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92902发布日期:2022-12-10 03:36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速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速连接器。


背景技术:

2.高速连接器为了避免信号端子之间的信号串扰,以及端子组之间的相互串扰,需设置接地屏蔽机构。
3.现有高速连接器的接地端子宽度通常大于信号端子,当高速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接地端子受到来自对接连接器的力相对较大,同时由于高速连接器的端子组中的各接地端子及导电屏蔽板构成的接地屏蔽机构结构复杂,在空间较小的情况下,在每个端子组中增加额外的部件支撑接地端子以防止接地端子过度受力弹性形变不利于连接器的紧凑化设计,同时制造成本高,加之如果增加的部件如果不能与导电屏蔽板形成完整的屏蔽结构,也会出现接地效果较差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是提供一种高速连接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高速连接器的接地屏蔽机构结构复杂,在每个端子组中增加额外的部件支撑接地端子以防止接地端子过度受力弹性形变不利于连接器的紧凑化设计,同时制造成本高,接地效果较差难以形成完整的屏蔽结构的技术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速连接器,至少包括若干层叠间隔设置的端子组,每一所述端子组包括:
6.若干接地端子,沿上下方向排列设置;
7.若干信号端子,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列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接地端子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信号端子;
8.绝缘体,所述若干接地端子和所述若干信号端子固持于所述绝缘体内,各所述接地端子和各所述信号端子分别至少包括位于绝缘体内部的固定段以及穿出绝缘体设置的接触段,所述绝缘体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9.导电屏蔽板,安装在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导电屏蔽板与所述若干接地端子的所述固定段电连接;
10.接地单元,固持于所述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上,所述接地单元用于支撑和电连接所述若干接地端子的所述接触段。
1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若干端子组中的至少一个端子组的所述接地单元安装在所述绝缘体的所述第一表面靠近所述接触段一端,且接地单元包括:
12.第一搭接条,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安装在所述第一表面上;
13.若干第一支撑弹性条,配置在所述第一搭接条靠近所述接触段一侧面上,所述若干第一支撑弹性条与所述若干接地端子一一对应,且第一支撑弹性条朝所述接触段方向延伸设置以支撑连接接触段。
1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搭接条与所述导电屏蔽板连接为一体。
15.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体面向所述接触段一端面上均匀布置有若干第一支撑块,所述若干第一支撑块分别用于支撑各所述信号端子和各所述接地端子,所述第一支撑块朝所述第一表面一侧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条上开设有与各所述第一支撑块匹配的开口,以使第一支撑条能够套设在第一支撑块上,所述开口与第一支撑块之间设置有间隙。
16.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若干端子组中的至少一个端子组的所述接地单元安装在所述绝缘体的所述第二表面靠近所述接触段一端,且接地单元包括:
17.第二搭接条,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安装在所述第二表面上;
18.若干第二支撑弹性条,配置在所述第二搭接条靠近所述接触段一侧面上,所述若干第二支撑弹性条分别与所述若干接地端子一一对应,且第二支撑弹性条朝所述接触段方向延伸设置以支撑连接接触段。
19.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撑弹性条为连接形成夹角的第一弹性段和第二弹性段,所述第一弹性段和第二弹性段的连接处与所述接触段表面接触支撑,所述第一弹性段端部与所述第二搭接条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段端部朝远离所述接触段的方向延伸设置。
2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弹性段在所述第一表面指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上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弹性段在所述第一表面指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上的延伸长度,所述第二支撑弹性条上开设有镂空部。
