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接口转换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2.随着终端产品的全功能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type-c接口(一种usb的接口类型)的广泛应用且端口简洁化,支持快充协议(power delivery,pd)电源和拓展坞(hub)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目前将pd快充电源和拓展坞合并为一个产品的应用却极少,大部分的高效率pd快充电源方案与拓展坞方案均为分开实现。
3.若将pd快充电源和拓展坞集成在一个产品的电路板上时,则需要根据目前的iec62368-3安规标准要求,考虑pd快充电源模块和拓展坞模块之间的安规距离,需要对该产品的初级电路和次级电路进行隔离。
技术实现要素:4.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在不影响电路板上多个电路单元的散热效果的情况下,对电路板上的具有不同功能的电路单元进行隔离的多功能接口转换装置和电子设备。
5.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接口转换装置,包括设置有电源适配单元的第一电路板、设置有接口转换单元的第二电路板以及用于隔离所述电源适配单元和所述接口转换单元的隔离部件,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相互独立并排设置,且两者的间距大于第一间距阈值。
6.在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位于同一母板上,且在所述母板上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由所述隔离部件隔开。
7.在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母板上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中间设有插槽,用于插入所述隔离部件。
8.在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母板上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中间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隔离部件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
9.在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隔离部件包括隔离罩,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中的一个位于所述隔离罩内部,另一个位于所述隔离罩外部。
10.在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隔离罩设置有出入开口,所述出入开口用于将所述第一电路板或所述第二电路板导入所述隔离罩内,或将所述第一电路板或所述第二电路板从所述隔离罩内导出。
11.在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隔离罩的罩体上设置有散热缝隙。
12.在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隔离部件包括隔离挡片,所述隔离挡片阻挡在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
13.在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功能接口转换装置还包括外壳,用于覆盖所述母板;所述外壳的内壁延伸出所述隔离挡片,使得所述外壳覆盖于所述母板上时,所
述隔离挡片处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
14.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所述的多功能接口转换装置。
15.本技术中包括设置有电源适配单元的第一电路板和设置有接口转换单元的第一电路板,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相互独立并排设置,且两者的间距大于第一间距阈值,通过设置用于隔离电源适配单元和接口转换单元的隔离部件,本技术保障了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之间的爬电距离,在不影响电源适配单元和多功能接口转换的散热功能的情况下,实现了电源适配单元和接口转换单元的绝缘隔离,使得本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接口转换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接口转换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母板和隔离部件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接口转换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隔离罩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接口转换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5.在本技术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技术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技术,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
要的细节使本技术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技术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技术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2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接口转换装置和电子设备,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2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多功能接口转换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多功能接口转换装置包括设置有电源适配单元101的第一电路板1、设置有接口转换单元201的第二电路板2以及用于隔离电源适配单元101和接口转换单元201的隔离部件3,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相互独立并排设置,且两者的间距大于第一间距阈值。
28.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的多功能接口转换装置,保障了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之间的爬电距离,在不影响电源适配单元101和多功能接口转换的散热功能的情况下,实现了电源适配单元101和接口转换单元201的绝缘隔离,使得本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更加安全。
2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的设置方式具体包括以下两种情况:1、如图1所示,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左右独立并排设置,且两者的间距大于第一间距阈值;2、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上下独立并排设置,且两者的间距大于第一间距阈值(附图未示出)。本实施例不对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的正反摆放方向进行限定,任何一种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相互独立并排设置的方案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3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还小于第二间距阈值,其中,第一间距阈值为6.5毫米,第二间距阈值为7.0毫米。本技术将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之间的间距控制在6.5毫米~7.0毫米,使得电源适配单元101和接口转换单元201之间的电气间隙符合安规标准要求,保障了电源适配单元101和接口转换单元201应用过程中的电气安全。
