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电子元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可拆外壳的抗干扰互感器。
背景技术:2.互感器常被应用于将高电压变成低电压、大电流变成小电流,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量测或保护系统。除此以外,互感器还可用于隔开高电压系统,以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3.目前,在测量时仪表中存在高频磁场的干扰时,为了防止外界磁场的磁感应通量对互感器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小电压信号测量不准、零点电压偏移过大、工频以及高次谐波电压测量误差大,在对互感器进行使用时,常在其外部安装用于阻碍磁感应的抗干扰外壳。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现有技术的互感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用于抗干扰的电感器外壳固定连接于互感器本体外部,因此不方便对设置于其中的互感器本体进行检修,同时在外壳受损时难以对其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实现对外壳的快速拆装,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可拆外壳的抗干扰互感器。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可拆外壳的抗干扰互感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具有可拆外壳的抗干扰互感器,包括抗干扰外壳以及设置于其中的互感器本体,所述抗干扰外壳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开口处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底板朝向所述壳体内腔一侧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包括滑移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滑移部上的连接部,所述滑移部与所述底板滑动配合,所述滑移部可沿着靠近或远离所述壳体内壁的方向滑移,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连接部匹配的连接孔。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互感器本体放置于壳体的内腔中,并将底板放置于壳体的开口端,调整连接块的位置,使连接部嵌设于连接孔中,实现对底板以及壳体的可拆卸连接。通过壳体、底板、连接组件以及互感器本体的相互配合,实现了抗干扰外壳的可拆卸连接,具有方便对互感器抗干扰外壳进行拆装的效果。
9.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多组,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滑移部的滑移槽,所述滑移部滑动连接于所述滑移槽中,所述滑移部上连接有推杆,所述底板内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推杆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所述滑移槽连通设置,所述推杆的一端通过所述容纳槽穿出所述底板。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组连接组件同时对底板与壳体进行连接,提高了装置的结构稳定性。操作人员通过移动推杆,使得连接块在滑移槽中进行滑移,从而实现了对连接块的位置调整。
11.可选的,所述滑移槽中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滑移槽远离所述容纳槽的内壁抵接,另一端与所述滑移部抵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推杆向底板内部推动时,弹簧受压缩短积攒弹性势能,松开推杆时,连接块在弹簧的作用下向着靠近内壳内壁的方向移动,实现了连接块的自动复位,方便了操作人员对底板的安装。
13.可选的,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排风扇。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排风扇启动,对壳体内的互感器本体进行降温,有助于互感器本体的正常使用。
15.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内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内壳外部的外壳,所述内壳的开口端与所述外壳的开口端之间连接有封堵框,所述内壳的竖直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排风口,所述外壳的顶壁上开设有若干排风孔,所述排风扇连接于所述内壳的内壁上。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风孔与排风口交替设置,降低了外界环境中的磁感应通量对互感器本体的影响。
17.可选的,所述内壳的内壁上连接有若干导风板。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风板对内壳中的气流进行导流,提高了其中的气流流通度,有助于提高对互感器本体的降温效率。
19.可选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橡胶导管,所述橡胶导管依次贯穿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并伸出其外。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导管的设置对导线进行了保护,降低了导线与壳体摩擦受损的可能性。
21.可选的,所述橡胶导管的位于所述内壳中的一端的外环壁上设置有抵接环,所述抵接环靠近所述内壳侧壁的一侧连接有连接环,所述内壳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连接环对应的环槽,所述连接环可拆卸嵌设于所述环槽中。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环的设置实现了橡胶导管与壳体之间的连接,增强了两者之间的连接结构稳定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壳体、底板、连接组件以及互感器本体的相互配合,实现了抗干扰外壳的可拆卸连接,具有方便对互感器抗干扰外壳进行拆装的效果;
