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次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插箱风扇及电池插箱组件。
背景技术:2.当前电化学储能成为热点发展方向,但是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容易发热,过高的热量对电池性能、安全以及寿命会产生影响。目前常用的降温方法分为液冷和风冷两种,液冷系统成本高、结构复杂、技术成熟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相比而言,风冷则造价低、更加容易实现。风冷系统的冷气传递路径在于:空调吹出的冷风经顶部主风道流至每个电池架,然后电池架旁边的冷气通过插箱侧面的通风孔流经电芯风道,电芯风道将电池表面的热量传递至插箱风道,最后由风扇将插箱风道的热量抽出,抽出的热量经空调回风口,将热量带到室外,最终达到给电池降温的目的。
3.传统插箱风扇固定件结构冗余、在狭小的空间内完成螺栓的拧紧困难,且螺栓拧紧时风扇框架结构强度不够,容易导致风扇框架开裂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插箱风扇及电池插箱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风扇框架结构强度低,与插箱风道支架固定时容易开裂的问题。
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6.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插箱风扇,包括:
7.支架,其包括前框架和后框架,上述前框架与上述后框架通过至少一个支撑柱连接;
8.风扇主体,其设于上述支架内;
9.固定件,其穿过上述前框架、上述支撑柱和上述后框架,用于与插箱风道支架可拆卸连接。
10.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上述前框架与上述后框架均为矩形框架,且平行间隔设置以组成立方体框架结构。
11.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上述支撑柱的数量为四个,分别设于上述前框架与上述后框架的四个角。
12.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上述固定件为螺栓,其用于与设于上述插箱风道支架上的固定螺母螺纹连接。
13.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上述支撑柱设有与上述固定螺母配合的内螺纹。
14.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上述支架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板,连接于上述前框架与上述后框架之间。
15.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上述连接板的数量为四个,分别设于上述立方体框架结构
的四个侧面。
16.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上述前框架与上述连接板通过加劲板连接。
17.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上述风扇主体位于上述前框架与上述后框架之间,且上述风扇主体远离上述后框架一侧与上述前框架位于同一平面。
18.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电池插箱组件,包括插箱风道支架及上述的电池插箱风扇。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前框架和后框架之间设置支撑柱,并将固定件穿设在支撑柱内后穿过后框架与插箱风道支架可拆卸连接,不仅使前框架和后框架连接更稳定,且为前框架提供了支撑力,避免固定件在与插箱风道支架连接时,对前框架造成向插箱风道支架的挤压力,使前框架在与插箱风道支架的连接处发生开裂等问题。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插箱风扇的侧视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插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插箱组件和电芯单元装配后的俯视图。
24.图中:1、风扇主体;2、支架;21、前框架;22、后框架;23、支撑柱;24、连接板;25、加劲板;3、插箱风道支架;4、固定件;5、电芯单元;51、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插箱风扇及电池插箱组件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7.一方面,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插箱风扇,包括风扇主体1、支架2和固定件4。支架2包括前框架21和后框架22,前框架21与后框架22通过至少一个支撑柱23连接;风扇主体1设在支架2内;固定件4穿过前框架21、支撑柱23和后框架22,用于与插箱风道支架3可拆卸连接。
28.可以理解,固定件4与支撑柱23数量相同,位置对应,支架2通过固定件4与插箱风道支架3可拆卸连接。由于有支撑柱23的支撑作用,因此当固定件4与插箱风道支架3连接时,前框架21受到向后框架22方向的外力被支撑柱23分担,从而避免前框架21受力开裂。
29.在本例中,支撑柱23具有中空的圆柱形腔体,固定件4穿过前框架21,穿设在支撑柱23的腔体内并穿过后框架22,与插箱风道支架3可拆卸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柱23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采用其他形状,例如锥台形或长方体。
3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前框架21与后框架22均为矩形框架,且平行间隔设置以组成立方体框架结构。
