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断点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76469发布日期:2022-11-30 00:30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断点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讲就是涉及一种多断点断路器。


背景技术:

2.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对低压电器元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光伏电源直流系统中,低压电器的额定工作电压甚至高达dc1500v。采用多断点串联的方法,可以提高断路器的分断性能。进一步的,当直流塑壳断路器的所有分断极都在负载的一端时,通过把一个分断极的负载侧和另一分断极的电源侧串联的方式,可以实现所有分断极的电流方向相同。
3.但是当直流塑壳断路器连接的负载的两端都有分断极时,连接负载的两个分断极中的电流方向相反,使得这两个分断极的断点中的电弧电流方向相反,则电弧彼此排斥。如果两个电弧的移动速度不同,则较慢的电弧会被较快移动的电弧排斥,从而可能无法到达灭弧栅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的直流塑壳断路器连接的负载的两端都有分断极时,连接负载的两个分断极中的电流方向相反,使得这两个分断极的断点中的电弧电流方向相反,引起电弧彼此排斥,从而降低断路器分断能力的缺陷,提供一种多断点断路器,通过转接导体使多断点断路器直接连接负载的两端的分断极中的电流方向相同,从而提高断路器的分断性能。
5.技术方案
6.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断点断路器,包括负载1和断路器本体,所述断路器本体与所述负载连接,所述负载的两端各至少有一个分断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本体连接有转接导体能够将与所述负载两端直接相连的至少两个分断极中的异向电流变成同向电流从而提高多断点断路器的分断能力;
7.所述断路器本体至少包括分断极一和分断极二,所述分断极一的触头系统的两端相应的设有接线端子一和接线端子二,所述分断极二的触头系统的两端相应的设有接线端子三和接线端子四,至少包括的所述分断极一和分断极二与负载直接相连,所述分断极二是转接极,所述转接极的触头系统的两端相应设有位于电源侧的连接部一和位于负载侧的连接部二,所述连接部一和电源侧的接线端子在电气上分开,所述连接部二和负载侧的接线端子在电气上分开,通过转接极和转接导体能够将与所述负载两端直接相连的至少两个分断极中的异向电流变成同向电流从而提高断路器的分断能力。
8.进一步地,还包括相应数量的短接导体,所述相应数量的短接导体能够将与所述负载直接相连的分断极和与该分断极位于负载同侧的其它分断极进行短接;
9.所述短接导体的数量和与负载的两端不直接相连的分断极的数量相对应,通过转接极、转接导体和短接导体能够使具有3个分断极及以上断路器中所有分断极中的电流同
向从而提高断路器的分断能力。
10.进一步地,所述转接导体包括第一转接导体和第二转接导体,所述第一转接导体的两端相应的设有接线端一和接线端二,所述第二转接导体的两端相应的设有接线端三和接线端四;
11.所述第一转接导体的一端和位于负载一端的与负载直接相连的转接极的位于负载侧的接线端子四连接,另一端和转接极位于电源侧的连接部一相连,第二转接导体的一端和转接极的位于负载侧的连接部二相连,另一端和与负载同一端的分断极位于电源侧的接线端子相连。
12.进一步地,所述负载的一端与分断极一位于负载侧的接线端子相连,负载的另一端与分断极二位于负载侧的接线端子相连;所述电源的一端与分断极一位于负载同一端的其中一个分断极的电源侧接线端子相连,电源的另一端与转接极位于负载同一端的其中一个分断极的电源侧的接线端子相连。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接导体的另一端和转接极位于电源侧的接线端子三相连。
14.进一步地,所述负载的一端与分断极一位于负载侧的接线端子二相连,负载的另一端与分断极二位于负载侧的接线端子四相连;所述电源的一端与分断极一的电源侧的接线端子一相连,电源的另一端与转接极位于电源侧的接线端子三相连。
15.进一步地,所述相应数量的短接导体中的每一个短接导体的一端与一个分断极的负载侧的接线端子相连,另一端与位于负载同一端的另外一个分断极的电源侧的接线端子相连。
16.进一步地,至少包括的所述分断极一和分断极二两端的接线端子都位于断路器本体的腔体的外部。
17.进一步地,负载的两端位于断路器本体的一侧,电源的两端位于断路器本体的另一侧。
18.进一步地,还包括串联安装板,所述串联安装板安装于所述断路器本体的底部,相应数量的短接导体和转接导体位于串联安装板和断路器本体底部形成的空间里。
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接导体和第二转接导体之间设置有绝缘件使两者之间绝缘。
20.进一步地,相应数量短接导体和转接导体预置在串联安装板中。
21.进一步地,相应数量的短接导体和转接导体不预置在串联安装板中,安装时,所述相应数量短接导体和转接导体与断路器本体匹配安装后,所述串联安装板与断路器本体匹配安装。
