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翻转合芯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96756发布日期:2022-11-15 23:49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电池翻转合芯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翻转合芯机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动力电池连接卷芯的连接方式是:卷芯极耳分别与连接片焊接,连接片与盖板焊接。由于极耳较小较为单薄、横截面积较小、较易发生变形,所以动力电池合芯较容易实现;随着新能源动力电池的日益发展,市场对动力电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小的体积、更高的容量、更大的电流;所以动力电池的电芯逐渐增加,动力电池的合芯难度也越来越高,容易出现因连接片定位不准,从而导致合芯过程中出现连接片位置变动造成与电芯或盖板接触不良,严重时会在使用中容易出现短路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连接片定位不准,会导致合芯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连接片位置变动,使连接片与电芯或盖板接触不良。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翻转合芯机构,包括用于对连接片定位的连接片定位装置2和用于对电芯定位的电芯压合装置1;所述电芯压合装置1包括第一翻转部件和第二翻转部件,所述第一翻转部件和所述第二翻转部件相对设置于固定板上,四个所述连接片定位装置2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翻转部件和所述第二翻转部件的相对两端,并且分别与所述第一翻转部件和所述第二翻转部件连接;所述第一翻转部件和所述第二翻转部件翻转时带动四个所述连接片定位装置2翻转,并且在翻转时四个所述连接片定位装置2保持对连接片定位,使所述连接片与所述电芯保持对齐。
5.优选的,所述第一翻转部件包括动力组件11、翻转组件12和电芯定位组件13;所述翻转组件12设置于所述动力组件11内,并且所述翻转组件12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动力组件11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电芯定位组件13设置于两个所述连接片定位装置2之间,并且与所述翻转组件12连接;所述第一翻转部件和所述第二翻转部件的结构相同。
6.优选的,所述动力组件11包括动力直线导轨111、动力电机112和动力支撑架113;两根所述动力直线导轨111对称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并且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动力电机112设置于两根所述动力直线导轨111之间,并且所述动力电机112的固定端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动力电机112的工作端与所述动力支撑架113连接,所述动力支撑架113的底部与两根所述动力直线导轨111的滑块连接。
7.优选的,所述翻转组件12包括翻转轴121、翻转支撑架122和翻转电机123;所述翻转电机123的固定端与所述动力支撑架113的外侧面连接,所述翻转电机123的工作端与所述翻转支撑架122的一端连接,所述翻转支撑架12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翻转轴121与所述翻转支撑架122远离所述翻转电机123的一端转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电芯定位组件13包括电芯气缸131、电芯限位块132、电芯定位夹爪
133和电芯定位压块134;两块所述电芯限位块132对称设置于所述翻转支撑架122上,并且与所述翻转支撑架122连接,所述电芯气缸131设置于所述翻转支撑架122的底部,并且与所述翻转支撑架122连接,所述电芯气缸131的工作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电芯定位夹爪133连接,两个所述电芯定位夹爪133远离所述电芯气缸131的一端分别贯穿两个所述电芯限位块132,并且与两个所述电芯限位块132滑动连接;每一个所述电芯定位夹爪133远离所述电芯限位块132的一端分别对称设置所述电芯定位压块134。
9.优选的,所述连接片定位装置2包括驱动组件和定位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气缸211、驱动支撑架212、驱动导轨213、驱动连接架214、第一滑块215和第二滑块216;所述驱动支撑架212的侧面与所述驱动导轨213连接,所述驱动导轨213的滑动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块215和所述第二滑块216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215和所述第二滑块216的侧面分别与所述驱动连接架214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连接架214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气缸211的工作端连接,所述驱动气缸211的固定端与所述翻转支撑架122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连接板、定位直线导轨222和连接片压板221;所述定位直线导轨222设置于所述驱动支撑架212远离所述驱动导轨213的侧面,并且与所述驱动支撑架212连接,所述定位直线导轨222的滑块与所述连接片压板221连接,所述定位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定位直线导轨222的滑块的底部连接,所述定位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215的底部连接。