31.在本例中,前框架21与后框架22为形状相同的矩形框架,通过支撑柱23平行间隔连接,风扇主体1设置在立方体框架结构的支架2内,且风扇主体1的轴线与前框架21、后框架22所在的平面垂直。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使风扇主体1在工作时,利用支架2的罩设,避免外部物体对风扇主体1的干扰,同时,立方体的框架结构也使风扇主体1工作时有足够的通风口。
3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支撑柱23的数量为四个,分别设于前框架21与后框架22的四个角。
33.支撑柱23将前框架21与后框架22的四个角连接,使前框架21与后框架22的连接稳定性更好。另一方面,由于风扇主体1工作时,扇叶转动所形成的空间为圆柱体,为了进一步减少支架2的体积,因此将支撑柱23设置在立方体框架结构的四个角上。
3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固定件4为螺栓,其用于与设于插箱风道支架3上的固定螺母螺纹连接。
35.在本例中,支架2通过螺栓和螺母的配合,与插箱风道支架3可拆卸连接。螺栓和螺母的尺寸大小,根据支架2的大小具体设定,螺栓可以常用十字槽盘头或者内六角螺栓等。
3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支撑柱23设有与固定螺母配合的内螺纹。
37.为进一步使固定件4与支撑柱23、插箱风道支架3的连接更稳定,在支撑柱23的腔体内设有与固定螺母配合的内螺纹,从而使螺栓与支撑柱23螺纹配合的同时,与固定螺母螺纹连接。
3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支架2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板24,连接于前框架21与后框架22之间。
39.连接板24的作用是使前框架21与后框架22之间连接更稳定,同时也对放置在支架2内的风扇主体1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外部物体对风扇主体1的干扰。需要注意的是,连接板24的面积不宜过大,以免影响风扇主体1的气流通道。
40.在本例中,连接板24的数量为四个,分别设于立方体框架结构的四个侧面。
41.由于前框架21、后框架22形成了立方体的框架结构,因此将连接板24设置在立方体框架结构的四个侧面,以使连接更稳定。上述侧面与前框架21、后框架22所在的平面垂直。
4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前框架21与连接板24通过加劲板25连接。
43.在本例中,加劲板25为弧形板,与连接板24位于同一平面,均与前框架21和后框架22垂直。弧形板的弧形侧与连接板24连接,另一侧与前框架21连接,通过加劲板25使连接板24与前框架21连接的范围增大,从而增强连接的稳定性。
4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风扇主体1位于前框架21与后框架22之间,且风扇主体1远离后框架22一侧与前框架21位于同一平面。
45.可以理解,前框架21与后框架22将风扇主体1包围在其形成的立方体的框架结构内,将风扇主体1远离后框架22的一侧与前框架21位于同一平面,从而在保证风扇主体1在工作时的安全性同时,也使支架2的体积不会占用过多空间。
46.在本例中,风扇主体1与后框架22通过连接件连接。
47.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还提供一种电池插箱组件,包括插箱风道支架3及上述电池插箱风扇。
48.具体的,上述电池插箱包括风扇主体1、支架2、插箱风道支架3和固定件4。支架2包括前框架21和后框架22,前框架21与后框架22通过至少一个支撑柱23连接;风扇主体1设在支架2内;插箱风道支架3与后框架22远离风扇主体1的一侧连接,插箱风道支架3宽度方向的两侧放置电芯单元5;固定件4穿过前框架21、支撑柱23和后框架22,与插箱风道支架3可拆卸连接。
49.可以理解,插箱风道支架3为矩形框架结构,且与后框架22远离风扇主体1的一侧连接,因此插箱风道支架3与后框架22之间具有相互连通且供气体流通的通道,多个电芯单元5间隔预设距离形成间隙51并沿插箱风道支架3的长度方向排列为一组,两组电芯单元5设置在插箱风道支架3宽度方向的两侧,插箱风道支架3上设有供两侧的电芯单元5气体流通的通道,以使风扇主体1为插箱风道支架3两侧的电芯单元5散热。
50.当风扇主体1工作时,冷气在风扇主体1的作用下,经电芯单元5之间的间隙51,从插箱风道支架3上供气体流通的通道将电芯单元5所产生的热量抽出,从而将电芯单元5表面的热量传递至插箱风道支架3的通道内,最后由风扇主体1将热量抽出,使位于插箱风道支架3两侧的电芯单元5所产生的热量可以及时排出。
51.在本例中,插箱风道支架3为与前框架21和后框架22尺寸适配的长方体结构,在插箱风道支架3上,设有与支撑柱23位置对应的固定螺母,固定螺母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插箱风道支架3靠近后框架22的四个角上,以使固定件4穿过后框架22后与固定螺母螺纹连接。
52.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将方形的前框架21和后框架22的四个角通过支撑柱23连接在一起,并将风扇主体1固定在支架2内,使固定件4穿过前框架21,与支撑柱23的内螺纹配合,并穿过后框架22与插箱风道支架3上的固定螺母螺纹连接,从而将风扇主体1固定在插箱风道支架3的一端,当风扇主体1工作时,插箱风道支架3两侧的电芯单元5产生的热量被风扇主体1带走,从而在风扇主体1与插箱风道支架3的配合下形成一个供电芯单元5散热循环的通道,使位于插箱风道支架3两侧的电芯单元5产生的热量可以及时排出。
5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池插箱风扇及电池插箱组件,通过在前框架后框架之间设置支撑柱,并将固定件穿过前框架、支撑柱和后框架与插箱风道可拆卸连接,从而使固定件在与后框架连接时对前框架产生的外力可以被支撑柱所分担,避免前框架收到挤压而产生破裂;通过在前框架与后框架之间设置连接板,使得两者的连接更稳定,且可以保护风扇主体在工作时不被外部物体干扰。本技术解决了传统插箱风扇固定件结构冗余、在狭小的空间内完成螺栓的拧紧困难、且螺栓拧紧时风扇框架结构强度不够,容易导致风扇框架开裂等问题。
5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56.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