2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体面向所述接触段一端面上均匀布置有若干第二支撑块,所述若干第二支撑块分别用于支撑各所述信号端子和各所述接地端子。
22.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屏蔽板通过若干导电卡扣与所述固定段连接,所述若干导电卡扣设置在所述若干接地端子在所述导电屏蔽板上的正投影内,每一所述导电卡扣一端与所述导电屏蔽板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绝缘体与所述固定段连接,所述固定段上开设有与所述导电卡扣匹配的卡口。
23.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接触段相对于所述固定段倾斜设置,若干端子组包括层叠交错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端子组和至少一个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的所述接触段和所述第二端子组的所述接触段的倾斜方向相反,以使相邻所述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的所述接触段配合形成“八”字型结构。
24.区别于现有技术情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5.本技术端子组中接地单元能够在对接地端子进行支撑的同时,将所有接地端子的接触段连接为一体,导电屏蔽板能够将所有接地端子的固定段连接为一体,从而实现接地端子各处连接为一体,实现统一接地屏蔽,形成完整的屏蔽结构,保证屏蔽效果;
26.本技术端子组结构简单,安装拆卸简单,成本较低,有利于连接器的紧凑化设计。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高速连接器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高速连接器一实施方式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高速连接器的端子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技术第一端子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本技术第二端子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本技术第一端子组省略绝缘体后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3.图7是本技术第二端子组省略绝缘体后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4.图8是图4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5.图9是图5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6.图10是本技术高速连接器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工作状态内部结构示意图;
37.图11是本技术高速连接器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工作状态内部结构示意图。
38.图中所示:
39.高速连接器1;端子组10;塑胶基座11;后固定扣板12;
40.接地端子100;卡口101;固定段102;接触段103;端子脚104;
41.信号端子200;
42.绝缘体300;第一表面301;第二表面302;定位销303;通孔304;第一支撑块305;第二支撑块306;
43.导电屏蔽板400;定位孔401;导电卡扣402;安装孔403;
44.接地单元500;第一搭接条501;第一支撑弹性条502;开口503;第二搭接条504;第二支撑弹性条505;第一弹性段5051;第二弹性段5052。
45.对接连接器2;对接端子20。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内容。
47.本技术中界定的“前、后、左、右、上、下”的方向定义均以图1为准,其中图1中所示x方向为前后方向,与x方向垂直的y方向,y方向为横方向,分别垂直于x方向与y方向的z方向,z方向为上下方向。尤其在图1中,塑胶基座11相对于后固定扣板12位于其前端。
48.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技术高速连接器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49.图2是本技术高速连接器一实施方式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50.本技术提供一种高速连接器1,用于与对接连接器对接。高速连接器1至少包括塑胶基座11、沿前后方向安装入塑胶基座11内且沿横向方向排列的若干端子组10及将若干端子组10在后端固定的后固定扣板12。