22.进一步地,相应数量的短接导体和转接导体的其中一部分不预置在串联安装板中,其余部分预置在串联安装板中,安装时,不预置在串联安装板中的导体与断路器本体匹配安装后,再把串联安装板与断路器本体匹配安装。
23.有益效果
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断点断路器,针对现有多断点塑壳断路器中负载的两端都有分断极时,直接连接负载的分断极中的电流方向相反,使得直接连接负载的这两个分断极的断点中的电弧电流方向相反,引起电弧彼此排斥,从而降低断路器分断能力的缺陷,本多断点断路器,通过转接导体使多断点断路器直接连接负载的两端的分断极中的电流方
向相同,从而提高断路器的分断性能。且两个电源端接线端子位于断路器一侧,两个负载端接线端子位于断路器另一侧,方便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25.附图1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两分断极断路器连接电路接线示意图;
26.附图1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两分断极断路器的立体示意图;
27.附图1c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转接极结构示意图;
28.附图1d是附图1b拆去串联安装板后的仰视图;
29.附图1e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一转接导体结构示意图一;
30.附图1f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一转接导体结构示意图二;
31.附图1g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二转接导体结构示意图一;
32.附图1h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二转接导体结构示意图二;
33.附图1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绝缘件结构示意图一;
34.附图1j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绝缘件结构示意图二;
35.附图2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三分断极断路器连接电路接线示意图;
36.附图2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三分断极断路器的立体示意图;
37.附图2c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串接安装板、短接导体、转接导体、绝缘件安装示意图;
38.附图2d是附图2c的分解示意图。
39.附图3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三分断极断路器连接电路接线示意图一;
40.附图3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三分断极断路器连接电路接线示意图二;
41.附图4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四分断极断路器连接电路接线示意图一;
42.附图4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四分断极断路器连接电路接线示意图二;
43.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中旋转双断点触头系统连接电路接线示意图;
44.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中桥式双断点触头系统连接电路接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前”、“后”、“左”、“右”、“常用侧”、“备用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
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8.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49.现有的多断点塑壳断路器连接的负载的两端都有分断极时,直接连接负载的分断极中的电流方向相反,使得直接连接负载的这两个分断极的断点中的电弧电流方向相反,引起电弧彼此排斥,从而降低断路器分断能力,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断点断路器,同时为了更准确说明,本实施例将具有触头系统的极定义为分断极,如附图1a所示,包括负载1和断路器本体2,所述断路器本体2与所述负载1连接,所述负载1的两端各至少有一个分断极,所述断路器本体2连接有转接导体302能够将与所述负载1两端直接相连的至少两个分断极b中的异向电流变成同向电流从而提高多断点塑壳断路器的分断能力。
