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蔽散热的壁挂储能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07066发布日期:2023-03-10 21:00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隐蔽散热的壁挂储能电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电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隐蔽散热的壁挂储能电源。


背景技术:

2.壁挂式家庭储能电源可以给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游戏本、车载冰箱,厨用小家电等设备充电,解决生活办公中的用电难题。现有的壁挂式储能电源的机箱包括箱体与盖合于箱体的前端的面板,箱体通常为一体化结构。壁挂式储能电源的通讯接口和控制面板通常安装在机箱正面的面板上,在产品移动过程中,使位于机箱正面上的通讯接口和控制面板碰撞摩擦到其他物品,容易造成面板上的通讯接口和控制面板出现变形,进而导致出现接触不良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蔽散热的壁挂储能电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隐蔽散热的壁挂储能电源,包括方形外壳,所述方形外壳前端设有主盖板,所述方形外壳后端设有挂架,所述方形外壳内壁可拆卸设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表面可拆卸设有充电板,所述方形外壳上表面设有控制板、充电接口与放电接口,所述安装支架下方设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若干相互串联的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由上往下均匀间隔设置,所述相邻电池模组镜像设置,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电池框架与电池组,每一所述电池框架两端均与固定支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电池框架内设有若干相互串联的电池组,每一所述电池组均由若干相互并联的电芯单元组成,所述方形外壳下表面可拆卸设有若干垫板,所述方形外壳的底板对应垫板位置开设有内侧散热孔,所述垫板下表面开设有外侧散热孔,所述垫板设有连通内侧散热孔与外侧散热孔的散热通道。控制板、充电接口与放电接口单独安装于方形外壳顶面,充电板单独安装在安装支架上,充电板便于拆装及维护,避免在移动储能电源时发生通讯接口和控制面板碰撞到其他物品的情况,各个电池模组组装完毕后固定在固定支架上,便于对各个电池模组进行拆装及维护。
5.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绝缘隔板,所述绝缘隔板靠近电池框架的表面上设有与若干电芯的正负极连接的锂电池软连接件,所述绝缘隔板水平设置于电池框架上方或下方。锂电池软连接件与若干电芯的正负极相应连接使若干电芯构成相应的串并联结构,锂电池软连接件与电芯的正负极采用氩弧焊或高分子扩散焊进行固定,绝缘隔板与各个锂电池软连接件进行固定,通过绝缘隔板将电池组的电极、锂电池软连接件与储能电源内部的其他物品隔开,有效防止相邻的电池模组上的易导致短路的物品接触电池组与锂电池软连接件。
6.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框架包括前钣金、后钣金、两块相互对称的侧钣金,所述后钣金两端分别与固定支架两端可拆卸连接,所述两块侧钣金分别与固定支架两端可拆卸连
接,所述前钣金两端分别与两块侧钣金可拆卸连接,所述前钣金与后钣金上端边沿弯折设有第一限位板,所述前钣金与后钣金下端边沿弯折设有第二限位板,所述前钣金与后钣金均开设有若干散热槽。在前钣金与后钣金上开设散热槽以保证电池框架散热性能,前钣金与后钣金上端的第一限位板对电池组上端进行限位,将电池组限位在两块侧钣金之间,前钣金与后钣金下端的第二限位板对电池组下端进行限位,将电池组限位在两块侧钣金之间。
7.进一步地,所述垫板包括钣金主体、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所述钣金主体上端凹设有散热腔,所述散热腔与方形外壳下表面构成所述散热通道,所述外侧散热孔设置于钣金主体中部,所述钣金主体两端分别一体成型设有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均可拆卸设置于方形外壳外壁。钣金主体安装在方形外壳底面,通过钣金主体支撑方形外壳,可以避免内侧散热槽外露,且钣金主体能够快速拆卸进行冲洗。
8.进一步地,所述方形外壳的内底面设有垫台,所述电池模组设置于安装支架与垫台之间,所述内侧散热孔设置于垫台与主盖板之间。通过垫台将电池模组与方形外壳的底板隔开,电池模组与方形外壳的底板之间的间隙用于保证电池模组的散热能力,避免方形外壳内部温度过高。
9.进一步地,所述方形外壳包括主箱体与顶盖板,所述主箱体上端可拆卸设有顶盖板,所述主盖板上端与顶盖板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顶盖板设有内壁设有u型支架,所述u型支架与顶盖板之间夹设有断路器,所述顶盖板开设有与断路器相对应的装配孔。方形外壳由主箱体与顶盖板构成,断路器、控制板、充电接口与放电接口均设置于顶盖板上,便于对顶盖板上的断路器、控制板、充电接口与放电接口进行维护。
