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等效电阻小的电解电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14685发布日期:2022-12-28 02:09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等效电阻小的电解电容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解电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等效电阻小的电解电容。


背景技术:

2.电解电容是电容的一种,金属箔为正极,与正极紧贴金属的氧化膜是电介质,阴极由导电材料、电解质和其他材料共同组成,因电解质是阴极的主要部分,电解电容因此而得名,同时电解电容正负不可接错,铝电解电容器可以分为四类:引线型铝电解电容器;牛角型铝电解电容器;螺栓式铝电解电容器;固态铝电解电容器,电解电容单位体积的电容量非常大,比其他种类的电容大几十到数百倍,电解电容额定的容量可以做到非常大,电解电容价格比其它种类具有压倒性优势,因为电解电容的组成材料都是普通的工业材料,比如铝等等,制造电解电容的设备也都是普通的工业设备,可以大规模生产,成本相对比较低,
3.现有的电解电容在使用的时候产生的热量不能够有效地进行散热,使电解电容的电阻变大,并且导针在连接安装的时候容易产生晃动,也会对电解电容产生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等效电阻小的电解电容。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一种新型等效电阻小的电解电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5.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等效电阻小的电解电容,通过对电解电容下端设置散热组件,对电解电容进行快速高效散热,通过对导针进行密封固定连接,使导针连接不易晃动,使电解电容的电阻稳定,能够解决上述提出现有电解电容在使用的时候产生的热量不能够有效地进行散热,使电解电容的电阻变大,并且导针在连接安装的时候容易产生晃动,也会对电解电容产生影响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新型等效电阻小的电解电容,其包括:电容外壳体、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所述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分别安装在电容外壳体内部,还包括:散热组件和连接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安装在电容外壳体的下端,所述连接组件安装在电容外壳体的上端;
8.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导热块和电芯导热片,所述电芯导热片安装在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的下端,所述电芯导热片设置在电容外壳体内部,所述导热块安装在电芯导热片的下端,所述导热块贯穿电容外壳体下端。
9.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等效电阻小的电解电容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的外壁卡接夹固板,所述夹固板设置在电容外壳体侧端内壁,所述电容外壳体侧壁套接防护膜。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等效电阻小的电解电容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电容外壳体下端侧壁安装端部延伸环,所述端部延伸环内侧安装散热格栅,所述导热
块外壁连接散热格栅。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等效电阻小的电解电容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热块和电容外壳体之间设置有密封胶。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等效电阻小的电解电容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电容外壳体上端安装密封凹颈,所述密封凹颈上端安装电容头,所述电容头上端开设有连接凹槽。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等效电阻小的电解电容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片,所述连接片连接在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的上端。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等效电阻小的电解电容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片上端安装导针,所述导针上端贯穿电容头,所述导针外壁设置密封胶层,所述密封胶层和导针设置在密封凹颈内部。
1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等效电阻小的电解电容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针上端套接引脚,所述导针上端螺纹安装固定帽,所述固定帽设置在引脚的上侧。
16.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