11.优选的,还包括盖板顶升装置3,所述盖板顶升装置3包括顶升电缸311、顶升直线导轨312、顶升支撑架313和顶升侧板314;所述顶升支撑架313的相对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顶升直线导轨312的滑块连接,两根所述顶升直线导轨312的滑轨分别与两块所述顶升侧板314连接,两块所述顶升侧板314的底部分别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顶升电缸311的固定端与所述固定板的底部连接,所述顶升电缸311的工作端与所述顶升支撑架313的底部连接。
12.优选的,所述顶升支撑架313包括顶升通孔和电芯光电感应器3131;所述顶升支撑架313远离所述顶升电缸311的一端开设所述顶升通孔,所述电芯光电感应器3131设置于所述顶升通孔的开口处,并且与所述顶升支撑架313的内壁连接。
13.优选的,所述顶升支撑架313还包括顶升吸嘴3132;多个所述顶升吸嘴3132分别设置在所述顶升通孔的周围,并且与所述顶升支撑架313连接。
14.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当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从上个工位移栽至第一翻转部件和第二翻转部件上的电芯定位组件13时,电芯光电感应器3131检测到顶升支撑架313上有盖板时,两个电芯定位组件13对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分别进行定位固定,使其在翻转时不能移位,四个连接片定位装置2分别对连接片预设处进行定位,使连接片在被折弯到预设角度时不会移位错位,盖板顶升装置3将盖板吸紧定位,防止盖板移位,然后第一翻转部件和第二翻转部件分别带动四个连接片定位装置2翻转,四个连接片定位装置2在翻转的过程也保持对连接片定位,以达到连接片达到预定折弯角度过程中,也不会移位的效果,防止连接片与盖板或电芯错位,最后盖板顶升装置3带动盖板上升,对盖板上的连接片进行二次挤压,以使连接片完全达到预定折弯角度。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翻转部件和两个连接片定位装置连接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翻转组件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组件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芯定位组件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片定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盖板顶升装置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所示标记:1-电芯压合装置、2-连接片定位装置、3-盖板顶升装置、11-动力组件、12-翻转组件、13-电芯定位组件、111-动力直线导轨、112-动力电机、113-动力支撑架、121-翻转轴、122-翻转支撑架、123-翻转电机、131-电芯气缸、132-电芯限位块、133-电芯定位夹爪、134-电芯定位压块、211-驱动气缸、212-驱动支撑架、213-驱动导轨、214-驱动连接架、215-第一滑块、216-第二滑块、221-连接片压板、222-定位直线导轨、311-顶升电缸、312-顶升直线导轨、313-顶升支撑架、314-顶升侧板、3131-电芯光电感应器、3132-顶升吸嘴。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2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一个实施例”和“一个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实施方式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实施方式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2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翻转合芯机构,包括用于对连接片定位的连接片定位装置2和用于对电芯定位的电芯压合装置1;所述电芯压合装置1包括第一翻转部件和第二翻转部件,所述第一翻转部件和所述第二翻转部件相对设置于固定板上,四个所述连接片定位装置2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翻转部件和所述第二翻转部件的相对两端,并且分别与所述第一翻转部件和所述第二翻转部件连接;所述第一翻转部件和所述第二翻转部件翻转时带动四个所述连接片定位装置2翻转,并且在翻转时四个所述连接片定位装置2保持对连接片定位,使所述连接片与所述电芯保持对齐。
28.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翻转部件和第二翻转部件相对于设置于固定板上,并且与固定板连接,第一翻转部件用于定位和翻转第一电芯,第二翻转部件用于定位和翻转第二电芯,从而使翻转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从分离到合并状态;四个连接片定位装置2分别对称设置于第一翻转部件和第二翻转部件顶部的相对两端,并且分别与第一翻转部件和第二翻转部件连接,从而使翻转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时,同时四个连接片定位装置2也跟随第一翻转部件和第二翻转部件翻转,在跟随翻转时,四个连接片定位装置2分别保持对连接片预设的位置进行定位,即使连接片被折弯到预设角度,也与电芯和盖板不错位。