51.请参阅图3,图3是本技术高速连接器的端子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52.若干端子组10包括层叠间隔交错设置的若干第一端子组10a及若干第二端子组10b。第一端子组10a及第二端子组10b均包括沿上下方向排列的若干导电端子13a/13b以及与导电端子13a/13b一体成型的绝缘体300a/300b。
53.绝缘体300a/300b采用一体成型设计,可以采用塑胶材料,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包裹导电端子13a/13b外。
54.第一端子组10a及第二端子组10b的若干导电端子13a/13b均包括若干接地端子
100a/100b及若干信号端子200a/200b,若干接地端子100a/100b在上下方向上间隔排列,若干信号端子200a/200b包括分别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两个接地端子100a/100b之间的两个信号端子200a/200b,该两个信号端子200a/200b形成一个信号对。
55.请参阅图4和图5,图4是本技术第一端子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端子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56.接地端子100a/100b采用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大于信号端子200a/200b的设计。
57.各接地端子100a/100b及各信号端子200a/200b均包括埋设于绝缘体300a/300b内的固定段102、自固定段102一端向前延伸出绝缘体300a/300b前端的接触段103及自固定段102另一端向下延伸出绝缘体300a/300b下端的端子脚104。接触段103用于和对接端子20接触连接以实现通路。
58.如图3所示,第一端子组10a和第二端子组10b的导电端子13a/13b的接触段103相对于固定段102倾斜设置,且相邻第一端子组10a和第二端子组10b的导电端子13a/13b的接触段103的倾斜角度相反,进而形成“八”字型结构,而对接连接器的对应的两排对接端子则与其结构对应呈类似“八”字型结构,并且该两排对接端子于第一端子组10a及第二端子组10b的两排导电端子的内侧实现对接。
59.如图4和图5所示,绝缘体300a/300b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301和第二表面302,其中第一表面301还设有导电屏蔽板400a/400b,导电屏蔽板400a/400b具体采用金属材质,且导电屏蔽板400a/400b通过穿过绝缘体300a/300b的连接结构与接地端子100连接。
60.为了进一步保证导电屏蔽板400a/400b的安装精度和稳定性,第一表面301上均匀布置有若干定位销303,导电屏蔽板400a/400b上开设有与定位销303匹配的定位孔401,从而实现导电屏蔽板400a/400b的定位。
61.可以理解的,导电屏蔽板400a/400b将所有接地端子100a/100b的固定段102连接起来,能够实现统一接地,改善串扰。
62.连接结构包括若干导电卡扣402,若干导电卡扣402设置在若干接地端子100a/100b在导电屏蔽板400上的正投影内,即导电卡扣402与接地端子100a/100b对应。
63.导电卡扣402一端与导电屏蔽板400a/400b连接,另一端朝绝缘体300a/300b方向延伸穿过绝缘体300与接地端子100a/100b连接。
64.为了便于导电卡扣402的设置,绝缘体300a/300b上开设有与导电卡扣402匹配的通孔304,导电屏蔽板400a/400b上开设有与导电卡扣402匹配的安装孔403,导电卡扣402一端与安装孔403内壁连接,另一端穿过通孔304与接地端子100a/100b连接。
65.具体地,请参阅图6和图7,图6是本技术第一端子组省略绝缘体后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第二端子组省略绝缘体后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66.接地端子100a/100b上开设有与导电卡扣402匹配的卡口101,导电卡扣402插入卡口101内固定。
67.为了便于导电卡扣402的固定,卡口101为沿接地端子100a/100b延伸方向延伸设置的条形卡口101,且卡口101的中部内壁设有凸起部,位于卡口101中部两侧的一对凸起部与导电卡扣402过盈配合固定导电卡扣402。
68.为了保证固定段102各处与导电屏蔽板400a/400b之间的稳定连接,接地端子100上沿接地端子100延伸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若干卡口101,即接地端子100上各处均通过导
电卡扣402与导电屏蔽板400电连接。
69.第一端子组件10a及第二端子组件10b为了对接触段103进行有效支撑,同时将所有接地端子100a/100b的接触段103连接为一体,实现统一接地屏蔽,端子组10还包括接地单元500。
70.请参阅图8,图8是图4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71.当第一端子组件10a的接触段103在接触连接时受到沿第二表面302指向第一表面301的方向的力时,为了对接地端子100a的接触段103进行支撑,接地单元500安装在接地单元500安装在第一表面301靠近接地端子100a的接触段103一端。
72.接地单元500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安装在第一表面301上的第一搭接条501。
