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13226发布日期:2022-09-14 11:33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充电桩。


背景技术:

2.为了协助或取代人类进行不同的工作,各类移动机器人不断问世。机器人靠电续命,当机器人电量不足时,需要进行充电,这就需要充电桩。有了充电桩,机器人可以自主行驶到充电桩所在位置,对桩并充电,充满后会自动延时断电。
3.机器端和充电桩端充电时,若电极接触不好,存在烧毁充电设备的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充电桩,保证机器人充电时,在机器人与充电桩接触时有角度偏差的情况下,两端电极也能完全贴合,使用方便,安全性能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桩,包括充电桩外壳组件、充电模块组件和充电器,充电桩外壳组件一侧开有通孔,充电模块组件一部分穿过通孔与充电桩外壳组件内部的充电器连接,另一部分伸出充电桩外壳组件外部;所述充电模块组件包括电极座、挡块、固定块和移动块,所述固定块中央开有通孔,电极座穿过通孔安装在固定块内部,固定块上安装有挡块,电机座上安装有移动块,移动块和挡块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电极座通过第一弹簧沿固定座的通孔进行弹性位移;所述电极座内安装有与充电器相连的电源电极和信号电极,电源电极和信号电极与电极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电源电极和信号电极通过第二弹簧,电源电极和信号电极通过第二弹簧在电机座内进行弹性位移。
6.进一步改进,所述充电桩外壳组件包括由充电桩底板、充电桩壳和充电桩盖板组成的壳体结构。
7.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充电桩底板和充电桩壳之间固定连接,充电桩壳和充电桩盖板之间通过旋钮结构连接。
8.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旋钮结构包括设置在充电桩盖板上的旋钮组件以及设置在充电桩壳内的限位块对接件,其中,限位块对接件通过第二螺钉与充电桩壳连接并通过螺钉调整限位块对接件的竖直高度;所述旋钮组件包括拆装旋钮、旋转轴和限位块,旋钮通过旋转轴控制限位块与限位块对接件之间的配合连接。
9.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充电桩底板固定于地面,充电桩底板两侧各有一个螺纹孔,充电桩壳内部板两侧分别有一通孔,充电桩壳上的通孔与充电桩底板对应,通过螺钉紧固调整与充电桩底板的距离,实现升降。
10.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弹簧弹性位移距离为25mm,第二弹簧弹性位移距离为5mm。
11.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座内插入有第一螺钉,第一螺钉为塞打螺钉,第二弹簧一端安装在第一螺钉上,另一端与电极紧固。
12.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块通孔内壁由平面外扩一定锥度形成锥面,电极座外壁为
锥面,第一弹簧自然伸展时,电极座锥面最大宽度与固定块通孔内壁接触,第一弹簧压缩时,电极座锥面与固定块通孔内壁的锥面形成间隙,电极座在固定块内部偏转,间隙越大,偏转角度越大。
13.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14.1、充电桩可以根据移动机器人端充电模块高度可以通过充电桩底板上的螺钉进行调节。
15.2、充电桩电极可以独立浮动,使充电时,充电桩端和机器人端信号电极和电源电极贴合。
16.3、充电桩充电模块可以整体伸缩,缓冲充电时机器人对充电桩惯性力。
17.4、充电桩充电模块可以左右偏摆一定角度,保证机器人充电时,在机器人与充电桩接触时有角度偏差的情况下,两端电极也能完全贴合。
18.5、充电桩电极比较长,避免机器人充电时,在机器人与充电桩接触时有位移偏差的情况下,两端电极也能完全贴合。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0.图1是充电桩正面示意图;
21.图2是充电桩背面示意图;
22.图3是充电桩局部剖切示意图;
23.图4是充电桩去盖后示意图;
24.图5是充电桩盖板示意图;
25.图6是零件序号示意图;
26.图7是充电模块伸出缩回对比示意图;
27.图8是充电模块左右偏摆示意图;
28.图9是充电桩高度调节示意图。
29.图中,1.电源电极,2.信号电极,3.电极座,4.挡块,5.固定块,6.移动块,7.第一螺钉,8.充电桩壳,9.充电桩底板,10.充电桩盖板,11.限位板,12.充电器,13.第二弹簧,14.第一弹簧,15.拆装旋钮,16.旋转轴,17.限位块,18.限位块对接件,19.第二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桩,结构如图1-图9所示,包括充电桩外壳组件以及安装在充电桩外壳组件内部的充电模块组件和充电器12,所述充电模块组件包括电极座3、挡
块4、固定块5和移动块6,固定块和挡块与充电桩外壳组件固定连接,电极座安装在固定块上,电极座一端安装有移动块6,移动块和挡块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14,电极座通过第一弹簧沿充电设备充电时的移动方向发生弹性位移;电极座内安装有与充电器相连的电源电极和信号电极,电源电极1和信号电极2与电极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13,电源电极和信号电极通过第二弹簧沿竖直方向发生弹性位移。
32.进一步改进,所述充电桩外壳组件包括由充电桩底板9、充电桩壳8和充电桩盖板10组成的壳体结构。所述的充电桩底板固定于地面,充电桩底板两侧各有一个螺纹孔,充电桩壳内部板两侧分别有一通孔,充电桩壳上的通孔与充电桩底板对应,通过螺钉紧固调整与充电桩底板的距离,实现升降。
33.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充电桩底板和充电桩壳之间固定连接,充电桩壳和充电桩盖板之间通过旋钮结构连接。
34.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旋钮结构包括设置在充电桩盖板上的旋钮组件以及设置在充电桩壳内的限位块对接件18,其中,限位块对接件通过第二螺钉19与充电桩壳8连接并通过第二螺钉19调整限位块对接件的竖直高度;所述旋钮组件包括拆装旋钮15、旋转轴16和限位块17,旋钮通过旋转轴控制限位块与限位块对接件之间的配合连接。所述充电桩盖板充电桩盖板下方设置有两块限位板11,限位板11底部与充电模块组件接触限制充电模块组件上下位移,限位板11与充电模块组件接触处设置有弹性垫。
35.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座内插入有第一螺钉7,第一螺钉为塞打螺钉,第二弹簧一端安装在第一螺钉上,另一端与电极紧固。
36.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弹簧弹性位移距离为25mm,第二弹簧弹性位移距离为5mm。
37.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设备实施例而言,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