25.2.排风孔与排风口交替设置,降低了外界环境中的磁感应通量对互感器本体的影响;
26.3.导风板对内壳中的气流进行导流,提高了其中的气流流通度,有助于提高对互感器本体的降温效率。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体现一种具有可拆外壳的抗干扰互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具有可拆外壳的抗干扰互感器的后视图。
29.图3是图2中a-a向的剖视图。
30.图4是图3中b部的放大图。
3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橡胶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互感器本体;2、导线;3、壳体;31、内壳;32、外壳;33、封堵框;4、
底板;41、滑移槽;42、容纳槽;5、连接组件;51、连接块;511、滑移部;512、连接部;52、推杆;53、弹簧;6、连接孔;7、排风扇;8、排风口;9、导风板;10、排风孔;11、橡胶导管;12、抵接环;13、连接环;14、环槽。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可拆外壳的抗干扰互感器,其具有方便对互感器抗干扰外壳进行拆装的效果。
35.参照图1-3,一种具有可拆外壳的抗干扰互感器包括抗干扰外壳以及设置于其内腔中的互感器本体1,互感器本体1上连接有导线2。抗干扰外壳包括一端呈开口设置的壳体3以及设置于壳体3开口端的底板4,互感器放置于底板4朝向壳体3内腔的一侧。底板4朝向壳体3内腔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底板4与壳体3进行连接的连接组件5。
36.参照图1-3,将互感器本体1放置于抗干扰外壳中,使用连接组件5将底板4与壳体3连接,实现了壳体3与底板4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当互感器需要进行修理或者抗干扰外壳受损时,将壳体3与底板4拆开进行修理。
37.参照图3和图4,壳体3包括内壳31以及设置于内壳31外部的外壳32,内壳31的外壁与外壳32的内壁之间通过封堵框33进行连接,封堵框33设置与内壳31以及外壳32的开口端齐平设置。连接组件5包括滑动设置于底板4上的连接块51,连接块51设置于底板4朝向壳体3内腔的一侧。连接块51包括滑动连接于底板4上的滑移部511以及设置于滑移部511上的连接部512,底板4靠近壳体3内腔的一侧开设有滑移槽41,滑移槽41与底板4的侧边垂直设置,滑移部511滑动连接于滑移槽41中。连接部512设置于滑移部511朝向内壳31内壁的一侧,内壳31的内壁上开设有与连接部512对应的连接孔6。
38.参照图3和图4连接组件5还包括连接于滑移部511上的推杆52,底板4的内部开设有用于容纳推杆52的容纳槽42,容纳槽42的一端贯穿底板4的边缘,另一端与滑移槽41连通设置。推杆52滑动连接于滑移槽41中,推杆52远离连接块51的一端通过容纳槽42穿出底板4。滑移槽41中沿着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弹簧53,弹簧53的一端与滑移槽41远离容纳槽42的内壁抵接,另一端与滑移部511抵接,自然状态下,滑移部511与内壳31的内侧壁抵接,连接部512在弹簧53的作用下嵌设于连接孔6中。
39.参照图3和图4,对底板4进行安装时,将底板4放置于壳体3的开口端,将推杆52向靠近底板4内部的方向推动,滑移部511在滑移槽41中滑动,弹簧53在滑移部511的挤压下缩短并积攒弹性势能。当连接部512与连接孔6的位置对应时,松开推杆52,弹簧53伸长释放弹性势能,连接块51在弹簧53的作用下向靠近内壳31内壁的方向滑移,连接部512嵌设于连接孔6中实现了对底板4以及壳体3的连接。弹簧53的设置实现了连接块51的自动复位,方便了操作人员的安装过程。
40.参照图3,内壳31的竖直内壁上设置有排风扇7,内壳31的竖直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排风口8,排风口8与排风扇7分别设置于内壳31相对的两个竖直侧壁上。排风扇7两侧的竖直侧壁上均设置有若干导风板9,导风板9与内壳31的内壁呈倾斜设置。外壳32的顶壁上开设有排风孔10。
41.参照图3,在互感器本体1工作时,排风扇7启动对互感器本体1进行降温,内壳31中的气流经过排风口8排出并进入内壳31与外壳32之间的间隙中,再经过排风孔10排出外壳
32。内壳31与外壳32的设置对互感器本体1起到了双重的抗干扰作用,排风孔10与排风口8交错设置,降低了外界感应通量对互感器本体1的影响。内壳31中的气流在若干导风板9的导流下均匀流至内壳31中的各个位置,提高了内壳31中的空气流通度,有助于提高对互感器本体1的降温效果。
42.参照图1、图5和图6,壳体3上设置有橡胶导管11,橡胶导管11依次贯穿内壳31以及外壳32并伸出外壳32外侧。在将互感器本体1放置于壳体3中时,导线2通过橡胶导管11穿出壳体3。橡胶导管11位于内壳31中一端的外环壁上连接有抵接环12,抵接环12靠近内壳31内壁的一侧同轴连接有连接环13。内壳31的内壁上开设有用于嵌设连接环13的环槽14。
43.参照图5和图6,在对橡胶导管11进行安装时,将橡胶导管11穿过内壳31以及外壳32,直至抵接环12与内壳31的内壁抵接,连接环13嵌设于环槽14中。橡胶导管11的设置对导线2进行保护,降低了导向与壳体3摩擦受损的可能性。橡胶导管11通过连接环13与壳体3可拆卸连接,方便了操作人员对橡胶导管11进行拆卸以及检修。
4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具有可拆外壳的抗干扰互感器的实施原理为:在对底板4进行安装时,将底板4放置于壳体3的开口端,将推杆52向靠近底板4内部的方向推动,滑移部511在滑移槽41中滑动,弹簧53在滑移部511的挤压下缩。当连接部512与连接孔6的位置对应时,松开推杆52,连接块51在弹簧53的作用下向靠近内壳31内壁的方向滑移,连接部512嵌设于连接孔6中实现了对底板4以及壳体3的连接。
45.在互感器本体1工作时,排风扇7启动对互感器本体1进行降温,内壳31中的气流经过排风口8以及排风孔10排出壳体3。内壳31与外壳32的设置对互感器本体1起到了双重的抗干扰作用,排风孔10与排风口8交错设置,降低了外界感应通量对互感器本体1的影响。内壳31中的气流在若干导风板9的导流下均匀流至内壳31中的各个位置,有助于提高对互感器本体1的降温效果。
4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