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入箱工装。
背景技术:2.作为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hev/ev)主要动力来源的电池,锂电池由于比能量高、循环寿命长、无污染、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开始逐步取代铅酸电池和镍氢电池,应用于电动汽车、备用电源等领域。
3.新能源汽车等大型交通运输工具需要相当大的动力来源,使用电池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时,对电池的质量能量密度以及体积能量密度要求很高,并且对电池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一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池的重量、体积和与电动汽车的配合等都是电池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因此,为了满足大动力源装置的需求,电池的成组技术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4.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电芯单体性能以及电芯成组技术的发展,动力电池系统对于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起到决定性因素,为了提高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系统箱体轻量化设计、电芯成组轻量化设计尤为关键。
5.目前动力电池模组的入箱方式是带端板模组入箱,由于端板占用动力电池箱的位置,影响了电池模组的体积能量密度,而且端板等附件重量大,降低了整个动力电池箱的能量密度。在入箱时,电芯及模组零部件一个一个堆放进电池箱内,依靠电芯上下面打胶进行固定,由于需要将电芯单体散装入箱,电池模组不牢固,安全性差。
6.因此亟需一种电池模组入箱工装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入箱工装,能够加快电池模组入箱效率,降低电池模组的入箱难度,确保电池模组准确入箱。
8.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方案:
9.一种电池模组入箱工装,用于装配电池模组进入电池箱外壳的安装空间中,电池模组入箱工装包括吊装装置和预紧治具,吊装装置被配置为拾取并移送电池模组,预紧治具围设形成夹持空间,夹持空间用于夹持电池模组,预紧治具能够向夹持空间中心方向收缩以夹紧电池模组,预紧治具自垂直于电池模组入箱方向的方向夹紧电池模组。
10.作为可选方案,预紧治具包括第一治具和第二治具,第一治具和第二治具层叠设置。
11.作为可选方案,第一治具与第二治具螺纹连接。
12.作为可选方案,第一治具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一连接杆,第一支撑杆成对平行设置,第一连接杆用于连接成对的第一支撑杆。
13.作为可选方案,第一支撑杆与第一连接杆可拆卸式连接。
14.作为可选方案,第二治具包括第二支撑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二支撑杆成对平行设
置,第二连接杆用于连接成对的第二支撑杆。
15.作为可选方案,第二支撑杆与第二连接杆可拆卸式连接。
16.作为可选方案,吊装装置与电池模组之间的可拆装式连接方式为吸附连接。
17.作为可选方案,吊装装置包括吸盘,吸盘与外接气源连通,吸盘被配置为吸附电池模组。
18.作为可选方案,吊装装置还包括支撑座和顶出件,吸盘与支撑座固定连接,顶出件与支撑座活动连接,顶出件能够沿支撑座的高度方向相对支撑座移动,顶出件的底面与吸盘的底面平齐。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入箱工装中,由于电池模组内部组件之间连接松散,整体有向外扩张的趋势,预紧治具向夹持中心方向收缩以夹紧电池模组,预紧治具自垂直于电池模组入箱方向的方向夹紧电池模组,为电池模组提供预紧力,防止电池模组的组件松散,以确保电池组件能够顺利进入电池箱外壳的安装空间,以避免电池模组无预紧力向外扩张导致入箱困难,从而降低了电池模组的入箱难度,提升电池模组的入箱速度。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入箱工装的爆炸视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入箱工装在夹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紧治具的爆炸视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
26.100、电池模组;200、电池箱外壳;210、安装空间;300、吊装装置;310、吸盘;320、支撑座;330、顶出件;400、预紧治具;410、夹持空间;420、第一治具;421、第一支撑杆;422、第一连接杆;430、第二治具;431、第二支撑杆;432、第二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28.本实用新型中限定了一些方位词,在未作出相反说明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内”、“外”,这些方位词是为了便于理解而采用的,因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2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
