的电池,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侧壁带安全阀的电池,以解决解决现有技术易发生爆炸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一种侧壁带安全阀的电池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8.一种侧壁带安全阀的电池,包括:
9.电极群;
10.正极引出端、负极引出端,所述正极引出端和负极引出端分别电性连接于电极群的两端;
11.电池内部绝缘密封套,所述电池内部绝缘密封套包覆于电极群外部,且所述正极引出端、负极引出端的部分设置于电池内部绝缘密封套内;
12.电池金属外壳,所述电池金属外壳包覆于电池内部绝缘密封套外部,将所述电极群密封于正极引出端、负极引出端、电池金属外壳围成的空间内,所述电池金属外壳圆周壁设置有贯穿的通孔;
13.所述电池金属外壳内壁设置有释压圈,所述释压圈包覆于电池内部绝缘密封套外壁,所述释压圈与通孔位置对应,当所述电池金属外壳内部压力过大时,所述释压圈与通孔接触的位置能够破裂,并释放压力。
14.进一步的,所述释压圈材质为铝箔,所述释压圈外周壁包覆有隔离膜,所述隔离膜为塑料。
15.进一步的,所述电极群包括一个双极型电池极板,所述双极型电池极板负极端依
次连接有金属导热环、隔离固定环、隔膜,且该侧的隔膜与正极引出端电性连接;
16.所述双极型电池极板正极端依次连接有隔膜、隔离固定环、金属导热环,且该侧的金属导热环与负极引出端电性连接,所述隔离固定环、金属导热环外圆周靠近于电池内部绝缘密封套内壁。
17.进一步的,所述电极群包括至少两个双极型电池极板重叠而成,相邻两个所述双极型电池极板之间设置有隔膜,所述隔膜靠近所述双极型电池极板负极的面依次设置有隔离固定环、金属导热环;
18.靠近所述正极引出端的双极型电池极板的负极依次设置有金属导热环、隔离固定环、隔膜;
19.靠近所述负极引出端的双极型电池极板的正极依次设置有隔膜、隔离固定环、金属导热环;
20.所述隔离固定环、金属导热环外圆周靠近于电池内部绝缘密封套内壁。
21.进一步的,所述正极引出端包括电池正电极、电池安全阀,所述电池安全阀设置于电池正电极内,所述电池正电极与电极群一端电性连接;
22.所述负极引出端包括电池负电极、t形密封塞,所述t形密封塞设置于电池负电极内,所述电池负电极与电极群另一端电性连接。
23.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池隔离导液圈,所述电池隔离导液圈设置于双极型电池极板,在其中部形成通液通道。
24.进一步的,还包括金属压环,所述金属压环设置于两电极引出端,并包覆于所述电池金属外壳内。
25.进一步的,还包括绝缘压环,所述绝缘压环设置于电池金属外壳内,设置于电池内部绝缘密封套与金属压环之间。
26.进一步的,还包括负极标记蓝色热塑管、正极标记红色塑料管,所述负极标记蓝色热塑管包覆于正极引出端的电池金属外壳的外壁,所述正极标记红色塑料管包覆于正极引出端的电池金属外壳的外壁。
27.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极密封胶,所述电极密封胶设置于金属压环内圈。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9.本实用新型的侧壁带安全阀的电池,能够在电池端部的安全阀发生故障时,侧壁安全阀开启,释放电池的压力,避免电池爆炸,提升了电池的安全系数,由于增加了一道电池安全保证措施,极大地降低了电池发生爆炸的概率。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2.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3.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34.电池正电极1、电池安全阀2、电池金属外壳3、通孔301、电池内部绝缘密封套4、隔膜5、隔离固定环6、电池隔离导液圈7、双极型电池极板8、绝缘压环9、金属压环10、电池负电极11、t形密封塞12、负极标记蓝色热塑管13、金属导热环14、正极标记红色塑料管15、电极
密封胶16、隔离膜18、释压圈19。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8.实施例一:
3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侧壁带安全阀的电池,包括:
40.电极群;
41.正极引出端、负极引出端,正极引出端和负极引出端分别电性连接于电极群的两端;
42.电池内部绝缘密封套4,电池内部绝缘密封套4包覆于电极群外部,且正极引出端、负极引出端的部分设置于电池内部绝缘密封套4内;
43.电池金属外壳3,电池金属外壳3包覆于电池内部绝缘密封套4外部,将电极群密封于正极引出端、负极引出端、电池金属外壳3围成的空间内,电池金属外壳3圆周壁设置有贯穿的通孔301;