50.上述直接相连既包括与负载相连的分断极通过导体与负载相连,也包括所述分断极与负载直接接线,还包括所述分断极通过转接导体连到负载。
51.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施例以两分断极断路器为例进行说明。其中,电源侧和负载侧分别在断路器本体两侧的最外侧,具体地讲就是如附图1b和1c所示,所述断路器本体2至少包括分断极一202和分断极二202’,至少包括的所述分断极一202和分断极二202’在电气上分开,本实施例中,所述负载1的两端各有一个分断极b,则所述负载1的两端各有一个分断极b即指的就是分断极一202和分断极二202’。所述分断极一202的触头系统的两端相应的设有接线端子一202a和接线端子二202b,所述分断极二202’的触头系统的两端相应的设有接线端子三202c和接线端子四202d,所述分断极一202和分断极二202’与负载1相连,所述分断极二202’是转接极202e,所述转接极202e的触头系统的两端相应设有位于电源侧的连接部一202e01和位于负载侧的连接部二202e02,所述连接部一202e01和接线端子三202c在电气上分开,所述连接部二202e02和接线端子四202d在电气上分开。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断极一202和分断极二202’两端的接线端子都位于断路器本体2的腔体的外部。负载1的两端位于断路器本体2的一侧,电源4的两端位于断路器本体2的另一侧。
52.所述转接导体302的一端和相应转接极202e的相应的连接部相连,另一端和与相应转接极202e负载同一端的相应分断极相应侧的接线端子相连。具体地讲就是如附图1b~1j所示,所述转接导体302包括第一转接导体302a和第二转接导体302b,所述第一转接导体302a和第二转接导体302b之间设置有绝缘件6使两者之间绝缘。所述第一转接导体302a的两端相应的设有接线端一302a01和接线端二302a02,所述第二转接导体302b的两端相应的设有接线端三302b01和接线端四302b02。所述第一转接导体302a的一端和位于负载1一端的与负载直接相连的转接极202e的位于负载侧的接线端子四202d连接,另一端和转接极202e位于电源侧的连接部一202e01相连,第二转接导体302b的一端和转接极202e的位于负载侧的连接部二202e02相连,另一端和与负载同一端的分断极位于电源侧的接线端子相连。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接导体302b的另一端和转接极202e位于电源侧的接线端子三202c相连。
53.所述负载1的一端与分断极一202位于负载侧的接线端子相连,负载1的另一端与分断极二202’位于负载侧的接线端子相连;所述电源4的一端与分断极一202位于负载同一端的其中一个分断极的电源侧接线端子相连,电源4的另一端与转接极202e位于负载同一
端的其中一个分断极的电源侧的接线端子相连。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所述负载1的一端与分断极一202位于负载侧的接线端子二202b相连,负载1的另一端与分断极二202’位于负载侧的接线端子四202d相连;所述电源4的一端与分断极一的电源侧的接线端子一202a相连,电源4的另一端与转接极202e位于电源侧的接线端子三202c相连。
54.具体到本实施例,负载1的两端位于断路器本体2的一侧即接线端子二202b和接线端子四202d位于断路器本体2一侧,即附图1b的下侧,也即负载侧。电源4的两端位于断路器本体2的另一侧,即接线端子一202a和接线端子三202c位于断路器本体2另一侧,即附图图1b的上侧,也即电源侧。所述接线端子一202a、接线端子二202b、接线端子三202c和接线端子四202d位于所述断路器本体2最外侧,对于图1b,即接线端子一202a、接线端子二202b位于断路器本体2最右侧,接线端子三202c和接线端子四202d位于所述断路器本体2最左侧。
55.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串联安装板5,所述串联安装板5安装于所述断路器本体2的底部,转接导体302位于串联安装板5和断路器本体2底部形成的空间里。本实施例的具体装配实施过程是:如附图1c~1j所示,先安装第二转接导体302b,具体过程是,动触头连接部203(即连接部二202e02)处有螺纹孔一203a,用螺钉从断路器本体2底部把第二转接导体302b一端302b02和动触头连接部203连接。第二转接导体302b另一端302b01与接线端子三202c对应,再把绝缘件6嵌套在第二转接导体302b上。接着安装第一转接导体302a,具体过程是,静触头连接部201(即连接部一202e01)处有螺纹孔二201a,用螺钉从断路器本体2底部把第一转接导体302a一端302a01和静触头连接部201连接,第一转接导体302a另一端302a02与接线端子四202d对应。最后安装串联安装板5,具体过程是,在串联安装板5上设置卡勾,在断路器本体2底部上设置卡槽,使两者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或者,两者通过粘结的方式成为一个整体。或者在串联安装板5上设置沉头通孔,在断路器本体2底部上设置盲孔,通过自攻螺钉使两者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完成安装。当接上电源和负载后,第二转接导体302b另一端302b01通过接线端子三202c连接电源,第一转接导体302a另一端302a02通过接线端子四202d连接负载,接线端子一202a连接电源,接线端子二202b连接负载,流过分断极一202和分断极二202’的电流方向相同。