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入箱工装,用于装配电池模组100进入电池箱外壳200的安装空间210中,电池模组入箱工装包括吊装装置300和预紧治具400,吊装装置300用于拾取并移送电池模组100,预紧治具400围设形成夹持空间410,夹持空间410用于夹持电池模组100,预紧治具400能够向夹持空间410中心方向收缩以夹紧电池模组100,预紧治具400自水质与电池模组入箱方向的方向夹紧电池模组。由于电池模组100内部组件之间连接松散,整体有向外扩张的趋势,预紧治具400向夹持中心方向收缩以夹紧电池模组100,为电池模组100提供预紧力,防止电池模组100的组件松散,以确保电池组件能够顺利进入电池箱外壳200的安装空间210,以避免电池模组100无预紧力向外扩张导致入箱困难,从而降低了电池模组100的入箱难度,提升电池模组100的入箱速度。
32.请结合参考图3,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预紧治具400包括第一治具420和第二治具430,第一治具420和第二治具430层叠设置。通过设置第一治具420和第二治具430,能够对电池模组100的上部和下部均施加预紧力,同时也能通过释放第一治具420和第二治具430中的一个来释放对电池模组100上部或下部的预紧力,从而能够能使电池模组100入箱过程更加顺利。
33.为了在吊装过程中保证预紧治具400对电池模组100的夹持力,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治具420与第二治具430螺纹连接。通过如此设置,能够保证在移动过程中第一治具420与第二治具430之间连接紧密,避免第一治具420和第二治具430脱离而影响对电池模组100的预紧力。在电池模组100吊装到位后,由于第一治具420和第二治具430之间螺纹连接,通过解除第一治具420和第二治具430之间的螺纹连接,能够分别调整第一治具420和第二治具430对电池模组100的预紧力,以适应入箱过程中对电池模组100的外扩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治具420和第二治具430之间也可以通过卡接连接来实现可拆卸式连接,同样能够起到与本实施例中的螺纹连接的作用,也能使操作过程更加快捷。
34.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治具420包括第一支撑杆421和第一连接杆422,第一支撑杆421成对平行设置,第一连接杆422用于连接成对的第一支撑杆421。第一支撑杆421与第一连接杆422之间连接,以形成夹持空间410,对电池模组100上半部分施加预紧力。
35.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撑杆421与第一连接杆422可拆卸式连接。通过可拆卸式连接,第一支撑杆421和第一连接杆422之间能够拆卸,以松开对电池模组100上半部分所施加的预紧力。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撑杆421与第一连接杆422可以螺纹连接,以保证第一支撑杆421与第一连接杆422之间的连接稳固。
36.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治具430包括第二支撑杆431和第二连接杆432,第二支撑杆431成对平行设置,第二连接杆432用于连接成对的第二支撑杆431。第二支撑杆431与第二连接杆432之间连接,以形成夹持空间410,对电池模组100下半部分施加预紧力。
37.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支撑杆431与第二连接杆432可拆卸式连接。通过可拆卸式连接,第二支撑杆431和第二连接杆432之间能够拆卸,以松开对电池模组100下半部分所施加的预紧力。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支撑杆431与第二连接杆432可以螺纹连接,
以保证第二支撑杆431与第二连接杆432之间的连接稳固。
38.请结合参考图4,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吊装装置300与电池模组100之间的可拆装式连接方式为吸附连接。通过吸附连接,能够快速拾取和转移电池模组100,以提升电池模组100入箱效率。
39.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吊装装置300包括吸盘310,吸盘310与外接气源连通,吸盘310用于吸附电池模组100。通过利用吸盘310来拾取电池模组100,外接气源向吸盘310吸气时,吸盘310对电池模组100产生吸附力,从而能够拾取电池模组100。外接气源停止吸气后,吸盘310能够松开对电池模组100的吸附力,电池模组100能够与吸盘310分离。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吸盘310设置有多个,多个呈阵列排布,以提升对电池模组100吸附力的力度以及均匀性,保证电池模组100在装配过程中不易掉落。
40.为了提升电池模组100入箱效率,吊装装置300还包括支撑座320和顶出件330,吸盘310与支撑座320固定连接,顶出件330与支撑座320活动连接,顶出件330能够沿支撑座320的高度方向相对支撑座320移动,顶出件330的底面与吸盘310的底面平齐。电池模组100部分入箱后,顶出件330相对于支撑座320移动,能够顶出电池模组100,使电池模组100顺利入箱,提升电池模组100的入箱效率。
41.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其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