44.电池金属外壳3内壁设置有释压圈19,释压圈19包覆于电池内部绝缘密封套4外壁,释压圈19与通孔301位置对应,当电池金属外壳3内部压力过大时,释压圈19与通孔301接触的位置能够破裂,并释放压力。通孔301直径3mm到6mm,保证释压压力在0.2mpa到3mpa之间。
45.本实施例将电极群包围在电池金属外壳3、负极引出端、电池金属外壳3围成的密闭空间内,在电池内部出现高压气体,气压到达一定值时,释压圈19与通孔301接触的部分破裂,进而释放出气体,解决了电池释放气压,也电池结构保护之间的矛盾,该矛盾即是保护电池内部结构需要尽可能采用密闭的结构,但是密闭结构又会导致释压不利的问题。其中的电极群即是电池内部能够进行电能转化的核心结构。
46.实施例二:
47.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48.其余特征同实施例一,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释压圈19材质为铝箔,释压圈19外周壁包覆有隔离膜18,隔离膜18为塑料。
49.铝箔作为释压圈19的材料,便于调整释压圈19施压破裂的气压值。
50.当释压圈19施压后,电池电解液喷出一部分,并与铝箔反应,使得铝变色,便于人员观察该释压圈19是否释压。释压圈19的材料还可以采用铜箔。
51.电极群包括一个双极型电池极板8,双极型电池极板8负极端依次连接有金属导热环14、隔离固定环6、隔膜5,且该侧的隔膜5与正极引出端电性连接;
52.双极型电池极板8正极端依次连接有隔膜5、隔离固定环6、金属导热环14,且该侧的金属导热环14与负极引出端电性连接,隔离固定环6、金属导热环14外圆周靠近于电池内部绝缘密封套4内壁。
53.其中的导热环14的设置,利于电池内部热量向电池外部散发。
54.隔离固定环6厚度0.2毫米至6毫米、内径8毫米至180毫米、外径10毫米至200毫米,隔离固定环6的材料为尼龙或者耐碱橡胶。隔离固定环6与双极型电池极板8的正负极板的厚度相匹配,确保隔离密封电池内部各个电池单元之间不能漏电。
55.电极群包括至少两个双极型电池极板8重叠而成,相邻两个双极型电池极板8之间设置有隔膜5,隔膜5靠近双极型电池极板8负极的面依次设置有隔离固定环6、金属导热环14;
56.靠近正极引出端的双极型电池极板8的负极依次设置有金属导热环14、隔离固定环6、隔膜5;
57.靠近负极引出端的双极型电池极板8的正极依次设置有隔膜5、隔离固定环6、金属导热环14;
58.隔离固定环6、金属导热环14外圆周靠近于电池内部绝缘密封套4内壁。
59.其中的隔膜5根据配备该型号需要的镍氢电池隔膜,按电池规格隔膜冲剪成外径10毫米至200毫米,内径1毫米至20毫米的圆形隔膜,用模具加热成型,再用耐碱胶水将隔膜边部粘合在正极板上,确保正极板全部被隔膜包裹住,不能破坏中部的隔膜的性能。
60.正极引出端包括电池正电极1、电池安全阀2,电池安全阀2设置于电池正电极1内,电池正电极1与电极群一端电性连接;
61.负极引出端包括电池负电极11、t形密封塞12,t形密封塞12设置于电池负电极11内,电池负电极11与电极群另一端电性连接。
62.其中的电池安全阀2设置在电池正电极1内,当电池内部出现气压,气压达到某一值时,电池安全阀2将会开启,将电池内的气压释放,保证电池处于安全状态,不至于爆炸。
63.还包括电池隔离导液圈7,电池隔离导液圈7设置于双极型电池极板8,在其中部形成通液通道。
64.其中的电池隔离导液圈7的作用,是在电池中心形成导液通道,通过各导液圈的导液槽向各个单元电池提供电解液,同时各个单元电池通过导液槽导出各单元的电压使中心导液孔形成均压效应,防止了跨单元电池之间的漏电。
65.还包括金属压环10,金属压环10设置于两电极引出端,并包覆于电池金属外壳3内。
66.采用辊压和冲压技术结合将电池金属外壳3扣压在金属压环10上,确保圆管在电池内压4兆帕不破裂,不漏气。
67.其中金属压环10外径15-200毫米,内径大于电极头2外径,厚度为0.5-6毫米,采用不锈钢或者镀镍钢板材料。
68.还包括绝缘压环9,绝缘压环9设置于电池金属外壳3内,设置于电池内部绝缘密封套4与金属压环10之间。
69.传统的圆电池封口是采用尼龙垫圈,使电池密封和固定作用,本圆柱形电池采用金属压环10、绝缘压环9、电池内部绝缘密封套4形成密封体系,克服传统圆电池在高内压情况下尼龙环被压坏造成电池短路、起火的缺点。
70.绝缘压环9内径大于正负极输出头的外径,厚度2-8毫米,用尼龙、聚氨酯、四氟乙烯、耐碱橡胶材料制作。电池充放电过程的压力变化-0.05至2.6兆帕,和外部气温-45
°
至85
°
变化时吸收长度变化的能量。保证电池正常使用。
71.还包括负极标记蓝色热塑管13、正极标记红色塑料管15,负极标记蓝色热塑管13包覆于正极引出端的电池金属外壳3的外壁,正极标记红色塑料管15包覆于正极引出端的电池金属外壳3的外壁。
72.其中的负极标记蓝色热塑管13、正极标记红色塑料管15分别用于标识电池负极、正极,保证电池正负极便于识别。
73.还包括电极密封胶16,电极密封胶16设置于金属压环10内圈。
74.其中的密封胶16为环氧树脂或者硅胶,通过密封胶16进行电池极头的密封,其作用在于进一步密封电池极头防止电池出现爬碱。
7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