2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翻转部件包括动力组件11、翻转组件12和电芯定位组件13;所述翻转组件12设置于所述动力组件11内,并且所述翻转组件12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动力组件11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电芯定位组件13设置于两个所述连接片定位装置2之间,并且与所述翻转组件12连接;所述第一翻转部件和所述第二翻转部件的结构相同。
30.需要说明的是,翻转组件12设置于动力组件11顶部内,并且翻转组件12的左右端分别与动力组件11的顶部内转动连接,动力组件11移动至预设位置后翻转电机驱动翻转组件12翻转,从而达到翻转组件12对电芯进行翻转的效果,电芯定位组件13设置于翻转组件12的顶部,并且与所述翻转组件12连接,电芯定位组件13位于两个连接片定位装置2之间,以便于电芯定位组件13上对电芯进行定位。
3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动力组件11包括动力直线导轨111、动力电机112和动力支撑架113;两根所述动力直线导轨111对称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并且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动力电机112设置于两根所述动力直线导轨111之间,并且所述动力电机112的固定端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动力电机112的工作端与所述动力支撑架113连接,所述动力支撑架113的底部与两根所述动力直线导轨111的滑块连接。
32.需要说明的是,两根动力直线导轨111对称设置于固定板的上表面,并且与固定板连接,动力电机112设置于两根动力直线导轨111之间,并且动力电机112的固定端与固定板的上表面连接,动力电机112的工作端与动力支撑架113的侧面连接,动力支撑架113底部的相对两端与动力直线导轨111的滑块连接,从而使动力电机112带动动力支撑架113在两根动力直线导轨111上直线滑动,以便于动力支撑架113带动翻转组件12直线移动,翻转组件12移动同时带动电芯定位组件13移动,从而使电芯可以直线移动,以便于两个电芯贴紧,减小电芯间隙以达到合芯尺寸。
3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翻转组件12包括翻转轴121、翻转支撑架122和翻转电机123;所述翻转电机123的固定端与所述动力支撑架113的外侧面连接,所述翻转电机123的工作端与所述翻转支撑架122的一端连接,所述翻转支撑架12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翻转轴121与所述翻转支撑架122远离所述翻转电机123的一端转动连接。
34.需要说明的是,翻转电机123的固定端与动力支撑架113一端的外侧面连接,翻转电机123的工作端与翻转支撑架122的一端连接,翻转支撑架122的另一端通过翻转轴121与翻转支撑架122远离翻转电机123的一端转动连接,翻转支撑架122位于动力支撑架113内的上部,从而使翻转电机123可以带动翻转支撑架122翻转,翻转轴121为翻转支撑架122在翻转时做支撑点,使翻转支撑架122翻转更加稳定顺畅不移位。
3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电芯定位组件13包括电芯气缸
131、电芯限位块132、电芯定位夹爪133和电芯定位压块134;两块所述电芯限位块132对称设置于所述翻转支撑架122上,并且与所述翻转支撑架122连接,所述电芯气缸131设置于所述翻转支撑架122的底部,并且与所述翻转支撑架122连接,所述电芯气缸131的工作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电芯定位夹爪133连接,两个所述电芯定位夹爪133远离所述电芯气缸131的一端分别贯穿两个所述电芯限位块132,并且与两个所述电芯限位块132滑动连接;每一个所述电芯定位夹爪133远离所述电芯限位块132的一端分别对称设置所述电芯定位压块134。
36.需要说明的是,两块电芯限位块132对称设置于翻转支撑架122的上表面,并且与翻转支撑架122连接,电芯气缸131的固定端与翻转支撑架122的底部连接,电芯气缸131的工作端贯穿翻转支撑架122,并且分别与两个电芯定位夹爪133的一端连接,两个电芯定位夹爪133的另一端贯穿分别贯穿两块电芯限位块132,并且与两个电芯限位块132滑动连接,每一电芯定位夹爪133远离电芯限位块132的一端分别对称设置电芯定位压块134,从而使电芯气缸131的工作端收缩带动两个电芯定位夹爪133,在两块电芯限位块132内合并滑动,使两个电芯定位夹爪133对电芯进行夹紧定位,在电芯定位压块134靠近电芯的侧面开设凸条,可以增加电芯定位压块134与电芯的摩擦力,避免电芯移位。
3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连接片定位装置2包括驱动组件和定位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气缸211、驱动支撑架212、驱动导轨213、驱动连接架214、第一滑块215和第二滑块216;所述驱动支撑架212的侧面与所述驱动导轨213连接,所述驱动导轨213的滑动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块215和所述第二滑块216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215和所述第二滑块216的侧面分别与所述驱动连接架214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连接架214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气缸211的工作端连接,所述驱动气缸211的固定端与所述翻转支撑架122连接。
