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良好散热性能的电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58377发布日期:2023-02-21 17:59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良好散热性能的电容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良好散热性能的电容。


背景技术:

2.电容属于三大基础无源元件之一,用于电路中的隔直通交,耦合,旁路,滤波,调谐回路,能量转换,控制等方面,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电路产品中,在现实使用中一些小的电容往往通过在电路板上设置集中设置一些风扇进行散热,防止由于自身热量无法排出而造成损坏,而在工厂里面用的一些大电容,由于在高温区域内,为了防止电容因温度过高而损坏,现有的都是通过在电容上安装散热片将热量传递出去,效果不是太好,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一些大电容散热效果不好。
4.为解决上述问题,一种具有良好散热性能的电容器件,包括电容和用于散热的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散热管道、散热风扇和散热单元,所述散热管道环绕设置于所述电容的外表面,所述散热管道的外壁与所述电容的外表面贴合,所述散热管道用于吸收所述电容产生的热量,所述电容的顶端设置所述散热单元,所述散热管道和所述散热单元管道连接,所述散热单元用于对所述散热管道中的冷却液进行循环,所述散热单元的顶端设置所述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用于对散热单元进行散热。
5.可选地,所述散热单元包括散热排和循环水箱,所述散热排和所述循环水箱固定连接,所述循环水箱的内部设置磁吸泵。
6.可选地,所述散热排和所述循环水箱之间设置导热硅。
7.可选地,所述磁吸泵包括电磁吸合单元和泵体,所述电磁吸合单元和所述泵体固定连接。
8.可选地,所述泵体包括外壳、活塞和弹簧,所述活塞套接在所述外壳的内部且与所述外壳活动连接,所述活塞上套接所述弹簧,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出水口。
9.可选地,所述电磁吸合单元的铁芯和所述活塞固定连接。
10.可选地,所述电容的外表面设置圆弧凹槽,所述圆弧凹槽的外表面和所述散热管道的外表面相贴合。
11.可选地,所述圆弧凹槽和所述散热管道之间设置导热硅。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散热风扇对散热单元进行散热,从而使环绕在电容表面的散热管道和电容实现热交换,实现电容散热的目的,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分体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循环水箱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磁吸泵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容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导管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说明:1-电容;2-散热管道;4-散热风扇;3-散热单元;31-散热排;32-循环水箱;34-循环进水口;33-循环出水口;35-磁吸泵;352-电磁吸合外壳;353-线圈;351-外壳;355-活塞;354-弹簧;357-出水口;358-铁芯;359-活塞杆;11-圆弧凹槽;21-散热管道进水口;22-散热管道回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2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一个实施例”和“一个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实施方式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实施方式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24.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良好散热性能的电容器件,包括电容1和用于散热的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散热管道2、散热风扇4和散热单元3,所述散热管道2环绕设置于所述电容1的外表面,所述散热管道2的外壁与所述电容1的外表面贴合,所述散热管道2用于吸收所述电容1产生的热量,所述电容1的顶端设置所述散热单元3,所述散热管道2和所述散热单元3管道连接,所述散热单元用于对所述散热管道中的冷却液进行循环,所述散热单元3的顶端设置所述散热风扇4,所述散热风扇4用于对散热单元3进行散热。
25.需要说明的是,散热机构包括散热管道2、散热风扇4、散热单元3,在电容1的外表面环绕设置散热管道2,使散热管道2的管道外壁和电容1的外表面紧密贴合,在电容1的顶端水平设置散热单元3,且使散热单元3和散热管道2通过管道连接,通过散热单元3可使冷却液在散热管道2内部循环流动,在散热单元3的顶端水平设置散热风扇4,通过驱动散热风扇4,使散热风扇4对散热单元3内的冷却液以及电容进行散热。