10.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条固定杆,所述主箱体远离主盖板的内壁两端均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后钣金两端均弯折设有与固定杆一一对应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固定杆横截面均为l型板体,所述弯折部上下两端均水平弯折设有折板,所述折板与侧钣金可拆卸连接。弯折部一一对应固定在固定杆上,弯折部与侧钣金通过折板进行固定连接,提高弯折部的整体强度。
11.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若干绝缘板,所述电池框架内设有围设在电池组四周的六块绝缘板,其中一块所述绝缘板开设有正极通孔、负极通孔与防爆阀通孔。绝缘板夹设在电池组和电池框架之间,通过六块绝缘板包裹安装在电池框架内部的电池组,电池框架内部空间紧凑,有效防止外部易导致短路的物体接触电池组。
12.进一步地,所述前钣金两端均设有第一钣金件,所述方形外壳内壁上端设有第二钣金件,所述第一钣金件与第二钣金件中部均弯折设有u型槽。第一钣金件与第二钣金件的u型槽用于供采集线或导线贯穿,第一钣金件与第二钣金件均可对采集线或导线进行固定,能够避免储能电源内部排线散乱,有利于储能电源的安全使用。
13.进一步地,所述顶盖板外壁两端均设有活动把手,所述主箱体相对两侧壁均嵌设有隐藏式把手,所述活动把手包括u型杆与连接座,所述u型杆两端均铰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可拆卸设置于方形外壳上表面。隐藏式的把手结构提高了整体外观的美观性,防止了用户将储能电源安装在墙壁上或将储能电源由墙壁上拆下的过程中人手的脱出和打滑。活动把手能够旋转,方便在移动储能电源后将对u型杆旋转折叠以降低占用空间,防止了用户
移动储能电源的过程中人手的脱出和打滑,提升了安全性能,且活动把手可以快速拆装。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控制板、充电接口与放电接口单独安装于方形外壳顶面,充电板单独安装在安装支架上,充电板便于拆装及维护,避免在移动储能电源时发生通讯接口和控制面板碰撞到其他物品的情况,各个电池模组组装完毕后固定在固定支架上,便于对各个电池模组进行拆装及维护。
附图说明
15.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壁挂储能电源的立体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壁挂储能电源的后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壁挂储能电源的结构示意图一;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壁挂储能电源的结构示意图二;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框架的结构示意图一;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框架的结构示意图二。
22.图中标记:方形外壳1、主盖板2、顶盖板3、挂架4、垫板5、安装支架6、充电板7、控制板8、断路器9、充电接口10、放电接口11、固定支架12、电池模组13、电池框架14、绝缘隔板15、垫台16、前钣金141、后钣金142、侧钣金143、绝缘板144。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25.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如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具体轮廓上的内与外。“远、近”是指相对于某个部件的远与近。
26.实施例一
27.如图1-图6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隐蔽散热的壁挂储能电源,包括方形外壳1,所述方形外壳1前端设有主盖板2,所述方形外壳1后端设有挂架4,所述方形外壳1内壁可拆卸设有安装支架6,所述安装支架6上表面可拆卸设有充电板7,所述方形外壳1上表面设有控制板8、充电接口10与放电接口11,所述安装支架6下方设有固定支架12,所述固定支架12上设有若干相互串联的电池模组13,所述电池模组13由上往下均匀间隔设置,所述相邻电池模组13镜像设置,所述电池模组13包括电池框架14与电池组,每一所述电池框架14两端均与固定支架12可拆卸连接,所述电池框架14内设有若干相互串联的电池组,每一所述电池组均由若干相互并联的电芯单元组成,所述方形外壳1下表面可拆卸设有若干垫板5,所述方形外壳1的底板对应垫板5位置开设有内侧散热孔,所述垫板5下表面开设有外侧散热孔,所述垫板5设有连通内侧散热孔与外侧散热孔的散热通道。控制板8、充电
接口10与放电接口11单独安装于方形外壳顶面,充电板7单独安装在安装支架6上,充电板7便于拆装及维护,避免在移动储能电源时发生通讯接口和控制面板碰撞到其他物品的情况,各个电池模组13组装完毕后固定在固定支架12上,便于对各个电池模组13进行拆装及维护。
