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电池用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82338发布日期:2022-11-05 07:53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电池用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冷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电池用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2.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锂电池因为能够作为这些能源储存和输出缓冲环节,属于新能源配套部分,所以锂电池叫新能源。
3.在新能源电池工作时,通常将多个电池并排放置并连接,为用电设备工作提供能源,在电池工作时,其产生大量的热量,且相邻电池间缺乏冷却降温装置,导致电池的温度升高,当温度到达燃烧点时极易发生意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发明人设计了本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电池用冷却结构,旨在改善现存的电池在工作时产生大量的热,且缺乏冷却降温机构,极易导致意外的发生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新能源电池用冷却结构,包括冷却框架、位于冷却框架内的多个电池和多个分别位于相离电池之间的冷却隔板,冷却框架包括两个平行放置的端板和多个位于两个端板之间连板,端板侧壁内设置有储存槽,储存槽内储存有冷却液,储存槽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冷却框架的安装孔位置设置有液体泵,冷却隔板包括支撑框和位于支撑框内的多个贴合管,支撑框上下两侧壁均设置有流通腔,两个流通腔相互远离的侧壁均设置有第三管道,第三管道通过输送管与液体泵和两个端板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连接使冷却液在冷却框架和冷却隔板之间循环流通。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框架的设置便于为多个电池平行放置提供支撑,且使冷却隔板稳定放置在相邻电池之间,冷却框架和冷却隔板配合为冷却液的流通提供通道,且通过冷却隔板与电池侧壁接触,实现对热量的交换,进而对电池进行冷却,同时冷却隔板利用自身结构特性,为气流在相邻电池之间流通带走热量提供通道,进一步提高电池的降温冷却功能,端板的设置便于与连板配合限制多个电池稳定放置,储存槽的设置便于为冷却液储存提供空间,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设置便于与第三管道通过液体泵工作迫使冷却液在冷却框架和冷却隔板之间循环流通,以便实现电池的循环降温,支撑框的设置便于为多个贴合管的安装提供支撑,且支撑框和贴合管配合为冷却液流通提供通道,且贴合管与电池的侧壁接触,为热量的传输实现对电池的冷却提供便利。
8.进一步的,端板上侧面垂直开设有加料孔,加料孔下端延伸至储存槽。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料孔的设置便于为冷却液往储存槽内加注冷却液提供通道。
10.进一步的,加料孔位置处设置有端盖,端盖下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塞,橡胶塞下端插
入加料孔内。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塞的设置便于利用自身形变特性堵塞加料孔,防止冷却液泄露。
12.进一步的,连板的侧壁上端开设有插槽,支撑框两正对竖直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插板,插板插入插槽内。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槽的设置便于插板的安装提供空间,进而使支撑框稳定安装在冷却框架之间。
14.进一步的,流通腔相互靠近的侧壁均垂直开设有多个连接孔,贴合管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孔密封连接,且贴合管与流通腔相通。
15.进一步的,多个贴合管均匀排列为平行的两排,同一排相邻的贴合管间留有间隙。
16.进一步的,支撑框两正对侧壁均沿其高度方向开设有通风孔,通风孔正对两排贴合管的间隙。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风孔、两排贴合管和相邻贴合管之间留有间隙的设置便于为气流的流通提供通道,实现对电池的风冷降温,提高电池降温效率。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1、冷却框架和冷却隔板配合为冷却液的流通提供通道,且通过冷却隔板与电池侧壁接触,实现对热量的交换,进而对电池进行冷却;
20.2、冷却隔板利用自身结构特性,为气流在相邻电池之间流通带走热量提供通道,进一步提高电池的降温冷却功能;
21.3、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设置便于与第三管道通过液体泵工作迫使冷却液在冷却框架和冷却隔板之间循环流通,以便实现电池的循环降温。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框架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却隔板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框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贴合管分布示意图;
28.图中:1、冷却框架;11、端板;12、连板;13、储存槽;131、第一管道;132、第二管道;14、加料孔;15、端盖;151、橡胶塞;16、安装孔;17、插槽;2、电池;3、冷却隔板;31、支撑框;311、通风孔;312、连接孔;313、流通腔;314、插板;32、贴合管;33、第三管道;4、液体泵。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
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
30.实施例:参照图1所示:一种新能源电池用冷却结构,包括冷却框架1、位于冷却框架1内的多个电池2和多个分别位于相离电池2之间的冷却隔板3。
31.参照图1和图2所示:冷却框架1包括两个平行放置的端板11和多个位于两个端板11之间连板12,端板11侧壁内设置有储存槽13,储存槽13内储存有冷却液,储存槽13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管道131和第二管道132,端板11上侧面垂直开设有加料孔14,加料孔14下端延伸至储存槽13,端板11的安装孔16位置设置有液体泵4,加料孔14位置处设置有端盖15,端盖15下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塞151,橡胶塞151下端插入加料孔14内,连板12的侧壁上端开设有插槽17。
32.参照图3、图4和图5所示:冷却隔板3包括支撑框31和位于支撑框31内的多个贴合管32,支撑框31两正对侧壁均沿其高度方向开设有通风孔311,支撑框31两正对竖直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插板314,插板314插入插槽17内,支撑框31上下两侧壁均设置有流通腔313,两个流通腔313相互远离的侧壁均设置有第三管道33,两个流通腔313相互靠近的侧壁均垂直开设有多个连接孔312,贴合管32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孔312密封连接,且贴合管32与流通腔313相通,多个贴合管32均匀排列为平行的两排,同一排相邻的贴合管32间留有间隙,通风孔311正对两排贴合管32的间隙,第三管道33通过输送管与液体泵4和两个端板11的第一管道131和第二管道132连接使冷却液在冷却框架1和冷却隔板3之间循环流通。
33.冷却框架1的设置便于为多个电池2平行放置提供支撑,且使冷却隔板3稳定放置在相邻电池2之间,冷却框架1和冷却隔板3配合为冷却液的流通提供通道,且通过冷却隔板3与电池2侧壁接触,实现对热量的交换,进而对电池2进行冷却,同时冷却隔板3利用自身结构特性,为气流在相邻电池2之间流通带走热量提供通道,进一步提高电池2的降温冷却功能。
34.端板11的设置便于与连板12配合限制多个电池2稳定放置,储存槽13的设置便于为冷却液储存提供空间,第一管道131和第二管道132的设置便于与第三管道33通过液体泵4工作迫使冷却液在冷却框架1和冷却隔板3之间循环流通,以便实现电池2的循环降温,加料孔14的设置便于为冷却液往储存槽13内加注冷却液提供通道,橡胶塞151的设置便于利用自身形变特性堵塞加料孔14,防止冷却液泄露。
35.插槽17的设置便于插板314的安装提供空间,进而使支撑框31稳定安装在冷却框架1之间。
36.支撑框31的设置便于为多个贴合管32的安装提供支撑,且支撑框31和贴合管32配合为冷却液流通提供通道,且贴合管32与电池2的侧壁接触,为热量的传输实现对电池2的冷却提供便利,通风孔311、两排贴合管32和相邻贴合管32之间留有间隙的设置便于为气流的流通提供通道,实现对电池2的风冷降温,提高电池降温效率。
37.使用时,首先将多个电池2放置在冷却框架1内,且将冷却隔板3放置在相邻电池2之间,同时冷却隔板3与冷却框架1连接,同时第一管道131、第二管道132、第三管道33和液
体泵4通过管道连接,驱动液体泵4工作迫使冷却液在冷却框架1和冷却隔板3之间循环流通,同时带走电池2的热量,实现对电池2的冷却降温。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