31.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位于同一母板4上,且在母板4上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之间由隔离部件3隔开。
3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在同一母板4的设置方式具体包括两种情况:1、如图1所示,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左右独立并排设置于同一母板4上;2、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上下独立并排设置于同一母板4上(附图未示出);本实施例不对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的正反摆放方向进行限定,任何一种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在同一母板4上相互独立并排设置的方案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之间由母板4上的隔离部件3隔开。通过隔离部件3实现电源适配单元101和接口转换单元201之间的绝缘隔离。
33.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母板4与隔离部件3之间可拆卸连接。
34.具体的,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母板4上于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的中间设有插槽5,用于插入隔离部件3。应用过程中,将隔离部件3插接于插槽5内或不插接于插槽5内,实现隔离部件3与母板4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35.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母板4上于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的中间设有第一连接部11,隔离部件3设有第二连接部12,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连接。应用过程中,将隔离部件3的第二连接部12与母板4上的第一连接部11连接和断开,实现隔离部件3与母板4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3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是可以实现母板4和隔离部件3可拆卸连接的两个配合使用的任意结构。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部11可以是开设于母
板4上的锯齿凹槽,第二连接部12可以是固定在隔离部件3上的与锯齿凹槽配合使用的锯齿凸起;第一连接部11也可以是旋转设置在母板4上的螺栓,第二连接部12也可以是固定隔离部件3上的与螺栓配合使用的螺母(附图未示出);在本实施例中,不对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所采用的结构进行具体限定。在本技术中,隔离部件3包括隔离罩6或者隔离挡片7。下面对由隔离罩6构成的隔离部件3以及由隔离挡片7构成的隔离部件3的两种方案进行具体阐述。
37.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隔离部件3包括隔离罩6,图4和图5中的“3(6)”即表示隔离部件3采用的是隔离罩6,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中的一个位于隔离罩6内部,另一个位于隔离罩6外部。
38.上述方案在应用过程中,包括以下两种情况:1、如图4所示,第一电路板1装载于隔离罩6内部,第二电路板2设置于隔离罩6外部;2、第二电路板2装载于隔离罩6内部,第一电路板1设置于隔离罩6外部(附图未示出)。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两种情况中的任意一种方案,均可以通过隔离罩6实现电源适配单元101和接口转换单元201的绝缘隔离。
39.在本实施例中,当隔离部件3采用隔离罩6时,隔离罩6采用聚丙烯(pp)材料制成。采用聚丙烯材料制成的隔离罩6在起到绝缘隔离作用时,能够不影响本技术电路结构本身的散热效果,制作简易、成本低。在本实施例中,隔离罩6也可以采用其他可以起到绝缘隔离作用且不影响电路结构本身散热的材料制成;示例性的,隔离罩6可以是由聚碳酸酯(pc)绝缘片、聚氯乙烯(pvc)麦拉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麦拉片折弯,并包裹于第一电路板1或者第二电路板2外部的绝缘塑料外壳,本技术对此不做更加具体的限定。
40.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隔离罩6设置有出入开口8,出入开口8用于将第一电路板1或第二电路板2导入隔离罩6内,或将第一电路板1或第二电路板2从隔离罩6内导出。通过在隔离罩6的一侧设置有出入开口8,便于快速将第一电路板1或第二电路板2导入隔离罩6内,或者快速将第一电路板1或第二电路板2从隔离罩6内导出;从而便于在本技术初期生产时,快速在本技术的多功能接口转换装置中装载隔离罩6,也便于在本技术后期使用时,快速从多功能接口转换装置中卸下隔离罩6,便于对本技术的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的检查与维修。
41.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隔离罩6的罩体上设置有散热缝隙9。散热缝隙9便于对电路结构进行辅助散热。
42.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隔离部件3包括隔离挡片7,图1和图6中的“3(7)”即表示隔离部件3采用的是隔离挡片7,隔离挡片7阻挡在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之间。通过该隔离挡片7实现电源适配单元101和接口转换单元201的绝缘隔离。
43.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多功能接口转换装置还包括外壳10,用于覆盖母板4;外壳10的内壁延伸出隔离挡片7,使得外壳10覆盖于母板4上时,隔离挡片7处于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之间,且隔离挡片7的长度刚好抵到所述母板4上。
44.在本实施例中,当隔离部件3采用隔离挡片7且隔离挡片7与外壳10一体成型时,隔离挡片7与外壳10均采用的是聚碳酸酯(pc)材料制成。采用聚碳酸酯材料制成的隔离挡片7在起到绝缘隔离作用时,能够不影响本技术电路结构本身的散热效果,制作简易、成本低。在本实施例中,隔离挡片7与外壳10也可以同时采用其他可以起到绝缘隔离作用且不影响电路结构本身散热的材料制成,本技术对此不做更加具体的限定。
45.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隔离挡片7不固定于外壳10内部,单独设置在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之间,当外壳10覆盖到母板4上时,隔离挡片7的上部与外壳10的内壁相抵。
46.在本实施例中,当隔离部件3采用隔离挡片7且隔离挡片7与外壳10相互独立时,隔离挡片7采用聚丙烯(pp)材料制成,外壳10采用的是聚碳酸酯(pc)材料制成。采用聚丙烯材料制成的隔离挡片7在起到绝缘隔离作用时,能够不影响本技术电路结构本身的散热效果,制作简易、成本低。在本实施例中,隔离挡片7可以采用其他可以起到绝缘隔离作用且不影响电路结构本身散热的材料制成,本技术对此不做更加具体的限定。
47.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多功能接口转换装置,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是集成有pd快充电源电路和接口转换电路的电子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只集成有pd快充电源或者接口转换电路的电子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其他电子设备,本技术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48.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接口转换装置和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