56.实施例2
57.如附图2a和2b所示,本实施例中以3分断极断路器为例进行说明,还包括相应数量的短接导体301,所述相应数量的短接导体301能够将与所述负载1直接相连的分断极b和与该分断极b位于负载1同侧的其它分断极进行短接;所述短接导体301的数量和与负载1的两端不直接相连的分断极的数量相对应,通过转接极202e、转接导体302和短接导体301能够使具有3个分断极及以上断路器中所有分断极中的电流同向从而提高断路器的分断能力。所述相应数量的短接导体301中的每一个短接导体的一端与一个分断极的负载侧的接线端子相连,另一端与位于负载同一端的另外一个分断极的电源侧的接线端子相连。本实施例中,如附图2a和2b所示,包括分断极一202,分断极二202’和分断极三202”,其中,分断极三202”两端分别设有接线端子五202f和接线端子六202g,分断极二202’是转接极202e,所述短接导体301的一端与分断极一202的电源侧的接线端子一202a相连,另一端与分断极一202位于负载同一端的分断极三202”的负载侧的接线端子六202g相连。
58.本实施例中,相应数量的短接导体301和转接导体302位于串联安装板5和断路器本体2底部形成的空间里。如附图2c和2d所示,相应数量短接导体301和转接导体302预置在
串联安装板5中。短接导体301和第一转接导体302a预埋于串联安装板5中,绝缘件6嵌装在串联安装板5中,第二转接导体302b嵌装在绝缘件6中,使串联安装板5、短接导体301、第一转接导体302a、绝缘件6和第二转接导体302b成为一个整体。绝缘件6使第一转接导体302a和第二转接导体302b之间互相绝缘。
59.其中,第一转接导体302a下端、第二转接导体302b上端和短接导体301两端与相应的接线端子配合处设置有螺纹孔。接线时,把串联安装板5置于断路器本体2底部,螺栓穿过接线端子上的通孔并拧入短接导体301两端的螺纹孔,使相应的接线端子与短接导体301电连接。静触头连接部201(即连接部一202e01)有螺纹孔,第一转接导体302a上端和串联安装板5上对应有通孔,螺钉从串联安装板5上的通孔穿过,把第一转接导体302a上端和静触头连接部201电连接。动触头连接部203(即连接部二202e02)有螺纹孔,第二转接导体302b下端和串联安装板5上对应有通孔,螺钉从串联安装板5上的通孔穿过,把第二转接导体302b下端和动触头连接部电连接。最后用盖板一7和盖板二8封住串联安装板5上的孔。接上电源和负载后,第二转接导体302b上端通过接线端子三202c连接电源,第一转接导体302a下端通过接线端子四202d连接负载,分断极三202”的电源侧的接线端子五202f连接电源,接线端子二202b连接负载,流过三个分断极的电流方向相同。
60.实施例3
61.本实施例中,如附图2c所示,相应数量的短接导体301和转接导体302的其中一部分不预置在串联安装板5中,其余部分预置在串联安装板5中,安装时,不预置在串联安装板5中的导体与断路器本体2匹配安装后,再把串联安装板5与断路器本体2匹配安装。具体地讲就是第一转接导体302a和短接导301预埋于串联安装板5中。安装时先安装第二转接导体302b,再安装绝缘件6,再安装串联安装板5。
62.实施例4
63.如附图3a和3b所示,通过如图所示的接线,会实现所有分断极的位于电源侧的所有断点的电弧电流方向相同,或所有分断极的位于负载侧的所有断点的电弧电流方向相同,或所有分断极的位于分断极中间的所有断点的电弧电流方向相同。
64.实施例5
65.如附图4a和4b所示,通过如图所示的接线,会实现所有分断极的位于电源侧的所有断点的电弧电流方向相同,或所有分断极的位于负载侧的所有断点的电弧电流方向相同,或所有分断极的位于分断极中间的所有断点的电弧电流方向相同。
66.实施例6
67.如附图5所示,通过如图所示的接线,旋转双断点断路器中,分断极包括位于电源侧的断点和位于负载侧的断点。所有断点的电弧电流方向相同。使得电源侧的所有断点的电弧同步进入电源侧的灭弧室,负载侧的所有断点的电弧同步进入负载侧的灭弧室。
68.实施例7
69.如附图6所示,桥式双断点断路器中,分断极包括位于电源侧的断点和位于负载侧的断点。虽然位于电源侧的所有断点的电弧电流方向与位于负载侧的所有断点的电弧电流方向相反,但是所有位于电源侧的断点的电弧电流方向相同,所有位于负载侧的断点的电弧电流方向也相同,使得电源侧的所有断点的电弧同步进入电源侧的灭弧室,负载侧的所有断点的电弧同步进入负载侧的灭弧室。
70.上述实施例4,5,6,7都是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原理随着断路器分断极的增加,利用短接导体和转接导体实现负载两端电流方向的改变,从而提高直流断路器的分断能力。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同时,串联安装板5,短接导体301,转接导体302,绝缘件6和断路器本体2的安装方式存在多种方式,任何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启示的安装方式都应视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7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