28.所述电池模组13还包括绝缘隔板15,所述绝缘隔板15靠近电池框架14的表面上设有与若干电芯的正负极连接的锂电池软连接件,所述绝缘隔板15水平设置于电池框架14上方或下方。锂电池软连接件与若干电芯的正负极相应连接使若干电芯构成相应的串并联结构,锂电池软连接件与电芯的正负极采用氩弧焊或高分子扩散焊进行固定,绝缘隔板15与各个锂电池软连接件进行固定,通过绝缘隔板15将电池组的电极、锂电池软连接件与储能电源内部的其他物品隔开,有效防止相邻的电池模组13上的易导致短路的物品接触电池组与锂电池软连接件。
29.所述电池框架14包括前钣金141、后钣金142、两块相互对称的侧钣金143,所述后钣金142两端分别与固定支架12两端可拆卸连接,所述两块侧钣金143分别与固定支架12两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前钣金141两端分别与两块侧钣金143可拆卸连接,所述前钣金141与后钣金142上端边沿弯折设有第一限位板,所述前钣金141与后钣金142下端边沿弯折设有第二限位板,所述前钣金141与后钣金142均开设有若干散热槽。在前钣金141与后钣金142上开设散热槽以保证电池框架14散热性能,前钣金141与后钣金142上端的第一限位板对电池组上端进行限位,将电池组限位在两块侧钣金143之间,前钣金141与后钣金142下端的第二限位板对电池组下端进行限位,将电池组限位在两块侧钣金143之间。
30.所述垫板5包括钣金主体、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所述钣金主体上端凹设有散热腔,所述散热腔与方形外壳1下表面构成所述散热通道,所述外侧散热孔设置于钣金主体中部,所述钣金主体两端分别一体成型设有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均可拆卸设置于方形外壳1外壁。钣金主体安装在方形外壳1底面,通过钣金主体支撑方形外壳1,可以避免内侧散热槽外露,且钣金主体能够快速拆卸进行冲洗。
31.所述方形外壳1的内底面设有垫台16,所述电池模组13设置于安装支架6与垫台16之间,所述内侧散热孔设置于垫台16与主盖板2之间。通过垫台16将电池模组13与方形外壳1的底板隔开,电池模组13与方形外壳1的底板之间的间隙用于保证电池模组13的散热能力,避免方形外壳1内部温度过高。
32.所述方形外壳1包括主箱体与顶盖板3,所述主箱体上端可拆卸设有顶盖板3,所述主盖板2上端与顶盖板3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顶盖板3设有内壁设有u型支架,所述u型支架与顶盖板3之间夹设有断路器9,所述顶盖板3开设有与断路器9相对应的装配孔。方形外壳1由主箱体与顶盖板3构成,断路器9、控制板8、充电接口10与放电接口11均设置于顶盖板3上,便于对顶盖板3上的断路器9、控制板8、充电接口10与放电接口11进行维护。
33.所述固定支架12包括对称设置的两条固定杆,所述主箱体远离主盖板2的内壁两端均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后钣金142两端均弯折设有与固定杆一一对应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固定杆横截面均为l型板体,所述弯折部上下两端均水平弯折设有折板,所述折板与侧钣金143可拆卸连接。弯折部一一对应固定在固定杆上,弯折部与侧钣金143通过折板进行固定连接,提高弯折部的整体强度。
34.所述电池模组13还包括若干绝缘板144,所述电池框架14内设有围设在电池组四周的六块绝缘板144,其中一块所述绝缘板144开设有正极通孔、负极通孔与防爆阀通孔。绝缘板144夹设在电池组和电池框架14之间,通过六块绝缘板144包裹安装在电池框架14内部的电池组,电池框架14内部空间紧凑,有效防止外部易导致短路的物体接触电池组。
35.所述前钣金141两端均设有第一钣金件,所述方形外壳内壁上端设有第二钣金件,所述第一钣金件与第二钣金件中部均弯折设有u型槽。第一钣金件与第二钣金件的u型槽用于供采集线或导线贯穿,第一钣金件与第二钣金件均可对采集线或导线进行固定,能够避免储能电源内部排线散乱,有利于储能电源的安全使用。
36.所述顶盖板3外壁两端均设有活动把手,所述主箱体相对两侧壁均嵌设有隐藏式把手,所述活动把手包括u型杆与连接座,所述u型杆两端均铰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可拆卸设置于方形外壳1上表面。隐藏式的把手结构提高了整体外观的美观性,防止了用户将储能电源安装在墙壁上或将储能电源由墙壁上拆下的过程中人手的脱出和打滑。活动把手能够旋转,方便在移动储能电源后将对u型杆旋转折叠以降低占用空间,防止了用户移动储能电源的过程中人手的脱出和打滑,提升了安全性能,且活动把手可以快速拆装。
37.实施例二
38.一实施例中,所述方形外壳1的内底面设有垫台16,所述垫台16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垫台16下表面设有与通孔连通的凹槽,所述电池模组13设置于安装支架6与垫台16之间,所述通孔设置于内侧散热孔正上方。通过垫台16将电池模组13与方形外壳1的底板隔开,通过垫台16下表面的凹槽将通孔与内侧散热孔连通,避免方形外壳1内部温度过高。
39.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