73.第一搭接条501靠近接地端子100a的接触段103一侧面上配置有与若干接地端子100a的接触段103一一对应的若干第一支撑弹性条502。第一支撑弹性条502朝接地端子100a的接触段103方向延伸设置以支撑连接该接触段103。
74.可以理解的,第一支撑弹性条502一方面对接地端子100的接触段103进行有效支撑,另一方面还可将所有接触段103电连接为一体,提高接地屏蔽效果。
75.为了进一步提高接地单元500的安装稳定性和接地屏蔽效果,第一搭接条501与导电屏蔽板400一体成型设置。
76.为了提高对接地端子100a和信号端子200a的支撑效果,提高端子悬臂处的强度,本实施方式中绝缘体300靠近接触段103一端面上设有第一支撑块305,第一支撑块305位于接地端子100和信号端子200靠近第一表面301一侧面以支撑悬臂。
77.为了提高第一支撑弹性条502的受力稳定性,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块305朝第一表面301一侧延伸设置,第一支撑条上开设有与第一支撑块305匹配的开口503,以使第一支撑弹性条502能够套设在第一支撑块305上,但开口503与第一支撑块305之间设置有间隙以供第一支撑条502具有可弹性形变的空间。
78.请参阅图9,图9是图5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当第二端子组件10b的接触段103在接触连接时受到沿第一表面301指向第二表面302的方向的力时,为了对接触段103进行支撑,接地单元500安装在接地单元500安装在第二表面302靠近接触段103一端。
79.接地单元500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安装在第二表面302上的第二搭接条504。
80.第二搭接条504靠近接触段103一侧面上配置有与若干接地端子100b的接触段103一一对应的若干第二支撑弹性条505。第二支撑弹性条505朝接触段103方向延伸设置以支撑连接接触段103。
81.可以理解的,第二支撑弹性条505一方面对接地端子100的接触段103进行有效支撑,另一方面还可将所有接触段103电连接为一体,提高接地屏蔽效果。
82.具体地,第二支撑弹性条505为连接形成夹角的第一弹性段5051和第二弹性段5052,第一弹性段5051和第二弹性段5052的连接处与接触段103表面接触支撑,第一弹性段5051端部与第二搭接条504连接,第二弹性段5052端部朝远离接触段103的方向延伸设置。
83.第二弹性段5052在第一表面301指向第二表面302的方向上的延伸长度小于第一弹性段5051在第一表面301指向第二表面302的方向上的延伸长度,从而使得第二弹性段5052的自由端在横方向上位于第二搭接条504外表面及接地端子100b接触段103之间,避免相邻端子组10之间的干涉。
84.第二支撑弹性条505上开设有镂空部,从而减少第二支撑弹性条505的重量以及强度,避免对接触段103的支撑力过大导致接触段103受力时无法弯曲影响正常接触工作。
85.为了提高对接地端子100b和信号端子200b的支撑效果,提高端子悬臂处的强度,本实施方式中绝缘体300b靠近接触段103一端面上设有第二支撑块306,第二支撑块306位于接地端子100和信号端子200靠近第二表面302一侧面以支撑悬臂。同时第二支撑块306还可对第二支撑弹性条505的悬臂处进行有效支撑。
86.值得注意的是,需要保证第一支撑弹性条502和第二支撑弹性条505与各自对应的接地端子100a/100b的接触段103的接触位点在前后方向、高度方向及横向方向上的位置统一,同时还需通过调整第一支撑弹性条502的开口503大小和第二支撑弹性条505的镂空部大小,保证两者支撑力相同,以保证在对插通电时的不同端子的受力均匀稳定。
87.请参阅图10和图11,图10是本技术高速连接器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工作状态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高速连接器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工作状态内部结构示意图。在图10和图11,申请人为了可以更好的展现出高速连接器1与对接连接器2在两个状态时的结构展示,申请人将高速连接器1的塑胶基座11、后固定扣板12及绝缘体300移除,以及对接连接器2用于固定固持有对接端子20的塑料件移除。
88.高速连接器1包括层叠设置的端子组10,相邻两个端子组10a/10b的接触段103的受力方向不同,因此其中一端子组10a设置有第一支撑弹性条502,另一端子组10b设置有第二支撑弹性条505。
89.对接连接器2包括与高速连接器1的接地端子100和信号端子200一一匹配的对接端子20以及用于将对接端子20固定安装的塑料件。
90.当对接连接器2与高速连接器1尚未对接时,相邻端子组10中,一个端子组10a的接地端子100a和信号端子200a的悬臂与第一支撑弹性条502贴合,另一个端子组10b的接地端子100b和信号端子200b的悬臂与第一支撑弹性条505贴合。
91.当对接连接器2与高速连接器1对接时,相邻端子组10中,一个端子组10a的接地端子100a和信号端子200a受到朝导电屏蔽板400一侧方向的压力,第一支撑弹性条502对接地端子100a进行有效支撑,第一支撑块305对接地端子100a和信号端子200a的悬臂进行有效支撑;另一个端子组10b的接地端子100b和信号端子200b受到朝远离导电屏蔽板400一侧方向的压力,第二支撑弹性条505对接地端子100b进行有效支撑,第二支撑块306对接地端子100b和信号端子200b的悬臂进行有效支撑。
92.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