17.通过对电解电容下端设置散热组件,对电解电容进行快速高效散热,通过对导针进行密封固定连接,使导针连接不易晃动,使电解电容的电阻稳定。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等效电阻小的电解电容的结构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等效电阻小的电解电容的主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等效电阻小的电解电容的仰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等效电阻小的电解电容的俯视图。
22.图中:电容外壳体1、第一电芯11、第二电芯12、密封凹颈13、电容头14、连接凹槽15、散热组件2、夹固板21、防护膜22、端部延伸环23、密封胶24、导热块25、电芯导热片26、散热格栅27、连接组件3、连接片31、密封胶层32、导针33、固定帽34、引脚35。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2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等效电阻小的电解电容,具有通过对电解电容下端设置散热组件,对电解电容进行快速高效散热,通过对导针进行密封固定连接,使导针连接不易晃动,使电解电容的电阻稳定的优点,请参阅图1-4,包括电容外壳体1、第一电芯11和第二电芯12,还包括:散热组件2和连接组件3;
25.第一电芯11和第二电芯12分别安装在电容外壳体1内部,第一电芯11和第二电芯12放在电路中阻隔电流,可以用作直流开关,第一电芯11和第二电芯12还可以存储能量,用在特定情况下释放所需要的电流,散热组件2安装在电容外壳体1的下端,散热组件2具有对电容外壳体1、第一电芯11和第二电芯12进行2散热的作用,减小电解电容工作中产热,减小热量使电阻变大的影响,连接组件3安装在电容外壳体1的上端,连接组件3具有对导针33进行防护安装的作用,防止导针33在与引脚35连接的过程中发生松动导致电阻变大,电容外
壳体1上端安装密封凹颈13,密封凹颈13具有对导针33进行密封安装和防护的作用,密封凹颈13上端安装电容头14,电容头14具有方便对导针33固定,以及对引脚35安装的作用,电容头14上端开设有连接凹槽15,凹槽15具有对引脚35和导针33连接处进行防护的作用,通过对电解电容下端设置散热组件,对电解电容进行快速高效散热,通过对导针进行密封固定连接,使导针连接不易晃动,使电解电容的电阻稳定。
26.散热组件2包括导热块25和电芯导热片26,电芯导热片26安装在第一电芯11和第二电芯12的下端,电芯导热片26具有对第一电芯11和第二电芯12向导热块25导热的作用,电芯导热片26设置在电容外壳体1内部,导热块25安装在电芯导热片26的下端,导热块25具有向散热格栅27导热的作用,导热块25贯穿电容外壳体1下端,第一电芯11和第二电芯12的外壁卡接夹固板21,夹固板21具有固定第一电芯11和第二电芯12安装的作用,使第一电芯11和第二电芯12在电容外壳体1内部不易晃动,夹固板21设置在电容外壳体1侧端内壁,电容外壳体1侧壁套接防护膜22,防护膜22具有对电容外壳体1侧壁进行防护的作用,以及方便进行粘贴标识的作用,电容外壳体1下端侧壁安装端部延伸环23,部延伸环23具有固定散热格栅27的作用,端部延伸环23内侧安装散热格栅27,散热格栅27具有对导热块25传递的热量进行散热的作用,导热块25外壁连接散热格栅27,导热块25和电容外壳体1之间设置有密封胶24,密封胶24具有对导热块25和电容外壳体1连接处进行密封的作用,防止电容外壳体1内部进入灰尘的作用,通过对电解电容下端设置散热组件,对电解电容进行快速高效散热,通过对导针进行密封固定连接,使导针连接不易晃动,使电解电容的电阻稳定。
27.连接组件3包括连接片31,连接片31连接在第一电芯11和第二电芯12的上端,连接片31具有把第一电芯11和第二电芯12连接在一起的作用,以及对导针33进行连接的作用,连接片31上端安装导针33,导针33具有对引脚35进行连接的作用,导针33上端贯穿电容头14,导针33外壁设置密封胶层32,密封胶层32具有对导针33进行密封和固定的作用,防止导针33在安装的时候发生晃动,密封胶层32和导针33设置在密封凹颈13内部,导针33上端套接引脚35,引脚35形状为l形,有效防止电容生产过程中刮花、刮破,导针33上端螺纹安装固定帽34,固定帽34拧紧具有对导针33进行固定的作用,固定帽34设置在导针33的上侧。
28.在具体使用时,第一电芯11和第二电芯12分别安装在电容外壳体1内部,电芯导热片26安装在第一电芯11和第二电芯12的下端,电芯导热片26设置在电容外壳体1内部,导热块25安装在电芯导热片26的下端,导热块25贯穿电容外壳体1下端,第一电芯11和第二电芯12的外壁卡接夹固板21,夹固板21设置在电容外壳体1侧端内壁,电容外壳体1侧壁套接防护膜22,电容外壳体1下端侧壁安装端部延伸环23,端部延伸环23内侧安装散热格栅27,导热块25外壁连接散热格栅27,导热块25和电容外壳体1之间设置有密封胶24,电容外壳体1上端安装密封凹颈13,密封凹颈13上端安装电容头14,电容头14上端开设有连接凹槽15,连接片31连接在第一电芯11和第二电芯12的上端,连接片31上端安装导针33,导针33上端贯穿电容头14,导针33外壁设置密封胶层32,密封胶层32和导针33设置在密封凹颈13内部,导针33上端套接引脚35,导针33上端螺纹安装固定帽34,固定帽34设置在引脚35的上侧,第一电芯11和第二电芯12在使用的过程在产生的热量传递到电芯导热片26上,电芯导热片26上的热量再传递到导热块25上,导热块25把热量传递到散热格栅27上,通过散热格栅27进行快速高效散热,避免热量对第一电芯11和第二电芯12产生影响,导针33在与连接片31连接后,在导针33外壁安装密封胶层32,对导针33进行连接固定,防止导针33发生晃动对电解电
容产生影响。
29.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