38.需要说明的是,驱动支撑架212的侧面与驱动导轨213的侧面连接,驱动导轨213上分别与第一滑块215和第二滑块216滑动连接,第一滑块215和第二滑块216的侧面分别与驱动连接架214的一端连接,驱动连接架214的另一端与驱动气缸211的工作端连接,驱动气缸211的固定端与翻转支撑架122连接;从而使驱动气缸211伸或缩驱动驱动连接架214移动,驱动连接架214移动分别带动第一滑块215和第二滑块216在驱动导轨213上滑动,从而使第一滑块215带动定位组件移动;
39.其中,为了可灵活调节定位组件移动直线距离,设置了驱动连接架214,驱动连接架214包括连接柱、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的底部分别与第一滑块215和第二滑块216的侧面连接,第一连接端远离第一滑块215的一端与连接柱的一端连接,连接柱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端远离第二滑块216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端远离连接柱的一端与驱动气缸211的工作端连接;从而调节第二连接端与连接柱的连接位置,使第一滑块215和第二滑块216的间距变化,使间距增宽或变短,当第一滑块215和第二滑块216的间距增宽时,在第一滑块215带动定位组件靠向电芯方向移动时,定位组件中的连接片压板221伸入电芯方向比较长,当第一滑块215和第二滑块216的间距变短时,在第一滑块215带动定位组件向电芯方向移动时,定位组件中的连接片压板221伸入电芯方向比较短,从而使定位组件中的连接片压板221可适应放置不同位置的连接片,从而达到连接片压板221对不同位置的连接片进行定位的效果。
4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连接板、定位
直线导轨222和连接片压板221;所述定位直线导轨222设置于所述驱动支撑架212远离所述驱动导轨213的侧面,并且与所述驱动支撑架212连接,所述定位直线导轨222的滑块与所述连接片压板221连接,所述定位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定位直线导轨222的滑块的底部连接,所述定位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215的底部连接。
41.需要说明的是,定位直线导轨222设置于驱动支撑架212远离驱动导轨213的侧面,并且与驱动支撑架212固定连接,定位直线导轨222的滑块与连接片压板221远离电芯的一端连接,定位直线导轨222的底部与定位连接板的一端连接,定位连接板的另一端与第一滑块215的底部连接;从而使第一滑块215移动时带动定位连接板移动,定位连接板在带动定位直线导轨222中的滑块移动,定位直线导轨222中的滑块移动再带动连接片压板221移动,从而达到连接片压板221移动至预设位置,对预设位置上的连接片进行定位固定,避免了在电芯翻转的过程中连接片与电芯或盖板错位的现象。
4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还包括盖板顶升装置3,所述盖板顶升装置3包括顶升电缸311、顶升直线导轨312、顶升支撑架313和顶升侧板314;所述顶升支撑架313的相对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顶升直线导轨312的滑块连接,两根所述顶升直线导轨312的滑轨分别与两块所述顶升侧板314连接,两块所述顶升侧板314的底部分别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顶升电缸311的固定端与所述固定板的底部连接,所述顶升电缸311的工作端与所述顶升支撑架313的底部连接。
43.需要说明的是,顶升支撑架313的相对两侧分别与两个顶升直线导轨312的滑块连接,两根顶升直线导轨312的滑轨侧面分别与两块顶升侧板314连接,两块顶升侧板314的底部分别与固定板的上表面连接,顶升电缸311的固定端与固定板的底部连接,顶升电缸311的工作端与顶升支撑架313的底部连接;从而使顶升电缸311的工作端带动顶升支撑架313在两根直线导轨上滑动上升,从而使顶升支撑架313带动设置在顶升支撑架313顶部的盖板上升,从而达到顶升支撑架313对盖板上的连接片进行二次挤压,以使连接片达到预定变形。
4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顶升支撑架313包括顶升通孔和电芯光电感应器3131;所述顶升支撑架313远离所述顶升电缸311的一端开设所述顶升通孔,所述电芯光电感应器3131设置于所述顶升通孔的开口处,并且与所述顶升支撑架313的内壁连接。
45.需要说明的是,顶升支撑架313的顶部开设顶升通孔,顶升通孔的开口处设置电芯光电感应器3131,并且与顶升支撑架313内的顶壁连接;从而使电芯光电感应器3131的工作端通过顶升通孔对顶部进行检测,当检测到顶部有盖板时,使电芯定位组件13对电芯进行定位固定一系列下步工作。
4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顶升支撑架313还包括顶升吸嘴3132;多个所述顶升吸嘴3132分别设置在所述顶升通孔的周围,并且与所述顶升支撑架313连接。
47.需要说明的是,顶升支撑架313的顶部开设多个顶升吸嘴3132,多个顶升吸嘴3132分别设置于顶升通孔的周围,并且与顶升支撑架313的顶部连接;从而使多个顶升吸嘴3132对顶升支撑架313上的盖板进行定位,防止在电芯翻转合芯的过程中盖板移位,或防止顶升支撑架313上升带动盖板对连接片进行压合过程中盖板移位。
48.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