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电池组智能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39313发布日期:2022-11-03 04:37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电池组智能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池组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电池组智能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汽车行业逐渐向新能源动力方向发展,电能等新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新能源汽车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利用锂电池进行储能供电动机使用,从而驱动汽车进行行驶。
3.经检索,现有专利(公开号:cn211182446u)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开设有放置腔,所述箱体的右侧并靠近底部方向上固定连通有出水管,所述箱体的底部粘贴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开设有出气孔和通孔,所述支撑板的底部粘贴固定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前侧开设有透气槽。该新能源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从进水管向装置中注入冷水,冷水通过冷却导管从通孔进入到箱体中,通过螺旋形排列,增大和电池组的接触面积,带走电池组的热量,最后从出水管排出,可以快速的对电池组进行降温,注入冷水的同时,同时推动叶板带动扇叶座转动,向出气孔吹入冷风,最后从透气孔排出,使电池组冷却的更加的彻底。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1、现有的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在对电池组进行冷却时冷却的效果不够彻底,在高功率输出后造成散热不充分从而造成电池组的热损耗,影响到电池组的使用寿命;2、现有的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高效的进行冷却工作会造成能耗的增加,从而降低了汽车的行驶里程,从而使得电池组冷却装置的智能化体验效果不足。
4.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汽车电池组智能冷却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电池组智能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电池组智能冷却装置,包括电池盒和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散热板、出水管、进水管、散热孔和冷却管,所述散热板的表面固定开设有散热孔。
7.所述散热孔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一侧固定开设有进水管;提高对汽车电池组的冷却效率,保证汽车电池组的快速降温,从而避免汽车电池组的工作安全。
8.优选的,所述电池盒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微型泵,所述微型泵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之间固定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散热机构;便于汽车电池组的安装,同时对汽车电池组的散热降温,使得汽车电池组的工作更加安全高效。
9.优选的,所述电池盒的外壁与微型泵的外壁之间紧密贴合,且微型泵与引流管之
间为一体结构;方便定期对冷却液的更换,从而提高对汽车电池组的高效散热性。
10.优选的,所述隔板的水平线与放置槽的水平线之间相互重合,且放置槽的中轴线与散热机构的水平线之间相互垂直;方便对汽车电池组的安装,从而方便汽车电池组的工作,并且保证汽车电池组的散热方便性。
11.优选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第一散热扇、第二散热扇、温度感应器和第三散热扇,所述第一散热扇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散热扇,所述第二散热扇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温度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散热扇;便于对电池组进行散热,从而快速达到冷却的效果,保证电池组的工作安全同时保证汽车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12.优选的,所述散热板与散热孔之间为一体式结构,且散热孔的中轴线与冷却管的水平线之间相互垂直;提高对电池组的散热效率,保证电池组的工作安全,同时提高对电池组的冷却效率,保证汽车电池组的损耗降低。
13.优选的,所述进水管的外部尺寸与出水管的外部尺寸之间相吻合;方便加水提高冷却机构的冷却后对电池组工作时进行冷却降温,从而提高对汽车电池组的散热效率。
14.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扇、第二散热扇和第三散热扇的外部尺寸均相吻合,且第二散热扇的中轴线与稳定感应器的水平线之间相互垂直;提高对电池组的高效散热,从而提高对电池组的冷却性,确保汽车电池组的安全降低损耗。
1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6.1、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冷却机构包括散热板、出水管、进水管、散热孔和冷却管的结构设计,通过冷却机构进行降温冷却,通过对进水管注入水源,水源顺着进入冷却装置中然后有出水管进入冷却管中,使得等距分布在电池组的顶端,在电池组持续工作时进行吸热和散热,提高对汽车电池组的快速冷却降温,确保汽车电池组的工作安全。