2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所述散热单元3包括散热排31和循环水箱32,所述散热排31和所述循环水箱32固定连接,所述循环水箱32的内部设置磁吸泵35。
27.需要说明的是,散热单元3包括散热排31和循环水箱32,在电容1的顶部设置循环水箱32,在循环水箱32的顶端设置铝制散热排31,使散热排31和循环水箱32能够紧密贴合,通过铝制散热排31可快速对循环水箱32的冷却液进行散热,再通过散热排31上顶部的散热风扇4能够加快散热速度,在循环水箱32的内部设置磁吸泵35,使磁吸泵35的出水口357和循环出水口33管道连接,再连接散热管道进水口21,同时使散热管道回水口22和循环进水口34连接,通过磁吸泵35可使循环水箱32中的冷却液在散热管道2中循环流动,将散热管道2中的带有热量的冷却液流进循环水箱32中,同时将经过散热风扇4和散热排31冷却后的冷却液经过磁吸泵35中的出水口357和循环水箱32的循环出水口33的再流进散热管道2中,从而形成一个冷热交替的循环。
2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排31和所述循环水箱32之间设置导热硅。
29.需要说明的是,在散热排31和循环水箱32的中间增加导热硅,通过导热硅可增加散热排和循环水箱之间的导热效率,对循环水箱32内部流入的高温冷却液进行较好的降温,同时在循环水箱32和电容1之间也增加导热硅,增加循环水箱和电容之间的导热效率,进一步降低电容1表面的温度。
3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磁吸泵35包括电磁吸合单元和泵体,所述电磁吸合单元和所述泵体固定连接。
31.需要说明的是,磁吸泵35包括电磁吸合单元和泵体,将电磁吸合单元和泵体进行固定,同时保证电磁吸合单元和泵体固定式时的整体密封性,防止冷却液进入电磁吸合单元的内部。
3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泵体包括外壳351、活塞355和弹簧354,所述活塞355套接在所述外壳351的内部且与所述外壳351活动连接,所述活塞355上套接所述弹簧354且与所述活塞355滑动连接,所述外壳351的一侧设置出水口357。
33.需要说明的是,泵体包括外壳351、活塞355和弹簧354,在外壳351的顶端设置电磁吸合装置使外壳351和电磁吸合装置固定且密封,在外壳351的底部设置单向阀,在外壳351的底部的一侧设置出水口357,在外壳351的内部设置活塞355,使活塞355和外壳351相对滑动,且又有一定的密封性,活塞355和活塞杆359固定连接,在活塞355的顶部设置弹簧354,使弹簧354套接在活塞杆359的正上方,通过按压活塞355可使活塞355和活塞杆359在外壳351的内部灵活滑动,且与外壳351的底部形成腔室,通过改变活塞355和外壳351底部之间的容积,从而使冷却液经过外壳351底部的单向阀进入活塞355和外壳351底座之间形成的腔室中,当向后拉动活塞355时,活塞355和外壳351底座之间腔室的空间变大,形成负压力差,将循环水箱32中的冷却液吸入腔室中,当向前推动活塞355时,腔室的空间变小,形成正压力差,将腔室中的冷却液通过出水口357排出腔室之外,通过改变活塞355和外壳351底座之间腔室的空间变化,实现自动抽放冷却液,从而达到冷却液循环的目的。
34.其中,活塞杆359为铁质材料,活塞355由橡胶做成。
3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电磁吸合单元的铁芯358和所述
活塞355固定连接。
36.需要说明的是,电磁吸合单元包括电磁吸合外壳352、线圈353、铁芯358,在电磁吸合外壳352的上端设置线圈353,在线圈353的中间设置铁芯358,通过线圈353的通断电使铁芯358产生磁力和消磁,在电磁吸合外壳352的下端设置略大于活塞杆359的孔洞,使活塞杆359的顶端在孔洞内灵活滑动,同时在活塞杆359上套接略大于孔洞的弹簧354,使弹簧354卡接在孔洞以外,当线圈353通电后铁芯358充磁,铁芯358吸合活塞杆359,铁芯358的磁吸力大于弹簧354的弹力,活塞杆359带动活塞355向后移动,活塞355和外壳底座之间腔室的空间变大,将循环水箱32中的冷却液吸入腔室中,当线圈353断电后铁芯358失磁,活塞杆359在弹簧354的弹力作用下恢复原位,腔室的空间变小,形成压力差,将腔室中的冷却液通过出水口357排出腔室之外,最后通过循环出水口33和散热管道进水口21流进散热管道2中。
3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5、6所示,所述电容1的外表面环绕设置圆弧凹槽11,所述圆弧凹槽11的外表面和所述散热管道2的外表面相贴合。
38.需要说明的是,在电容1的表面设置环绕的圆弧凹槽11,使圆弧凹槽11和散热管道2的外径大小相同,使用铜管做成的散热管道2环绕在圆弧凹槽11上,使铜管的外表面和圆弧凹槽11紧密贴合,使电容1内部产生的热量能够较好的传递至散热管道2上,再经过散热管道2内部的冷却液将热量带走。
3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圆弧凹槽11和所述散热管道2之间设置导热硅。
40.需要说明的是,在圆弧凹槽11和散热管道2之间设置导热硅,通过导热硅使散热管道2和圆弧凹槽11之间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增大了散热管道2和电容1之间的导热面积,从而加大导热效率。
41.基本工作原理:在电容的表面环绕设置散热管道,在电容的顶部设置循环水箱,通过循环水箱中的电磁泵,使循环水箱中的冷却液和散热管道中的冷却液进行回路循环,再通过在循环水箱的顶部设置散热排和散热风扇,可降低循环水箱中的冷却液的温度,从而降低电容的温度。
42.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