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器外壳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25707发布日期:2022-12-02 23:50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容器外壳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容器外壳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电容器,顾名思义,是“装电的容器”,是一种容纳电荷的器件,且电容器可运用于多个领域中,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数码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以平板电视、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产品为主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产销量持续增长,带动了电容器产业增长,同时在一些使用工况下,需要对电容器进行匹配的组合处理,以提高整体使用效果,我司生产的电容器结构在其外部使用塑料外壳作为收纳用的器具,但是常规的塑料外壳如已经公开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2020369927.3,发明名称为:用于电容器的组合式塑料外壳)其公开了一种塑料外壳,但是塑料外壳在生产的过程由于塑料的本身的特性:塑胶注塑成型的收缩行为问题,如果说塑胶制品的收缩总是均匀的,收缩量可以准确预测的话,塑胶制品的收缩行为就不至于奥妙无穷了。事实上,塑胶制品的收缩过程,伴随着冷热力场的较量,结晶,应力的释放等等因素收缩行为诡异难测。这就导致了塑料外壳在收纳电容器本体的开口位置会比尾端封口的位置宽度较小,导致电容器本体在配装完毕之后进行封胶密封操作的时候,其两侧的尺寸有误差,最终导致后端产品在使用该电容器的时候存在误差大装配困难的情况,常规的处理方式为在电容器外壳与电容器本体之间插入支撑的条状物体,这样的操作方式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下。
3.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电容器外壳安装结构,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容器外壳安装结构。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容器外壳安装结构,包括电容器本体和外壳,电容器本体的上下两侧分别安装有正极铜排和负极铜排,正极铜排和负极铜排与外壳之间有间隙,在正极铜排和负极铜排外侧分别有多个凸起的上凸点和下凸点,上凸点和下凸点与外壳接触起到支撑的作用。
6.在电容器本体上下两侧的正极铜板和负极铜板上加工出多个用于支撑用的上凸点和下凸点,通过上凸点和下凸点定在外壳的内侧上,使电容器本体在安装的时候,利用凸点顶开外壳的开口位置,使开口位置和封口位置的宽度趋于一致,使得电容器外壳的尺寸不会因为注塑成型导致的收缩出现较大的配装误差。
7.进一步的,上凸点和下凸点位于同一垂直线上。
8.上凸点和下凸点的位置配装为同一直线上的时候能够适用于较小的电容器外壳,两端同时进行支撑,确保对外壳支撑的效果。
9.进一步的,上凸点和下凸点为交错排布的方式。
10.交错排布的上凸点和下凸点使用于较大的电容器外壳,交错的支撑,在保证支撑
效果的同时能够尽量减少凸点的数量。
11.进一步的,外壳的内侧与上凸点和下凸点对应的位置有多根筋条,上凸点和下凸点与筋条接触。
12.外壳内侧的筋条相对于外壳的厚度是边宽的,在凸点对筋条进行支撑的时候,筋条能够带动外壳的外壁进行向外移动,起到支撑的作用,较厚的筋条通过筋条本身的强度,在向外支撑的时候,确保支撑的效果。
13.进一步的,上凸点和下凸点的高度为0.8-1.5mm。
14.根据实际的需求,上凸点和下凸点应对不同尺寸的产品以及外壳材料的收缩度选择不同高度即可。
15.进一步的,电容器本体与外壳之间有塑胶层。
16.在电容器本体和外壳之间的塑胶层通过注塑的方式注入,这样既能起到绝缘保护的作用,也能在其冷却之后起到对电容器本体和外壳之间进行支撑。
17.借由上述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这种电容器外壳安装结构,通过改变正极铜板和负极铜板上外侧的结构,在电容器本体进行安装的时候同步的对电容器外壳进行支撑,方便后续的加工操作,提高了配装的效率,降低了人工操作强度。
18.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个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容器本体的正面视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容其本体的方面视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的立体图一;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的立体图二;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后的结构示意;
26.图中1、电容器本体,2、外壳,3、正极铜排,4、负极铜排,5、上凸点,6、下凸点,7、筋条,8、塑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8.参见图1-3,常规的电容器在进行配装的之后形成如图2和3所示的电容器本体1,并且在其引出的正极铜排3和负极铜排4上分别设计出了上凸点5和下凸点6,利用上凸点5和下凸点6对外壳2的开口位置进行支撑,使外壳2的开口位置尾端封口位置的尺寸趋于一
致,使电容器的安装结构在后端产品的配装上方便操作,不会因为误差导致装配不便,也避免了常规的人工插入支撑条的操作方式,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29.参见图2和图3,上凸点5和下凸点6的设置位置为同一垂直线上,提产品的适用性。
30.参见图4-6,在外壳2的内侧增加了与上凸点5和下凸点6配合使用的筋条7,筋条7的厚度明显要大于外壳2的壁厚,这样就使筋条7的承受力的能力更强,在上凸点5和下凸点6对筋条7进行向外支撑的时候,利用筋条7的整体承受能力,使筋条7接近上凸点5和下凸点6的位置支撑度最好,随后向外壳2的封口位置延伸的时候利用筋条7支撑力,也能够带动后端的外壳向外顶,并且由于注塑产品的收缩度也是开口位置收缩的多,封口位置基本无收缩,利用筋条7的支撑,在上凸点5和下凸点6向外顶外壳的时候变形度也能够对于收缩的量进行匹配,起到支撑复位的目的。
31.上凸点5和下凸点6的高度的选择,是根据不同外壳的尺寸以及注塑材料来进行调整,确保支撑之后外壳2平整。
32.参见图6,在上凸点5和下凸点6对外壳2支撑之后,随后注入塑胶,塑胶填充外壳2与电容器本体1之间的间隙,待塑胶冷却之后形成塑胶层8既起到绝缘的作用,也在支撑外壳2与电容器本体1之间形成支撑层,确保外壳2的外部尺寸不再发生变化,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33.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34.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35.最后: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