17.2、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散热机构包括第一散热扇、第二散热扇、温度感应器和第三散热扇的结构设计,通过散热机构的驱动,通过第一散热扇、第二散热扇和第三散热扇进行旋转通过散热孔将冷风吹进放置槽内,使得对电池组的热量进行吹离,并且根据温度感应器来对散热机构的控制,当温度过高时驱动与冷却机构配合散热,在温度降下时,停止散热机构工作进行电能的节约,方便对汽车电池组智能化的散热冷却。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盒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冷却机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盒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机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微型泵及引流管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为:1、电池盒;2、冷却机构;201、散热板;202、出水管;203、进水管;204、散热孔;205、冷却管;3、隔板;4、放置槽;5、微型泵;6、散热机构;601、第一散热扇;602、第二散热扇;603、温度感应器;604、第三散热扇;7、引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一
26.如附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汽车电池组智能冷却装置,包括电池盒1和冷却机构2,冷却机构2包括散热板201、出水管202、进水管203、散热孔204和冷却管205,散热板201的表面固定开设有散热孔204。
27.散热孔20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冷却管205,冷却管205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水管202,出水管202的一侧固定开设有进水管203;散热板201与散热孔204之间为一体式结构,且散热孔204的中轴线与冷却管205的水平线之间相互垂直;进水管203的外部尺寸与出水管202的外部尺寸之间相吻合。
28.其中:通过冷却机构2进行降温冷却,通过对进水管203注入水源,水源顺着进入冷却装置中然后有出水管202进入冷却管205中,使得等距分布在电池组的顶端,在电池组持续工作时进行吸热和散热,提高对汽车电池组的快速冷却降温,确保汽车电池组的工作安全。
29.如附图3和图4所示的一种汽车电池组智能冷却装置,散热机构6包括第一散热扇601、第二散热扇602、温度感应器603和第三散热扇604,第一散热扇60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散热扇602,第二散热扇602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温度感应器603,温度感应器60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散热扇604;第一散热扇601、第二散热扇602和第三散热扇604的外部尺寸均相吻合,且第二散热扇602的中轴线与温度感应器603的水平线之间相互垂直。
30.其中:通过散热机构6的驱动,通过第一散热扇601、第二散热扇602和第三散热扇604进行旋转通过散热孔204将冷风吹进放置槽4内,使得对电池组的热量进行吹离,并且根据温度感应器603来对散热机构6的控制,当温度过高时驱动与冷却机构2配合散热,在温度降下时,停止散热机构6工作进行电能的节约,方便对汽车电池组智能化的散热冷却。
31.如附图1和图5所示的一种汽车电池组智能冷却装置,电池盒1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微型泵5,微型泵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引流管7,引流管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隔板3,隔板3之间固定开设有放置槽4,放置槽4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散热机构6;电池盒1的外壁与微型泵5的外壁之间紧密贴合,且微型泵5与引流管7之间为一体结构;隔板3的水平线与放置槽4的水平线之间相互重合,且放置槽4的中轴线与散热机构6的水平线之间相互垂直。
32.其中:首先,在使用该汽车电池组智能冷却装置时,通过将电池组安装进电池盒1的放置槽4内,使得两侧的隔板3对电池组进行夹持固定,然后再对两侧的型腔中倒入冷却液,使得电池组在与汽车连通工作时进行吸热,提高了汽车电池组安装的方便,同时能够保证对汽车电池组的冷却降温性。
33.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3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35.首先,在使用该汽车电池组智能冷却装置时,通过将电池组安装进电池盒1的放置槽4内,使得两侧的隔板3对电池组进行夹持固定,然后再对两侧的型腔中倒入冷却液,使得电池组在与汽车连通工作时进行吸热,并且在电池组工作时通过冷却机构2进行降温冷却,
通过对进水管203注入水源,水源顺着进入冷却装置中然后有出水管202进入冷却管205中,使得等距分布在电池组的顶端,在电池组持续工作时进行吸热和散热,且当电池组高功率的持续工作后,一般性的散热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电池组的散热,这时通过散热机构6的驱动,通过第一散热扇601、第二散热扇602和第三散热扇604进行旋转通过散热孔204将冷风吹进放置槽4内,使得对电池组的热量进行吹离,并且根据温度感应器603来对散热机构6的控制,当温度过高时驱动与冷却机构2配合散热,在温度降下时,停止散热机构6工作进行电能的节约,使得电池组能够长时间的续航使用。
36.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37.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38.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